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系列点声源模拟铁路噪声的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大化 《铁道学报》2004,26(5):14-19
根据声学基本理论分析了采用3种指向特性的系列点声源,模拟铁路噪声线声源的误差问题,论证了点源模拟误差和长度模拟误差与各种影响参数的定量关系,给出声源模拟法预测铁路列车运行噪声中确定系列点声源的点源间距和总长的方法,解决了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铁路噪声预测的一个重要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
列车运行噪声的几何发散损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基本声学理论,分析具有单极子、中间和偶极子三种指向性的有限长线声源的几何发散损失特性。给出适合铁路列车运行噪声特点的几何发散损失计算方法。指出现行有关标准的计算方法存在声源指向性不明确、计算方法误差偏大和不适合铁路列车运行噪声等缺点。推荐铁路列车运行噪声几何发散损失计算采用偶极子指向性特性的理论计算公式或简化公式。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铁路工程项目噪声回顾评价的工作方法,从车流变化、声源源强、鸣笛等方面分析了线路类和站场类铁路噪声的特征及预测误差产生的原因;论证了原预测结果的准确性,针对列车等铁路声源的测量、计算方法提出了改进建议,为铁路噪声环境影响预测方法的改进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4.
对铁路调车场的辅助溜放减速器和广播用扩音器进行了线性声功率级,声源指向性,频谱特性等方面的测量试验,并对其产生的环境噪声影响作了调查分析,为车场噪预测和治理提供参数据。  相似文献   

5.
市域铁路噪声影响突出,需要采取有效的噪声防治措施,声屏障作为主动控制措施,一直被广泛采用。基于市域铁路的特点和运行速度,结合市域铁路成灌线测试数据的分析,从声源特性、声屏障设置原则及声学设计、结构形式等方面对市域铁路声屏障设置开展研究。指出:(1)市域铁路声源主要为轮轨噪声,噪声频谱呈宽频特性,桥梁、路堤区段在低频段和中高频段声能量均较为集中,桥梁二次结构噪声影响不能忽视,声屏障的设置应与桥梁结构减振降噪协同开展。(2)市域铁路声屏障声学设计时,评价时间内不能简单地将铁路噪声源视为无限长线声源,建议直立式声屏障附加长度取值为50~70m。(3)市域铁路列车脉动风压对声屏障结构选型影响较小,应加快对直立式声屏障顶部变化型、顶端降噪器的研制。  相似文献   

6.
双声源模式下高铁声屏障降噪效果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高速铁路与普通铁路噪声源特性存在较大差异,按照传统方法计算设计的声屏障在高速铁路降噪应用中效果不理想。以武广客运专线某路基试验段为模型参照对象,基于高速铁路噪声源特性研究,建立双声源模式的高速铁路声屏障降噪模型,分别对不同声源模式下3 m高直立型声屏障的降噪效果进行仿真分析。研究结论:(1)将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双声源模式的预测噪声级与实测值较为接近,而单声源模式的计算值明显小于实测结果和双声源模式的仿真结果,偏差达到8 dB A左右;(2)单声源模式的噪声衰减计算结果达到10.7~13.1 dB A,比实测结果显著偏高;(3)针对铁路限界处的噪声超过了规定的限值70 dB A,提出了合理的声屏障优化设计方法以改善沿线的生态环境;(4)将弓网噪声单独考虑的双声源模式可为高速铁路声屏障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常铁路站区轨道较多,声源分布较宽,常规高度的声屏障已无法达到其降噪效果。因此站区声屏障在高度及结构形式突破了铁路常规的声屏障。文章从声学设计和结构设计2个方面对车站声屏障的设计要点进行了介绍,同时也对高速铁路车站设置降噪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铁路声屏障绕射衰减计算是声屏障声学设计的重要内容。针对铁路噪声源特点,建立不同衰减计算变量、不同声源指向性的铁路声屏障绕射衰减计算模型,探讨各自的优缺点,提出适合于铁路声屏障设计的绕射衰减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9.
声场可视化能更直观地掌握声场分布特征,提供更多的声场信息,基于此提出1种利用运动声源波叠加理论实现高速铁路辐射噪声场可视化的技术,旨在揭示高速列车通过时铁路辐射噪声的声场分布特性。从列车通过时高速铁路的噪声源配置出发,使用偶极子声源模型重新构建波叠加理论,将最小二乘法与遗传算法相结合求解源强及指向角,并使用atlab编制基于运动声源波叠加理论的辐射噪声声场可视化应用程序,将该程序应用于实际的高速铁路辐射噪声场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波叠加法的高速铁路辐射噪声场可视化技术可行,经过多普勒校正,列车通过时的铁路辐射噪声场的重构更为准确;经试验的某型高速列车在310 km·h~(-1)速度下运行的声源指向角大约为27°,声场指向斜上方;列车通过时铁路噪声主要集中在轮轨区域,且该区域辐射噪声衰减较慢。  相似文献   

10.
铁路噪声预测计算方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根据声学基本理论和有关有限长运动线声源指向性、等效时间等声学特性研究成果,结合铁路噪声的特点,总结了比例法和模式法两种主要的噪声预测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可供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预测铁路噪声时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速铁路候车厅内混响时间影响旅客收听广播系统的音质效果.为了测试某高速铁路候车厅内的混响时间,分别应用中断声源法和正弦扫频法进行现场试验研究.本文着重对该两种方法的现场试验过程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建立适用于铁路候车厅混响时间的测量方法.试验过程及结果表明:候车厅内信噪比较高时,分别采用中断声源法和正弦扫频法所测量得到的混响时间基本保持一致;但当候车厅内信噪比较低时,用中断声源法难以保证测试精度,采用正弦扫频法可以达到测试目的.  相似文献   

12.
鸟害是造成铁路10kV电力线路及牵引供电系统故障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生态的持续改善,鸟害故障越发频繁,但传统的驱鸟方式长期效果不佳.本文在驱鸟方法现状分析的前提下,提出了基于传感器及物联网技术的驱鸟声源可变化更新的铁路智能驱鸟解决方案,并介绍了试装效果.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高速铁路和普速铁路在噪声源组成、位置及传播特性上均有所不同,高速铁路声屏障结构因受列车运行脉动力作用下的疲劳影响,声屏障结构设计有别于普速铁路。本文通过研究高速及普速铁路声源特性、作用于高速铁路声屏障的气动压力和声屏障结构的动力响应,旨在提高铁路声屏障降噪效果和结构安全性。研究结论:(1)普速铁路声屏障等效声源位置为轨面以上0. 5 m,客货列车的等效频率分别为500 Hz、1 000 Hz;高速铁路声屏障等效声源位置为轨面以上0. 6 m和3. 3~4. 9 m,等效频率为1 250 Hz;(2)高速铁路声屏障设计应考虑脉动气压力作用下的疲劳影响,声屏障单元板与H型钢立柱宜采用直插式,H型钢立柱与基础的连接螺栓应采用高强度螺栓并采取防松动措施;(3)声屏障的设置不能影响铁路线路的维护维修、路基排水,距接触网带电体5 m范围内的声屏障金属构件必须接入综合接地系统;(4)本研究结论可为铁路声屏障设计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对铁路系统常见的11类43种型号计187台固定性声源进行了测定,噪声级为83.0-131.1dB(A),线性声功率级为89.4-138.6dB。在多数固定性怕源呈中高频特性。  相似文献   

15.
在目前已运营高速铁路噪声源特性测试的基础上,对高速铁路声源组成、声场分布特性、频谱特性、距离衰减特性进行分析研究,提出高速铁路声环境影响评价与普通铁路的不同之处,对高速铁路声环境影响评价中声源位置的确定、高速铁路桥梁段噪声预测关注事项、距离衰减预测等提出了建议;另外,通过总结分析目前已运营高速铁路沿线噪声等效声级测试结果,结合中国高速铁路列车运行速度高、运营密度大等特点,提出中国高速铁路声环境影响评价宜执行的噪声标准。  相似文献   

16.
高速铁路声屏障降噪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声屏障降噪效果实测结果及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噪声特性,就声源构成、频率特性、桥面系及防护墙对声屏障降噪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速度提高,声屏障总体降噪效果呈下降趋势;铁路声屏障对500Hz以上的中高频噪声具有较好的降噪效果,但对250Hz以下的中低频噪声效果不大;桥面系及防护墙可起到一定的声屏障降噪作用。因此,在铁路声屏障设计中应根据高速铁路声源特性进行声学设计计算;在环境影响评价中,也应采用合理的声屏障降噪效果并考虑桥面系及防护墙的屏障作用;同时,应加强提高声屏障构件的低频隔声性能和吸声性能。  相似文献   

17.
噪声污染,已成为对人们危害最大最广的一种环境污染。为了解西安铁路地区各生产单位声源强度及其厂界外环境噪声强度的污染现状,我们于1986年3月~9月对西安铁路地区的24个单位的53个测点进行了调查,并对厂界外环境噪声进行了评价。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铁路环境噪声评价声学比例模型实验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点研究了声学比例模型实验的几种主要方法,即自由场的比例模拟、声源的比例模拟、模型的比例模拟、接收仪器的比例模拟、异常空气吸收的修正等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比较论证给出了应用于铁路环境噪声评价声学比例模型实验的相关方法,并通过现场实验结果验证,得出本文所研究确定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声屏障作为控制铁路噪声最主要的方法之一,能够在传播路径上有效降低铁路噪声源的传播,但仍存在工程造价高、维保费用高、景观效果差等不足。本文根据现场测试结果,从列车声源分布及频谱特性着手,建立矮屏障实验室1∶5缩尺模型,开展矮屏障空间降噪效果研究,从而为矮屏障设计和研发提供测试依据。研究结论:(1)高速铁路主要声源可分为轮轨区域噪声、车体空气动力噪声和集电系统噪声,并以轮轨区域噪声为主;(2)矮屏障位于近轨时,轨面以上3. 5 m场点降噪效果为5. 0 dB(A);远轨时为3. 3 dB(A);在远轨基础上增加线间屏障,降噪效果可提高2. 2 dB(A),达到5. 5 dB(A);综合分析可知,矮屏障能够显著降低250~1 000 Hz频率噪声;(3)线间屏障可弥补矮屏障距离声源较远时的缺陷,可明显增加降噪效果,提高降噪效率,因而将矮屏障作为声屏障的一种补充措施,应用于铁路轨道建设中,可大大提高降噪效果,满足户外声学环境要求。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按TB/T 3122-2005<铁路声屏障声学构件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确定声屏障工程声学材料的性能指标时,发现规定的吸(隔)声性能、抗冲击性能与测试方法存在局限和不足.为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根据铁路运行速度高速化和铁路运行噪声低频化的趋势,提出修改建议.研究结论:根据铁路声源的频谱特性和分布范围,经分析现行标准规定的降噪系数、计权隔声量存在局限性,在参考国内外有关规范的基础上,经论证比较提出将降噪系数和计权隔声量修改为各频率的吸声系数和隔声量的建议;依据铁路声屏障可用的声学构件材质,论述标准中声学构件抗冲击性能与测试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按材质类别分别规定其性能要求与测试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