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减少高海拔地区一级公路长直线路段因汽车超速行驶引发的交通事故,提出高海拔地区长直线路段合理限速值,以提高高海拔地区公路长直线路段汽车运行安全,在高海拔地区不同海拔区间长直线路段进行汽车运行速度样本测试试验,采用雷达测速枪采集高海拔地区不同海拔区间(3 000~3 500 m,3 500~4 000 m,4 000~4 500 m,4 500~5 000 m)一级公路长直线路段汽车运行速度样本,利用SPSS软件对高海拔地区长直线路段不同海拔区间运行速度样本进行统计处理,分别绘制了不同海拔区间运行速度累计频率曲线,计算得到不同海拔区间长直线路段运行速度V85,分别为:98 km/h (3 000~3 500 m),91 km/h (3 500~4 000 m),88 km/h (4 000~4 500 m),和84 km/h(4 500~5 000 m),建立了运行速度V85与海拔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显示:高海拔地区长直线路段运行速度V85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降低的趋势,基于运行速度提出了高海拔地区一级公路长直线路段限速值为80 km/h,限速值的提出将为高海拔地区一级公路长直线路段限速和设置相应交通安全设施提供理论依据,以期减少高海拔地区因汽车超速行驶引发的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2.
通过选取双车道二级公路典型路段,采用路段实测法,收集小半径曲线段的线形资料及速度数据.分析了小客车和中型货车在半径R为200 m、250 m、300 m、400 m、500 m、600 m、650 m的平曲线上的速度数据,得到相应的运行速度V85.分别对运行速度利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建立双车道二级公路小半径曲线段小型车辆运行速度模型.统计分析表明,R与V85显著相关,显著性概率为0,统计显著性强,模型精度高.同时分析了汽车行驶特性,结合实地调查数据情况,确定二级公路小半径曲线临界半径R0=610 m.  相似文献   

3.
从运行速度的角度对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性开展评价研究,通过对高速公路运行速度、大小车运行速度差的调查,采用非线性回归方法分别建立了设计速度为120 km/h和80 km/h时,运行速度与百万车公里伤亡事故率的关系模型以及大小车运行速度差与百万车公里伤亡事故率的关系模型,为不同设计速度下的高速公路限速值的确定以及降低高速公路事故的严重程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公路运行速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自由流车辆作为分析样本,采用统计分析软件,对各观测点的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获得了自由流条件下的速度样本统计参数及累计频率曲线。分别利用K-S检验和S-W检验对所取得的样本进行正态分布检验。为获取运行速度特征值,在分析运行速度累计分布曲线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引入离差的概念,对运行速度取不同百分位值时的离散程度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运行速度特征值的定量化标准。结果表明:运行速度样本服从正态分布的假设;用于路线设计的运行速度应取速度累计分布曲线上的85%分位值;所得结论为公路运行速度的合理取值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采用理论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用基本运行条件下的油耗计算值乘以影响因素的修正系数,得出公路客车在实际运行条件下燃油消耗最高限额值.采用质量和速度因素对油耗影响独立计算的方法,对基本运行条件下的油耗计算过程进行了修订,建立了基本运行条件下客车燃油消耗量的计算模型.通过试验验证了计算模型推导、建立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覃勤  李靖  卢锋 《公路》2024,(1):276-281
为探究云南山区长大下坡路段交通事故风险致险因素的耦合关系,借鉴事故致因理论对长大下坡路段交通事故原因进行分析。运用N-K模型定量研究长大下坡路段交通事故中人为、车辆、环境和管理4个风险因素的耦合情况,收集了长大下坡路段80起交通事故,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交通事故数与各致险因素的耦合值呈现正相关,4因素耦合>3因素耦合>双因素耦合>单因素耦合;(2)3因素耦合状态下,THVE>THVM>TVEM>THEM,前3风险值均包含车辆因素;(3)双因素耦合状态下,TVE>THM>THV>TEM>TVM>THE,双因素风险耦合时车辆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耦合导致发生事故的风险最大。  相似文献   

7.
为使限速值的确定更为客观,避免以往仅以85%位速度作为限速主要依据所存在的缺陷,在剖析合理限速与运行速度、道路特征等约束条件之间所存在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根据百分位速度与其他限速影响因素所构成变量的数据结构与Panel Data结构的相似性,引入Panel Data相关建模方法来构建限速与百分位速度等影响因素之间的理论模型.采用逐步回归法与最小二乘虚拟变量相结合的方法来求解最优时点固定效应模型表达式,应用F检验或Hausman检验结果确定Panel Data模型类型及具体表达式,最终确定一级干线公路小型车限速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行人干扰、地形、纵坡、百分位速度,大型车限速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地形、纵坡、行人干扰、出入口密度.最后,应用统计软件分别对一级干线公路大、小型车Panel Data限速模型残差有效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误差均在±10 km/h之内,说明所提出的限速确定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以高速公路匝道连续分流点最小间距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影响因素、车辆行驶路径及最小间距组成等,建立了考虑高速公路主线设计速度、运行速度过渡段及匝道设计速度等因素的匝道连续分流点最小间距模型,提出了基于该模型的匝道连续分流点最小间距值。模型计算值相较规范规定值更详尽,与不同匝道设计速度搭配取用,可为相关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道路线形设计中,路段间运行速度差是作为评价道路线形与行车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准确地获取路段间运行速度变化十分重要。文中通过测取车辆在二级公路直曲衔接段上连续运行速度,研究车辆在二级公路中弯道处的驾驶行为,得出车辆在弯道处的速度变化规律,进而建立加速度与减速度预测模型;对比分析直曲衔接段单独车辆的速度变化85%统计值(Δ85V)与直曲两路段间85%速度统计值的差值(ΔV85)间的关系,发现ΔV85存在低估车速变化的情况,从而为线形设计评价方法的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隧道进出口行车安全性,通过运行速度计算模型对隧道进出口车辆运行速度变化特征及相邻单元的ΔV85进行分析,分析不满足安全性要求的原因,找出存在的问题。根据计算原理,分析各指标对相邻单元速度差的影响程度,对路线平纵面线形进行优化调整,使运行速度协调性满足要求,并采取其他工程措施,以满足行车安全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公路》2017,(7)
建议速度是用来提醒司机通过弯道或其他特殊道路条件时最大的推荐速度,可以引导司机在危险点处选择安全车速。目前在城市快速路匝道以及小半径弯道的入口限速标志通常采用单一的限速值,由于限速值过低,实际的运行速度远远高于限速值,导致安全事故的频发。利用高精度车载GPS对小客车在不同弯道半径下的运行速度进行采集,建立距离与运行速度的预测模型;以实际运行速度的85%作为建议速度值,并给出建议速度标志的设置间距。通过驾驶模拟舱设置相应场景进行仿真,仿真结果显示,当弯道上连续设置建议速度标志时,可以有效降低车辆的实际运行速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详细分析受到不同线形影响下驾驶员的信息采集处理过程。在大量实测数据基础上,深入探讨中型车在高速公路自由流运行状态下其运行速度的变化规律。然后运用统计方法建立一整套预测精度高、适用范围广的中型车运行速度模型,并运用运行速度模型绘制了运行速度图。为运用基于设计一致性理念进行道路交通安全审核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为道路规范和标准中使用运行车速线形设计方法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车速离散性与交通事故的关系及车速管理研究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9  
对高速公路的车速标准差和亿车公里事故率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二者的关系模型,模型表明车速分布越离散,事故率越高,从而为高速公路的车速限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利用中国14条高速公路的地点车速调查数据,对15%位车速、85%位车速与单圆曲线的曲率变化率CCRs进行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了85%位车速与CCRs的回归模型以及15%位车速与CCRs的回归模型,利用这些模型提出了合理的基于交通安全的车速限制建议值。  相似文献   

14.
基于预测拟合值和实际监测值的相对误差划分不同的预测状态,利用马尔可夫链对灰色GM(1,1)预测值进行修正,计算得到边坡变形的范围和相应的预测值。以古树屋开挖边坡为研究对象,利用耦合模型对其变形进行预测,得到边坡的变形预测值为57.006 0 mm,预测的变形范围大小在56.845 8~61.755 4 mm之间。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与线性回归模型以及单纯灰色模型预测结果比较,采用灰色-马尔可夫耦合模型对开挖边坡变形进行预测的结果精度较好,且能较准确地预测边坡变形大小的范围。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车辆在互通式立交出口匝道满足安全行驶需求的运行速度过渡段最小长度,分别建立了满足超高过渡、变速行驶、3 s行程时间及横向加速度变化率适中等要求的运行速度过渡段长度计算模型。采用UMRR链式开普勒雷达测速仪,实测不同主线设计速度下立交出口匝道分流鼻运行速度,结合SPSS软件分析,得到分流鼻运行速度。基于运行速度过渡段长度计算模型和典型参数的分析论证,得到了满足不同需求下的运行速度过渡段长度。结果表明:匝道设计速度为30~40 km/h时,车辆变速行驶需求为运行速度过渡段长度的主要控制因素;匝道设计速度为50~80 km/h时,超高过渡、3 s行程时间为运行速度过渡段长度的主要控制因素;基于安全行驶需求,提出了互通式立交出口匝道运行速度过渡段长度最小建议值及纵坡修正系数。  相似文献   

16.
为满足日益增加的交通需求和提高通行质量,同时保障高速公路区域路网和作业区的交通正常运行,有必要开展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周边路网交通均衡诱导研究,对改扩建高速公路上过载的交通流量进行分流和转移。准确地识别高速公路周边路网的交通瓶颈路段,是进行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周边路网交通均衡诱导的重要基础。在对国内某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周边路网交通运行状况调研的基础上,耦合了速度-密度关系模型和服务水平法,构建了交通瓶颈识别模型。然后,基于所构建的交通瓶颈识别模型,结合周边路网的通行能力和不同时段的服务水平,对周边路网不同时段下的交通瓶颈路段进行识别。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高速公路运行状态的监测水平,基于ETC交易数据预处理,根据计算周期内路段ETC数据量的大小,搭建了不同样本量水平条件下行程速度的提取模型.利用包含对象路段的多个OD对ETC交易数据提取路段的行程速度,提出基于OD对速度折减系数和可信度权值的速度修正方法,解决了小样本条件下速度提取可信度较低的问题.以北京市高速公路路段数据进行了现场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为4.5 km/h左右,平均相对误差为6.5%左右;高峰和非高峰时期的误差均方差分别为2.38 km/h和3.39 km/h,说明高峰时期的速度提取稳定性优于非高峰时期.仅利用ETC数据不能完整反映车辆的行驶状态,未来可融合其他数据源,进一步提高高速公路运行状态提取的准确性和可靠度.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山区高速公路行车速度进行分析,提出限速的必要性。对85%位车速与圆曲线的曲率变化率CCRs进行回归分析,建立85%位车速与CCRs的回归模型,并结合金丽温高速公路,对如何确定高速公路直线段和曲线段的限速值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公交车辆运行微观交通仿真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与吉林大学共同开发的微观交通仿真系统MTSS的体系结构;建立了公交网络描述模型、公交车辆产生模型、乘客需求模型、公交站点事件反应模型和公交车辆运行模型;以微观交通仿真系统MTSS为仿真平台构建了公交车辆运行微观仿真模型;对上海市斜土路非港湾式站点与华山路港湾式站点进行了实地数据调查,利用实测数据对建立的公交车辆运行微观交通仿真模型进行了验证,测量值与仿真值之间的误差在10%以内。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公交车辆运行微观交通仿真模型可以较好的描述公交车辆的运行过程以及与其他交通流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20.
利用视频提取技术,对不同几何条件交叉口的右转车辆数据进行采集,并利用Track pro软件获得车辆位置坐标,计算车辆平均运行轨迹;然后分别用对数函数和二次多项式对轨迹进行拟合,通过比较拟合结果,确定右转机动车轨迹模型为对数函数模型;同时通过分析交叉口转角、出口道位置、车辆速度等轨迹影响因素与轨迹参数之间的关系,对模型参数进行了标定;最后选择工程实例,利用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利用模型计算的轨迹坐标点与实际值的最小相对误差为0.34%,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