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发动机曲轴的破坏形式主要为圆角部位的疲劳失效,为减小计算规模,提高分析效率,文章对某直列4缸发动机曲轴系建立多体动力学模型,计算曲轴的动态载荷谱,使用圆角子模型完成曲轴强度分析。计算表明,曲轴最薄弱部位于第8曲柄臂相连的曲柄销圆角,其疲劳安全系数为1.471。采用圆角子模型方法可以快速高效完成发动机曲轴的强度计算.  相似文献   

2.
基于圆角滚压工艺的曲轴疲劳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有限元计算软件Abaqus,采用三维显式动力学计算,模拟曲轴圆角滚压过程。利用软件自带的二次开发程序,编写数据采集程序,得到了曲轴圆角表面和内部的应力分布情况。参照曲轴真实疲劳试验,对曲轴进行模拟弯曲疲劳试验,得到不同弯矩水平下曲轴圆角应力分布情况。将模拟弯曲疲劳试验得到的圆角工作应力与滚压后的圆角残余应力进行耦合计算,获得更为准确的曲轴疲劳强度,并依此对曲轴滚压参数进行优化,优化后的曲轴疲劳极限弯矩提高15.7%。  相似文献   

3.
曲轴是汽车发动机的最重要零件之一。随着近代汽车向高速、高压缩比发展,对汽车曲轴强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曲轴的使用状况及其本身的结构特点,使曲轴的应力分布很不均匀。在曲轴的圆角上,由于应力集中而造成高出名义应力几倍的应力。一系列的应力分析结果和大量的曲轴使用断裂实例都说明,曲轴圆角是其疲劳破坏的危险部位。圆角部位的强度性能和质量好坏,是决定曲轴总体强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曲轴由于制造工艺上的缺陷或使用维修不当,可能会出现折断故障,曲轴折断是发动机的严重事故。 1.曲轴折断的基本规律 大量事实证明,使用中曲轴断裂形式多为轴颈两相邻圆角交接的曲柄臂处,发生双向弯曲疲劳。断裂部位多见于连杆轴颈圆角与曲柄臂连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第二汽车制造厂采用高频疲劳试验机对曲轴圆角高频淬火等强化的效果进行快速比较的情况.用此方法进行曲轴圆角强化工艺的对比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采用FEMFAT疲劳仿真软件,结合曲轴材料、表面加工工艺、应力循环特征等各方面因素,综合分析后得出曲轴的疲劳寿命及安全系数。应用曲轴疲劳试验机,通过升降法获取6对有效数据分析曲轴的疲劳极限和安全系数。对比仿真与台架试验计算数据及结果,找寻曲轴发生应力集中的部位,对仿真及试验结果进行安全系数评估,分析影响曲轴寿命的因素,最终得出2种试验方法所得试验结果均满足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7.
汽车发动机曲轴疲劳强度分析及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汽车发动机曲轴进行了符合实际情况的三维建模,校核了曲轴在交变载荷下的疲劳强度,并通过曲轴的疲劳试验对分析和计算的结果进行了验证。对忽略惯性力、忽略相邻曲拐影响以及忽略扭矩的简化模型分别进行了计算,得出了不同建模方法对计算结果精度的影响。对曲轴圆角形状优化、圆角应力分布和强化工艺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4100QBZL柴油机曲轴的疲劳寿命,建立该曲柄连杆机构的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模型,将多组试验测量的缸内压力作为驱动力,进行耦合仿真得到曲轴在柔性体模型下的主轴颈、连杆轴颈负荷仿真结果,并根据载荷结果对曲轴进行静强度校核。最后结合由多体动力学软件得到的载荷谱与有限元分析所得的曲轴在各个工况下的应力应变分析结果,以及通过材料的各项属性拟合出的S-N曲线,对曲轴进行了疲劳寿命预测。结果表明:曲轴的静强度及疲劳寿命均达到了工程设计要求,曲轴最危险部位的寿命次数也达到了1013以上,认为曲轴不会发生疲劳破坏。  相似文献   

9.
为验证感应淬火对38Mn VS6非调质钢曲轴疲劳性能的提升作用,通过圆角及轴颈感应淬火处理对曲轴表面进行了强化,曲轴弯曲疲劳台架试验结果表明,其99.99%存活率的弯曲疲劳极限相对于不强化的曲轴提高了68%,优于原调质钢曲轴。结合曲轴成品取样获取的非调质钢锻态性能数据和CAE计算结果,基本判断38Mn VS6感应淬火曲轴满足该曲轴的静力学强度要求和疲劳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0.
1曲轴常见的断裂部位 (1)通过相邻两轴颈的过渡圆角处,大多数曲轴都是此种形式.  相似文献   

11.
冯美斌  徐家炽 《汽车工程》1994,16(2):98-103
本文以中型货车发动机曲轴为对象,研究了球铁曲轴弯曲疲劳强度的特点。结果表明,轴颈圆角表面粗糙度在Ra1.6-Ra0.4范围内时,球铁曲轴的弯曲疲劳性能无显著变化;同一曲轴上各曲拐疲劳强度存在差异;铸态下球铁曲轴圆角强度的分散性大约是锻钢3-4倍,强化后这种分散性可减小一半以上。球铁曲轴的上述特点主要由球铁材料本身的特性和毛坯浇铸时凝固冷却不一致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以某型大功率柴油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ADAMS/Engine建立了多缸柴油机曲柄连杆机构多体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了曲轴的工作载荷.通过建立曲轴的整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将主轴承对主轴颈的支撑边界定义为接触对以模拟实际的约束状态,并将动力学计算所得一个周期内的曲柄销载荷历程曲线离散为16个载荷点,并按照发火次序,组合得到了16个载荷工况以模拟曲轴上的交变载荷,载荷的施加采用函数分布的形式模拟滑动轴承的压力分布,通过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得到曲轴的应力应变结果.在此基础上,利用曲轴材料性能数据绘制了曲轴Goodman疲劳强度曲线,自编后处理分析程序得到了曲轴上所有节点的疲劳强度安全系数.结果表明:材料为42CrMo的整体曲轴满足结构疲劳强度要求,油孔处和过渡圆角处的疲劳强度安全系数相对较小,采用Goodman疲劳曲线计算的最小疲劳强度安全系数为5.04.分析结果与曲轴实际失效位置一致.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滚挤压抛光工艺在CA488型发动机曲轴加工中的应用。与砂带抛光工艺的区别是,该工艺采用了使金属表面塑性变形的方式来提高零件表面疲劳强度,降低表面粗糙度,改善沉割圆角处的应力分布状况,并可取消校直工艺,简化工艺装备,节约设备投资,降低工具消耗。此工艺也适用于其它的轴类零件加工。  相似文献   

14.
The dynamic behavior of the engine organs in severe conditions is complicated to identify. In this paper, the dynamic behavior of the crankshaft of the diesel engine Deutz F8L413 direct injection-type air cooled in the severe operating conditions is investigated in a 3D global model. The maximum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gine are experimentally measured on a bench test equipped with a hydraulic brake. The most stressed areas of the crankshaft are determin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s. In addition, an analysis of the fatigue behavior of the crankshaft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two fatigues criteria. The efficiency of the model is demonstrated by comparing between the numerical results and the experimental data obtained with the natural modes of vibration test.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某4缸柴油机曲轴轴系和主轴承座的有限元模型,采用EXCITE软件对曲轴轴系和连杆活塞组进行了多柔体的动态仿真,模拟了不同转速工况下曲轴随曲柄转角变化的动态应力。对曲轴动态应力结果进行了多轴疲劳计算,校核了不同运转工况下曲轴的疲劳安全系数,解决了弯扭耦合与多子系统交叉耦合时整体曲轴疲劳可靠性计算的难题。  相似文献   

16.
进气增压是柴油机节能与强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增压后柴油机最大燃烧压力增加使得曲轴等关键受力零件工作条件恶化,必须进行强度校核分析。在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概率统计的方法对不同的曲轴材料工艺等进行分析对比,得到既经济又可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刘少康 《汽车工程》1997,19(3):160-164
针对少数发动机缸休裂纹采取曲轴加平衡加降低了缸体应力水平,但掩盖了引起疲劳的原因,追溯其根源,是EQ6100汽油原始设计留下的隐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