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神土隧道的工程地质以及水文地质进行了介绍,采用有限元法对其进行了偏压连拱隧道施工力学行为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三导洞配合台阶法施工是可行的;中墙在地表偏压和不对称施工条件下是稳定的,不会产生过大的倾斜:在施工中及时施作初期支护有利于控制围岩的变形,保证围岩的稳定和施工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介绍浅埋黄土隧道施工的成功经验。如施工中加强初期支护质量,及时施作二次衬砌,加量测,及时处理地表危害以及总结出的浅埋黄土隧道开挖安全变形量为8cm等对对类似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李丰果  赵元红 《隧道建设》2018,38(11):1868-1877
为确保城市主干道、地面高架桥、地下管线的安全使用,广州市康王路下穿流花湖的超浅埋特大断面直墙隧道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一次性施作70 m超前大管棚,采用水平导向跟管钻进法施工,施作精度高; 在隧道开挖边线45°对应路面范围,道路上铺设厚钢板; 对与距离隧道非常近的高架桥桩基,采用地面主动托换法; 采用六部CRD法施工,对掌子面采用TSS注浆加固技术,开挖初期支护后及时施作径向注浆及回填注浆; 在临时支撑未拆除的情况下,施作模筑混凝土第1层衬砌,第1层衬砌达到强度时拆除临时支撑,在第1层衬砌表面铺挂防水层,最后施作综合管廊结构及拱墙钢筋混凝土第2层衬砌; 综合管廊结构采用脚手架+模板系统,拱墙第1层衬砌采用弧形拱架+组合钢模板系统,拱墙第2层衬砌采用模板台车施工。目前只完成了右线的施工任务,地表沉降值(累计最大70.9 mm)在允许范围之内,隧道内净空变化(累计最大拱顶下沉61.1 mm、最大水平收敛值为8.44 mm)也在预控范围内,且地表、洞内最大变形值对应位置均在隧道中部,为左线施工及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植入桩因具基桩承载力高、施工速率快、施工品质易掌控、无施工二次公害等优点,近期在同属低噪音、低振动之基桩施工法中,已较反循环桩更为台湾工程界所采用。本文介绍2种预钻孔式植入桩的施作方式,并利用钻心取样率、钻心试体单压强度、基桩极限承载力、单桩施工速率等评估要素来比较两种施作方法之效益。比较结果显示,传统预钻孔式植入桩之施作方式,因其施工速率快较具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结合万(源)至达(州)高速公路金竹山隧道施工,介绍了隧道信息化施工技术方法。隧道施工过程的信息化施工技术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等信息的反馈,可及时了解隧道前方的地质情况和开挖支护段的稳定状况,为正确选择开挖方法和支护施作时间提供依据,同时通过监控量测信息可进一步修正支护结构形式,降低隧道工程风险、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6.
在山岭隧道施工中,通过对开挖围岩进行监控量测,可及时掌握围岩稳定情况,既为隧道施工安全提供有利依据,又为后期二次衬砌施作提供合理时机。文中以湖南G209、S318保靖龙溪至迁陵公路屋场坪隧道为工程背景,对监控量测所得周边位移和拱顶下沉数据进行数值回归分析,得出其围岩变化规律以指导施工。  相似文献   

7.
以深圳地铁9号线银湖站西端五线叠落隧道为例,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情况下6号线与9号线叠落施工的相互影响,研究表明:施作二次衬砌后的矿山法隧道在9号线施工影响下拱顶及底板的变形小于未施作二次衬砌的情况;在二次衬砌强度达到60%后即可进行上跨隧道的施工;在6号线与9号线隧道施工符合要求的情况下,由于相互影响而产生的变形在允许范围内,证明盾构法、矿山法叠落隧道施工的可行性。总结了叠落隧道施工的关键技术,指出同期完成深圳地铁9号线与6号线的叠落隧道建设大大减少了后期6号线建设的施工风险。  相似文献   

8.
季节性寒区隧道在冬季通常气候条件恶劣,常面临冻害问题,进而对隧道的施工和运营的安全造成威胁。通过数值模拟探究了某季节性寒区隧道冬季施工期温度分布规律及围岩温度影响深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已施作二次衬砌区段和未施作二次衬砌区段的围岩温度影响深度分别为9m、10m,未施作二次衬砌区段围岩对温度变化较敏感。对于已施作二次衬砌区段,温度影响深度大致相同,并且随开挖长度增加而减小,随进口风速的增大而增大,随围岩与外界温差增大而增大。对于没有施作二次衬砌区段,围岩的温度影响深度随隧道开挖长度增加减小,随围岩与洞外温差增大而增大,但不受进口风速影响。  相似文献   

9.
萝卜顶隧道塌方处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萝卜顶隧道塌方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针对现场塌方的实际情况,塌方处理分2步进行:首先对受塌方影响的初期衬砌裂缝地段进行加固,及时施作二次衬砌;其次是对塌方体进行抢险处理。在现场掌握情况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处理塌方对策,认真制定处理坍方的步骤、方法及预防坍方的施工措施。公路软弱围岩段隧道施工必须早封闭成环及紧跟二次衬砌,使其与初期衬砌共同参与受力。  相似文献   

10.
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方法及其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的施工原则是:施工中应少扰动围岩,尽快施作初期支护,及时量测和反馈,并使断面及早封闭。根据我国的隧道施工经验,可扼要地概括为:“少扰动、早喷锚、勤量测、紧封闭”。具体地说,无论用钻爆或单臂掘进机开挖,必须严格控制,达到成型好、对地层扰动最小的要求,对开挖暴露面及时进行地质描述和喷锚加固,施工全过程应在对周边位移的监控下进行,并及时反馈、修正设计和施工方法。在软弱围岩地段应使断面及  相似文献   

11.
深圳地铁四号线K9+125~+255段为富水流沙地层,岩体破碎自稳能力差,且洞身穿越立交桥群,多条管线穿在隧道上方,隧道围岩变形控制要求极高,施工风险大。采用现场监控和数值模拟,对CRD法开挖进行了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尽早施做临时支撑对抑制未闭合结构早期的沉降起着重要的作用,拆除临时支撑时,结构的最大位移增大约40 %;各部开挖引起拱顶下沉量具有良好的分布规律,可用于对最终拱顶下沉量的预报;施工中应重点监测和控制开挖CRD1的拱顶下沉量。  相似文献   

12.
黄平华 《隧道建设》2007,27(6):94-97
 盾构及TBM国产化、产业化的进程在不断加速,使用单位都希望通过监造来提高设备的制造质量,由于建筑行业自身流动性大的特点,监造工作的管理和队伍的建设还不能与此和谐。借鉴水利水电行业设备监造的一些规范和经验,从各项内容的工作范围、工作方法、工作要点和工程实例等方面,系统地讨论了盾构及TBM监造工作的程序及内容,以期推动盾构及TBM监造工作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孙立  赵光  黄俊  李奥  杨奎  董飞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3,(7):274-278,297
随着城市的规模化发展,多种地下空间的开发、改建方兴未艾。当前城市隧道与地下空间协同建设已成为发展的基本趋势,但同时必须解决协同建设中的安全及效率问题。基于隧道与地下空间开发过程的多种问题,揭示了城市隧道与地下空间协同建设的内涵,提出了城市隧道与地下空间协同建设模式,分别为共建式协同、预留式协同、保护性协同,揭示了各种协同模式的过程及协同目标,开展城市隧道与地下空间协同建设技术研究,为隧道与地下空间协同开发集约化利用和安全控制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4.
张长亮  蒋树屏  林志  蔡志伟 《公路》2007,(12):204-208
通过结合地质测量、位移反分析,对现行监控量测项目进行拓展,以寻求监控量测信息与围岩分级指标之间的定量关系,建立在施工现场快速、定量地确定(修正)围岩分级的方法。该方法基于监控量测及非确定性反分析技术,在施工现场能快速判断围岩级别,用以及时修改设计,指导现场施工。该方法有效利用了量测数据,使其更大限度地为隧道工程服务。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以深圳竹篱晒网隧道的施工监理的实例,论述了新奥法隧道施工应严格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勤量测、早封闭"的基本原则。认为:采取衬砌紧跟的方式施作,以最大限度地减小隧道开挖后带来的空间及时间效应,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及支护的结构稳定。加强隧道施工工艺控制是确保隧道工程安全与质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为一个讲座对以往研究成果作一综述。回顾了当前采用的3种隧道设计方法,提出了基于数值极限分析的地层-结构法,克服了地层-结构法缺点,可以求得设计所需的围岩稳定安全系数,解决了当前设计中的人为性问题。对隧道深浅埋分界线进行了探索,叙述了基于散体理论的隧洞深浅埋分界标准。提出了基于弹塑性理论的隧洞深浅埋分界标准,并对2种分解标准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述。阐述了隧道设计计算的5个基本理念: 1)隧道设计必须满足运行和施工中安全要求,提出初期支护后围岩安全系数必须保证施工安全; 2)隧道设计计算模型必须适应不同工程地质条件、围岩压力特征,符合隧道实际受力情况; 3)必须符合现代围岩压力理论与现代支护原理,充分发挥围岩自承作用; 4)隧道结构计算模型也应符合结构实际受力状态,树立初期支护作为围岩加固材料,按塑性理论计算的新理念; 5)采用合理的计算方法与计算参数,确保隧道设计计算的科学性。最后以一个地铁车站为例,采用本讲座提出的方法介绍了Ⅱ、Ⅲ、Ⅴ级围岩中隧道的设计方法与成果。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我国公路隧道发展较快,为增强公路隧道建设安全风险意识,需对长大隧道及部分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隧道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基于模糊综合评判和层次分析法原理,对黑山门隧道的安全风险情况进行分析、辨识、评估.研究认为:黑山门隧道整体风险等级最终评定为Ⅱ级,总体风险水平可接受,但其施工技术风险等级经评估为Ⅲ级,施工期间应采用合理...  相似文献   

18.
该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综合管沟的建设情况,从进入管沟的管线、建设管理模式、应用趋势等方面总结出其特点,并提出目前建设综合管沟必须要解决的的问题。文章还根据武汉市及武汉CBD的特点,结合武汉CBD综合管沟建设的进展情况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针对青藏铁路昆仑山隧道围岩多年冻土融化较多的问题,考虑水分迁移和冰水相变耦合影响,根据瞬态温度场问题的热量平衡控制微分方程和质量迁移方程,应用伽辽金法推导出了有限元计算公式并编制了计算软件。运用该计算软件对昆仑山隧道施工期间的融化进行了回冻预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保温材料对昆仑山隧道的回冻起着阻碍作用。在现场观测寒区隧道围岩的温度和应力时,必须考虑施工期间融化圈的影响,而且观测时间要长一些。否则,测量的温度和应力与隧道稳定后的温度和应力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各公路建设工程中,隧道工程具有极其复杂的特征,其施工理念与施工方法与其他工程都有很大不同。公路隧道工程重大事故救援保障技术对公路隧道施工中的人员安全保护、机具保护和工程效益保障等都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发达国家和我国公路隧道工程重大事故救援技术的比较,从人员培训、救援队伍、管理制度、救援装备等方面的研究,结合我国施工实际提出了我国公路隧道工程重大事故救援保障技术研究的方法和思路,确定了以信息、程序、监督、风险评估、培训、救援设备、人员保护装备等方面为当前公路隧道工程重大事故救援保障技术研究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