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消费能力是人们对满足自身生存、享受和发展需要的物质资料和劳务在有货币支付能力的转化形式,即消费者的货币支付能力。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无论对内需的变化还是经济总量的变化都有着重要影响。为此,本文试图从消费者消费能力的变动来讨论消费需求的变化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3.
潘颖 《经济导报》2007,(48):20-21
中国现阶段物价仍属结构性上涨,短期内还不会爆发全面通货膨胀,但是中国的高成本时代已经来临。原材料、能源、土地以及劳动力等基础价格的上升,形成成本推动型的物价上涨,已使中国向低成本时代告别。未来要素市场的改革和进一步的结构性调整,决定了中国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面临结构性的、温和的、可接受的价格上涨。经济专家们认为,目前的物价上涨仍在可调控的范围内,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仍然乐观,而中国股市也远未出现泡沫化。[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陈东琪 《经济导报》2007,(27):19-20
以入世为界碑,中国经济进入改革以来第三个为期十年的中周期,因为处在繁荣期,这一次繁荣期从增长轨迹看有几个特点,一是速度快,二是运行平稳,三是上升繁荣时间拉长。总的看是快、稳、持续性好,国内这一轮持续繁荣,是在前24年平均9.7%增速度基础上实现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强大的动力?主要引擎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令全球经济前景蒙上阴影,主要发达国家经济纷纷陷人衰退。世界银行近日再次下调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目标至1%。2009年,中国经济将同时面临周期性和结构性调整双重压力,经济运行下滑的风险加大,预计全年经济增长8%左右,低于2008年约1个百分点。外部;中击加大了中国经济的失衡风险,制造业增加值大幅跌落,沿海加工贸易锐减,部分工厂停产甚至倒闭,工人失业,农民工出现回乡潮,中国经济正经历重重考验。  相似文献   

6.
现如今的21世纪是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时代,是知识资源不断转化为经济的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而易见。社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企业的各项管理事业也应该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不是"闭门发展"。对于企业甚至整个国家来说,人才永远是最根本的竞争力,创新离不开人才,发展更离不开人才。所以企业要立足于本身的发展现状,积极探讨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制度,完善企业发展。实践证明,良好、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给资源增长带来积极作用。本文将从人力资源的相关理论概述开始,着重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对于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国际贸易又称对外贸易,一般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地区之间所开展的以商品和劳务等为对象的经济活动。一般认为,国际贸易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中扮演着"加速器"的角色。同时,也有观点认为,国际贸易对于经济增长也可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副作用。因此,本篇文章旨在基于理论之上,对参与国际贸易与一国经济增长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沈坤荣 《经济导报》2010,(25):18-19
整个经济在向更高端迈进的时候,实际上有一些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里面最重要的是两个方面,就是整个经济运行当中,特别是增长过程当中,这种驱动的力量不对称。主要是依靠投资、外需,内需消费过低,投资和外需过高。我记得前年在这个论坛上就谈过动力机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寒山 《经济导报》2007,(22):40-41
当前中国经济的特征是,一方面存在着经济增长的失衡,使得整个经济表现时刻处在脆弱状态,另一方面是中国资本化的进程明显加快,支持资本化的市场化改革取得明显进展,表现在资本市场上就是中国股市的狂飙突进。在这种经济背景下,政府的调控措施就显得格外小心谨慎。但这并不妨碍政府使用较为严厉的手段,因此股市的投资者们应在了解经济特征的基础上,密切留意关键经济问题的演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张平 《经济导报》2010,(25):9-10
刚才杜大伟先生讲到中国如何提高消费、如何提高服务业,我们也进行了一个横断面计算的中国的服务业研究,可以充分表明,随着城市化发展,特别是城市化人口密度的提高,对服务业有寻常大的激励作用,所以我们在这里要说.不光是GDP,不光是城市化,  相似文献   

11.
12.
由本报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共同主办的“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全国近百位专家和学者就当前宏观经济的周期,中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当采取的对策进行了探讨。本报上期已将专家学者的发言摘要刊出,受到读者好评,本期再刊出四位专家的发言摘要与读者分享。[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给客运业和客车制造业带来发展机遇与挑战,促进了客车需求量、品种的增加和档次的提高。本文分析了我国地域辽阔、人口和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对道路状况、客运和客车制造业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王春新 《经济导报》2010,(15):10-13
在考察了中国“地价剪刀差”的形成过程及其对房地产发展模式的形成发展和楼市泡沫的催化作用后,将进一步分析房地产对中国经济的实质影响。笔者发现,近十年来迅速崛起的房地产,已成为最重要的民生产品,最强大的经济支柱,最强劲的内部需求和最有效的财富储藏手段,其对经济增长和扩大内需等方面的实际贡献,远比人们估计的都要大。  相似文献   

15.
由本报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2010)于6月19—20日在北京如期举行。  相似文献   

16.
杨瑞龙 《经济导报》2010,(25):17-18
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当然很复杂,怎样解读.各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论根据。我对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第一个判断.通货膨胀不仅仅是预期,已经转变为一个现实。所以,全年3%的通胀目标看来已经很难达到了。  相似文献   

17.
  刘霞辉 《经济导报》2007,(27):14-15
中国二十多年的经济高增长令世人瞩目,但繁荣下的睡忧更为中国经济界的专家学者所瞩注。日前在北京举办的“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上,近百位学者就宏观经济的周期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与会者从学术角度就中国经济本轮周期是否将结束、土地和金融安全,经济结构失衡、消费与投资失衡、是否加息的两难选择等方面进行了论证和剖析,把当前中国经济的潜在危机和问题以及应当采取的对策都提了出来。本报记者根据记录整理了各位专家学者的发言摘要,与读者分享。[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