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一座独塔双索面斜拉桥为倒,通过对斜拉桥纵向抗震分析的全过程作一阐述,并针对地震反应过大的特点而提出的采用粘滞阻尼嚣对该桥进行消能减震设计的方案,经减震效果验证,能较大幅度地减小结构的地震反应,可供其他类型桥梁的抗震分析及减震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人行天桥主桥为桅杆式斜拉景观桥,根据该桥的建设需求和结构特点,开展桥梁抗震性能专题研究。依据现行城市人行桥相关规范要求,考虑地震作用,采用空间杆系单元建模,运用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尝试采用横向双固定支座和设置减隔震支座两条路径进行抗震设计,最终决定选用新型拉索减震支座进行减隔震设计。拉索减震支座调整了地震力的分布,激发出结构的冗余强度,优化抗震控制构件的受力特性,进而提高全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高烈度区常规屈曲约束支撑减震体系地震作用较大,结构抗震性能欠佳的问题,提出同时采用普通型和早耗能型屈曲约束支撑的两阶段减震体系.结合高烈度区工程算例,以小震时结构具有相同侧向变形为原则,分别设计了常规屈曲约束支撑体系和两阶段耗能支撑体系,并采用SAP2000建立相应的数值模型.结合模态、小震下的反应谱、弹性时程和大震下的弹塑性时程对两阶段耗能屈曲约束支撑减震体系的减震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同常规屈曲约束支撑减震体系相比,两阶段耗能屈曲约束支撑减震体系的刚度降低,地震作用显著减小,塑性铰的发展得到推迟,而且屈曲约束支撑的出力显著减小,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多箱组合连续梁桥抗震分析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临汾环城一级公路汾河大桥引桥为工程背景,采用反应谱法对多箱组合连续梁桥进行了地震效应计算分析,发现初步设计方案采用盆式橡胶支座抗震性能较差,结构受力不够合理,最后通过分析对比,提出了采用减震性能较好的天然橡胶支座作为抗震设计优化措施,使各桥墩均匀地承受地震效应,桥梁的整体抗震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古建筑木结构有着优异的抗震性能。将从抗震概念设计的角度,分别从建筑体型,结构体系,材料和连接,以及基础等五个方面来阐述其抗震机理。古建筑木结构的"刚柔并济,强柱弱梁,延性连接,耗能减震"等抗震概念为现代结构抗震设计提供了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6.
鱼嘴长江大桥设计方案抗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重庆鱼嘴长江大桥提出了斜拉桥和悬索桥两种不同设计方案,建立了空间杆系有限元模型,进行了结构动力特性分析和抗震性能验算,结果表明,在给定的地震动作用下,虽然该桥两种方案的地震反应均较小,不控制设计,但悬索桥方案在抗震性能方面优于斜拉桥。  相似文献   

7.
从高墩桥梁的抗震难点出发,研究支座设置位置对其减震性能的影响。提出将传统的桥梁支座由墩顶转向墩的中部,墩顶与梁体固结,变高墩为低墩结构设计方案,使得高墩桥梁的抗震设计由延性设计转向减隔震设计。以某城市高架桥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刚构设计、墩顶减隔震设计、墩中减隔震设计以及墩底减隔震设计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与评估。研究表明,中层减隔震体系桥梁可以改善并优化高烈度区高墩桥梁的地震响应。  相似文献   

8.
铁路简支梁桥支座的减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有限元动力分析程序,对采用铅芯橡胶支座作为减,隔震装置的桥梁结构进行了非线性动力分析,研究了不同地地震激励对桥梁结构减震性能的影响,并与板式橡胶支座的减震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板式橡胶支座相比,铅芯橡胶支座可以有效地降低结构的内力和位移响应,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9.
基于震害的多层砌体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快速评估既有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基于日本既有建筑抗震评估理论,提出了一种砌体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该方法以砌体结构各楼层墙体和构造柱的水平抗侧承载力作为结构抗震能力的指标,通过比较结构抗震能力指标与结构抗震能力需求指标评估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通过对汶川地震中大量多层砌体结构房屋震害的分析,获得了遭遇地震烈度9,10度的结构抗震能力需求指标.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快速评估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估计其震害程度.  相似文献   

10.
以某5跨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对Lock-up装置的工作性能和机理进行了分析。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对地震中Lock-up装置锁止速度和Lock-up装置的位置对桥梁减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到了Lock-up的最优锁止速度和该桥的最优减震方案。结果表明:对于多跨连续梁桥,Lock-up装置可以很好地提高桥梁的整体抗震性能;从经济和减震效果看并不是越多的Lock-up装置越好。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多次地震中我国的公路桥梁都遭到了严重的损害,并造成了严重的人员损失和经济财产损失,现代桥梁建设过程中,对桥梁抗震性能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介绍了桥梁结构抗震设计理论的进展情况,并且重点综述了基于性能的桥梁结构抗震的设计理论及设计方法,并提出了提高桥梁结构抗震能力的建议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混凝土桥梁结构顺桥向大阻尼减震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一种新型的混凝土桥梁结构顺桥向大阻尼减震控制系统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进行了讨论给出了对该大阻尼减震控制系统进行设计的一般步骤和设计原则。最后,对一座用所设计的大阻减震控制系统减震后的混凝土桥梁结构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并对减震效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某黄河独塔斜拉桥初步设计方案有半漂浮结构体系和固定铰支承结构体系。对其两种不同结构体系进行了抗震性能分析,通过对两种不同结构体系地震荷载作用下主塔控制截面内力响应对比可知,该桥为典型低重心独塔斜拉桥,该桥固定铰支承结构体系主塔控制截面的弯矩响应明显低于半漂浮结构体系主塔相应截面的弯矩响应。为进一步提高该桥的抗震性能,分别对不同塔梁之间纵向特殊连接装置对抗震性能的影响进行了优化对比分析,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以灰色预测理论为基础,对地震波的未来输入进行预测,从而计算出结构的未来响应;结合现代控制理论中的经典最优控制原理,以控制力和响应加权最小为目标函数,设计了建筑结构的主动最优控制方案.并将该方案应用于某一5层房屋的抗震控制中,数值仿真结果显示该控制方法能对结构进行有效的即时控制.  相似文献   

15.
对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比较了中美桥梁抗震规范中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相关规定,并结合我国《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针对一座常见的连续梁桥进行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沉管隧道接头的抗震安全性,设计了一种减震装置,完成了有无减震装置2组1/4大比例尺的接头剪力键模型往复加载拟静力对比试验.通过试验揭示了沉管隧道接头剪力键模型在水平循环荷载下的力学行为及抗震性能,并验证了新型减震装置在沉管隧道接头减震中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无减震模型在循环剪切荷载下,凹槽端部率先出现裂缝,随后剪力键端部开始出现裂缝,随着加载位移的增大,剪力键出现较大塑性变形后失效;减震模型在循环剪切荷载下减震装置先出现局部屈曲,随后剪力键出现剪切破坏,减震装置可延迟剪力键的开裂时间;与无减震模型相比,减震模型在输入相同的加载位移时,其开裂荷载、屈服荷载、峰值荷载及破坏荷载分别提高了45.2%、37.33%、26.8%和29.2%;减震装置对模型初始刚度影响相对较小,且能满足规范限定的接头容许位移;单圈滞回耗能最大可提高55.1%,累积滞回耗能提高了31.9%,该减震装置可较好地提高剪力键的整体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新型减震节点型阻尼器,提高了节点及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并采用多尺度建模方法结合已有试验结果验证了其准确性,进而研究新型减震节点型阻尼器的抗震性能,并将其应用于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设置新型减震节点型阻尼器后节点承载能力显著提高,耗能曲板环向开孔厚度为10和20 mm时梁柱节点的承载力较未设阻尼...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对地震认识的发展,抗震设计在桥梁设计中的比重显著提高,桥梁抗震性能影响到桥梁的使用寿命,而减隔震橡胶支座的使用能很好地改善这一性能。本文通过某城市高架桥的抗震设计,利用空间有限元程序MIDAS/civil建立桥梁结构的三维抗震模型,详细介绍了城市高架桥抗震设计的流程和减隔震支座的选用规则,通过两种类型的减隔震支座的对比分析,提出了不同类型减隔震支座的适用范围,为同类型桥梁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粘滞阻尼器在连续梁桥抗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应用较广的粘滞阻尼器的抗震动力分析方法,利用目前桥梁工程设计中广泛采用的M IDASC ivil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建立了没有减震装置和采用粘滞阻尼器减震的连续梁桥有限元模型,通过时程分析,证明采用粘滞阻尼器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20.
依托新津河大桥抗震设计工程实例,阐述了减震和隔震的设计过程。在设计过程中,先后提出了盆式支座+摩擦摆支座方案和盆式支座+摩擦摆支座+黏滞阻尼方案,并用Midas Civil分别对两种方案进行了非线性时程分析,分析表明:对于中小跨度多跨连续梁桥,摩擦摆减隔震可以有效降低下部结构的地震内力响应,使得桥梁的主要构件在大震作用下仍保持弹性。然而,隔震桥梁在地震作用下支座位移往往较大,因此在隔震设计中增加了黏滞阻尼器,并选择了恰当的设计参数,计算表明使用黏滞阻尼器支座后位移响应降低明显。综合计算结果表明:摩擦摆支座配合使用黏滞阻尼器,能够达到较为理想的减震、隔震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