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将前混合磨料水射流破岩技术应用于硬岩掘进机(TBM)上,有望解决隧道施工过程中遇到高强度岩石时,传统滚刀破岩效率低、成本高的难题,但前混合磨料水射流破岩受多种因素影响,系统复杂,在TBM破岩掘进领域的应用还不够成熟。基于此,利用高压水、砂破岩试验装置,开展了固定状态下喷头定时、移动状态下喷头定速的对比试验,研究不同静水压、射距、喷嘴的运动状态对磨料平均消耗量以及破岩坑槽深度和宽度的影响,针对破岩宽度效果,各因素影响大小依次为移动状态、射距、静水压;针对破岩深度,各因素影响大小依次为移动状态、静水压、射距。通过探究前混合磨料水射流技术的破岩最佳参数,为TBM的新型破岩技术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轨道交通硬岩掘进效率、质量与安全性,对TBM在城市地下工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首先,对TBM工作原理及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其次,结合实际案例,分析TBM在硬岩掘进中的应用效果;最后,通过案例工程施工效率和成本数据的对比,进一步验证TBM在城市地下交通工程中的显著优势。认为TBM在轨道交通硬岩掘进中有较高的可行性、经济性和安全性优势,可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硬岩隧洞掘进机(TBM)刀具的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硬岩隧洞掘进机(TBM)刀具的管理内容进行了分析,使施工技术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对刀具进行管理,那么在TBM施工中才能够降低生产成本,节约检修时间,提高掘进效率,从而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中夹岩柱是小净距隧道围岩稳定控制的关键部位,判别中夹岩的安全性是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重难点.文章通过分析不同围岩级别、埋深情况下中夹岩的破坏模式,建立Ⅳ级围岩条件下水平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力学分析模型,并确定中夹岩破裂面位置.根据中夹岩上部滑块体形状的不同分为两种情况,通过边坡稳定性原理、极限平衡假设及普氏压力拱理论推导...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能够造成硬岩隧道掘进机(TBM)在掘进中调向失控、刀盘不能启动、刀盘突然停转以及护盾不能正常工作等多种机械故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对日后同类型TBM的施工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硬岩掘进机(TBM)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可掘进性,进行了系统及定量的研究;基于模糊聚类理论和施工样本数据分析,建立了以掘进速率为分级指标,包括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岩石完整性系数、围岩结构面与隧道轴线夹角和渗水量四项性质指标的可掘进性分级预测模型,将TBM施工围岩可掘进性分为好、一般和差三个性能等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模型粒度,以提高模型的精度和地质适用性。将所建模型应用于西秦岭隧道和大伙房水库输水隧洞工程实际工程效果表明,TBM掘进速率与由模型预测的掘进速率基本相吻合,验证了掘进性分级预测模型的可行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而对TBM的选型、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兰渝铁路杨家湾软岩隧道贯通面施工为例,预测贯通段围岩、支护在贯通过程及贯通后可能产生的变形程度及变形原因分析,并通过采取对贯通面两侧已施工的初期支护和未贯通段岩层的预支护等施工技术手段,达到控制由贯通产生的围岩和支护变形,确保洞室的稳定及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8.
中夹岩柱是小净距隧道围岩稳定控制的关键部位,判别中夹岩的安全性是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重难点。文章通过分析不同围岩级别、埋深情况下中夹岩的破坏模式,建立Ⅳ级围岩条件下水平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力学分析模型,并确定中夹岩破裂面位置。根据中夹岩上部滑块体形状的不同分为两种情况,通过边坡稳定性原理、极限平衡假设及普氏压力拱理论推导中夹岩上部滑块体的抗滑力、下滑力以及安全系数的计算公式,从而建立起评判中夹岩安全性的安全系数法,并结合数值模拟对其进行验证。将经验证后的安全系数法应用于某实际隧道工程,判断其中夹岩安全性,得出该隧道中夹岩破坏临界厚度为6 m,进而对6 m以下的中夹岩使用锚杆进行加固。  相似文献   

9.
在不同地质条件下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的施工力学效应会有很大不同,尤其在半软半硬岩层中,隧道开挖会破坏软硬岩层交界处软弱围岩的稳定性,其施工力学效应更为特殊。文章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15种工况下隧道开挖进行了模拟,对均质硬岩、均质软岩和竖向半软半硬岩中不同净距隧道的拱顶沉降、中岩墙的水平位移、中岩墙最大主应力和围岩塑性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均质硬岩隧道拱顶沉降最小,竖向半软半硬岩隧道拱顶沉降和硬岩比较接近,软弱围岩隧道拱顶沉降最大;竖向半软半硬岩隧道中岩柱上部围岩稳定性较差,中部水平位移最大;隧道开挖引起软岩侧洞室上覆盖层围岩稳定性变差,可能引起隧道坍塌。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层面产状对软岩隧道变形的影响,文章依托某层状软岩地层的高速公路隧道实际工程,通过FLAC3D软件进行建模与计算,分析不同岩层产状下对围岩变形与应力的变化规律,得到如下结论:(1)围岩变形的主方向随层面产状的变化存在不同程度偏转,随层面倾角增大逐渐从以竖向变形为主过渡到以水平变形为主,围岩的变形方向垂直于层面时变形值最大;(2)随着与洞壁距离的增大,围岩的径向应力逐渐增大,切向应力先增大后减小,切向应力较大的区域围岩出现塑性区,且由于洞壁附近围岩的切向应力远大于围岩的径向应力,存在较大的压力差,导致洞壁附近的围岩发生塑性变形,甚至产生剪切破坏。  相似文献   

11.
瓜达拉玛隧道工程具备掘进竞赛的所有要素,但这并不是一般的竞赛.本文所述不只是四台掘进机同时投入隧道掘进全速竞赛的情况,而是重点叙述这四台掘进机(两台海瑞克、两台维尔特)在28.377km长的隧道掘进中关于减小风险的措施、每台掘进机掘进中所面临的挑战以及管理策略对掘进机以至工程整体性能的影响等几个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隧道凿岩机器人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计算机控制的凿岩台车以其精确控制隧道断面轮廓、减少超挖和欠挖量、实现光面爆破效果及炮孔深度达到共底面而提高爆破效率等显著的经济优势和社会效益,在国内外得到越来越多的设计、施工单位认可,作者所在单位在国家"863"计划的资助下,集此领域的技术优势,以可靠、经济、高效为原则,研制成功了我国首台隧道凿岩机器人.  相似文献   

13.
ECO注浆专业公司的Alex Naudts深入研究了开挖超前注浆技术并提出了开挖超前注浆技术成功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介绍特大断面地下厂房、洞库中岩锚梁的岩台开挖、锚杆及混凝土施工的成功做法,并指出了岩锚梁施工中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岩石掘进机获得了重大的发展.新机器、新材料和新工艺大大改进了刀具的能力以及推力和扭矩,使掘进机能对付硬的和磨蚀性强的岩石.  相似文献   

16.
岩石隧道衬砌外水压力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6  
文章从渗流理论出发,对岩石隧道衬砌外水压力进行了分析和讨论,阐述了水荷载作用下隧道设计原则并提出了设计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从穿越瑞士列奇堡隧道的挤压变形性极强的碳质页岩带的经验中,可以得出下述结论:圆形含承压单元的支护截面,其收敛变形性总趋势要比马蹄形不含承压单元的支护截面小;圆形支护截面与马蹄形支护截面的变形性没有本质的区别;由于山体构造的不均一性,导致开挖断面的不规则变形,这是使承压单元过早脱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雷达新技术检测隧道二次衬砌背后脱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公路隧道施工中出现的二次衬砌背后脱空现象,利用材料之间的介电常数差异,应用雷达新技术检测脱空的位置、空间形态和尺寸大小,以有效地控制隧道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9.
3盘形滚刀破岩与刀圈磨损 3.1岩碴的形成 刀尖压入岩体,当压力大于岩石的抗压强度时,与刀尖接触部位的岩石被压碎,在刀尖前形成一压碎区,如图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