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混凝土徐变与收缩特性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在喜旧溪河大桥进行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在恒载长期作用下的徐变特性及相同结构尺寸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收缩特性现场模拟试验研究,得出确定徐变系数和反映收缩速度的系数和适用计算式。  相似文献   

2.
喜旧溪河大桥连续刚构挠度计算及拱度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南昆铁路喜旧溪河大桥连续刚构徐变挠度及预拱度计算方法和控制措施;对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对同类桥的线形控制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介绍喜旧溪河大桥上特长预应力束采用“长束短穿”方法施工情况。  相似文献   

4.
全路第一座大跨度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喜旧溪河大桥,已由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完成施工设计,正由铁道部第十六工程局施工建造。 为改善山区铁路运营养护条件,发展养护工作量少的大跨预应力混凝土桥,铁道部决定将南昆线上包括本桥在内的清水河、南盘江、  相似文献   

5.
几何非线性对大跨斜拉桥施工阶段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引起大跨度斜拉桥几何非线性的3个主要因素,即位移、斜拉索垂度效应和弯矩与轴力的组合作用,建立了某大跨度独塔斜拉桥的平面杆件有限元模型,分不考虑非线性和考虑非线性2种情况进行计算,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得出了非线性对主梁弯矩、主梁部分节点的弯矩、主塔根部、主梁竖向位移等方面的影响程度不同,且与施工工况有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考虑连接的半刚性以及构件的几何非线性的影响,采用二阶非线性分析方法对半刚性连接钢框架进行分析,推导考虑轴力和剪切变形影响的刚性梁柱单元刚度矩阵和半刚性梁的单元刚度矩阵,并编制了相应的程序计算钢框架的内力和位移.算例结果表明,考虑连接的半刚性,节点约束程度减弱,钢框架横梁跨中弯矩和柱底弯矩增大,梁端弯矩减小;节点半刚性连接和二阶效应对钢框架受力性能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以势能驻值原理为基础,提出了U·L列式的增量平衡方程并编制了结构几何非线性分析程序;按1/50比例缩尺进行了喜旧溪大桥有机玻璃模型试验。其理论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成昆铁路金沙江大桥位于高烈度地震区,为跨度超过200 m的预应力混凝土矮塔斜拉桥,其减隔震体系关系到铁路运行的安全稳定性。为优化金沙江大桥的减隔震体系,利用MIDAS Civil软件对其支座结构进行有限元建模和计算,分析双曲面球形减隔震支座和三摩擦副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及剪力榫结构的动力时程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罕遇地震下,双曲面球形减震支座结构能够有效减少主塔的墩底剪力和墩底弯矩,其位移大于400 mm,而桥梁纵向伸缩缝尺寸为300 mm,因此支座不满足桥梁纵向位移要求;三摩擦副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墩底弯矩增大,墩顶位移和墩底剪力显著减小,墩顶位移为236 mm,小于纵向伸缩缝尺寸,桥墩间的内力相近,减小梁端伸缩量,有利于全桥的内力分布、梁端伸缩装置的设置及列车的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盾构隧道管片接头力学性能,基于苏通GIL综合管廊隧道工程,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用三维精细化数值模型对其接头力学参数和破坏过程进行计算和分析,并采用试验方法对接头力学行为进行分析,将试验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接头竖向位移、接头转角和接头抗弯刚度与接头内力关系曲线具有明显的分段线性或非线性特征,其中接头竖向位移和接头抗弯刚度与弯矩的关系曲线可以分为两段,接头转角与弯矩的关系曲线可以分为3段;轴力对管片接头的各项力学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正弯矩接头的破坏始于外弧面混凝土压溃;试验得到的接头力学参数和数值计算结果均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验证了数值计算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0.
隧道施工对框架结构及地表位移影响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隧道施工对邻近建筑物影响的现有研究方法通常首先计算地表位移,然后将地表位移施加于建筑物模型上,忽略了建筑物自重和刚度的影响。建立隧道从框架结构正下方穿越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地表在隧道开挖和既有框架结构共同作用下的位移变化规律,分析隧道施工对梁、柱和桩体位移及受力的影响,为隧道下穿既有框架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意见。研究结论:框架结构的自重会显著增大地表沉降值及其范围,其刚度会显著限制地表侧向位移;隧道施工对框架结构的竖向位移影响较大,对其侧向变形影响较小;中梁弯矩变化较小,边梁的的最大负弯矩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中柱的轴向压力降低,边柱的轴向压力增加。在实际工程中,应加强对边梁弯矩和边柱轴力的监控.  相似文献   

11.
丫髻沙大桥的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基于大位移小应变理论的杆系结构U.L列式有限元方法,建立了丫髻沙大桥的非线性分析模型。研究了其非线性影响及结构稳定性,并对极限加载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喜旧溪大桥连续刚构梁合龙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喜旧溪大桥连续刚构合龙梁段施工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3.
基于弹性地基梁的微型桩内力计算方法中有一种是假定上部为钢架,滑面处为固定支座,传递弯矩和剪力,滑面以下桩体按弹性地基梁法计算。本文所选微型桩同样采用组合结构计算,同时考虑滑面处变形协调,把弹性地基梁的位移和转角作为上部结构的支座位移,考虑位移对内力的影响。针对微型桩滑面处弯矩,基于FLAC3D程序,建立简化的微型桩数值计算模型,提取桩的内力并绘制弯矩图,数值模拟结果与考虑变形协调后的弯矩图更接近。  相似文献   

14.
丫髻沙大桥主桥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模拟计算丫髻沙大桥拱桥施工全过程的稳定性和几何非线性 ,比较两种不同的钢管混凝土浇灌顺序对该大桥结构稳定安全的影响 ,得出各个施工阶段稳定安全和非线性影响系数 ,分析计算结果为大桥顺利施工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以一座高速铁路大跨度上承式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为工程背景建立动力计算模型,采用非线性时程法对比分析不同波速行波激励下和一致激励下结构的地震响应,研究软钢阻尼器对该桥的减震效果。结果表明:该桥前8阶振型中有一半出现拱上立柱纵向弯曲振动,交界墩振动表现明显;行波效应会增大拱肋的轴力,增大拱脚和1/4拱肋的弯矩,减小拱顶的弯矩。拱肋不同位置的内力响应随波速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拱脚对行波效应更加敏感。行波效应对各拱上立柱墩底的内力影响规律不一致。行波效应会增大交界墩顶纵向最大位移,但会减小墩梁相对纵向最大位移。软钢阻尼器对拱桥减震效果明显,在拱上立柱安装软钢阻尼器,其位移减震率达到43.5%,弯矩减震率达到60.5%。其余立柱的弯矩和位移均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16.
马缤辉  赵明华  张玲  雷勇 《铁道学报》2012,34(4):94-100
针对Winkler地基模型不能考虑梁与地基底面摩阻效应的不足,在地基与梁底接触面上引入一系列各自独立的水平弹簧,假定弹簧反力即切向摩阻力与梁底和地基间的切向相对位移成正比,从能量角度出发,基于最小势能原理,建立考虑底面摩阻效应的弹性地基梁能量方程,并引入位移形函数进行求解,导出对称载荷条件下考虑切向摩阻力作用时地基梁位移及内力解答。最后通过地基梁计算实例分析,验证该解答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并对相关计算参数进行深入探讨。计算结果表明:切向摩阻力沿梁长呈非线性分布,其对地基梁挠度及弯矩计算的影响较大,而对剪力的影响并不强烈。  相似文献   

17.
大跨径连续刚构桥的随机地震动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苏通长江大桥辅航道桥为工程背景,考虑结构自重引起几何非线性以及桩土相互影响,建立该桥的地震分析模型,分析行波效应、部分相干效应和局部场地效应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行波效应总体上削弱结构的位移响应,对内力响应的影响较大,在相位差为1s的情况下,面内弯矩响应的增幅达到25%;局部场地效应对内力及位移响应的影响均较大;相干效应削弱桥梁主墩的弯矩响应。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南昆铁路喜旧溪大桥对线形控制的设计及施工技术作了简要介绍,重点阐述了施工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是确保成桥后结构经形满足设计要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在模拟组合梁负弯矩区工作性能的单跨倒置简支组合梁试验的基础上,结合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有限元非线性分析方法,引进钢梁单元,采用涂抹式裂缝模型和正交各向异性的混凝土材料模型,建立了针对模拟组合梁负弯矩区的单跨倒置简支组合梁的裂缝非线性模型,以试验梁为对象进行了非线性分析及裂缝模拟,其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20.
甬舟铁路富翅门公铁两用跨海大桥采用主跨388 m高低塔公铁平层挑臂式钢箱梁斜拉桥,为世界上最大跨度的高低塔公铁平层合建斜拉桥。为研究适用于大跨度高低塔公铁平层合建斜拉桥最优结构体系,结合富翅门公铁大桥结构不对称的特点,对5种不同类型半飘浮体系、塔梁约束体系进行比选研究。通过对5种约束体系在静、动力荷载作用下的桥塔弯矩、桥塔位移、主梁位移对比分析,推荐采用高塔侧设置固定支座、矮塔侧采用活动支座的约束体系,该体系抵抗纵向荷载能力强、释放体系温度变形差,与常用的半漂浮体系相比,在静、动力荷载作用下桥梁总荷载效应小,具有良好的静动力性能,其中静力作用下两桥塔塔底总弯矩降低15%,两侧梁端总位移降低51%,两塔顶位移减少29%;动力作用下两桥塔塔底总弯矩相当,两侧梁端总位移降低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