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生命周期内对天然气乘用车和汽油乘用车在原材料获取、生产阶段及使用阶段的碳排放对比分析计算,得到天然气车与汽油车在各阶段的碳排放增加或减少变化量,从而确认天然气乘用车碳排放的比较优势。对两款同平台的汽油车和CNG车对比计算分析,CNG车比汽油车在车辆使用阶段的碳排放量有较大幅度的减少,而在原材料获得阶段和整车生产阶段的碳排放量有所增加。生命周期CNG车比汽油车碳排放量减少3655 kgCO2e,单位行驶里程减少碳排放24.37 g CO2e/km,从而达到了对CNG车减少碳排放量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
汽车行业是我国碳排放的主要行业之一,研究其低碳发展路径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汽车低碳转型发展中一个重点研究领域是汽车零部件产品再制造。本文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法,建立了汽车发动机再制造碳排放核算边界,核算得出一台再制造发动机比一台新品发动机减少6 901 kgCO2e排放量,并针对中国汽车市场预测了未来开展再制造工作的减碳趋势,为再制造企业发展路径提供了新思路,也为我国再制造相关政策、标准的制定提供理论与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桥梁工程是公路建设碳排放的主要环节,T梁桥作为公路项目标准化制造的重要结构形式,掌握其碳排放特征和规律,有助于公路低碳建设和管理。研究采用排放因子法对23座典型T梁桥进行碳排放测算,划定了公路T梁桥建设边界范围,确定了碳排放测算功能单位,测算了各工程部位的碳排放强度,开展了参数敏感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并提出了基于桥梁长度的桥梁主要结构碳排放估算模型。通过测算结果可知,公路T梁桥建设碳排放强度为8 927.13 t CO2e/(km·lane),变化区间为4 002.64~9 871.74 t CO2e/(km·lane),其中间接碳排放占比为98.28%~99.13%,而直接碳排放为6 820.99 t CO2e。桥梁建设约86%碳排放主要集中在预应力T梁和桩基础,碳排放强度分别为1.23 t CO2e/m3、0.68 t CO2e/m3;约95%来源于水泥、钢材、回旋钻机和交流电弧焊机。敏感性分析表明,当水泥、钢材、电力、化石燃料碳...  相似文献   

4.
本文按ISO 14067:2018对某铸铝零件生命周期碳足迹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碳足迹影响因素,明确了各阶段碳足迹的核算方法。通过分析铸铝产品各阶段碳足迹贡献度,为铸铝企业碳减排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前碳中和已成全球共识,包括中国在内的130个左右的国家以不同的形式提出碳中和目标。汽车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道路运输企业以及再生利用企业等产业链相关主体都开始关注自身企业及自身产品的碳足迹并开展碳足迹削减计划的实施。汽车产品生命周期长,产业链复杂,如何核算及展示汽车整车以及零部件产品碳足迹,成为汽车行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汽车产品碳足迹标识,作为汽车产品碳足迹管理的有效环境管理工具,在促进汽车行业基于全产业链开展低碳评价和低碳采购体系的建立,推进汽车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碳足迹指标的分解和碳足迹削减的协同管理机制的形成,应对国际碳贸易壁垒方面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但汽车碳足迹标识在国内尚未有具体规程,存在缺乏碳标识内容、发布流程、核算标准等问题,为了解决汽车产品碳足迹标识面临的这几个问题,本文将参考国内主要存在的几种环境标志,对汽车产品碳足迹标识的类型选择、编制发布流程、核算依据标准和标识分阶段展示内容进行详细描述,为汽车产品碳足迹标识的建立指明方向并为其他产品的碳标识建立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6.
汽车玻璃遮阳膜可以起到隔热、防晒等作用,备受汽车消费者青睐。由于此类产品容易受到环境影响,使用数年后往往会出现性能衰减,用户投诉较多。为助力产品抗老化可靠性研究,提升产品质量,对此类产品在实验室环境下的氙灯老化及户外曝晒2种测试方法结果进行对比,研究了汽车玻璃遮阳膜氙灯老化和户外曝晒的相关性及机理,并对测试方法及细节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大目标背景下,汽车产业作为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主要部门之一,面临着严峻考验。发展高质量和低碳足迹的纯电动乘用车成为构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关键环节。对处于整车产品定义阶段的纯电动乘用车进行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快速评估有助于提前布局低碳技术,推动产业链合作伙伴加速使用清洁能源、低碳材料和再生材料等低碳技术路径。本文通过基础参数如车辆类型、白车身材料倾向,车身三维尺寸等集成化产品定义的输入,借助白车身体密度、车辆轴距和简化体积等中间参数,与纯电动乘用车车辆的白车身、底盘系统、座椅系统、动力电池、电驱系统以及其他组件六个模块的碳排放建立核算逻辑,从而构建起完善的纯电动乘用车碳足迹快速评估通用模型,做到在研车型的碳足迹预估分析。  相似文献   

8.
为评估匹配不同动力电池的纯电动汽车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BEV) 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以某款已上市纯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分别匹配 4款常用动力电池,基于 GaBi软件搭建生命周期评价模型,对其进行 2021年与 2030年全生命周期能源消耗与环境排放研究,并选取关键参数因子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表明,匹配钛酸锂电池的纯电动汽车化石能源消耗(ADP(f))与全球变暖潜值 (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 均为最高;纯电动汽车在运行使用阶段与生产制造阶段具有较高的能耗与排放;到2030年,纯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ADP(f)与GWP将显著降低,同时随着电力结构的优化与动力电池充电效率的提升,匹配不同动力电池的整车ADP(f)与GWP也将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9.
汽车安全玻璃分为夹层玻璃、钢化玻璃和区域钢化玻璃三种,是由玻璃原片以二次加工而成的。汽车前风挡玻璃一般选用安全性更好的夹层玻璃,除前风挡之外,汽车玻璃均为钢化玻璃。简单来说,原片玻璃经过加热、吹冷风等工艺流程后即生产出钢化玻璃。普通玻璃经"钢化"后,不  相似文献   

10.
安全玻璃为何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丹 《汽车维修》2009,(3):45-45
汽车安全玻璃可以分为夹层玻璃、钢化玻璃和区域钢化玻璃三种,它们都是由玻璃原片再进行二次加工而成的。汽车的前风挡玻璃一般普遍采用安全性更好的夹层玻璃,除前风挡玻璃之外,汽车玻璃均为钢化玻璃。  相似文献   

11.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已成为一种评估路面建设和使用过程中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手段.该文介绍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理论体系,以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在公路工程中的研究范围拓展为主线,综述了该方法在美国公路工程中的相关应用研究,并借助美国公路工程中的具体应用研究模型,评估了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与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施工过程能源消耗情况,明确了减少路面生命周期原材料生产阶段等早期能源消耗数量有利于促进公路工程领域的可持续性发展.研究结果表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是一个对路面工程产品或系统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的有效工具,为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在中国公路工程中的推广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汽车安全玻璃分为风化玻璃、夹层玻璃和区域钢化玻璃三种,是由玻璃原片以二次加工而成的。汽车前风挡玻璃一般选用安全性更好的夹层玻璃,除前风挡之外,汽车玻璃均为钢化玻璃。简单来说,原片玻璃经过加热、吹冷风等工艺流程后即生产出钢化玻璃。普通玻璃经"钢化"后,不但强度增加了,而且内部结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将生命周期评价理论与成本分析理论结合起来,综合考量环境和经济2个属性,对桥梁工程进行了生命周期的整体分析与评价,以弥补现有评价指标体系的不足.理论研究表明:影响桥梁工程生命周期的主要因素有:资源消耗、大气水污染、噪音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针对桥梁生命周期的分析研究以4个阶段划分为最优;采用环境影响因素单独定量的分析方法,进一步形成影响桥梁工程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成本的模型,理论效果最佳.工程实例表明:影响桥梁生命周期的主要因素中,资源消耗因素影响效果显著;在桥梁生命周期4个阶段中,原材料生产与加工阶段影响效果显著,造成的环境影响成本占比高达62%.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研究不同级别智能网联汽车全生命周期节能减排绩效,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CA),以某国产合资紧凑型纯电动乘用车为评价对象,搭建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周期评价模型,研究分析其全生命周期的矿产资源消耗、化石能源消耗及环境排放影响;进而基于不同级别智能网联汽车采用智能装备的差异,对L0~L5级别智能网联汽车全生命周期各阶段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进行评估预测与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智能网联汽车全生命周期矿产资源消耗方面,原材料获取阶段占比最高;在化石能源消耗方面,运行使用阶段占比最高;在综合环境影响方面,受中国电力结构影响,运行使用阶段环境影响综合值最大;随着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智能网联汽车相邻级别间全生命周期化石能源消耗可降低3.5%~6.3%,GWP、AP、EP、POCP环境排放最高可分别降低约13.9%、13.3%、13.7%、11.7%,其中使用阶段环境排放降低程度最为明显;综上,通过进一步加强汽车轻量化研究,拓展新型材料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应用,合理优化我国电力结构布局,提升车辆自主决策水平,加快云平台与大数据等关键技术在智能网联汽车上的应用等途径,可有效提升智能网联汽车节能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信义玻璃建设于德阳市的信义汽车玻璃旗舰店举行开业庆典,该旗舰店总占地而积达1800多m~2。德阳工商业联合会、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德阳分公司、人保德阳分公司等主要领导参加庆典仪式,与信义玻璃主要领导共同见证全国最大汽车玻璃旗舰店隆重落户德阳市。目前,信义玻璃已在全国各主要城市建设了150多个汽车玻璃形象店,进一步推动信义汽车玻璃品牌的影响力,也构建了信义玻璃完整的汽车玻璃零配市场销售网络。信义汽车玻璃德阳旗舰店在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规范化的汽车玻璃零配服务和保险理赔服务工作的同时,也提供专业的汽车玻璃产品知识及安装学习平台。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桥梁在生命周期过程中维护对安全性的提升,及桥梁维护过程所带来的环境影响,基于不确定性的思想,将失效概率作为结构安全性的表征指标,分析了桥梁结构有无维护和进行预防性维护、实质性维护的时变可靠度变化;基于考虑终点破坏模型的生态指标法,做出了桥梁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采用帕累托优化方法进行了失效概率与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值双目标下的桥梁维护策略优化。运用该方法分析了某钢筋混凝土桥梁在有预防性维护和没有预防性维护情景下,以及预防性维护首次实施时间与实施周期的不同所引起的生命周期累积失效概率和环境影响的变化,并对其维护策略进行了优化分析。结论表明合理安排多次预防性维护能够有效延迟实质性维护的发生时间并降低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可以根据对结构安全储备要求和环境影响要求选择桥梁最优维护策略。  相似文献   

17.
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在全生命周期内产生的碳排放是容易忽视的重要碳排放来源。为促进碳减排政策的制定和量化考核,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法建立一种通用化的高速公路基础设施碳足迹核算方法,以山东枣庄-菏泽高速路段为案例进行核算分析,揭示其碳排放水平和减排方向。结果表明:在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中,建设期是主要碳排放来源,桥涵工程贡献最大;在建设期碳排放方面,材料物化是主要来源,建设施工是次要来源,其中水泥低碳材料替换及土石方运距减少是主要减排方向;在运营期碳排放方面,电能消耗是主要来源,电耗降低与清洁电力使用是主要的减排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考虑生命周期环境和生命周期成本因素影响下的桥梁全生命周期最优维护策略,以预防性维护和实质性维护作为基本维护方式,以桥梁可靠度、生命周期环境和生命周期成本为目标函数,建立了桥梁全生命周期维护决策的多目标优化模型。推导了桥梁时变可靠度、生命周期环境和生命周期成本指标的量化方式,确定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桥梁生命周期维护决策优化问题的计算流程。以某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形梁桥为算例,分析了该桥的最优维护策略集。研究表明:实施预防性维护可以有效提高桥梁的可靠性概率并减少实质性维护的次数,同时能够降低生命周期成本和环境影响;实施预防性维护可以较好地延长首次实施实质性维护的时间,并能延缓可靠度指标的降低。  相似文献   

19.
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未来的重要方向已成为行业共识,为评估氢燃料电池汽车不同制氢方案对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影响,构建氢燃料电池汽车燃料循环以及4种制氢方案的全生命周期评价数学模型,选取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丰田Mirai燃料电池汽车作为评价对象,应用GaBi软件的基础数据库对其进行全生命周期评价,同时对甲烷催化重整法、甲醇催化裂解法、电解水法和氨裂解法4种制氢方案的全生命周期能耗、排放进行量化计算。最后,以电力结构作为关键因素对当前最常用的电解水法进行情景模拟并与其他3种方案进行对比分析。评价计算结果表明:电解水法制氢的矿产资源消耗、化石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均最高;甲醇催化裂解法制氢的矿产资源消耗和化石能源消耗均为最低,仅分别为电解水法的2%和3%;甲烷催化重整法制氢的环境影响最低,仅为电解水法的1.6%。情景模拟结果表明:电解水法的环境影响在煤电比例降低到41.6%的情况下仍然在4种制氢方案中最大,然而在水力单一清洁能源发电的极限情况下环境影响最小,但基于中国的资源禀赋,全面实现水力发电并不可行。因此,须从提升电解水法的能源利用效率、改进关键技术等方面有所突破才能使其成为未来大规模制氢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20.
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未来的重要方向已成为行业共识,为评估氢燃料电池汽车不同制氢方案对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影响,构建氢燃料电池汽车燃料循环以及4种制氢方案的全生命周期评价数学模型,选取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丰田Mirai燃料电池汽车作为评价对象,应用GaBi软件的基础数据库对其进行全生命周期评价,同时对甲烷催化重整法、甲醇催化裂解法、电解水法和氨裂解法4种制氢方案的全生命周期能耗、排放进行量化计算。最后,以电力结构作为关键因素对当前最常用的电解水法进行情景模拟并与其他3种方案进行对比分析。评价计算结果表明:电解水法制氢的矿产资源消耗、化石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均最高;甲醇催化裂解法制氢的矿产资源消耗和化石能源消耗均为最低,仅分别为电解水法的2%和3%;甲烷催化重整法制氢的环境影响最低,仅为电解水法的1.6%。情景模拟结果表明:电解水法的环境影响在煤电比例降低到41.6%的情况下仍然在4种制氢方案中最大,然而在水力单一清洁能源发电的极限情况下环境影响最小,但基于中国的资源禀赋,全面实现水力发电并不可行。因此,须从提升电解水法的能源利用效率、改进关键技术等方面有所突破才能使其成为未来大规模制氢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