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藏线关角隧道东口路堑边坡滑坡的预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藏线关角隧道东洞口外为一高20余米的路堑边坡,由于岩层破碎,地下水丰富,在线路左侧形成了一个中浅层边坡滑坡。通过对滑坡变形机制,变形性质的深入分析研究,根据滑坡变形的动态监测资料和各种滑前征兆,综合应用国内外滑坡预报的成功经验和理论,作出了准确的滑坡临滑预报,在线路封闭4小时后滑坡发生剧滑。由于预报准确,抢险准备工作充分,将滑坡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2.
无棱镜全站仪在滑坡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坡是山区公路、铁路的主要病害之一,有必要对滑坡进行监控和测量,以确保公路、铁路的长期安全,并做出及时预测。高效的测量技术为滑坡的监测和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空间数据。对滑坡的测量主要采用的技术手段是全站仪,内业制图主要使用CASS软件。结合雁山朝阳隧道滑坡治理项目,叙述了无棱镜全站仪在边坡测量的应用;概述了CASS软件在滑坡数字化成图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石品湾滑坡为一在老滑坡体上发生的崩塌性小型浅层、堆积层、顺层滑坡.本文结合滑坡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条件、气象条件,从有利于滑坡发生的内外因两方面,对滑坡形成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稳定性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评价和预测,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整治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西延铁路蔡河滑坡整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宗堂 《铁道勘察》2006,32(1):31-35
蔡河滑坡位于西延铁路蔡河车站进站端,洛河右岸,既有铁路以3—18m挖方从滑坡中部通过。系统介绍了蔡河滑坡的地形地貌、地层与滑坡特性,对滑坡的成因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滑坡采取了抗滑桩支挡、清方减载与截排地表水相结合等综合整治措施;以及根据现场揭示地质情况所作的变更设计。提出了黄土塬边清方、深挖应慎重对待;路基工程特别像滑坡、深堑高堤、长大挡护及特殊复杂地质地段的路基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现场配合,运营期应加强养护维修等观点。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砂坝滑坡深部位移的监测与分析,查明了砂坝滑坡滑面深度和滑体厚度,据此判断滑坡位移动态及发展趋势,为线路改移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详细分析了襄石铁路既有线旁某滑坡群的滑坡形成原因,针对各滑坡点的具体情况,并综合考虑水害的防治,采用抗滑桩、重力式支挡墙、截水沟等结构对滑坡群进行综合治理,既消除了既有线的病害,又使得增建Ⅱ线施工得以顺利进行,整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对滑坡进行稳定性评价时应充分考虑滑坡稳定性计算模型、边界条件等影响因素。考虑滑带土抗剪强度参数的不确定因素及其参数存在的空间差异,根据大量土样抗剪实验数据,对滑带土抗剪参数分布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利用Monte—Carlo原理和推力传递系数法对塘儿堡滑坡的失稳概率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考虑降雨作用时滑坡失稳概率为65%,应及时采取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内昆铁路沿线有40多处滑坡,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产生、对铁路工程带来影响。本文就各类滑坡的分布及特征与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下水等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对地质勘探及滑坡处理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结合我国近年修建的西南山区某铁路复线工程施工中发生的大量工程滑坡整治实例,论述了工程滑坡的易发地质环境、诱发因素及勘察、设计、施工中防治工程滑坡的对策,对控制或减少工程活动造成的工程滑坡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随着我国陆路交通的快速发展,山区运营隧道在滑坡作用下的病害问题日益突出,而导致隧道变形破坏的最根本原因是滑坡的作用导致隧道受力模式的改变。同时,坡体不同的变形阶段对隧道结构的受力变形模式影响较大,目前在这方面缺乏深入的研究。研究结论:(1)以隧道-滑坡平行体系为研究对象,基于推移式滑坡岩土体的变形特点揭示了隧道受力渐进破坏过程的本质是滑坡推力和岩土抗力变化的过程,初步探讨了不同演化阶段滑坡的运动特点和隧道的力学特征,以不同演化阶段的隧道受力模式为基础,建立了半无限长梁、半无限长梁-悬臂梁模型;(2)采用弹性地基梁和结构力学理论,对位于滑坡体内和滑坡体外的隧道结构变形进行耦合解析,建立不同阶段隧道受力变形模式的理论计算公式,提出相应控制截面的解析解表达式,能够实现滑坡不同演化阶段隧道受力变形的评价;(3)通过模型试验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结果表明该理论能够对滑坡中隧道的受力变形的发展进行预测以及为滑坡地段隧道的设计、加固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Robert  A.  Magliola    P.E.    S.E.  熊灵阳 《科学技术通讯》2008,(1):17-24
在中国三峡库区滑坡是广泛分布的一种自然地质灾害。滑坡可以使城镇移位,阻断河流,房屋和厂房毁坏造成人员伤亡。本文概述了巫山-秭归段基本的滑坡类型和近年来该地区发生的一些灾难性的滑坡。 三峡工程坐落在中国长江湖北段(图1)。尽管181m的三峡大坝可以用来发电和蓄洪,但是三峡工程对生态和地质灾害的潜在影响引起人们的关注。三峡库区广泛分布的自然灾害主要是由于边坡失稳引起,滑坡(主要是落石、岩石块体滑动和表层碎屑滑动)是经常发生的现象。滑坡的负面影响和结果包括:(1)城镇移位;(2)民房和厂房的毁坏造成人员伤亡;(3)阻断道路;(4)威胁长江及其支流的航运。随着三峡水库水位的上升和周期性的波动,以及移民被安置到高地,滑坡发生的频率和数量应该有所增加。因此,滑坡对生命财产的潜在威胁也在增加,特别是巫山县和巴东县这两个人口聚集中心。  相似文献   

12.
对建筑企业质量体系运动滑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防止质量体系运行滑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地质、地形地貌的勘察,本文就Petacciato(莫利塞,意大利)附近亚得里亚海的一段海岸滑坡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该区域出露更新世的蓝色粘土,并带有粉砂层夹层,其层理走向为北东3~8度,与斜坡产状类似。海上往内陆方向延伸则是砂和砾岩,厚度达40m,其上方为建筑区。上世纪曾发生了多次滑坡,在建筑区和海滨之间形成了沿海岸线长2000m、高200m的影响区域。直接导致重要铁路、公路以及城市建筑的破坏。该滑坡类型为旋转一平移型滑坡,每次滑坡都沿着整个海岸斜坡复发,产生位移数十厘米,一直延伸到海岸线以上。在已有的研究中,对该滑坡的滑动现象存在数种不同的解释。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滑坡滑动破坏模式(Terzaghi,K.和Peck于1948年提出的突然扩展型破坏模式,见《土力学工程实践》一书。Wiley和Sons著,纽约),于此同时将岩土工程监测数据、滑坡的几何特征以及工程地质特征的分析方法运用到斜坡的稳定性评价之中。  相似文献   

14.
达成线某段线路通过地段原系一稳定古滑坡。原设计为路堑挡土墙。1994年施工过程中由于机械大拉槽开挖后未能及时修筑挡土墙,当年夏季暴雨期间古滑坡复活。为了迅速整治该滑坡,变更为预应力锚索加固,经与其它方案相比较,因锚索施工工期短、安全,造价也不增加而被选用并付诸实施。为了解锚索工作性状,采用传感器对其预应力进行了监测。全部工程已竣工两年,滑坡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5.
在铁路勘察中对滑坡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滑坡给铁路工程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介绍了在铁路地质勘察中对滑坡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仰坡滑坡监测与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楚大高速公路九顿坡隧道洞口滑坡,是由于施工中破坏已稳定的古滑坡坡角,而造成山体失稳所形成的滑坡。由于发现及时,采取了监测措施,进行了有效的预板分析计算,达到滑坡防治与处理的效果,可供类似施工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7.
赣龙线古田隧道进口段(DK246 800-DK247 000)沿河傍山、浅埋偏压,本段隧道处于堆积层古滑坡内,地质情况复杂。文章根据该段隧道滑坡整治的经验,提出了滑坡地质条件下对隧道设计、施工的几点认识,供今后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8.
周长江 《科技交流》2005,35(2):8-15
襄渝铁路是湖北省襄樊市到重庆市的一条国家级铁路,沿线地貌类型众多,地层岩性复杂,工程地质问题普遍,特别是沿汉江两岸不良地质发育;不仅如此,在襄渝铁路电气化改造的过程中,随着配电所、变电所等新建工程项目的建设又诱发了新的大量的不良地质问题,滑坡就是其中主要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襄渝铁路蜀河滑坡的勘察和整治的全过程的阐述,提高了对工程滑坡的认识,对实际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介绍抗滑挡墙在治理山体滑坡中的应用及稳定性检算,分析山体滑坡原因,并提出预防滑坡及综合治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东山滑坡利用预应力锚索整治的实践,对滑坡地质概况、整治方案、锚索设计理论及施工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