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甲状腺细针穿刺吸取细胞病理学检查各种甲状腺疾病1000例,共1318例次,其结果与临床诊断对比符合率在90%以上,重复一致性达70%以上,与甲状腺手术后病理对比符合率达90%。故我们认为此法操作简易,病人痛苦少,诊断精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作者用20~#~23~#穿刺针改制的针芯,尖端呈三棱形、针管为“Z”型切口的骨穿刺针,在X线引导下对200例各种骨疾病进行了穿刺活检。本组未出现并发症,该穿刺针适用于除努椎病变外的各种骨疾病检查。X线引导下的骨骼活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诊断甲状腺疾病中 ,更好地观察甲状腺疾病患者的甲状腺形态、血流分布等。方法 用彩超观察了 2 0例正常人和 1 0 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甲状腺形态 ,与其同位素甲状腺扫描进行对比 ,测定患者的甲状腺功能 ,13 1I摄碘率 ,行甲状腺病理检查。结果 表明彩超可清晰地显示甲状腺大小、形态、结节的有无 ,内部回声及血流分布等。结论 彩色多普勒是诊断甲状腺疾病及观察疗效的必不可少的一种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比分析74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后行手术治疗患者的细胞病理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判断细胞病理学诊断的准确性,分析细胞病理学诊断中漏诊及误诊的常见原因.结果组织病理学诊断良性病变48例(占65%),恶性肿瘤22例(占30%),良性肿瘤4例(占5%).细胞病理学诊断良性病变或恶性病变与组织病理学的符合率分别为96%和94%.15例诊断不符合病例主要来自于滤泡性肿瘤诊断组,其主要原因是细胞学诊断错误及腺瘤性结甲和滤泡性肿瘤间重叠的细胞学特征.结论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诊断良性病变或恶性病变准确性高,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桥本甲状腺炎(HT)的甲状腺细针穿刺(FNAB)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检查间的差异,并探求其差异产生的原因。方法选取甲状腺手术病例中组织病理诊断的HT和HT合并其他甲状腺病病例119例,其中25例(27份)术前曾行FNAB检查,对比分析FNAB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的异同。结果①86例(72.3%)组织病理诊断为单纯HT,33例(27.7%)诊断为HT合并其他甲状腺病;合并其他甲状腺病中良性病变22例(66.7%),恶性病变11例(33.3%)。②行术前FNAB检查的25例(27份)中,术后组织病理诊断为单纯HT17例,而FNAB诊断为11例,FNAB符合率64.7%;组织病理诊断HT合并其他甲状腺病8例(10份)中,FNAB可发现85.7%合并恶性病变。结论正确的穿刺方法、足量的细胞学标本以及对HT的细胞病理学表现的深刻认识是提高FNAB诊断HT准确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正> 为了诊断和研究的需要,内镜活检诊断法,应从活检部位、块数、深度、材料的处理及病理诊断方面努力,其最关键的是取出符合病理诊断要求的组织块来,我们在多年的实践中,探索了一种简便、快速、挖洞的活检法—“一钳二块法。经对1200例患者与同期一般活检的600例对照观察认为切实可行.已普遍应用.今报道于后:资料与方法常规内镜检查时,用普通活检钳(如鳄嘴型、针型、剪刀型),在病变部位先取一块活检组织,不需拔钳,再次开钳,在相同部位深挖再取一块,或在其他类似病变部再取一块后,取出活检钳。就可一钳得到二块完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比较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ATD)患者血清中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水平,探讨测定TPO-Ab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同步测定200例ATD、50例非ATD、30例健康对照血清中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和甲状腺微粒体抗体的浓度。结果 ①ATD患者血清中TPO-Ab浓度显著升高(P<0.01)。②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甲功的变化与体内TPO-Ab浓度有关,可在一定程度上提示ATD的预后。③TPO-Ab浓度的变化与TMAb变化一致(r=0.83,P<0.01),但用TPO-Ab作为诊断桥本甲状腺炎的指标较TMAb更具敏感性和特异性(P<0.01)。结论 测定TPOAb是诊断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敏感、特异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报告CT导向胸内邻近大血管或直经小于3cm的病灶的经皮针吸活检术20例。这些疑难病灶的径皮活检术操作困难,危险性大,并发症多。本组正确诊断丰85%,其中恶性肿瘤为80%,良性病变为90%。术后小量气胸2例(1%),小量出血1例(5%)。CT扫描能精确确认病灶和穿刺针的位置,并能清楚显示心脏和大血管的轮廓,因此疑难病灶的经皮活检应该在CT导向下操作。  相似文献   

9.
报告CT导向胸内邻近大血管或直经小于3cm的病灶的经皮针吸活检术20例。这些疑难病灶的径皮活检术操作困难,危险性大,并发症多。本组正确诊断丰85%,其中恶性肿瘤为80%,良性病变为90%。术后小量气胸2例(1%),小量出血1例(5%)。CT扫描能精确确认病灶和穿刺针的位置,并能清楚显示心脏和大血管的轮廓,因此疑难病灶的经皮活检应该在CT导向下操作。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滤泡癌是滤泡细胞衍生的一种甲状腺癌,属于分化型甲状腺癌,其发病率仅次于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第二常见的组织学类型。甲状腺滤泡癌占所有甲状腺癌的10%~15%。其死亡率高于甲状腺乳头状癌,部分患者初治时已经发现骨或肺的转移。早期诊治和密切随访是改善预后、延长术后生存期的主要手段。甲状腺滤泡癌常以临床病理血管、包膜浸润为诊断依据,有时因未见明确的浸润灶或取材不足而漏诊,超声及细针穿刺诊断困难,而细胞学标记物检测目前并不成熟。本文总结目前甲状腺滤泡癌的诊断及治疗的热点,旨在提高我们对甲状腺滤泡癌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包括craves’病,桥本氏病及特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有关,为研究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及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本文对416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TGA及TMA进行了测定,并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结节68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已知病理诊断的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8例因甲状腺结节住院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中54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79.45%)。其中30例为单纯性结节性甲状腺肿,24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出血、囊性变或腺瘤样增生。恶性肿瘤7例,其中甲状腺乳头状腺癌6例(8.82%),甲状腺髓样癌1例。恶性肿瘤患者年龄多在30-50岁,均为查体发现。7例恶性肿瘤B超均为低回声实性单结节,6例扫描冷结节。其余病例分别为甲状腺腺瘤、甲状舌管囊肿、桥本氏病。结论本组甲状腺结节手术病例以良性疾病,尤其结节性甲状腺肿占多数。B超为低回声实性单发结节且扫描为冷结节者恶性可能性大。对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甲状腺结节病例,临床应结合多种辅助检查综合判断,以减少良性结节不必要的手术。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活体粗针穿刺和PAP免疫组化技术对17例初发GD、7例治疗后GD、13例AT、5例正常甲状腺及某些肿瘤甲状腺组织中T_3、T_4的定位及其相对含量进行了研究。T_3、T_4在甲状腺组织中的定位分布相似,主要位于滤泡腔胶质中,功能亢进者所有胶质均呈浓染着色,且部分滤泡细胞近滤泡腔缘的胞浆中也出现较弱的染色反应。GD未治疗者甲状腺组织内T_3、T_4相对含量显著增加,经治疗后明显下降。AT病变中的嗜酸性变细胞基本失去了制造T_3、T_4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弹性成像在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3例患者二维超声检出的150个甲状腺结节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依据病理诊断结果对其进行弹性分级;0级为良性,ⅢⅡ级为良性,Ⅲ级为恶性。结果 1123例(150个甲状腺结节)中恶性20例,其中15个(15/20,75%)弹性分级为Ⅲ、Ⅳ级;良性103例,其中110个(110/130,84.6%)为0Ⅳ级为恶性。结果 1123例(150个甲状腺结节)中恶性20例,其中15个(15/20,75%)弹性分级为Ⅲ、Ⅳ级;良性103例,其中110个(110/130,84.6%)为0级。2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5%(15/20)、84.61%(110/130)、83.3%(125/150)。3依据病理诊断结果对本组123例甲状腺结节的弹性分级的诊断准确性进行比较,弹性分级Ⅲ级诊断恶性结节时ROC曲线下面积0.884,诊断准确性83.3%。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综合常规超声表现有助于提高诊断。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 Autoimmune thyroiddisease,AITD)合并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 ( Distal renal tubular acidosis,DRTA) 30例及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不合并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 30例患者进行肾小管抗体测定 ,并与健康人比较。结果显示 :合并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组有 9例肾小管抗体阳性 ,阳性率为 30 % ,该组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及甲状腺微粒体抗体浓度明显高于不合并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组及健康组 ,后两组肾小管抗体均阴性。提示部分肾小管抗体可能来自甲状腺的自身抗体 ,它们具有免疫交叉反应。其抗原可能系肾小管细胞胞浆 ,这种反应损坏肾小管而导致了肾小管性酸中毒。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原发及继发骨髓纤维化的临床特点和骨髓活检塑料包埋切片对骨髓纤维化的确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 35例骨髓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骨髓活检塑料包埋切片检查资料。结果  35例骨髓纤维化中 ,原发性 2 5例 ,继发性 1 0例 ,主要为血液恶性疾病 ;骨髓活检病理分期 :Ⅰ期 1 1例 ,Ⅱ、Ⅲ期 2 4例 ;原发性以Ⅱ、Ⅲ期为主 ,继发性以Ⅰ、Ⅱ期多见。结论 骨髓纤维化的临床特点突出 ,骨髓活检对其具有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110例年龄35岁~70岁的女性乳腺增生症患者,使用X线摄影及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出早期乳腺癌23例,占20.9%。与手术后病理诊断对照,X线摄影的诊断符合率为79.3%,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92%。指出乳腺X线摄影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联合检测,是早期诊断乳腺癌的一种高度敏感而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我省甲状腺癌的分布、诊断、治疗状况 ,评价其诊断方法并为该病生存分析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收集 1 985年 1月至 1 999年 4月两所省级及医学院附属医院全部住院治疗的甲状腺癌病患者 494例及部分良性甲状腺肿瘤患者 2 2 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494例甲状腺癌患者中以乳头状癌最多占 6 1 5 % ,其他组织类型依次为滤泡状癌 (2 3 1 % ) ,未分化癌(8 9% ) ,髓样癌 (6 5 % )。甲状腺癌发病年龄较其他癌偏低 ,除未分化癌其他均女性高于男性。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评价细针穿吸及同位素检查 ,前者灵敏度为 85 2 % ,特异度为 85 7% ;后者灵敏度为 87 8% ,特异度为 2 5 0 %。结论 甲状腺癌在本省的分布与以往资料相似。细针穿吸法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 ,而同位素法灵敏度与细针穿吸法相近 ,特异度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钼靶X线导丝定位下乳腺活检对临床T0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25例钼靶X线乳腺摄片显示有结节或有恶性可能的乳腺结构紊乱、簇状钙化灶而临床不能触及肿块的患者,手术活检前2 h在钼靶X线引导下行乳腺病灶细导丝定位,然后在局麻下行病灶活检。结果25例均一次性定位成功,手术顺利。病理示乳腺癌8例,纤维腺瘤4例,乳腺增生症8例,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慢性炎症1例,囊肿1例,脂肪坏死1例。乳腺癌检出率为32.0%,诊断准确率100%。结论钼靶X线导丝定位下乳腺活检,定位准确,诊断明确,能确定乳腺微小病变的性质,提高T0期乳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20.
<正> 应用针吸细胞学检查在临床上诊断乳房包块已获得了普遍的重视和肯定。目前已逐渐广泛应用于乳腺癌诊断。我们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应甩此方法已近十年,为了提高细胞学诊断水平,现就77例乳癌针吸细胞学检查和切除标本组织学检查进行对照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 1973年1月—1982年12月我科对乳腺肿块应用针吸细胞学检查共125例,其中20例临床和细胞学不怀疑恶性病变;5例乳腺增生病,细胞学检查显示轻度上皮增生;23例细胞学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