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目前城市综合体出行率指标缺乏的现状,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商业综合体建筑出行率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确定商业综合体建筑面积和所处城市区位为主要因素;通过对广州市进行区位划分,选取不同区位的商业综合体进行出行率调查,经过回归分析处理,得到广州市商业综合体交通出行率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2.
<正>笔者最近研究了全国各地在筹建和招商中的几个汽车商业综合体项目,从汽车商业综合体的商业计划来看,绝大多数都停留在商业地产的思路上,少数在用金融工具,更极少在用互联网技术。如果各位有兴趣搜索"汽车商业综合体",可以在全国各地看到各种汽车  相似文献   

3.
龙喜安 《隧道建设》2019,39(8):1341-1349
为解决地下空间站城一体化建设中常见的问题,以佛山3号线美旗站与万科天空之城项目为依托,结合2个项目功能定位与需求,重点对精准衔接方案设计进行研究。主要研究与结论如下: 1)在地铁站厅层公共区设置接口,引入周边综合体的穿越和进出站客流,增强了对车站周边商业的客流覆盖能力; 2)综合体地下室方案结合车站风亭进行设置,解决了风亭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影响; 3)采用车站站厅层为综合体设置地下车库连通道的方式,加强了商业体地下车库流通性等; 4)对接口结构方案、设备方案、建设运营管理界面划分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接口区域结构因地制宜采用适用性较强的地下单层结构、土建建设管理以商业地下室轮廓线为界、设备运营管理以接口处防火卷帘与防盗卷帘为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与商业综合体相结合的屋顶摩天轮日渐增多,因此对摩天轮与商业综合体之间相互影响的分析凸显重要。主要研究固定索式屋顶摩天轮,针对摩天轮基础柱点的不均匀沉降,采用midas gen软件对其进行数值仿真分析,并通过现场测量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验证了仿真所得数值模型的合理与可靠,解决了因基础柱点不均匀沉降给摩天轮固定索带来内应力的问题,揭示了不对称布置拉索的竖向拉力与沉降之间的影响关系,提出了解决不均匀沉降对摩天轮钢结构影响的方法,为宁波等地区与商业综合体结合的摩天轮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熊朝辉  周兵  何丛 《隧道建设》2019,39(9):1471-1479
武汉光谷广场交通综合体位于光谷广场正下方,是集轨道交通、市政公路隧道、慢行系统、商业开发于一体的超大型地下综合交通枢纽。综合体5条线路交汇、空间关系复杂、消防疏散要求高,工程设计难度极大。针对项目难点,在吸取国内外大型地下交通枢纽设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规避工程风险,并采用多项创新手段及方法对光谷广场交通综合体进行规划设计,特别是在空间组织、消防排烟、大型地下空间环境的营造和尝试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6.
围绕城市发展的CBD中心区域,分析城市开发的定位,结合片区地块开发强度及相关配建指标、城市定位等进行分析,明确城市CBD中心的地下道路系统定位、路网结构及车行流量需求。通过合理的组织地面及地下道路系统,建设CBD中心地下道路系统骨架,结合地下空间实行三维立体开发、功能复合化的地下综合体,打造融合交通、商业、公共服务、停车、绿色市政的复合型地下城市CBD中心综合体。  相似文献   

7.
在各大城市向着国际城市和宜居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交通问题的解决,都期待着轨道交通能在大城市交通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在城市的一定地块内,将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综合体功能相结合,通过一体化设计让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城市空间成为城市对外衍生、对内运作的核心区块,整合交通、商业、办公、居住等多种城市空间,让各功能空间无缝对接,相互融合;做到交通顺畅、物业繁荣、城市空间有序发展.本文以苹果园综合交通枢纽这一城市综合体为例,从研究内容、影响因素和方法策略3方面对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综合体一体化设计进行探讨,希望找到轨道交通一体化设计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8.
光谷广场综合体位于武汉东湖高新区珞喻发展轴的珞喻组团中部,是联系主城区与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节点和通道。我国轨道交通建设和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正处于大力发展时期,结合地铁站对其周边地下空间进行开发,整合地铁与地上、地下空间,实现一体化设计,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区域功能、改善城市环境。结合光谷广场综合体实例,对光谷地区交通现状和规划情况进行分析。以保障最优地铁功能、打造世界最美车站为出发点,对光谷综合体方案推导过程进行梳理,解决综合体复杂条件下的空间布局、流线组织和消防等诸多设计难点,设计方案和实施经验对此类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建筑综合体在城市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交通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城市综合体交通设计内容,主要为:综合体建筑和城市交通系统衔接、建筑内部交通设施设计、建筑交通环境设计三部分。并阐述交通设计中的主要步骤:交通性质及区位研究、交通预计和需求的研究、交通系统的设计和评价。说明了城市综合体建筑交通设计应用的3方面的核心技术:交通需求的调研、交通设计、交通系统仿真。最后以某市民中心交通设计为例,希望对类似建筑综合体交通设计具有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湘生  朱益海 《隧道建设》2014,34(10):944-952
基于价值工程理论和效能最大化的理念,从规划、设计和施工着手,结合地铁7号线建设在建筑密集且商业繁华中心——深圳华强北路进行地下空间效能最大化综合开发利用,使土地集约高效开发并与周边和谐无缝接驳,实现了地铁换乘、地下和地面集散和过街、物流无缝转运等城市功能和谐结合,彻底改变目前地面人、物、车混流不畅的局面。使其城市功能得到了最大提高,整体效益得到了最大化。绿色施工确保了对该商业区影响降到了最低。  相似文献   

11.
交通系统是城市综合体的"生命线"。文中针对大型城市综合体交通运行对外围城市交通系统造成不良影响的问题,从城市综合体交通出行特点和影响外围交通致因出发,提出了城市综合体与外围交通协调性的交通设计理念,论述了城市综合体全寿命周期与外部交通协调性实施策略,并结合实例总结了交通协调性设计理念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阶段城市综合体引起的交通拥堵问题,从外部交通组织的原则、特征、形式及车库出入口布局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城市综合体外部交通组织的设计要点,并以镇江万达广场为例,对其外部交通组织进行了全面设计。实例表明,本文提出的设计要点可为城市综合体外部交通组织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从甲方的角度,通过深圳市特区建发集团两个大型综合体项目的开发实践案例,分析大型综合体项目开发建设中,遇到周边市政道路及设施同步建设时,采用由开发商代建市政道路及设施的模式合理性,以确保大型综合体项目建设质量和进度,并节省政府市政工程投资,达至政府与开发商的双赢。  相似文献   

14.
王洋 《隧道建设》2016,36(6):735-739
为分析地铁与上盖综合体客流流线设计思路,提高地铁上盖综合体客流出行质量,通过对地铁与上盖综合体客流流线设计原则进行分析,探讨其基本的设计思路,并以广佛地铁金融高新区站与其上盖综合体“地铁金融城”项目的客流流线设计为例,对其设计思路进行探析;分析地铁与上盖综合体客流流线设计应根据客流高峰期合理布置功能位置,并提出对同一出行高峰的功能,应按照其客流特点进行优先疏导;当客流流线经由地下时,应在流线上增设大空间,以保证换乘客流的舒适感,并兼顾考虑发生火灾时客流的疏散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体育场馆综合体的服务功能,从功能需求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体育场馆综合体交通影响范围、综合体影响范围内道路通行能力现状、综合体外连道路机动车远景交通量的合理预测、综合体外连道路设计通行能力的多因素参考确定体育场馆综合体外连道路等级的方法。希望能够解决此类外连道路等级配置不合理所导致的重复建设和超规模建设等资源浪费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以惠州华贸中心(大型综合体商场)交通改善工程为背景,对改造前商场地面道路及地下道路的交通组织、交通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可行的交通改善方案.经实施后,此方案不仅改善了商场停车资源紧张问题,缓解了商场交通停车堵塞状况,而且满足商场日后营运要求,同时改善商场周边交通环境,提升了综合体商业形象,为同类大型综合体商场周边交通环境改善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任何一项商业谈判,都是博弈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谈判各方为获取各自最大的商业利益而斗智斗勇的过程,是胆魄和智慧以及实力和机遇的撞击。本文是一位国际知名卡车生产企业领导人物阐述的与中国合资伙伴谈判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支持力度大,拥有较为成熟的产业链和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目前中国已经放开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外资股比限制,为满足中国日益严格的油耗、新能源汽车积分等法规要求和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外资企业将会通过控股现有合资企业、新建合资企业、新建独资企业、收购中资整车企业、扩大进口等方式加快在华布局新能源汽车。  相似文献   

19.
正武汉市地铁机场线目前已准备就绪,具备开通试运营条件,列车按照运营图进入试跑阶段。在常青城站,武汉首个"地铁+住宅"综合体已初具规模。此前,武汉轨道1号线汉西一路站的地铁上盖物业,是武汉首个"地铁+商业"复合综合体。机场线常青城站是首个"地铁+住宅"复合综合体,其中还包括7万m2的商业区。在常青城站地下层是站台和站厅,地面一层车辆段,车辆段的上面是住宅,"地下是地铁,地上是住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内经济与文化的发展,轨道交通与区域商业、文化功能设施融合的需求愈加强烈,出现了许多地铁上盖大型建筑综合体。以杭州地铁4号线勾阳路站~金家渡站区间与余政储出【2019】35号地块共建项目为例,对地铁与上盖建筑地下室共建的围护设计方案进行探讨和研究,并从设计和施工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关键性问题,可为将来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