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3 毫秒
1.
借鉴以往的研究成果,在分析双车道公路超车特性的基础上,将超车过程划分为超车意愿、超车条件、超车行为、超车中止强制回车4个步骤,建立了超车模型。选用超车率、超车次率和区间平均速度作为验证指标来对比仿真结果与实测数据,对比结果符合误差范围,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应用模型进行仿真试验,通过分析得到的超车率一流量关系,发现该关系曲线与实际情况相吻合且呈现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随着双车道公路流量的增加,超车率逐渐增大至最大值。后一阶段流量增加而超车率不断下降,当流量达到2900pcu/h以后,超车率几乎为零,以此作为临界点,推荐我国标准2级双车道公路的双向通行能力为2900pcu/h。  相似文献   

2.
双车道公路在公路总里程中占的比例最大,双车道公路的超车事故经常发生。本文介绍了美国对双车道公路超车事故的研究情况,着重对超车事故与非超车事故和发生在超车带与非超车带上的超车事故的各种原因作了详细的比较分析,还提出了减少超车事故的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这里说的强行超车是指那些不具备超车条件,或者不允许超车的情况下,驾驶员侁借胆子大和侥幸心理超车,往往导致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少杰 《汽车驾驶员》2011,(6):112-112
在路上超车一定要掌握好安全距离,有了安全距离你才有充裕的超车时间。时机不好,宁让勿抢,千万不要强行超车  相似文献   

5.
《汽车与安全》2008,(5):72-73
驾驶汽车在道路上行驶.超车是在所难免的事情。正常地、安全地超车可以节约时间.提高办事效率.而违法地、错误地超车则会导致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据交管部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强行超车而引发的重大交通死亡事故仍然十分突出,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60%以上的交通事故都与超车有关。超或不超.或许只是一个简单的决定,但它所导致的后果却极有可能是无法挽回的。对每个上路的司机而言,无论驾龄长短,学会如何安全超车绝对是一项必须掌握的技巧。  相似文献   

6.
车辆运行过程中,超车或会车是常见的现象,每一次超车或会车,都增加一次与其它车辆接近的机会,就会多一次危险。因此,驾驶员在行车中应多留点神,确保超车、会车安全。……  相似文献   

7.
超车和被超车是每个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都会遇到的情况,然而如果不能正确安全的超车,会带来多少不安全的因素,危害又有多大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中的动网格技术对双道超车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双道超车过程中,3辆车周围均出现强烈的压强和空气流速变化,当主超车在两车之间时,流场变化更为复杂。随着车辆相对位置的变化,3辆车周围的涡形态发生明显变化,涡的变化消耗流场中的能量,使车身受力发生变化。行驶过程中,3辆车的侧向力、风压中心位置和横摆力矩均发生明显变化。绝对速度增加,主超车与被超车的最大侧向力均呈线性增长,给车辆行驶稳定性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小路慎超车     
在没有标志标线甚至没有中心线的小路上,开车要慢行,而且在没有超车条件的情况下切勿超车,否则极易发生事故。  相似文献   

10.
《汽车驾驶员》2009,(3):108-108
如果前面的车辆开得慢你准备超车,那你一定要观察清楚当时的路况,尤其是借道逆行时,路况复杂千万别冒险强行超车。  相似文献   

11.
如果再做一个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车上路超车是件常事儿,但它却是驾驶技术中比较复杂的一个难点。一般人认为“超车不就是踩大油门开过去吗r很多驾驶员对此并不是很了解.认为加速超越前车是没有什么困难的。其实这里面大有学问,超车过程中的一些细节,会直接影响到驾驶车辆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超车行驶作为驾驶人行车过程中重要的行为之一,与行驶安全性有着直接的联系。为建立符合驾驶人操作习惯的超车模型,本文通过实车试验采集不同驾驶人在高速公路的超车行驶数据,并以此采用多项式回归拟合建立基于驾驶人操作特性的超车模型,最后利用prescan软件对提出的超车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超车模型能够真实地反映驾驶人超车过程中的操作习惯,为超车行为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超车对于驾驶员来说是每天都要面对的事情。但如果场景换成高速路,又有多少司机能够掌控好车速合理的超车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动态路径规划是自动驾驶汽车避障控制的关键技术。针对自动驾驶汽车弯道超车工况,建立基于改进人工势场(Artificial Potential Field, APF)的动态路径规划方法。为使基于APF的动态路径规划方法能运用于包含弯曲道路的复杂交通环境,将已在直道环境验证过的道路APF函数通过极坐标系与笛卡尔坐标系的相互转换,建立考虑道路曲率的弯曲道路APF函数。针对根据车辆质心位置判断车辆碰撞风险方法存在的缺陷,提出考虑车辆体积的碰撞风险预判方法,建立综合考虑车辆位置、速度和体积的障碍车辆APF函数。基于弯曲道路APF和改进障碍车辆APF,建立道路环境综合APF,引导车辆实现弯道超车。为避免目标函数中子目标相互干涉,提高弯道超车安全性,提出根据本车与障碍车辆相对位置关系自适应调整权重矩阵的方法。基于Carsim/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分别在静态障碍车辆和动态障碍车辆2种工况下,验证自动驾驶汽车弯道超车动态路径规划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弯曲道路APF能引导车辆转弯行驶,避免冲出车道;目标函数权重自适应调整方法能根据超车过程动态调整子目标的权重,规划出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路径,避免车辆超车时提前折返原车道,提高了超车安全性;考虑车辆体积的障碍车辆APF提高了车辆碰撞风险的预判精度,有效避免碰撞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5.
路凡 《驾驶园》2008,(5):48-49
跟车超车、超车并行、山路超车都很容易引发事故.   都说开车要眼观六路,但很多时候由于路况或其他车辆的原因,车友在超车时视线受到遮挡,出现了盲区,且比较容易引发事故.……  相似文献   

16.
《汽车工程》2021,43(4)
本文中针对无人驾驶汽车弯道超车工况,提出一种基于改进人工势场法的汽车弯道超车路径规划算法,以及一种基于线性鲁棒控制理论的汽车弯道超车路径跟踪最优保性能控制策略。首先,分别基于螺旋下降函数、斜坡正弦函数和指数函数构建弯道引力势能场、同车道行驶较慢车辆斥力势能场和弯道边界斥力势能场,三者构成汽车弯道超车路径的搜索空间。随后,设计一种可应用于动态环境的增量搜索算法,逐步搜索汽车弯道超车路径搜索空间的最快下降方向,进而规划出汽车弯道超车路径。为执行规划出的汽车弯道超车路径,以线性2自由度汽车动力学模型为基础建立包含参数摄动的汽车弯道超车路径跟踪误差动态模型,并基于线性鲁棒控制法设计汽车弯道超车路径跟踪最优保性能控制策略。最后,仿真验证所提出的汽车弯道超车路径规划算法和路径跟踪最优保性能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路径规划算法和跟踪控制策略可安全、舒适地引导汽车完成弯道超车工况。  相似文献   

17.
王博 《汽车时代》2009,(7):98-101
2009赛季F1大奖赛发动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革命”,规则改革的目的是增加超车并提高比赛的观赏性。超车历来是F1比赛的“华彩乐章”,然而在2008赛季以前,F1尾翼制造的“乱流“搅乱了后车的空气动力学。  相似文献   

18.
为了在单车超越车队的过程中缩短超车车辆与车队间通信范围,减少车队通信压力,锁定影响车辆入队的关键车队区块,同时通过将待进入关键区块的车队进行间隙优化调整,为驾驶人提供定制化换道入队引导服务,提出了基于驾驶人超车风格特征参数的车队内信息传输关键区块锁定算法,通过分析影响驾驶人换道入队位置范围的关键因素,将驾驶人换道入队过程分为本车道速度调整过程与入队速度调整过程,利用非参数贝叶斯算法获取驾驶人超车换道特征数据并提出基于关键区块所在车队位置序列的车辆间隙优化调整策略。研究结果表明:超车车辆加速度、与前车预计碰撞时间、与车队相对速度是影响驾驶人换道入队范围的关键因素;通过非参数贝叶斯算法将超车车辆运行数据分类获取的驾驶人换道入队驾驶操作基元,可准确提供驾驶人行为特征关键参数;通过将驾驶人换道特征分为48个子类型,可锁定驾驶人换道入队范围且车队关键区块范围随着超车车辆与车队速度差值不同在各个特征类型上呈现不同变化趋势;针对驾驶人入队特征对待进入车队关键区块的车辆间隙进行优化调整,不仅可以为驾驶人提供可接受的驾驶辅助信息,同时减少了车队间隙产生过程中车辆加速度范围,提升了车队运行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19.
高速公路属于高等级公路,我国将能适应年平均昼夜小客车交通量为25000辆以上、专供汽车分道高速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公路定义为高速公路。由于路况的特殊性,新手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需要掌握一定量的超车技巧。左侧超车道超车是在高速公路上超车的基本原则,反之,右车道超车则很危险。偶尔会有左侧超车道因车多堵塞而右侧车道较为空旷的情况发生,这时我们就要慎重地考虑了。因为,从右侧车道超车时,  相似文献   

20.
计算超车视距的“三过程五距离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的超车实际上存在压线尾随,加速行驶,匀速行驶三个过程,文章以此为基础,以319线长沙至益阳境为试验路段,运用统计学,交通工程,运动学等原理提出了计算中国平微二级公路超车视距的“三过程五距离法”,视距值较原部颁标准有较大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