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结合地铁及地下工程建设环境安全风险管理现状,介绍了地铁施工安全风险源分布现状及与结构的相互影响,阐述了地铁建设领域安全风险管理分级和评估体系,以及安全风险的控制标准和监测方案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地铁工程施工的风险管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列举近年来国内地铁施工事故,分析事故原因,指出地铁工程风险管理在降低或避免各种地铁工程风险方面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归纳地铁工程风险管理的特点.在总结国内地铁风险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对风险管理的相关内容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 50625-2011)对于周边建筑风险等级的评估主要是根据建筑的重要性分类和相邻位置关系综合确定.其中,相邻位置关系的判别仅考虑了地铁基坑工程与建筑上部结构的水平距离的影响,而未考虑建筑基础的影响.通过引入相邻位置关系的影响因子,建立了相应的计算公式以及判别邻近位置关系的方法.同时,基于理论分析和数值分析,提出了考虑地铁基坑工程与建筑上部结构、基础相对位置综合影响的相邻位置关系影响因子的改进计算公式,并据此判别相邻位置关系类别.最后,通过不同方法对浅基础和带地下室建筑的对比分析,阐述了相邻位置关系改进后的判别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研究地下工程在施工和运营的过程中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为地下工程的建设规划及地下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在总结地下工程建设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基础上,以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为例,利用经验公式计算施工期车站基坑降水对地下水的影响,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预测地铁运营后对地下水流场的影响.地铁施工期的基坑降水只发生在张家堡站,中心水位下降6.3 m,降水量为10 454.15 m3/d,影响半径441 m,对地下水流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地铁建成运营以后的地铁线路阻挡了地下水的径流,造成"迎水面"水位壅高,"背水面"水位降低,通过模拟水位变幅在0~1.7m.  相似文献   

5.
地下工程普遍存在渗漏水问题,这既影响了地下工程结构的耐久性,也对地铁的运营及相关配套设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无锡地铁2号线03标土建工程区间一层段与车站二层段接缝处所设置的变形缝为例,介绍高承压水条件下变形缝渗漏水治理施工技术,成功治理了该部位变形缝渗漏水问题,达到了预期的止水效果。  相似文献   

6.
地铁工程建设中的环境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张成满  罗富荣 《都市快轨交通》2007,20(2):63--65,83
城市地下工程具有现场环境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工期长、对环境影响控制要求高等特点,是一项相当复杂的风险性系统工程.在北京市地铁建设中施行的环境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其主要内容有岩土工程勘察和环境调查、环境安全分级、邻近建(构)筑物的现状评估、工程环境影响预测和工程环境变形控制标准的制定、环境安全的专项设计、环境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监控量测系统等.通过1年多的实施,该体系运转顺畅,可操作性较强,使建设工程的安全有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深圳地铁环中线在建设过程中,利用远程监控管理系统来解决安全风险管理的问题.借助该系统,在综合分析影响施工安全各种风险因素的基础上,深圳地铁环中线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监测、监控、管理、应急指挥体系,为深圳地铁环中线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管理手段,对其他同类型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深圳地铁一号线百货广场桩基托换的风险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为解决《铁路隧道风险评估及管理暂行规定》和《地铁及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指南》在使用中的困难,找出满足要求且简单、可操作性强的评估方法。研究结论:(1)经计算表明,在深圳地铁一号线百货广场处桩基主动托换的各风险因素中,施工图设计阶段的风险、截桩风险及用千斤顶预顶的风险较大,施工场地环境风险和其它不可抗力因素风险相对较小;(2)得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可以得到半定量的分析结果,计算精度可以满足《铁路隧道风险评估及管理暂行规定》和《地铁及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指南》中对风险评估的要求;(3)得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适用于简单工程或者复杂工程单个工点的风险评估,同时也适用于复杂工程的风险识别。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高分子复合材料进行改性(调整树脂的分子结构及材料组成),使材料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耐高温性能及抗电化腐蚀性能,成为高性能的热固性复合材料。在地铁的地下工程中采用该类材料制作的疏散平台可从根本上改变地铁火灾状态下的疏散模式,对提高地铁结构的使用寿命及安全性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介绍广州地铁运营事业总部运用风险管理策划的思路和方法,对运营全过程进行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与控制,总结广州地铁运营风险管理策划的实践经验和运营风险管理的方法,并对今后地铁运营风险管理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地铁施工影响邻近管线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下管线初始应力、接口模拟、失效模式、管土相互作用、控制标准、评估简化算法、离心模型试验以及有限元数值分析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隧道施工对地下管线影响的已有研究成果。开挖引起周围地层的差异沉降是导致管线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形式为纵向弯矩引起的横向断裂和非刚性连接的管线接头张开等。影响管线变形的主要因素包括管线与隧道的相对位置、管线的弯曲刚度和土体的强度。管线的控制标准可以从地层移动、管线接头转角与脱开以及管线应变等方面考虑制定。对此类问题的分析,常用的弹性地基梁法与工程类比法都是基于经验的预测方法,没有考虑管道腐蚀引起的安全性下降,仅是采用较严格的变形控制标准。应在腐蚀管道评定的基础上合理制定变形控制标准,结合开挖引起地层移动与管土相互作用以及管材强度与变形特性的研究,建立一套完整实用的管线安全性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解决地下管线、箱涵处基坑围护结构的施工难题,保证围护结构的连续性,避免出现因基坑渗漏水而引起工程事故。研究方法:借鉴以往的工程经验,在研究工程所处地质条件和改进现有机械设备基础之上,精心研究施工方案并采取可靠的质量保证措施,通过实践检验,连体桩的设计与施工是成功,并提出新的研究方向以扩大其适用范围。研究结果:基坑开挖后,围护结构渗水只出现2处,基坑变形和管线的差异沉降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研究结论:连体桩的施工工艺解决了地连墙和钻孔灌注桩施工遇到管线围合的难题,针对管线密集和埋深较大的情况下的施工工艺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盾构机因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技术优越性,具有地面作业少,对周围地表沉降和环境影响小,自动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等优势,近年来在城市地铁及城市铁路隧道建设中被普遍采用。盾构机的自动测量导向系统也已经广泛应用于盾构隧道施工中,但是对自动测量导向系统的可靠性及稳定性仍然需要定期进行人工复核。以广深港高速铁路深港隧道采用的德国VMT自动导向系统为例,对盾构机自动测量导向系统的人工测量复核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基坑开挖时不同支护方案对既有铁路隧道的影响,本文通过MIDAS-GTS有限元软件进行分析建模,模拟在基坑开挖的过程中,地下连续墙支护方案与钻孔灌注桩支护方案下对既有铁路隧道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开挖的进行,地下连续墙方案中,隧道衬砌上的最大主应力值、最小主应力值和剪力值均小于钻孔灌注桩方案下的应力值;同时,地...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详述了天津站交通枢纽地下连续墙施工及中间桩柱施工技术。首先论述了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垂直度、精度控制的方法和地下连续墙槽壁塌孔,接头止水控制技术。针对钢筋笼难以入槽,接头箱难以起拔及混凝土夹泥等施工难题提出了应对措施。其次介绍了在中间桩柱施工中钢管柱安装定位技术,钢管柱底高程的测设技术,定位器的桩心测设及柱体调整就位控制测量技术。  相似文献   

16.
以广州地铁2号线北延段三元里站至嘉禾站、5号线大坦沙段以及草暖公园段、6号线大坦沙站至如意坊站区间等岩溶发育地区为案例,分析了岩溶地质对地铁工程建设带来的不良影响,并就岩溶对地铁工程的影响及其处理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文章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影响,对土-地下车站结构系统的自振频率进行定量分析,计算了不同场地条件下车站的自振特性,得到了周围土体与车站结构的模量比和软土层埋深不同对土-地下车站结构系统自振频率的影响,得到的结果对于地下车站抗震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预测地下线的环境振动影响是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依据北京市DB11/T 838—2011《地铁噪声与振动控制规范》中的振动预测模型,并对地下线工程条件和预测点的情况进行简化和假设,预测距离为0~60 m、线路埋深为10~20 m、取不同类型建筑物预测点的环境振动值,根据GB 10070—88《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中的"居民、文教区"和"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所执行的环境振动标准值,分析各预测点的超标情况。结果表明:线路的埋深越深,线路与建筑物的水平距离越远,建筑物的等级越高,则环境振动预测值越低,建筑物受到的环境振动影响越小。因此建议:根据振动影响范围和达标距离,做好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用地规划,合理确定振动控制距离;当地下线穿越中心城区时,应根据环境振动影响预测结果和超标情况,确定合理的减振措施等级。  相似文献   

19.
针对广州市轨道交通6号线首期工程的复杂地段,因地制宜、勇于创新地进行明暗挖结合车站的设计实践,全线10座明暗挖车站中,有9种不同形式的明暗结合方式。利用三维建模技术,对各站明暗结合特点进行分析:文化公园左线采用暗挖以免影响地面古树;海珠广场站是国内首次采用上明下暗结合的车站,丰富了明暗结合的形式;一德路站、沙河站车站暗挖区间的施工确保全线的运营开通,突出了明暗挖车站的优点;团一大广场站,地面附属与广场景观融为一体;东山口站先隧后站,确保工期;区庄站超浅埋大断面暗挖,其难度为国内之最;黄花岗站地下站厅与周边环境的充分结合,做到地铁参与各方多赢的格局;燕塘站基底处理成为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