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梁振英 《经济导报》2007,(26):60-61
香港回归祖国,转眼十年。1982年,中英谈判展开,十五年过渡期间,香港经历了不少困难和挑战,但最终顺利回归,种种对九七年后香港的悲观预测未曾出现,“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顺利落实。  相似文献   

2.
国家首次将香港纳入整体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之内.并在“十一五”规划中肯定和支持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等中心的地位.这对付货人来说是一件可喜的事。在把握“十一五”规划所带来的机遇之际.香港目前在海运及空运的情况实在未许乐观。在海运方面,随着珠三角地区多个码头於今年相继投产.港口业将面临更大挑战。另一方面.香港作为区域以至国际空运枢纽仍具一定优势,但预料所面对的竞争将不断加剧。  相似文献   

3.
陈财喜 《经济导报》2007,(23):19-19
在今年4月,中央电视台揭发了香港有“黑店”宰客事件,引起了香港特区政府,旅游界和传媒等关注。 香港新世纪论坛在“五一”黄金周假期之后,由5月8-13日期间,成功访问了926名市民,以了解他们对香港入境旅和“黑店”问题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陈可焜 《经济导报》2007,(26):66-68
香港回归十年了。 这十年,香港艰难又幸运。靠着“一国两制”渡过难关’又再创繁荣。  相似文献   

5.
应坚 《经济导报》2009,(26):40-41
有人担心“大三通”后.港台经贸关系可能会随着香港中介功能的弱化而转淡,由此引发丁关於未来香港会在两岸三地互动中“边缘化”的争议。然而,人们注意到,“大三通”后,台湾对香港的关注度却在与曰俱增,香港出现了越来越多有台湾背景的商业机构,而在内地投资的台资企业也不想“放弃”香港,反而表示未来会更多地利用香港。  相似文献   

6.
《经济导报》2007,(12):1-1
上周末曾荫权以绝对高票荣获第三届香港特别行政区特首人选。曾荫权是中央属意的特首人选,在香港又有极高的民意支持度。此次曾荫权竞选获胜,不单是他个人的胜利,也是香港的胜利,更是中央的胜利,充分反映“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刘大庆 《经济导报》2010,(13):42-43
3月中旬,随“大公报”贾西平总编辑率领的香港传媒高层访问团,应邀访问了陕西省。这是我阔别十年後.再度到访这个被称为“西北门户”的省份。2000年.国务院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决策,今年也刚好十周年。  相似文献   

8.
朱毛斋 《经济导报》2007,(26):42-43
6月11日,在一个由香港驻京记者及部份内地记者参加的纪念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十周年的恳谈会上,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陈佐洱深情地回顾了香港回归前後他亲身经历的许多重要往事。陈佐洱对参加恳谈会的记者说,在“一国两制”方针下,中央政府对香港的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  相似文献   

9.
蓝堃 《经济导报》2007,(23):5-6
香港回归祖国已经十个年头了,基本法已实施十年。值香港回归十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在实践历程中重温“一国两制”的方针和基本法的贯彻实施情况,是有必要性。香港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区的高度自治权不是香港固有的,而是中央授予的,不存在剩余权力问题。这点,对保持香港长期稳定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点,香港人必须深入认识和牢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经济导报》2010,(4):4-4
国务院港澳办发言人就香港个别社会团体发动对香港政制发展问题进行“公投”一事发表谈话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发言人15日就香港个别社会组织针对香港未来政制发展问题发动“五区公投运动”一事发表谈话,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武姗姗 《经济导报》2006,(25):21-21
在香港积极参与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企图通过抓紧泛珠三角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机遇,提升香港的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升级,落实香港,“背靠内地,面向世界”的主要发展策略时,与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也开始积极谋划融入区域发展与合作,积极应对经济一体化和产业转移调整趋势,展开新一轮的产业格局调整.作为“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战略之一,深圳有的放矢的产业结构调整攻略将促使深圳与香港的区域合作关系进入全新阶段。  相似文献   

12.
张舟 《经济导报》2007,(1):82-83
黄飞鸿有位很有成就的入室弟子叫做林世荣,喜欢行侠仗义,声名远播,是电影最喜欢取材的人物之一;无独有偶,香港也有位成就非凡,人称“金王”的林世荣——恒丰金业科技集团主席,他亦是“打”得之人,但不是打功夫,而是打造金厕所,金人像,金马车,黄金屋,  相似文献   

13.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大力推动的《“十一五”与香港发展》经济高峰会去年9月举行会议後,辖下的四个专题小组经过三个月的研究和商议後,早前己将报告提交政府,并于本周一(1月15日)正式对外公布。  相似文献   

14.
台湾政坛素以“百变无常”和“文武场”见称。近日以“台独教父”著称的李登辉再显“变脸”功,一句“我想去大陆将五千年前孔子周游列国的路线走一遍”,令朝野震动,吓坏民进党,接着李氏更加严词否认自己曾主张台独,令社会大众要跟着玩“脑筋急转弯”。  相似文献   

15.
种种迹象表明,目前香港房产价格进一步上涨的动力不足,房价短期内可能将要下调。从长远看,房地产的发展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进而人气聚集的结果,而房地产本身不能够作为人气发展的动力,也就是说房地产是“果”而不是“因”。香港也同样适用这条原理。  相似文献   

16.
张立  潘颖 《经济导报》2007,(26):40-41
回归十年来,香港保持了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的大好局面。基本法从总体上得到认真贯彻。香港经济渡过亚洲金融危机、楼市下跌、“非典”肆虐等困难,实现复苏且保持在较高位上运行,香港进一步发挥了与内地经济的优势互补关系。人们的生活不断得到改善,港人对祖国的归属感也不断增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杨小佛 《经济导报》2007,(32):36-37
香港实行市场经济,按“一国两制”原则,回归后特区继续实行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一个永不休止的动态机制,其间人们将不断注意和研究周边地区和外国的经济动态及其对本地影响,找出对策以求自利。香港在回归前和回归后都习惯了这种运作方式并取得成就。  相似文献   

18.
《经济导报》2009,(50):24-25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的怀抱。 十年来,澳门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在中央政府和内地的大力支持下,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全面贯彻实施“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针和基本法,带领广大澳门同胞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克服了各种困难和挑战,实现了澳门的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安定。  相似文献   

19.
刘丽北 《经济导报》2010,(33):41-42
炎炎暑期,香港的展览热浪比气温更高。香港贸易发展局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一连主办了几个人气高涨的大型展览:7月下旬的香港书展有92万人入场,8月12-16日的亚洲最大型的饮食展览——美食博览,短短五天也吸引了近37万人次入场“血拼”。  相似文献   

20.
陈伟深 《经济导报》2010,(11):12-12
香港楼市近来又成为热话,在香港住宅楼市方面,1997年前的价格一段急速上升期无疑是广泛认同的“泡沫”时期,之后楼价急挫亦反映前一段升势属“非理性”。从基本因素看,由于住屋是居民实际生活所需,其价格最终仍视乎居民的负担能力,因此,供款与收入比率应是一个重要衡量价格合理与否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