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柴油机工作过程测量分析系统对一台直喷式车用柴油机加速时的喷油和燃烧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和计算,并计算了其加速过程中的总声压级;利用油滴蒸发准维燃烧模型对柴油机加速过程NOx 排放进行了模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柴油机喷油和燃烧特性参数的综合效果对NOx排放值产生影响;柴油机加速时的燃烧噪声大于标定工况,加速工况时的NOx 排放浓度值变化较大,有时大于标定工况。  相似文献   

2.
基于台架重复性的柴油机NOx排放测量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排放性能优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基于柴油机试验台架的重复性,进行各参数变化趋势分析以及与NOx排放测量的相关性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ESC变工况和持续恒工况的试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进气相对湿度、进气质量流量及燃油温度变化对ESC循环NOx排放测量的影响很小;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发动机进气质量流量...  相似文献   

3.
测量条件对柴油机排放PM尺寸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测量条件对柴油机PM尺寸与浓度分布测量的影响,在一台单缸柴油机上用SMPS测量装置测量了不同运转条件下柴油机PM排放,试验中采用不同的稀释比、稀释空气温度、取样点位置等,在大量的试验研究基础上,分析了柴油机PM排放的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稀释比增加,PM尺寸趋向于累积模式分布或粗粒子模式分布,其浓度趋于降低;随着稀释空气温度的升高,PM质量和数量也相应降低,低负荷时PM峰值浓度移向细小颗粒的碳核模式区域;取样点位置远离排气出口,PM浓度逐渐减小,累积模式尺寸的PM数增多。  相似文献   

4.
<正>柴油机的动力性要好于汽油机,但柴油机的颗粒排放是汽油机的几十倍之多,这会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因此,当前柴油机的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其微粒排放的控制。当前,柴油机的微粒排放控制技术主要分为机内净化与机外净化两部分。为进一步提高净化效率,必须利用机内净化与机外净化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政策法规     
根据欧洲环境保护部长理事会达成的协议,2000年已开始对重型载货汽车和公共汽车柴油机执行新的排放法规——欧Ⅲ标准,理事会还通过了将于2005年和2008年开始执行更为严格的排放法规,这些法规待欧洲议会批准后实施。 欧Ⅲ法规将以前采用的13工况标准循环测试改为欧洲稳态循环法、欧洲瞬态循环法和加载烟度试验等柴油机排放鉴定试验方法。对包括采用电控燃油泵、废气再循环装置和氧化催化转换器的普通柴油机,需进行欧洲稳态循环试验和加载烟度试验;对采用包括NOx催化器和PM捕集器等排气后处理装置的柴油机和气体燃料发动机则需增加欧洲瞬态循环法试验。2005年和2008年开始执行更为严格的排放法规后,进行定型试验的柴油机必须采用欧洲瞬态循环法和欧洲稳态循环法进行试验以确定其排放值。 2005年开始实施的欧Ⅳ标准规定,稳态循环法测试的柴油机PM排放限值为0.02 g/(kW*h),瞬态循环法测试的限值为0.03 g/(kW*h);两种试验循环测试的NOx排放限值均为3.5 g/(kW*h)。将于2008年执行的法规将NOx的排放限值降为2.0 g/(kW*h)。这些法规将于2002年进行可行性论证。据预测,要达到2005年开始执行的排放法规,所有新出厂的重型载货柴油车都必须加装排气后处理装置,这将引起柴油机排放控制技术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6.
随着柴油机汽车排放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0年6月30日发布了《车用压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并于2000年9月1日正式实施。于此同时,对全国柴油车污染控制政策进行了全面调查。为了进一步研究柴油机污染控制技术和政策,2000年12月3~4日,国家环保总局与博世、戴姆勒-克莱斯勒、康明斯、卡特彼勒等七家绿色柴油机行动小组联合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了“绿色柴油机技术与排放法规研讨会”。会议邀请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发挥热式气体质量流量计在非道路单缸柴油机排放试验中的作用,在介绍热式气体质量流量计制量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热式气体质量流量计在非道路单缸柴油机排放试验中的重要性及其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从而使测量结果更加可信。  相似文献   

8.
利用一台电控高压共轨欧Ⅲ柴油机,采用离子色谱法精确测取了颗粒排放物中硫酸盐的含量,对不同含硫量的柴油进行了颗粒物排放和硫酸盐的测量比较.结果表明,对于无催化转换装置的重型柴油机而言,与含硫量约为800×10-6的柴油相比,采用含硫量约为273×10-6的柴油时其颗粒排放降低了4.7%;开发无尾气后处理装置的电控柴油机,为满足欧Ⅲ排放标准,重点是柴油机本身燃烧系统的开发和控制润滑油消耗.  相似文献   

9.
重型发动机氨排放特性的台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了ESC、ETC和WHTC循环的排放测试,使用可调谐激光二极管气体分析仪测量了10台重型发动机催化器后的氨排放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以理论空燃比燃烧的气体机在WHTC循环三效催化器达到起燃温度后有氨排放产生,市郊工况中的高速加浓工况有助于氨排放的产生。对于使用SCR技术的柴油机,其氨排放与NO_x排放是互逆的,柴油机的氨排放水平远低于NO_x排放。柴油机在冷态WHTC循环的氨排放低于热态,氨排放峰值出现在市郊工况。  相似文献   

10.
轻型车国六b排放法规计划于2023年7月1日实施,车用柴油机针对高原排放控制技术的设计,面临重大挑战。以某款轻型柴油机的设计为基础,在高原场景下,对该柴油机匹配皮卡的过程进行了优化应用。通过对增压器超温、超速,以及喘振问题的优化,有效地控制了超限时间,降低了进气质量流量波动;通过对后处理系统的自适应热管理控制和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的闭环控制,实现了高原场景实际道路排放(RDE)工况控制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柴油机在欧洲轻型车的市场份额持续增长,而北美市场的柴油机份额却仍很小.直至最近,柴油机仍可不使用活性的氮氧化物(NO<,x>)后处理系统,仅通过发动机机内优化措施就能满足欧洲和北美的NO<,x>排放限值要求.但美国于2007年引入第2阶段(Tier 2)第8级(Bin 8)和Tier2第5级(Bin 5)排放法...  相似文献   

12.
柴油机的排放污染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柴油机排放的污染物及其生成机理。在控制柴油机排放的措施中,首先介绍了提高柴油的着火性能、降低含硫量及使用柴油添加剂等;其次,阐述了改进柴油机的燃烧过程,即改进供油系统、改进供气系统、采用废气再循环技术等;最后,介绍了柴油机的排放后处理。  相似文献   

13.
2011年日本国内的乘用车柴油机产量比2010年减少了10.5%,货车及大型客车柴油机的产量基本与2010年持平。为了满足日本后新长期排放法规的要求,在传统柴油机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机型被投放市场,同时,能满足日本2015年重型车燃油耗基准的柴油机也已在日本上市销售。在美国,以及欧洲等地区,针对排放法规的技术改进工作暂告一段落,目前的研发工作是侧重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改善燃油经济性。为此,缩缸强化及降低摩擦等相关技术正引起广泛关注。介绍了2011年在各地市场推出的新型柴油机及其概要,同时,还简单介绍了柴油机技术的研发动态。  相似文献   

14.
电控柴油机起动工况的标定匹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安装VP37电控分配泵柴油机起动工况的标定匹配。借助VS100先进的实时测量和后处理功能及对排放的测量,分析了燃油系统控制参数对起动过程的影响。用曲轴转速分析法分析起动过程简单易行,而且能判断各缸循环的失火情况。在综合衡量排放和起动性能的基础上,确定了电控燃油系统起动模块的控制参数,标定后的柴油机起动顺畅,排放低。  相似文献   

15.
客车柴油机排放及其控制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阐述客车用柴油机污染的产生及有害排放的组成以及当今世界排放法规体系;分析并比较柴油机排放控制的电控燃油喷射和后处理技术,对满足更高排放法规的柴油机排放控制技术路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增压中冷4100柴油机上进行了D40(含40%质量分数二甲醚的二甲醚柴油混合燃料)、M15(含15%体积分数甲醇的甲醇柴油混合燃料)和柴油3种燃料燃烧特性与污染物排放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D40发动机的最高燃烧压力和峰值放热率均低于柴油机,燃烧持续期与柴油机相当;M15发动机的最高燃烧压力和峰值放热率均高于柴油机,燃烧持续期较短;D40发动机的NOx排放和烟度均明显低于柴油机,可较好地解决NOx和碳烟排放之间此消彼长的问题;M15发动机可以降低碳烟排放,但NOx的排放明显上升。两种混合燃料发动机的HC排放在全转速范围均高于柴油机,而CO排放在低转速时低于柴油机,高转速时高于柴油机。  相似文献   

17.
柴油机的未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明了柴油机未来发展中应重点解决的两大问题,即控制排放和提高热效率;对柴油机排放法规的动向进行了分析,对柴油机可能达到的排放水平进行了研究,重点论述了柴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对进一步提高柴油机热效率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指出其热效率可以达到与燃料电池相当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详细分析了两缸发动机的冲程分布特性,制定了4种模式信号处理方法,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发动机工况下,使用4种模式处理方法时的测量精度、发动机NOx排放和碳烟排放。通过详细的试验结果研究,最终找到了适合于两缸共轨柴油机要求的空气质量流量传感器信号的处理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燃油含硫量对柴油机排放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一台直喷式涡轮增压柴油机上分别燃用4种不同含硫量的柴油,研究了燃油含硫量对柴油机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燃油含硫量的降低,柴油机的HC、CO和烟度排放按所列顺序明显下降;NOx排放也随燃油含硫量的降低而下降,但变化很小;SO2排放随柴油机负荷的增加显著上升,随燃油含硫量的降低而显著下降,表明燃油含硫量与柴油机SO2排放之间有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CA498A二甲醚发动机动力与排放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台车用CA498A柴油机上进行了燃用二甲醚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二甲醚发动机在转速低于3200 r/m in的范围内,其动力性均超过原柴油机。ESC13工况法检测结果表明,加氧化后处理器的二甲醚发动机的排放测量值已低于欧Ⅲ排放限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