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沈振盈 《经济导报》2007,(20):44-44
5月初中央送大礼,放宽了QDII的投资产品范围至股市,顿时港股投资者兴奋无比,而港股亦因而裂口高开并突破21000点,创出历史新高。从市场的反应观察,大家对此消息皆是充满期望。然而,若从实质效益去分析.QDII可作投资股市的实际金额只有数百亿元,威力有限;而且,此等资金会吸纳甚麽股票,也是未知之数,上周一港股的反应确实是过敏。  相似文献   

2.
李锦 《经济导报》2007,(3):44-44
2006年是港股大丰收的一年,中国经济表现强劲、大型国企来港上市,以及人民币升值等有利条件,持续引领资金流入港股市场。恒指全年录得34%的升幅,为区内主要股市如日本、台湾、韩国及新加坡之冠,国企指数升幅更达到94%,不比升幅逾倍的国内股市逊色。  相似文献   

3.
点评     
《经济导报》2007,(19):10-11
中国股市高烧不下。储蓄存款流向股市成“股市泡沫”,令股票价值都偏离了企业实际的资产经营状况。股市资金过剩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发行“新股.来稀释过剩的资金,但是中国目前的股票发行制度和时间限制,决定了新股发行的时间不可能那麽快,因此有稳定大市的股指期货和期权、国债期货和期权在内的一系列金融衍生品,应该积极研究推出,使资本市场可以更理性的操作.[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经济导报》2010,(7):32-33
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2月1日指出,2008年第四季至去年底,共有6,400亿元资金流入本港.当中估计涉及本港股市及集资活动而流入港元的资金高达3,500亿元,  相似文献   

5.
李尚毅 《经济导报》2007,(20):18-19
新一轮QDII(合资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措施终於在上周落实。内地银监会宣布,银行发售的QDII产品可投资於港股及有关基金。外界相信,有关措施创造了双赢局面:既为本港股市带来新一重动力.更同时帮助於内地股市泛滥的资金寻找出路。  相似文献   

6.
应坚 《经济导报》2009,(41):36-38
台港金融合作关系最近悄然发生变化。在两地股市ETF互相挂牌等同时利好双方的消启、传出的同时,台企(包括已在港上市的台企)纷纷以第一上市或以TDR第二上市形式回归岛内股市,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有不少内地企业来港上市,它们在港集资.可吸收国际经验及资金.亦可学习企业管治。随着内地的持续经济增长.投资者对在港上市各大大小小的中资企业充满着憧憬,以及现在的H股企业相对於其在内地挂牌的A股价格的确十分吸引.就同一内地企业的A股与H股出现差价情况,按恒生AH股溢价指数显示.A股对H股的加权平均溢价近七成,因此不少投资者纷纷争相入市.希望在H股市场上创出一个神话。[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经济导报》2007,(26):70-74
亚洲金融风暴席卷香港,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在港举办,特区政府出手干预股市,联交所正式推出创业板,强制性公积金计划实施,《财富》论坛在港举行,[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经济导报》2007,(18):1-1
4月份上证A股上涨20%,让人再次领略内地股市的疯狂。今年内地市场与去年初QFII主导的行情不同,也非以往企业动用银行贷款炒股,而是散户参与的热情非常高。据统计,首季A股市场个人投资者资金新增1,700亿元.而机构资金只新增500亿元。与此同时,个人投资者的交投占比超过80%,而机构资金则不到20%。散户资金来源于存款大搬家,到3月底居民储蓄存款已达16.6万亿。  相似文献   

10.
戴道华 《经济导报》2009,(33):11-13
在这场全球百年一遇的经济和金融危机中,香港经济衰退的严重程度较回归伊始的亚洲金融风暴期间为小.主要原因是在全球尤其是美国和中国宽松货币政策下资金持续流入香港,支撑了股市和楼市.也支持了香港经济。不过.这样一来,香港经济复苏的前景一定程度上便取决于资金能否维持不变的流向.而这又取决于美,中宽松货币政策将采取何种退出机制及其执行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经济导报》2007,(35):1-1
众多迹象表明,内地资金自由行即将开闸来港.中银等商业机构一切准备就绪。在众多利好消息推动下.上周港股成交量和恒生指数都创出历史新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中国汽车工业》2000,(1):24-24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我国许多汽车工业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募集资金.发展企业?近几年,逐渐兴起的证券市场为汽车行业提供了重要的融资渠道.自从一汽金杯在1992年成功上市以来.截至1999年底,沪、深股市已有19家整车类企业、19家汽车配件企业上市.筹集了几百亿元资金.总资产达726亿元.总股本144亿元.总市值1057亿元.在证券市场形成了举足轻重的汽车板块。  相似文献   

13.
李锦 《经济导报》2007,(49):58-58
受惠外围股市造好.港股由26,000点关反覆上升.期间曾两次以裂口千点高开,至周四更曾升近30.000点关口。在大市不断上升的同时,我们发现到有资金流入恒指及中移动的认沽证,反映有投资者当市况越升时就越买入认沽证.以博取调整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金蓓蕾 《经济导报》2007,(23):21-22
香港和上海都是中国重要的金融中心,一个国家两个金融中心是中国金融资本市场的一大优势。内地企业来港上市,繁荣了香港股市,香港股市进入世界第四大证券市场只是时间问题,香港企业沪股市上市也将指日可待。沪港金融领域的互动与互补,不仅是沪港两地今後合作的重点领域,也将对国家的金融改革、金融现代化发挥巨大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朱磊 《经济导报》2007,(50):26-29
今年以来中国大陆股市迅速飙升,专家学者对大陆股市是否存有泡沫的看法大不相同,但是回首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後期,日本、台湾股市泡沫的形成,流动性资金的过剩,外贸盈余的大增以及本币对美元的大幅升值,都与目前中国大陆股市及经济何其相似。仔细对比之下,或许对大陆寻找更佳的对策良方有所启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盛九元 《经济导报》2007,(33):24-26
台湾股市在当局“政策利多”及外资涌入下升上近万点,近日受美欧股市大跌影响,台股连续暴跌,让投资人心惊胆战。业内人士指出,台股未来能不持续走强,关键是看两岸关系,稳定的两岸关系可吸引股民和岛内的外流资金放心进入台股市;再要看两岸关系能否发展,要看大陆资本能否顺利入台买楼、购地、入股市,这才能够推动台湾股市的持续走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姚迁 《经济导报》2010,(30):49-50
万众瞩目的农业银行(1288)H股已于7月16日在港挂牌,农行在中港两地同步进行IPO成功,并创下全球新股集资最多的纪录,成为名副其实的“IPO股王”。在欧债危机警报未除.美国经济数据又忽强忽弱,大家都对全球复苏信心不足之际,投资者对农行上市,以及其他内银股的供股集资计划仍趋之若骛,反映国际资金继续对中国市场信心十足。  相似文献   

18.
《经济导报》2010,(30):51-51
经过4、5月份“欧洲债务危机”的洗礼后,全球股市在6、7月份大幅反弹。资金从“避险”市场如:美元及黄金.回流到“高风险”市场,令到股市及商品价格回升。表面上整体的投资气氛已好转,但背后隐藏的危机仍挥之不去。其实资金也缺乏明确的路向,皆因复苏的势头已放慢,但危机却并未一下子出现,故此只是在炒上落市的波幅,并等待经济数据的指引。  相似文献   

19.
2006年以来,内地股市屡创新高.股市火爆,股民投资热情高涨。这固然归根於内地经济长期,高效的发展.但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国家加大力度整治财务秩序.上市公司财务审核制度曰趋完善.财务作假行为得到有效遏制。良好的市场氛围,加强了投资者的信心.吸引海内外的“热钱涌动”中国股市。  相似文献   

20.
康礼贤 《经济导报》2010,(22):33-33
投资者在危机期间丧失了对股市的信心,导致大量资金流入债券基金,以及资金普遍流出共同基金。在那以后的不同时期,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尤其是在亚洲及全球股市承压之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