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新建时速120km地铁线路曲线超高和缓和曲线长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我国地铁、国铁曲线超高值和缓和曲线长度的规定,综合分析运行速度120 km/h条件下,轨道最大超高值提高到150 mm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同时也对相应的线路缓和曲线长度进行分析计算,给出计算值和建议值。对我国现行《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关于设计速度120 km/h条件下线路的超高和缓和曲线长度取值进行必要的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2.
时速140km地铁线路主要技术标准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国内设计时速超过100 km的地铁线路暂无相关规范标准。通过分析对比国内主要铁路及地铁设计规范在线路技术标准方面的差异,借鉴国内建成线的经验参数,以速度目标值140 km/h的地铁线路为例,选取合理的最大超高值、允许欠超高值、超高时变率、欠超高时变率及超高顺坡率,计算出不同曲线半径对应的缓和曲线长度值,并参考地铁设计规范计算出站端及区间竖曲线半径值。最后总结得出时速140 km地铁系统线路主要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3.
针对广州地铁11号线如意坊站缓和曲线最小半径及曲线超高设置超过《地铁设计规范》规定的问题,对地铁站台最小曲线半径、曲线超高以及缓和曲线侵入站台长度等控制因素进行总结分析。通过对站台边缘与车门门槛最大间隙值、站台门与车门最大间隙值、缓和曲线长度、未被平衡离心加速度值、横向加速度最大值、站台范围内车辆倾斜度、车辆地板面与站台面高差值等控制性指标进行验证核查,结果表明,如意坊站有效站台范围内缓和曲线曲率半径小于规范要求最小值,并且曲线超高设置大于15 mm实际可行,并在节约投资、缩短工期方面取得较好效果,为后续类似工程设计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分析线路平面缓和曲线长度取值的影响因素,以及直线电机系统对缓和曲线长度取值的影响;对比分析最大曲线超高对小半径曲线限速和系统旅行速度的影响;建议直线电机系统线路最大超高值和缓和曲线长度的取值可以延用地铁规范的规定。  相似文献   

5.
对测量小车在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上进行了受力分析,并推导出测量小车在直线及曲线轨道上的横向加载系数公式.通过该公式可以计算出测量小车在已知曲线轨道上横向加载的最大理论超高值,为实际工作提供了较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地铁车辆-梯形轨枕轨道动力学模型,计算分析了地铁列车以140,160,220 km/h通过直线和曲线地段梯形轨枕轨道时的轮轨动力作用及安全性指标、车辆动力性能及平稳性指标、轨道结构动力特性,并研究了不同速度条件下列车通过小半径曲线地段时欠超高对车辆和梯形轨枕轨道结构动力性能的影响.结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市域(郊)铁路曲线超高相关规范标准不统一、各超高允许值之间优先考虑原则不明确的情况,对其合理设置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规范曲线超高的设置要求及实例分析,提出兼顾《铁路轨道设计规范》及《市域(郊)铁路设计规范》等行业标准的最大及最小设计超高值、一般及困难情况下的欠超高及过超高允许值、超高顺坡率允许值,以及不同超高设计允许值之间的优先考虑原则,为新建市域(郊)铁路的曲线超高设计提供指导,对行业相关标准规范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GB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是一部多专业、综合性国家标准。结合地铁工程实践,对该规范中线路、轨道部分章节,如曲线超高设置、轨道结构高度确定、轨枕铺设数量以及减振轨道结构等有关条文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尚需明确和补充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结合地铁工程设计实际,对《地铁设计规范》中限界、线路、路基、轨道的部分条文,如:圆曲线内外侧的加宽计算,缓和曲线地段限界及加宽计算,区间最小线间距的确定, 曲线地段线间距的加宽,机械化养路平台的设置,曲线地段路基加宽的界定,路基支档结构物的设置,欠超高的取值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武广客运专线武汉试验段无砟轨道曲线超高合理值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武广客运专线运输组织模式、列车运行速度和超高允许值等曲线超高设置影响因素,指出无砟轨道结构曲线超高的设置应考虑行车安全、旅客乘坐舒适度和养护维修作业,提出武汉工程试验段曲线超高的合理值,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