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富水隧道注浆快速堵水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乌鞘岭隧道6号斜井“以堵为主,以排为辅”的全方位注浆堵水技术。  相似文献   

2.
齐岳山隧道注浆必要性的数值分析与论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万宜铁路齐岳山隧道的地质条件建立隧道渗流场的分析模型,模型贯彻“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原则。考虑到排水盲管的作用,将隧道内表面设置为浸出面,及时将隧道内的渗水排出。模型真实的模拟了溶洞、暗河、断层对渗流场的影响。着重考虑了隧道在注浆与不注浆两种工况条件下的渗流情况。分别统计了两种工况下的水压力与渗水流量,最终论证了注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渝怀铁路歌乐山隧道地质复杂,地下岩溶、岩溶水发育,地表水库、水塘、暗河、泉眼众多,地下水与地表连通性好。为保护地表水环境,在本隧道的设计中采取了全方位注浆堵水的措施,对以往隧道设计中地下水“以排为主”的设计原则是一种理念上的革新,对相似隧道的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南大梁(南充-大竹-梁平)高速华蓥山隧道为工程背景,针对其在断层富水区段使用的“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防排水原则,采用温度比拟法对不同注浆参数下衬砌的外水压力、内力、安全系数以及隧道排水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注浆圈在一定施作范围内可有效降低隧道洞内排水量、衬砌结构外水压及其内力,从而增大衬砌结构安全系数,提高其安全储备能力,但总体而言,注浆参数存在一个相对经济合理的范围。据此,以隧道设计排水量和二次衬砌结构安全性为评判标准,结合隧区生态环境等要求,提出华蓥山隧道注浆参数的设计建议值。  相似文献   

5.
深埋岩溶隧道水压力的预测与防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研究目的:为保护洞顶水资源和环境,深埋岩溶隧道“以排为主”的设计原则巳不适应环保要求,开始尝试 “以堵为主”的防排水原则。封堵地下水会使隧道衬砌承受巨大水压灯,“以堵为主”的关键问题是预测和防治隧 道水压力。 研究方法:隧道水压力受地下水水头损失和地下水与衬砌接触面积的双重影响,据此在调整岩溶隧道水头 折减系数的基础上,分析隧道水压力模式。 研究结果:给出了用渗流水量确定隧道水压力的公式,继而讨论了基于水环境平衡的适度排水和围岩注浆 的防治原则,并给出了注浆圈和其内衬砌的水压力的计算公式。 研究结论:引用锦屏二级水电站探洞和渝怀铁路圆梁山隧道的实测资料对上述水压力公式进行检验,其计 算的隧道水压力较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6.
以工程经验为主的隧道动态设计原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研究以工程经验为主的隧道动态设计,提出以工程经验为主的隧道动态设计的实现方式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研究方法:通过将以工程经验为主的隧道动态设计原理与国内隧道动态设计施工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分析以工程经验为主的隧道动态设计原理的意义、实现方式及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研究结果:提出了长大隧道宜优先考虑采用以工程经验为主的隧道动态设计的原则建议。研究结论:采用以工程经验为主的隧道动态设计,将提高设计效率和工程经验的利用效率,促进隧道设计施工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7.
雁门关隧道防排水系统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主要介绍雁门关隧道“以排为主 ,防、排、堵相结合”的综合防排水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8.
歌乐山隧道岩溶富水区帷幕注浆设计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针对渝怀铁路歌乐山隧道岩溶富水区涌水量大、压力高等特点 ,全隧道按照“以堵为主 ,限量排放”的原则对高压富水区进行帷幕注浆堵水设计  相似文献   

9.
岩溶长隧道设计、施工方案的论证及实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岩溶长隧道对地下水的整治仍延用排放为主的传统模式,因此造成隧道周边生态环境破坏、地质灾害产生、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为扭转人们认识上的误区,以达到观念的转变。研究方法本文试图论证在岩溶和地下水同等发育条件下,技术可行、经济指标、施工工期等方面的比较,用数据说话。研究结果围绕保护环境,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提出应采用全封闭方案施工的地区,具体的措施、施工方法及注意问题,岩溶地区长隧道地下水防排应遵循的原则和初步标准及超前预注浆的方法。研究结论地质复杂的岩溶长隧道当地质灾害威胁施工安全和运营安全,地质环境恶化影响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时候,隧道应坚持全封闭的原则,只要方案正确,措施得当,就会施工顺利,且工程不留后患。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山区公路短隧道与深路堑的建设,因其工程量大、稳定性差,容易破坏生态环境,而成为重要的山区高速公路环境问题之一.本文通过综合考虑山区生态环境等因素来选择方案,以减小方案的不合理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结论:正确处理山区深路堑、短隧道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合理地选取深路堑、短隧道方案是解决山区公路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之一.论证表明,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综合经济、技术、生态等方面的因素来选取短隧道与深路堑方案,能够将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是处理山区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