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要通过对指定旧路面回收的沥青参数指标(渗透性、粘结性)的测定特性的描述,建立主要参数与回收沥青间的相关数学模型。确定方程式并进行回归分析,通过研究将回收沥青性能与现有规范标准进行比较。道路实际年龄和沥青之间存在的细微关系满足方差在8E-05~0.0943之间的线性、指数、对数、二次幂、四次幂方程式。道路年龄对结合料针入度、粘性方面的影响显示出各自明朗的关系。研究显示,回收沥青可用于沥青混凝土路面建设,可保护环境和减少土地使用。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沥青老化的机理,介绍了旧路面沥青室内回收试验方法。通过70#道路石油沥青和回收沥青胶结料常规性能和SHRP指标的对比试验研究,分析了回收沥青胶结料的性能,以便了解回收沥青的老化程度和流变特性,为回收沥青的再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利用阿布森法提取旧沥青混凝土中的沥青,将其与新的AH-90道路石油沥青混配,考察对AH-90道路石油沥青中加入回收沥青的混合沥青与纯AH-90道路石油沥青的黏度和车辙因子的影响,得到结论:回收沥青可增加AH-90道路石油沥青的黏度,温度低时黏度增加明显;回收沥青可降低AH-90道路石油沥青的车辙因子,温度低时,车辙因子减小较明显。  相似文献   

4.
冰冻期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是寒冷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分析冰冻期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可分为路面低温开裂、路基冻胀及路基反射开裂、路面基层反射开裂等。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道路材料、道路结构和道路排水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低温开裂问题一直是道路工程界人士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依据自行研制的“沥青混合料低温低频疲劳试验仪”,分析沥青混合料在低温低频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关系以及耗散能与疲劳特性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掌握沥青混合料低温低频的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6.
为系统地评价就地热再生技术的适用性,通过分析回收沥青混合料的沥青、集料特性,进行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并借助光纤光栅解调仪和应变计进一步研究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变形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回收沥青混合料的沥青老化明显,集料级配衰减明显,必须进行配合比重新设计。与回收的沥青混合料相比,再生沥青混合料具有更强的抗剪性能,可有效地提高路面的抗车辙性能,且具有更强的黏聚性能,可有效地抵抗材料的侧向位移。  相似文献   

7.
前言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许多高等级公路进入维修养护和改造阶段,每年约有12%的路面要大修,随之产生大量废弃沥青混合料,对这些物料采用再生技术进行回收,用于路面新建或路面维修工程,既有利于环保,具有重要意义。在利用废旧沥青混合料的问题上,泡沫沥青作为一种新型道路材料已经引起许多研究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就地热再生技术作为我国道路材料回收的一项重要技术,能够将废旧沥青经简单处理后用于损伤路面的修复。主要基于山西灵山高速公路浑源至山阴段路面就地热再生工程实例,通过实地调研研判原有道路工程路面性能,并结合混合料回收评价,通过添加再生剂的方式展开设计,并对施工所涉及到的各类技术难点展开介绍,最后对热再生的质量做出检验评价,以期能够为我国沥青路面养护技术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道路的交通量和汽车载重量急剧增加,对路面结构损坏也日渐加重,越来越多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急需进行补强处理。为了有效利用旧有混凝土水泥路面,节约工程投资,采用沥青加铺补强是改善其使用性能的最有效措施。目前,国内对沥青加铺层已有可依据规范,但对旧有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层则研究得较少,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来指导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道路的交通量和汽车载重量急剧增加,对路面结构损坏也日渐加重,越来越多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急需进行补强处理。为了有效利用旧有混凝土水泥路面,节约工程投资,采用沥青加铺补强是改善其使用性能的最有效措施。目前国内对沥青加铺层已有可依据规范,但对旧有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层则研究得较少,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来指导设地与施工。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温致变色材料对路面表面温度特性的影响,通过将道路石油沥青与温致变色材料拌合制备温致变色沥青,采用有限单元法(FEM)建立模型对温致变色沥青及常规道路石油沥青的路面温度响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掺入温致变色材料的沥青路面的表面温度与常规沥青路面相比大幅度降低;常规沥青路面与温致变色沥青路面相比,表面温度变化幅度较大:温致变色路面降低了路表温度且具有较低的热流,这均有利于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2.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低温开裂问题一直是道路工程界人士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依据自行研制的"沥青混合料低温低频疲劳试验仪",分析沥青混合料在低温低频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关系以及耗散能与疲劳特性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掌握沥青混合料低温低频的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13.
聚焦沥青结合料低温性能评价指标,基于流变学的弯曲梁流变仪试验、改进弯曲梁流变仪试验,分别分析了实际路面回收沥青、老化后的基质沥青、改性沥青低温流变性能规律;利用传统劲度模量及模量变化率指标展开了沥青的低温性能评价,提出了等效低温设计温度指标与温度差异值指标;在不同养护环境下进行模拟,利用低温等级损失指标对新制备、回收沥青展开了低温物理硬化影响因素研究;利用不同来源、不同品种沥青试验结果相互验证,从抗干扰能力、稳定性、评价准确度、直观性与指标获取难易程度等方面对上述指标进行分析,确立了4类指标对沥青低温性能的区分与评价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回收沥青的实验室流变分析能够反映路面结构的低温抗裂水平,开裂严重路段沥青的模量明显高于其他路段,其数值差异可达130 MPa;新制备的SBS改性沥青与回收沥青低温加载规律一致性高,模量偏差低于15%,可有效搭建起实验室研究同实际路面病害处理需要的关系;传统指标数据稳定性偏弱,置信度仅为64.7%~82.3%,难以满足研究需要,温度差异值指标及低温等级损失指标在应用方面同样受到制约,对此仍需开展更多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陆露  王鹏 《交通标准化》2013,(23):39-42
道路交叉口附近路面由于长期处于车辆制动、起动及转向的特殊受力作用,使得该地段路面车辙频发.通过室内试验,对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在车辙防治中的路用性能进行研究,并结合工程实际,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应用于道路交叉口路面中将能有效地提高路面抗车辙性能.  相似文献   

15.
随着沥青道路运行时间的增加,沥青老化程度不断加剧,沥青路面初期会出现细小裂缝、面层脱落、松散等早期轻微病害,如果不进行早期预防性治理,将会加快路面损坏,缩短路面使用寿命。研究首先通过室内试验分析再生层材料的再生性能和扩散性能,再通过案例分析沥青路面双层还原固封技术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再生层材料对老化沥青的三大常规指标改善明显,具有良好的再生性能和扩散性能,老化沥青路面通过双层还原固封技术可改善老化沥青路面的渗水性能和耐磨性能,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6.
主要研究大厚度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以贞丰至安龙二级公路建设实际情况为例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从技术准备、混凝土施工与路面施工等方面对大厚度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旨在规范大厚度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保证路面施工质量,提高道路行车安全,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加铺道路的破坏面大多发生在沥青混合料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之间,如何有效提高旧水泥路面与沥青混合料的粘结效果,是保证加铺层结构质量的关键。采用科学的施工技术,并对施工过程严格控制一直是保证工程质量最为直接的因素,因此,可以通过对沥青加铺层的施工技术及质量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来确保加铺路面的层间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18.
依托辽宁省公路科技项目"辽宁省道路石油沥青地方标准的研究"(编号201501)的科研成果,对不同使用年限的沥青路面钻芯取样,抽提回收沥青,研究道路石油沥青的自然老化规律,同时通过室内模拟老化条件,开展了自然条件下与室内模拟条件下沥青老化规律的对比研究,得出室内模拟老化与自然条件老化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9.
沥青路面再生中旧沥青的回收与再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建  肖维  黄晓明 《湖南交通科技》2006,32(4):11-13,81
介绍了国内外路面再生中回收路面旧沥青的常用方法,回收过程中应该考虑一些重要因素,如矿粉和溶剂对回收沥青性能的影响;进行沥青再生时,要根据不同的路面沥青老化情况选择不同的再生剂,并根据试验得出合适的再生剂用量。  相似文献   

20.
高速公路主车道沥青混凝土路面在养护维修施工碾压时,由于沥青混凝土的受力状态与新建道路的沥青路面有所不同,故在碾压方法上应与新建道路的沥青路面有所不同,通过对主车道养护维修施工碾压时沥青混凝土的受力状态进行分析。提出从中间向两侧进行碾压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