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探讨 Arnold- Chiari畸形的 MRI诊断及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1 2例 Arnold- Chiari畸形患者的临床表现、MRI诊断及手术方式和疗效。结果 术前 1 2例患者均经 MRI诊断。 4例行单纯后颅窝及颈 1~ 2椎板减压术 ,8例行后颅窝及颈椎板减压术加同期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 ,手术有效率为 83%。结论  MRI是 Arnold- 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的最佳诊断手段 ;Arnold- Chiari畸形合并较大脊髓空洞时应同期行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引起Chiari畸形Ⅰ型后颅窝减压术后患者发热的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同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减少患者术后发热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3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4例Chiari畸形Ⅰ型后颅窝减压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传统缝合技术组和硬膜-肌肉悬吊缝合组术后发热的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和住院花费的差异。结果在纳入研究的14例患者中,其中7例术中采用传统缝合技术,术后均出现术区的硬膜外积液和发热,而且3例被证实存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其余7例患者采用我们自研创新的硬膜-肌肉悬吊缝合法后,均未出现术后积液和发热。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治愈出院,与传统缝合组相比较,缝合改进组的住院花费更少(P<0.05),住院时间更短(P<0.05)。结论非感染性因素,尤其是硬膜外积液可能是Chiari畸形Ⅰ型后颅窝减压术患者术后发热的主要原因,通过采用硬膜-肌肉悬吊缝合的方式可以降低该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皮全脊柱内镜下椎间孔入路和椎板间入路减压术治疗腰5-骶1(L_5-S_1)侧隐窝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0月诊断为L_5-S_1侧隐窝狭窄症的患者,根据前瞻、单盲、随机对照原则分为A、B两组,A组患者接受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减压术(PETD),B组患者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下减压术(PEID),手术由本中心同一高年资、脊柱内镜技术成熟的外科医师完成。记录手术时间、C臂放射次数、住院天数、术前及术后3 d、1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的下肢VAS评分、ODI指数、末次随访时改良Mac Nab疗效。通过CT检查记录术前、术后1年骨性侧隐窝角度。结果共95例患者(A组:n=48;B组:n=47)符合条件均顺利完成手术并接受至少1年的随访,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C臂放射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1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的下肢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两组患者术后3 d、1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但两组间同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末次随访时的手术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随访骨性侧隐窝角度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ID与PETD是治疗L_5-S_1侧隐窝狭窄症的有效手术方式,且均可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自1979年10月至1984年12月共为53例病人施行54个人工瓣膜替换术。其中50例二尖瓣替换,1例主动脉瓣替换,1例主动脉瓣及二尖瓣替换,1例三尖瓣替换及二尖瓣成形术。术前心功能:Ⅱ级者6例(11%),Ⅲ级者35例(66%),Ⅳ级者12例(22%)。本组术后30天内死亡2例,死亡率3.7%。随访时间3个月至62个月,晚期死亡4例,死亡率为3.3%病人年。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本文对术前准备,心肌保护及并发症作了讨论。作者认为:人工瓣膜至今尚未达到理想程度,对瓣膜替换术的病例选择应严格掌握。  相似文献   

5.
目的 综合比较奇神经节射频热凝和脉冲射频治疗原发性会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行奇神经节射频热凝(A组)和脉冲射频(B组)治疗的79例原发性会阴痛患者,评价术前、术后24 h、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疼痛程度(VAS)、优良率、睡眠质量(PSQI)、术后口服药物、并发症及复发情况,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A组VAS评分在术后随访各节段呈现逐渐下降趋势,B组VAS评分在术后24 h下降之后又逐步增加。A组VAS评分在术后1周开始低于B组(P<0.05),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组间差异进一步增加(P<0.001)。在随访6个月后,A组优良率(86%)明显高于B组(22%)。除了术后会阴区皮肤麻木外,A组在改善睡眠、术后口服用药(普瑞巴林和阿片类)和病情复发方面均优于B组(P<0.05)。结论 奇神经节射频热凝能够通过减轻疼痛、提高优良率、改善睡眠、降低复发及减少用药来提高生活质量,效果优于脉冲射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Y型纳米骨板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EOLP)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中的应用价值,并作近期疗效分析。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应用Y型纳米骨板EOLP治疗MCSM患者79例,以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估系统评价术后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测量术前及术后6个月颈椎X线的颈椎曲度变化及C5椎管矢状径,了解椎管维持和扩大情况;利用术前、术后颈椎MRI评价脊髓受压改善程度;借助三维螺旋CT观察开门侧及门轴侧的骨愈合情况。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20.4±7.9)个月。术前JOA评分为(8.6±1.3)分,术后6个月为(14.3±1.5)分(P<0.05),JOA改善率为(68.6±15.8)%;术后随访X线片及三维螺旋CT示椎管扩大满意,门轴侧均骨性愈合,开门侧骨质愈合不明显,均未见椎板塌陷和再关门现象;术前C5节段椎管矢状径为(8.9±1.1)mm,术后6个月为(15.1±1.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扩大率为(70.8±22.3)%;术前颈椎曲度为(14.8±7.0)°,术后为(15.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Y型纳米骨板EOLP在MCSM中应用安全、有效,不仅提供了良好的即刻固定,也为后期开门侧骨性融合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TLIF手术)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月我科采用TLIF手术(A组)和单纯后路内固定联合一期前路病椎间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术(B组)治疗的28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住院天数、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神经功能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病椎Cobb角、植骨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0.2个月(18~27个月);所有患者均治愈。与B组相比,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64.60±59.19)min、术中出血量(346.00±108.90)mL及并发症(1例)显著减少;术后患者下地时间(3.36±1.11)d、住院天数(17.36±4.19)d及病程(13.16±3.94)个月明显缩短,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ODI、ESR、CRP、Cobb角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规范抗布氏杆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TLIF手术治疗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易操作、出血少、术后下地时间早及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内镜下单侧椎板间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endoscopy-unilateral laminectomy for bilateral decompression,Endo-ULBD)与经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治疗多节段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2019年10月到2020年10月收治的多节段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8例,其中33例采用Endo-ULBD,35例采用PLIF。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手术并发症及术前和术后1 d、1个月、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术后3月改良MacNab评分等指标。结果相较于PLIF组,Endo-ULBD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术中透视次数Endo-ULBD组多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手术后两组间腿痛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Endo-ULBD组腰痛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与术后3月随访优良率均优于PLIF组(P<0.05)。结论对于多节段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在早期临床疗效方面Endo-ULBD优于PLIF,而且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更快、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的手术方式和疗效。方法纳入2003年1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胸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38~72岁,平均55.6岁。其中5人曾经接受过广泛的胸椎椎板切除手术。采用经后路行前方减压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的方法(Ohtsuka术式)治疗胸椎后纵韧带骨化,即在行椎板扩大切除后,经后方斜向前切除或者漂浮骨化后纵韧带。评估患者术后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手术效果采用改良的JOA评分和Hirabayashi改良率进行评定。结果随访2~10年,术前JOA评分5.2±1.7(0~9分),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8.9±2.3(4~11分),平均改善率(68.3±18.8)%(14%~100%)。术后2例出现迟发感染,8例发生脑脊液漏,1例出现血胸。结论经后路行前方减压胸椎骨化后纵韧带的方法治疗胸椎后纵韧带骨化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介入诊断治疗Budd Chiari综合征 (BCS)的价值。方法 介入方法有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术 ,及下腔静脉球囊扩张并血管内支架放置术 ;外科为右心房 下腔静脉转流术。结果 介入治疗BCS成功率 1 0 0 % ,较外科手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结论 介入诊断治疗BCS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有望成为BCS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160例确诊的颌面部静脉畸形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80例。分别于瘤腔注射平阳霉素 地塞米松和鱼肝油酸钠。结果注射平阳霉素 地塞米松组总有效率为92.5%,治愈率为80%;注射鱼肝油酸钠组总有效率为62.5%,治愈率为4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平阳霉素 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是治疗颌面部静脉畸形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测定莫索尼定 (Moxonidine ,MOX)局部应用后对家兔葡萄膜巩膜途径 (Uveoscle raloutflow ,Fu)房水流出量的影响 ,探讨MOX局部应用的房水动力学机制。方法 正常家兔2 0只 ,随机分为 2组 ,分别采用生理盐水及莫索尼定点眼 ,点眼前及点眼后 3 0min ,测量双眼眼压。点眼后 1 .5h用 0 .1mmol/L异硫氰酸荧光素牛血清白蛋白 (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bovinealbumi,FITC BSA)行前房灌注 ,测定Fu各组织的荧光强度 ,采用改良Suguro法计算各组Fu房水再现量。结果 MOX单侧点眼后 ,点眼侧兔眼Fu房水再现量为 (7.2 1± 0 .988)×1 0 - 1 μL·3 0min- 1 ,对侧眼Fu房水再现量为 (7.5 3± 0 .2 1 4)× 1 0 - 1 μL·3 0min- 1 ,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局部点用MOX可通过增加后路房水流量降低眼压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囊外摘除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及影响视力恢复的因素 ,对施行人工晶体植入术的 12 1例 (156只眼 )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发现 156只眼术后矫正视力≥ 0 .5者为 73.2 8% ;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 10 8只眼、背景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 4 2只眼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 6只眼术后矫正视力≥ 0 .5者分别为 90 .74 %、51.16 %和 0 % ,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表明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者术后视力恢复良好 ,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者最差。  相似文献   

14.
为了在产前能够诊断胎儿心血管发育异常,评估其超声诊断价值,我们联合应用M型及二维超声心动图对孕16周以上的孕妇310例进行产前检查,其检出先天性心脏病胎儿11例,经引产尸解及生后随访证实。并发现从有高危因素的孕妇中检出率(5.5%)明显高于无高危因素的孕妇(0.7%),两组检出率有显著差异(P<0.05)。本文认为对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产前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胎儿心脏,诊断胎儿心血管发育异常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surgery combined with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sandwich" treatment) in rectal carcinoma. Methods From October 1990 to January 2002, 260 patients with stage Ⅱ (117 patients) and stage Ⅲ (143 patients) rectal carcinom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sandwich" group (92 patients, group A),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group (98 patients, Group B) and operation group (70 patients, Group C). The preoperative accelerated hyperfractionation (15 Gy/6f/3d) was given for "sandwich" group which was followed by conventional postoperative fractionation (DT 35 - 40 Gy/3.5 - 4 weeks). Patients in Group B were given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Dr 50 Gy/5 weeks). Patients treated with surgery alone served as control. Results The local recurrence rates of Group A, B and C were 5.4% (5/92), 16.3% (16/98) and 64.3% (45/70), respectively (X2 =5.726, P=0.017); and the distant metastasis rates were 6.5% (6/92), 28. 6%(28/98) and 31.4%(22/70), respectively (X2 =15. 703, P= 0. 001). The 3-ycar survival rate was 86. 9%(80/92), 62.2%(61/98) and 51.4%(36/70), respectively (X2 =15. 141, P=0. 001). The 5-year survival rate was 68. 5%(63/92), 54.1%(54/98)and 41.4%(29/70), respectively (X2 =4. 218, P=0.04). The Ⅰ and Ⅱ grades of radiation entero-colitis in Group A and Group B were 7.6% (7/92) and 6.1% (6/98), respectively (X2 = 0. 164, P= 0. 685). Conclusion Surgery combined with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can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and reduce the local recurrence rate in rectal carcinoma patients with stage Duke's B (Ⅱ) and C (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复发转移性乳腺癌mdr 1基因表达产物P 糖蛋白 (P glycoprotein ,P gp)表达及其与含吡喃阿霉素联合方案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应用SABC法检测 4 6例转移性乳腺癌术后组织中P gp表达 ,使用环磷酰胺、吡喃阿霉素和 5 氟尿嘧啶联合方案化疗 ,对比分析P gp表达与疗效的关系。 结果 ① 4 6例患者mdr 1基因表达产物P gp阳性表达率 5 6 .5 % ,肝或肺转移者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皮肤或淋巴结转移者 (P =0 .0 4 9)。②可评价疗效的 4 3例患者化疗有效率 5 8.1% ;P gp阴性组疗效 (89.5 % )明显优于P gp阳性组 (30 .0 % ) (P <0 .0 1)。③有肝或肺转移者有效率(4 0 .7% )明显低于皮肤或浅表淋巴结转移者 (87.5 % ) (P <0 .0 5 )。④术后曾接受辅助性CAF或CMF方案化疗者复发转移后化疗疗效 (71.4 %和 37.5 %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2 )。结论 mdr 1基因表达产物P gp表达阳性者应选择非MDR型药物的联合方案化疗  相似文献   

17.
APPLICATIONOFPRE-ANDPOSTOPERATIVE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OFDIASTEMATOMYELIAChengBin;LanBinshang;SunZhongchi;WangKunzheng...  相似文献   

18.
使用90例人心脏标本,研究人心房间隔的动脉来源及分布特点。房间隔的动脉有窦房结动脉的分支(100%)、房室结动脉(100%)、kugel动脉(93.33%)、左房后支(76.67%)等。房间隔的动脉沿房间隔边缘成环状吻合,然后各分支向卵圆窝中心会聚。房间隔的动脉吻合丰富,30.67%的标本出现吻合。因此成为冠状动脉之间建立侧支循环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关于乙肝病毒感染与先天畸形关系的研究多着眼于病毒本身及其抗原。作者在回顾性研究中发现抗-HBs可能与先天畸形发生有关。本文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表明,抗-HBs阳性母亲的新生儿畸形发生率(3.16%)显著高于抗-HBs阴性母亲(1.35%),P=0.0141,再次证实抗-HBs可能有致畸作用。随乙肝疫苗广泛接种,育龄妇女抗-HBs阳性率越来越高,因此进一步探讨抗-HBs致畸作用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