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阐述了在提高既有线行车速度时缓和曲线长度的计算方法,讨论了缓和曲线长度和超高受到限制条件时如何确定最高行车速度,提出了困难时可适当降低舒适度标准来提高行车速度。  相似文献   

2.
从三个独立直角坐标系出发,分析公路缓和复曲线点位坐标完整模式,说明缓和复曲线有别于一般缓和曲线的基本关系,指出有效选用连接参数m值在准确计算缓和复曲线完整点位坐标,避免曲线断链的重要作用,结合实例阐述以坐标变换原理计算缓和复曲线点位坐标的公式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采用三主工样条曲值来构造曲线型超高顺坡缓和曲线的方法,并结合实例对构造的具体步骤和有关公式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4.
从样条函数的概念出发,利用B样函数的特点,建立和提出了一析的曲线型外轨超高顺坡的缓和曲线,并列出推导公式及主要数据。经验算,该缓和曲线更符合铁路曲线的实际状况,并能满足高速旅客列车行车平稳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针对以往研究轨道结构模型被过于简化的问题,通过对轨道模型细化分层,建立了具有双层轨道结构的高速列车动力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高速线路缓和曲线线型,即三次曲线、线性变化、正弦曲线、余弦曲线四种线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列车经过线性变化型缓和曲线时的动态响应波动最明显,正弦型次之,三次抛物型最小.因此建议优先采用三次抛物型缓和曲线.  相似文献   

6.
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圆曲线及缓和曲线的边缘线的测设方法工作量大,效率低,提出采用圆曲线或缓和曲线的边缘线上任一点的坐标,在任意上安置一次仪器,便可测出圆曲线及缓和曲线内,外边缘线的测设方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三次抛物线、半波正弦和一波正弦3种线型的铁路缓和曲线,以不同的列车运行速度变化规律建立了3种不同的分析工况,理论计算了车体横向加速度时变率。利用铁道车辆系统动力学数值仿真软件,建立了具有93个自由度的单节高速车模型,同时考虑轨道不平顺的影响,仿真计算了车体横向加速度时变率,对比分析了3种不同工况下缓和曲线上车体横向加速度时变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未考虑轨道不平顺时,列车以变化的速度运行,半波正弦更具优势,在车站两端加减速地段可以考虑采用半波正弦型缓和曲线,以提高旅客乘坐舒适度:轨道不平顺对高速行车的安全性和平稳性影响很大,应严格控制轨道平顺性。  相似文献   

8.
不等长缓和曲线的平曲线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洁  粟卫国 《广西交通科技》2002,27(3):32-33,106
讨论公路与城市道路设计中常用不等长缓和曲线的平曲线,以及利用不等长缓和曲线平曲线要素的坐标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是从动力角度探讨高速重载铁路行车条件下最佳缓和曲线线形的选择及采用图积分析法的设计原理。  相似文献   

10.
线性超高过渡设计采用直线顺坡,在超高过渡段的起、终点都有一个折角,使纵坡发生突变,影响行车的稳定性和舒适性,并导致路面受力发生显著变化.通过对线性超高过渡设计方法缺陷的分析,借鉴理想缓和曲线须满足的条件,提出了超高过渡设计的理想条件,并通过数学推导得出满足理想条件的三次曲线.分析了三次曲线超高过渡可能引起的过渡段附加纵坡过大和横向排水不畅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三次曲线超高过渡,在过渡段长度相同时,附加纵坡最大值为线性过渡的1.5倍,须对超高过渡段最小长度进行重新计算;在超高横坡不大于6%时,横向排水不畅的缓坡路段长度有所缩短,更有利于横向排水.最后,阐述了各种情况下三次曲线超高过渡的设计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采用边界条件法,提出满足连接圆曲线与圆曲线的新型缓和曲线,建立三种不同的计算工况,利用MATLAB数值计算分析列车以高速通过不同曲曲连接方式对乘车舒适性的影响,采用通用的机械动力学/运动学仿真分析软件Universal Mechanism(简称UM)软件进行动力仿真,通过理论计算与仿真分析得出新型缓和曲线较三次抛物线少了两个连接点(缓直点和直缓点),对舒适性有较好的改善,为高速铁路缓和曲线的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为了由测量点识别既有线路中的缓和曲线参数,研究了基于参数方程的缓和曲线正交拟合迭代优化方法.首先,通过特征值分析,阐明了由于病态性的存在,在迭代过程中,常规的Gauss-Newton (GN)算法会发散.其次,提出了双目标优化模型,将GN算法与最速下降法结合,确定了正交拟合缓和曲线的Levenberg-Marquardt(LM)算法.同时提出了在寻优过程中,评估当前迭代位置距离最优位置的远近来动态设置LM参数.最后以一段缓和曲线的实测点为例,随机取样了5 000例初值,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对比了GN算法和LM算法拟合缓合曲线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GN算法拟合缓合曲线不收敛;对于不同的初始值,LM算法都收敛到相同的最优值,体现了LM算法具有良好的稳健性;LM算法的迭代次数最少为5次,最大为50次,平均为16.8次,迭代次数和初值与最优值位置的远近相关.  相似文献   

13.
对在回旋线配合“中旋”超高方式设计的缓和曲线上行驶的车辆及在五次代数式配合三次代数式超高方式设计的缓和曲线上行驶的车辆的受力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后者的受力条件较前者有明显的改善。这种新设计方法适用于公路,铁路,汽车试验场的环形跑道,高速铁路,地铁,轻轨等线形结构物的线形设计。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一种新的公路平面线形曲线型设计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三次样条拟合的基本原理,绘制满足地形地物约束的徒手线,利用图形软件对生成的徒手线用直线和圆弧进行拟合,形成由一系列的直线和圆弧单元构成的线形骨架,然后根据直线与圆之间、圆与圆之间的相对位置,配置缓和曲线,并确定缓和曲线参数,最后采用线元设计法,敷设公路平面线形。  相似文献   

15.
根据铁路缓和曲线的特点,介绍了利用缓和曲线边界条件确定其代数方程式的一种通用方法:首先给出缓和曲线要满足的边界条件,根据边界条件列出曲率待定方程;然后利用曲率边界条件确定出缓和曲线曲率方程;最后通过对曲率方程进行二次积分就可得到缓和曲线的方程。采用这种方法分别对各种类型的缓和曲线举出实例,详细说明了该方法的应用,证明了该方法正确、简单,是一种适用于推导缓和曲线方程的通用方法,可为铁路缓和曲线线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缓和曲线作为一种空间过渡曲线,其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车辆行驶的平稳性和旅客舒适性。介绍了利用缓和曲线边界条件确定其代数方程式的一种通用方法:根据边界条件列出曲率待定方程,并利用曲率边界条件确定出缓和曲线曲率方程,然后对曲率方程二次积分得到缓和曲线的方程。此方法适用于推导缓和曲线方程,可为公路缓和曲线线形设计提供参考。采用此方法设计出了一种连接直线与直线的新型缓和曲线,并建立5种不同工况,以横向加速度及其时变率为评价指标,对新型缓和曲线和回旋线进行了行驶动力学性能评价,通过比较分析得出这种新型缓和曲线在行驶动力学性能上明显优于回旋线,为高速公路缓和曲线的线形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复曲线中间有设缓和曲线和不设缓和曲线两种情况,设缓和曲线时即构成卵型曲线,由一个回旋曲线连接两个同向圆曲线的组合,这种缓和曲线仍然采用回旋线形式,但它曲率变化不是从零开始,而是截取曲率由1/R1~1/R2这一段作为缓和曲线。故可将其简化成缓和曲线而加以计算。  相似文献   

18.
公路超高设计计算中较有难度的是超高缓和段长度的确定、公式中参数的确定以及超高缓和段长度小于缓和曲线长度时超高缓和段的设置问题等。本文就这些问题从行车受力、路容美观、路面排水及施工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讨论,阐明了设计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三次抛物线的数学方程,给出在高速铁路中利用三次抛物线作为缓和曲线的计算公式,包括曲线要素、中桩坐标计算,并以一算例说明。  相似文献   

20.
竖曲线设计公式的推导及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推导了考虑行车视距的公路竖曲线设计公式,发现中国路线设计规范中的竖曲线长度建议值不能满足行车视距要求的问题,尤其是没有照明的凸曲线路段夜间行车情形。建议我国的竖曲线设计应当考虑车辆前照灯所约束的夜间视距,提高竖曲线长度建议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