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道岔设备是驼峰系统的核心设备之一,它的运用质量直接影响着驼峰调车、溜放解体作业,一旦出现故障,轻则使钩车错道进异线,重则导致追钩撞车、中途关闭信号。所以,驼峰道岔设备的运用质量、道岔电路的完善和维修至关重要。 1 道岔电机存在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2.
1 故障现象 2007年9月4日湛江驼峰解体23021次车辆,当解体溜放至第10钩时,第11钩进2道命令消失,第11钩接收的是第12钩的命令,造成溜放车辆错进5道.  相似文献   

3.
1 故障现象 某准自动化驼峰采用微机储存、溜放进路自动控制系统,在作业中,第2分路道岔处发生了车组脱线故障.原因是,前钩车顺利通过第2分路道岔后,道岔本应由定位转向反位,但因前钩车掉下石碴夹在反位尖轨与基本轨间,致使反位不能密贴,道岔自动转回定位.  相似文献   

4.
2004年4月26日12时47分,迎水桥车站由驼峰尾部向上行场(Ⅱ场)4道调车时,由于银川电务段迎水桥信号检修工区信号工在处理204—222DG红光带故障时,违章封连214/218^#道岔启动电路中1SJ第8组前接点,以致值班员在单独操纵214/218^#道岔时造成中途转换,致使调车车组机次(编组50辆)第6位一位转向架、第7位二位转向架进入四股脱线,构成电务A类责任一般行车事故。  相似文献   

5.
某日8时23分驼峰场办理39059次车自峰1全场溜放,第1钩16节车计划去Ⅲ部位26道。当这16辆车溜至323^#道岔(站场情况详见图1)时,8:32:08.30自动控制系统下达335^#道岔反位→定位的命令(DCJ↑FCJ↓),8:32:08.85反位表示继电器落下(FBJ↓)。但是经过0.95s,335#道岔的定位表示继电器(DBJ)并没有吸起,表明道岔未转换至定位,8:32:09.00控制系统发出道岔恢复报警,随后发出使335^#道岔回转的命令(FCJ↑DCJ↓),将335^#道岔转向反位。在道岔转换的过程中,8:32:12.86该车组进入335区段(335DGJ↓),此时335^#道岔的DBJ、FBJ均在落下位置。[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驼峰“四项参数”是指道岔转换时间、道岔恢复继电器缓放时间、轨道继电器落下时间及轨道继电器电流,是保障车列溜放解体作业安全、快捷、可靠的重要参数。但由于设备分散,测试繁琐费时,测试调整工作常被忽视,于是在车辆解体溜放过程中,就会出现跑钩、顺钩等事故,影响解体效率及安全。为此,研制出了安全方便、可靠准确的综合测试盘。  相似文献   

7.
驼峰“咬钩”是驼峰解体作业中车钩提开而车辆未能正常分离的现象,发生“咬钩”现象会增加解体车列占用驼峰的时间,影响驼峰解体效率.本文针对阜阳北站驼峰发生“咬钩”现象增多的情况,在对驼峰“咬钩”专题写实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从人员、车辆、天气、线路四个方面对阜阳北站驼峰发生“咬钩”的原因进行分析,得出提钩时机掌握不当、推峰速度控制不当、“钩不脱手不离”执行不到位、单人提勾、车钩的热胀冷缩现象、线路变形等都是导致“咬钩”的原因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列车进行编组作业的地方俗称驼峰场。南来北往的列车聚集到编组场进行重新编组,才能把不同的货物运送到各自的目的地。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要把列车推上驼峰,然后按照重新编组的要求进行提钩作业(列车解体),将各个车辆通过驼峰溜放下来,通过道岔的开合减速后分别挂接到各自方向的车列上。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阜阳北站驼峰解体过程中反面提钩作业的运用分析,设计新型提钧摘管器,解决驼峰反面提钧作业的安全隐患,提升驼峰解体效率.  相似文献   

10.
溜放车组的间隔控制直接影响着驼峰的推峰速度和解体能力.目前所采用的间隔控制方法基本上沿用着人工控制所获得的经验,自动化后可以接近或达到稳定的人工控制水平,但不能保证繁忙驼峰高速推峰的要求.本文针对驼峰间隔制动位控制问题,提出了新的控制数学模型--等间隔控制模型,探讨提高推峰速度的途径.根据数学模型进行的仿真试验获得的数据说明,当减速器控制精度保持在均方差为0.5 km*h-1时,在难易不利组合隔钩溜放时,推峰速度可以从当前的3 km*h-1~5 km*h-1提高到6 km*h-1,使平均推峰速度达到7 km*h-1以上,可以实现自动化驼峰日解体能力5 500辆以上的运营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介绍编组站驼峰列车解体作业钩计划微机控制实时显示系统,各功能模块的设计及软件处理的主要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完成越来越繁重的运输任务,各种新技术新设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货运重要环节的驼峰编组站同样也在很多方面实现了机械化、微机化,但列车解体提钩工作在国内外都仍需由人工完成。工人不管白天黑夜,不论刮风下雨,都得在野外工作,一手拿着钩计划作业单,一手操作,劳动条件艰苦,安垒性差。另外,提钩出现的失误往往要到整列车即将解体完毕时才能发现。子是不得不派人到到达场各股道查抄车号,将溜错的车辆全部重新拉上驼峰,再次解体,造成极大的浪费。本系绞就是为了解决改善工人劳动条件和及时发现提钩错误这二个问题而研制的。作为编组站微机网中的一个分支,本系统具有如下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3.
怀化南站自动化驼峰速度控制系统在运用中发现2个速度控制方式上的不完善。一个是溜放车辆在间隔制动的2部位对第2钩(即追钩车)进行制动时,因为只考虑了防止其发生追钩而没有考虑到第3钩车的到来,以致造成了第3钩车撞上第2钩车。另一个是大组车溜放时,3部位无法将车辆速度减下来,造成车辆超速连挂。  相似文献   

14.
解释自动化驼峰对于溜放进路和速度控制的安全要求,以TW-2型驼峰自动化系统为例分析溜放进路和速度控制的风险,并从分路道岔控制、钩车间隔控制、减速器控制精度和测量设备故障等4个方面阐述对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和故障-安全手段。  相似文献   

15.
对驼峰解体过程中驼峰自动化系统允许手动干预的条件进行了梳理。通过对驼峰解体作业手动干预实际情况的调查,分析驼峰作业中非正常手动干预产生的主要原因。针对解体大组车、隔钩车、"新车"造成手动作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控制对策。在兼顾运输效率的前提下,降低驼峰解体作业非系统性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6.
驼峰自动集中分路道岔控制电路是确保解体车组在动态溜放过程中,对道岔实施安全控制的重要条件.当道岔失控时,此电路能根据车组当时的溜放情况,为溜放车组提供安全的保护措施.在运营技术条件中明确规定:"峰下自动集中道岔转辙机的机械锁闭装置未解锁,不能构成启动继电器的自保电路.若此时车辆进入道岔轨道区段,应自动切断动作电源和启动继电器电路".但目前的驼峰电动转辙机控制电路(ZD7-A型),在实施上述技术条件过程中尚有不完善之处.例如,电路已工作,表示电路断开,辙岔受阻因故未动,则电机一直在通电状态;当溜放车组压入轨道区段后,因震动等原因卡阻消失,电机转动,延误了转换时机,导致道岔不能按时转换到规定位置,造成道岔在四开状态或发生中途转换.  相似文献   

17.
驼峰作业安全与效率关系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芜湖东站自动化驼峰设备自1999年10月28日启用以来,对保证驼峰调车安全和提高解体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驼峰设备使用过程中,由于设备功能不完善,控制系统不稳定,作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思想消极保守、过分依赖设备,作业规程不完善等原因,多次发生车辆夹停、追钩、超速出口撞响钩,导致车辆受损、货物整装、撞车脱线等安全问题。同时,列车的不均衡到达,接发列车与调车作业的进路干扰,到解子系统中的列检、车号、拉风、提钩、计划等服务工作未达到及时、准确、优质、高效的要求,也影响了自动化驼峰调车安全与效率。  相似文献   

18.
第1分路道岔(头岔),是驼峰场的咽喉道岔,在溜放作业中动作频繁,故障率也相应较高.溜放作业前及时发现头岔故障并报警,是保障溜放作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我国铁路编组站使用的驼峰道岔转换设备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ZDKJ-165/2.5k型交流快速电动转辙机在满足驼峰道岔快速转换动作要求,提高驼峰控制稳定性和安全性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1问题提出 如图1所示,侯北自动化驼峰(TW-2型)在推送作业时,当从峰头D301经迂回线、301#(ZK3-A型电空转辙机,定位开通303#道岔)反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