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顾维 《公路与汽运》2012,(5):105-108
针对怀通(怀化—通道)高速公路在施工过程中产生推移式滑移破坏的原因,通过稳定性分析和设计计算,提出采用抗滑桩来抵抗土体的挤压,在抗滑桩1/2桩身长度(H/2)以下配置双排钢筋,并在抗滑桩顶部增设联系梁,同时进行截水沟、坡面裂缝及边坡坡面防护处治设计。  相似文献   

2.
李剑波 《路基工程》2020,(6):210-214
贵州铜仁某二级公路边坡在施工时出现滑移,通过现场勘测裂缝位置、形态,估计滑移面位置,并结合地质钻探确定地层厚度与类型。运用Geo-slope软件进行滑坡模拟,根据边坡现状反演地层参数,采取设置抗滑桩加固措施,边坡稳定安全系数达到1.275,满足规范要求。施工期对主滑断面实施滑坡监测,测点水平位移与竖向位移均不超过20 mm,表明该滑坡治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杨先亢  程斌 《路基工程》2018,(2):221-226
由于季节性强降雨,贵州省毕节市某高速公路泥质白云岩顺层高边坡在施工过程中多次产生滑坡病害。针对此工程问题,开展工程地质调绘及钻探等勘察工作,查明滑坡形成机制,通过反演法进行滑动面土体抗剪强度和稳定性分析、计算;结合该滑坡以往处治的经验教训,制定以抗滑桩为主,锚索为辅的软质岩顺层高边坡防护设计方案,工后位移监测结果表明:边坡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4.
黄平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9):122-126,324,325
该文介绍了金高路桥主墩深基坑围护施工技术。该桥主跨65 m段跨越赵家沟航道。根据该桥主墩深基坑周边环境复杂等特点,采用拉森IV型钢板桩作为围护结构,设置三道水平钢支撑和一道混凝土水平底板支撑,基坑底土体采用D800 m m旋喷桩加固,基坑外5m范围内土体采用插打钢管注浆加固,同时进行实时有效的基坑监测,很好地保证了主墩基坑施工的安全、质量和进度要求。  相似文献   

5.
林久平  高明永 《公路》2022,(7):117-121
抗滑桩由于主要受滑坡推力作用,其受力方向一般来说是确定的。因此,基于这种单向受力的特点,抗滑桩一般采用矩形截面比较多。特别是当滑坡推力比较大、抗滑桩尺寸比较大时,矩形截面的经济技术优势将更加突出,相关规范一般也要求抗滑桩截面型式采用矩形截面,只有当滑坡主滑方向难以确定时才采用圆形截面。虽然矩形抗滑桩在受力特点和经济技术方面较圆形截面存在一定的优势,但由于成孔采用人工结合机械开挖的方式,安全施工要求高,施工进度慢,所以圆形抗滑桩在许多地区也广泛应用。根据抗滑桩不同受力状态,从受力特点、计算简便性和经济性等方面进行结构设计分析研究,并提出圆形抗滑桩经济、安全、合理的截面配筋方式,供同类项目抗滑桩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6.
抗滑桩在滑坡治理及边坡支护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但在抗滑桩实际设计中,很多技术人员并未将桩前土体抗力纳入考虑机制,仅考虑滑坡推力的影响,导致材料用量大幅增多。为此,以云南某公路边坡工程作为研究对象,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对考虑和忽略桩前土体抗力两种不同情况下抗滑桩内力进行了研究,深入分析了黏聚力、内摩擦角与桩前土体坡度对抗滑桩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桩前土体抗剪参数相同,桩前土体坡度越大,边坡土与抗滑桩横向位移越大;当桩前土体坡度超过40°,桩前土体抗力对边坡抗滑产生显著作用,此时边坡抗滑桩设计时必须将其作为设计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7.
抗滑桩桩间距计算是滑坡防治工程的关键问题.基于对滑坡工程中抗滑桩桩间土拱效应力学模型的分析,采用摩尔-库仑强度准则,利用桩间土体在极限状态下的静力学平衡条件得到桩间距的计算公式.运用该公式对一抗滑桩工程实例进行计算并优化,结果表明,该桩间距计算公式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8.
抗滑桩在公路边坡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某高速公路滑坡情况,根据其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提出了采用抗滑桩同时采取排水措施对该滑坡进行治理的方案.根据地质资料进行了滑坡推力计算并进行了抗滑桩设计,提出了施工过程中动态监测和施工完成后长期监测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消除某隧道进口段滑坡的危害,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在已有详细地质资料的前提下,选定最不利的滑移断面计算剩余下滑力并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段滑坡附近段处于欠稳定状态,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通过进一步分析,决定滑坡综合治理方案主要为清方、挡墙和抗滑桩相结合的支挡方案,同时增设排水设施并进行坡面防护。  相似文献   

10.
针对湖北巴东二道沟滑坡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以及影响施工安全的主要因素,为确保施工安全,对滑坡区域排水,滑坡后缘坡面防护,抗滑桩护壁施工以及开挖、弃渣、施工期间环境监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李传宝 《路基工程》2013,(2):165-167
合肥至福州铁路客运专线DK438+755~+880段,以桥梁跨越兹坞坑滑坡前缘。为确保工程安全,对滑坡采用抗滑桩进行整治。采用传递系数法获得滑坡推力,通过受力分析确定了合理的桩长。目前,抗滑桩已施工完毕。监测结果表明抗滑桩桩顶位移满足规范要求;而滑坡体在雨季保持稳定。事实证明,抗滑桩在合福客专兹坞坑滑坡的治理中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桩基施工中塌孔与串孔漏浆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修权  罗超云 《公路》2006,(6):216-218
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航道桥主墩桩基础施工过程中,由于钢护筒底口软弱土体的扰动、微承压水以及潮涨潮落的反复作用,引起桩基塌孔和串孔漏浆,在事故处理中采用单管高压旋喷施工对周围软弱土体进行加固,主要介绍加固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3.
柳治国 《中南公路工程》2013,(3):144-147,154
针对滑坡剩余下滑力较大的特点,设计了h型抗滑桩。基于ANSYS有限元程序,采用BEAM3单元建立数值分析模型,对抗滑桩的受力状态进行数值分析。对抗滑桩的受力边界条件做出了合理假定,计算结果快速、简明地揭示了h型抗滑桩在滑坡剩余下滑推力下的受力特征。h型抗滑桩将作用于主桩的载荷分解、部分传递至横梁与副桩,有效承担了巨大的滑坡剩余下滑力。  相似文献   

14.
桩板式锚定墩挡墙改变了普通抗滑桩的悬臂受力状态,具有桩的受力合理特点。介绍了叶坑滑坡的环境特征;对滑坡的成因及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桩板式锚定墩挡墙为主要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根据桃源洞滑坡的变形特征、地质情况,研究该滑坡形成原因,并采用参数反演法,计算自然工况下的滑坡稳定安全系数.对预应力锚索微型桩、预应力锚索框架和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等3种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选,确定以预应力锚索抗滑桩为滑坡的最终治理方案.考虑桩锚作用效应,并通过对抗滑桩施工及运营过程中的3种工况进行验算,确定设计内力,其分析与计算思路可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治理滑坡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高速公路中 ,挖孔抗滑桩是高边坡防护、滑坡治理普遍采用的形式 ,但它在施工上却与普通挖孔桩存在根本性的区别。本文不但从结构受力、施工环境上 ,还从施工技术、工艺上阐述了与普通挖孔桩的区别 ,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7.
惠水至罗甸高速公路K35+650-+810段右侧滑坡除具备一般的堆积体滑坡特征外,还具有明显的错落性,依据现有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对滑坡的形成机理及稳定性进行论证分析,结合施工提出抗滑桩+深层排水+清除松散体+坡面防护的分区段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新建安九铁路鳊鱼洲长江大桥主桥为(50+50+224+672+174+50+50+50)m钢箱混合梁斜拉桥,5号墩承台临近九江侧防洪大堤边坡。为了确保5号墩基础施工过程中大堤的安全,大堤采用双排钻孔桩+冠梁+系梁+高压旋喷桩及分层注浆的防护方案进行防护,利用三维有限元法对防护结构的变形、内力、抗滑移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均满足要求。通过对大堤设计合理的防护结构并采取合适的施工措施,对5号墩桩基施工采取溶洞区防塌孔及优化钻进方式的施工措施,以及承台施工围堰采取安全有效的吸泥控制及河床防冲刷等施工措施,减少了对大堤的干扰及破坏,确保了大堤的安全。在施工过程中对大堤进行了实时监测,大堤变位满足要求,大堤和基础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9.
枞树坪2号大桥基础处在一个老滑坡上,因此,基础的变形和稳定性要求与自然滑坡有很大的不同。本文对该桥基滑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计算结果显示,桥基滑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为了减少施工、运行过程中对原坡体的扰动破坏,采用埋置式抗滑桩进行坡体的预加固处理,既保证了桥基滑坡的稳定,还保护了原坡面的植被。  相似文献   

20.
接道波 《路基工程》2017,(5):231-235
江苏某航道船闸工程防洪堤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滑坡。由于连续降雨和周边分布的池塘导致了堤坝土体长期处于饱水状态,降低了土体抗剪强度指标;同时,由于汛期将至,为抢工期,快速施工导致了地基填土没有及时得到固结,没有达到设计要求;现场的补勘表明,场地所处地质条件较差,地基土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在以上因素综合影响下导致了防洪堤滑坡的发生。根据勘探结果对滑移段和非滑移段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安全系数均不符合规范及设计的要求,因此,从设计措施和施工措施两个方面对滑移段重建,并对非滑移段加固。监测结果表明采取的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