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软岩隧道的围岩变形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献[6]在考虑软岩的剪胀、蠕变和非线性破坏准则等影响后,推导隧道的围岩变形表达式.在此基础上,考虑软岩的塑性大变形特性后,分别根据相关联与非关联流动法则,推导出圆形隧道位移解、通过计算得出:在软弱的围岩或土中,剪胀角的大小对隧道塑性区软岩位移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2.
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挤压大变形破坏是一种潜在的严重工程地质灾害,为进一步认识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变形控制技术,结合兰新高铁大梁隧道大变形实况,在分析和总结大变形破坏特征基础上,通过支护方案试验对比,确定支护方案;提出主要控制措施、施工注意事项等施工关键技术,最终形成了一套有效的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凝练出"宁强勿弱、...  相似文献   

3.
董化瑞 《铁道建筑技术》2023,(3):136-138+169
软弱围岩强度低、自稳能力差,隧道施工在高地应力条件下,极易发生大变形,导致支护侵限甚至二衬开裂等问题,严重危及隧道结构安全。在分析国内外软岩隧道大变形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软岩大变形分类方法,对大变形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包括岩性、地应力、地下水、地层结构、膨胀作用、群洞效应等,并分析了各因素的作用机理;提出了软岩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包括微台阶开挖技术、多层支护技术、径向注浆技术、长短锚杆联合支护技术、差异预留变形量、二衬施作时机等,并通过工程实例对控制技术进行了解析,确定了关键参数,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综合考虑承压井引用的渗流假设、流体释放机制、流场特征及井径等因素,可以用承压井理论来解决软岩向深埋隧道的流动问题。Dp、μr、p0是预测软岩大变形的主要参数,其中最关键的参数是Dp。三大参数确定后,可以利用相应公式进一步判断大变形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软岩大变形控制一直是隧道施工中一个难题,处理不当将严重影响隧道修建成本和工期。本文以大临铁路白石头隧道为依托,对现场软岩大变形规律进行了分析,包括变形表现形式、变形量、变形与支护结构之间的关系等。在此基础上对软岩大变形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现场软岩大变形主要和地层岩性、地应力、围岩产状、地下水等有关。根据现场软岩大变形特征和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超前地质预报、三台阶微台阶开挖、工字钢与预应力树脂锚杆组合支护等,把周边围岩最大变形量控制在300 mm以内,解决了现场软岩大变形问题,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堡镇隧道软岩大变形段的衬砌支护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宜万铁路堡镇隧道存在的高地应力问题,结合国内类似隧道研究现状及施工中处理措施,提出了该隧道大变形段合理的应用范围,对衬砌支护设计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中老铁路会富莱软岩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大变形问题,结合大变形破坏特征,在变形区段对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区域地应力、围岩松动圈等主要内容开展了试验研究,分析判定了软岩特性及等级,并通过调整支护参数,改善衬砌结构的受力状态,改进施工工艺、方法等工程措施,确保了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针对板状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开挖的大变形问题,采用单层初期支护+双层二衬的结构形式进行支护,并进行现场试验,对初期支护、钢拱架以及两层二衬的变形与受力进行了测量,分析该支护结构在控制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大变形方面的效果及该方案的可行性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研究结论:(1)传统的初期支护方式在控制高地应力软岩隧道的大变形方面效果不佳;(2)板状岩层的走向和岩层的倾角对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开挖后的变形及受力会产生影响,一般来说,在垂直于板状软岩岩层(倾斜线)方向上的挤压力最大;(3)采用双层二衬结构,使初支与围岩一起产生变形而消除围岩的部分压力,第一层二衬起到强而稳定的支护作用并承担绝大部分的围岩压力,使第二层二衬受力很小而起到装饰作用,因此从高地应力软岩长期流变性的角度考虑,双层二衬结构对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建成后的长期稳定性和安全运营具有很好的保障作用;(4)本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隧道大变形给项目建设带来极大的安全、工期和投资风险,因而大变形预测并采取针对性的设计和施工措施非常必要。借鉴前人的研究,利用Hoek预测法完成大变形预测工作并实践验证。应用实践证明,Hoek预测法适用于深埋泥质软岩隧道挤压变形预测;该方法有明确的预测流程和半经验半理论公式,且只要有基本的工程地质学和隧道知识,则参数较易于确定,方便基层技术人员使用。  相似文献   

10.
西康铁路软岩和极软岩对隧道和路基工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西康铁路秦岭南段软岩和极软岩的工种地质特征及设计指导原则,具体分析了它们对隧道和路基施工的影响,对该类地层铁路隧道和路基的勘测设计、施工,提出几点建议,作为今后工作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结合云南元磨高速公路忠爱桥隧道的施工实践 ,介绍连拱隧道Ⅱ类软岩浅埋段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 ,并提出一些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2.
软岩连拱隧道施工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以墩山隧道为例 ,对软岩连拱隧道的施工过程进行数值分析研究 ,明确各阶段的力学行为 ,并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 ,对施工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13.
新建铁路临河至策克线呼口一号隧道(DK326+150~DK328+780)全长2630m,Ⅴ类围岩占隧道总长的87.5%以上;呼口二号隧道(DK329+740~DK330+350)全长610m,全部是Ⅴ类围岩。围岩地质差,施工时极不稳定,多次出现塌方。根据多年的自身施工经验和借鉴国内外软岩施工的理论和方法,总结出了适合软岩施工的方法,同时对软岩施工中预防塌方出现和发生塌方后如何及时处理、整治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4.
针对3洞小净距隧道围岩压力计算问题,基于普氏平衡拱理论,将围岩压力看作单洞隧道的基本压力与相邻隧道开挖引起的附加压力之和,提出适用于3洞小净距隧道的围岩压力计算方法;根据该计算方法研究不同岩柱厚度、开挖跨度和开挖高度对围岩压力的影响规律,并将该计算方法应用于确定八达岭长城站3洞小净距隧道围岩压力。结果表明:随着岩柱厚度的增加,围岩压力不断减小,当岩柱厚度达到某一值时,围岩压力与单洞隧道相同;岩柱厚度、边洞跨度和中洞高度变化影响整体围岩压力,中洞跨度和边洞高度仅影响各自单洞围岩压力;3洞小净距隧道的最优开挖顺序为"先边洞、后中洞",中洞围岩压力大于边洞,应力值最大点为中洞顶部。施工中应注意中洞围岩稳定,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岩柱区域进行加固。  相似文献   

15.
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进洞施工一直是隧道施工的难点,通过实例介绍此类隧道施工关键技术,采用重力式挡墙和边仰坡加固措施处理隧道偏压,采用大管棚、超前小导管及套拱法处理隧道浅埋,采用三台阶七步流水法进行软弱围岩洞内施工,同时阐述施工过程中监控量测的方法和对围岩变形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结合黄韩侯铁路北塬隧道左线进口软弱围岩水平岩层施工,通过对隧道水平岩层的稳定性分析,并针对水平岩层对隧道开挖和支护的影响作用,确定水平岩层隧道施工开挖方案,采取负视速度法超前地质预报手段及时获取围岩情况,并对开挖爆破参数和支护参数等及时进行优化,确保了隧道的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7.
软弱围岩变形会给施工带来极大的困难,尤其在横洞进入正洞施工交叉口段,应力分布不均情况下更易造成重大变形甚至坍塌,目前,对于该类隧道的施工技术还无现成的技术标准可遵循。通过林家屋基隧道横洞交叉口段软弱围岩的变形分析及处理,提出适合可行的施工技术,另一方面也可为类似隧道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软弱围岩隧道变形应急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受地质条件、地势地形、地下水影响较大,设计图中对隧道洞身初期支护尽管采取了较强的支护措施,但实际施工中仍有可能出现洞身沉降、收敛变形过大,初期支护表面出现开裂、剥落、掉块、侵限等情况。结合隧道工程施工现场实例,就软弱隧道变形处理技术进行探讨、总结,以便于为以后类似隧道施工中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野三关隧道软岩变形段处理过程,介绍了隧道在软岩变形段的施工过程,包括开挖方法、支护参数、围岩量测、量测结果分析、支护参数的调整以及围岩应力测试的方法及步骤。根据野三关隧道变形破坏特点及工程的性质和安全要求,提出了软岩变形危害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为掌握不同厚度软土地基车站加固前的变形特性,为软土地基加固提供理论支撑,利用回弹再压缩方法对基底变形进行了精确计算,并对桩基+牛腿+三轴搅拌桩抽条、桩基+三轴搅拌桩抽条、三轴搅拌桩裙边+抽条以及桩基+三轴搅拌桩裙边+抽条等4个加固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基底以下存在软土时,按回弹再压缩方法计算的变形约为基底软土厚度的0.015倍,需加固至较好地层;基底加固亦可有效减小基坑开挖变形及内力;综合考虑造价及加固效果,采用桩基+牛腿+三轴搅拌桩抽条方案较优。此方案已在佛山地铁3号线大墩站一期工程中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