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整体吊装法施工的抗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昌生米大桥主桥为两主跨跨径228m的钢管混凝土连拱,该桥主拱肋的施工在国内首次使用大型门式膺架进行整体吊装,为了保证该桥主拱架设期间的安全,对其进行了风洞试验。首先给出了主拱肋的动力特性计算结果,然后对风洞试验的结果进行了分析,重点讨论了主拱肋最大悬臂状态和合龙状态的风偏角影响以及上游已安装拱肋的尾流对下游拱的影响。结果表明,主拱肋在施工期间未出现涡激振动,先架设的上游拱对后架设的下游拱的动力响应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三门口跨海大桥北门大桥为主跨270 m的钢管混凝土中承式拱桥,对该桥静力系数进行试验和数值分析,并对拱肋三分力系数进行雷诺数修正。验算大桥静风稳定性,结果表明,无论在施工阶段,还是在成桥状态,抗风稳定性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保证大跨度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拱肋竖转施工过程的抗风安全,以某主跨342 m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拱肋竖转施工为背景,研究该桥劲性骨架拱肋在竖转施工过程中的抗风性能及抗风措施。根据竖转施工特点,采用ANSYS软件分别建立2种最不利施工状态(拱肋竖转临界状态和拱肋合龙前状态)有限元模型计算风致响应,提出设置浪风索的抗风措施以提高抗风稳定性。结果表明:拱肋在2种最不利施工状态下会产生显著的拱顶横向位移和拱脚转轴连杆应力,危及拱肋施工安全;设置浪风索能有效降低处于竖转施工阶段的拱肋在横风作用下的拱顶横向位移和拱脚转轴连杆应力,且浪风索应力满足要求,可保证竖转施工安全。浪风索截面面积对拱脚转轴连杆应力影响较小,对拱顶横向位移影响较大,同时考虑到施工中浪风索张拉力的不均匀性,设计时宜适当增加浪风索截面尺寸,以提升结构整体抗风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4.
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肋混凝土灌注顺序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肋混凝土灌注是施工中的控制性工序,为保证灌注过程的安全,在分析、比较弹性稳定计算方法和弹塑性稳定计算方法的特点和差别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施工过程中的弹性稳定安全系数为评价标准和用弹塑性稳定分析方法进行校核验算的拱肋混凝土灌注顺序优化方法,并以千岛湖1号特大桥为例进行了分析计算,同时还讨论了钢管拱肋合龙时初始应力对灌注顺序优化结果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最优的灌注顺序和拱肋合龙时的初应力关系密切,不同的拱肋架设方法将导致最优的灌注顺序发生变化。因此进行拱肋混凝土灌注顺序设计时,应该按照实际拱肋拼装过程考虑钢管拱肋的初应力。  相似文献   

5.
某黄河大桥进行梁改梁拱组合结构加固施工,新增拱肋架设采用在桥面上搭设方钢管支架方案进行施工。文章通结合实际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工况,利用有限元程序对大桥进行了施工荷载作用下箱梁承载力评定,并进一步对支架的各主要受力构件进行强度、刚度、稳定性验算及屈曲弹性稳定分析以确保该拱肋架设施工的安全。最后,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当的建议,确保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以贵州大小井特大桥主桥施工为依托,利用ANSYS15.0建立缆索吊装施工方法下最大悬臂状态有限元空间分析模型,分析大跨度钢管砼拱桥在静力风和脉动风作用下,最大悬臂状态、最大悬臂前一节段和前两节段3种施工阶段拱肋的位移响应。  相似文献   

7.
拱桥钢拱肋加工及吊装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截取了长清路川杨河桥主桥下承式系杆拱组合桥梁中钢拱肋加工及拱肋吊装两个施工环节,系统阐述了钢拱肋在加工过程中对线形和质量的控制。拱肋吊装环节则是针对分段拱肋吊运和整体吊装架设过程吊装点位的选取进行了理论分析,为施工进一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某斜靠式系杆拱桥为工程背景,采用Midas Civil建立有限元模型对其静力特性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拱肋、系梁及吊杆的应力和吊杆应力幅均满足设计要求;风撑的设置不仅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还改变了结构的失稳特征;结构失稳以拱肋的面外扭转失稳为主。  相似文献   

9.
该文对目前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考虑材料非线性的各种分析方法进行了概述,结合一工程实例,采用纤维单元模型探讨了几何和材料双重非线性,尤其是后者对拱桥施工稳定性的影响。同时,文章还对缆风在施工过程中对拱肋稳定性的有利影响、缆风设置、缆风初张力等问题作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0.
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稳定性及缆风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钢管混凝土拱桥材料非线性分析方法的比较和总结,结合工程实例,采用纤维单元模型着重探讨了材料非线性对拱桥施工稳定性的影响。并对缆风在施工过程中对拱肋稳定性的有利效应、缆风设置等问题作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稳定安全系数不能拘泥于传统的定义和取值,应结合失稳形态并以实际荷载作用下结构的效应来计算;材料非线性对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稳定性的影响更为显著,有时达50%以上;缆风能显著提高拱肋稳定性,其合理布置方式应在拱腰和拱顶位置附近。缆风初张力对提高拱肋稳定性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大跨度外倾式拱桥稳定及极限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外倾式拱桥稳定及极限承载力问题,以九堡大桥为背景,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分别计算了该桥线性屈曲、几何非线性稳定(分别考虑初始缺陷以及材料非线性)、弹塑性稳定状态下的稳定系数,对失稳机理以及车道荷载和静风荷载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荷载及横撑布置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几何非线性对于刚度较大的钢拱桥稳定的影响不大,而材料非线性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显著,弹性稳定分析会过高地估计钢拱桥的极限承载力;外倾式拱桥的失稳多为面外失稳形式,且副拱拱顶横撑对稳定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拱肋施工偏差对斜靠式拱桥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MIDAS/Civil软件建立某斜靠式拱桥空间有限元计算模型,通过改变内外拱肋的倾角来考虑拱肋施工可能出现的偏差,分10种工况计算该桥在恒载和恒载 活载作用下的桥梁稳定系数和拱肋位移。计算结果表明,改变内外拱肋间的倾角对该桥稳定性系数影响较小,但对拱肋位移的影响较大。随着内拱肋的倾角由外向内改变,拱肋顶部横向位移逐渐加大,特别是当内拱肋偏过竖直位置向内倾时,拱肋顶部横向位移增幅显著。  相似文献   

13.
某异型系杆拱桥空间力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雄杰 《桥梁建设》2012,42(1):60-66
为研究斜吊杆异型系杆拱桥的空间力学特性,以某异型系杆拱桥为研究对象,采用MIDAS Civil建立该桥空间有限元模型,分析其在施工和使用阶段的静、动力特性及结构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桥斜吊杆附加应力对拱肋影响较大,全桥纵、横梁框架体系整体刚度较大,拱肋挠度对整体降温比较敏感,使用阶段各吊杆应力幅比较均匀,为50 MPa左右;拱肋侧倾刚度较小,拱肋刚度对全桥刚度贡献较大,各阶段稳定系数均较高;吊杆调索对全桥应力水平有较大影响,施工中应予注意.  相似文献   

14.
悬索桥在施工过程的结构刚度比较小,空气静力作用产生的非线性效应以及桥面主梁架设方法都将对悬索桥施工过程的颤振稳定性产生重要的影响。运用大跨度桥梁颤振分析的三维非线性方法,分析宜昌长江大桥采用不同主梁架设方法时的颤振稳定性变化趋势,并探讨静风效应和主梁架设方法对悬索桥施工过程颤振稳定性影响的程度、机理和规律。  相似文献   

15.
浦东大道管线桥为提篮双层桁架拱桥,桥梁计算跨径112 m,其上部结构为全钢结构,施工方法和设备受限于桥位处复杂的周边条件。经分析确定采用先梁后拱的施工顺序先分段吊装钢桁架,钢桁架节段支撑于水中搭设的临时支架上,接长支架后再分段吊装双幅拱肋。除南侧拱脚采用大型汽车吊外,其余构件均采用浮吊安装,并结合CAD技术对不同吊装工况进行模拟,确定南、北拱肋采用不同型号的浮吊。  相似文献   

16.
进行钢管混凝土实体(哑铃形和单圆管)拱桥的力学性能的有限元分析和对比,并研究拱肋横撑对两种实体拱桥的动力性能和稳定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对钢管混凝土实体拱桥进行整体设计时,应主要从静力方面考虑拱肋刚度的选取,哑铃形的静力性能优于单圆管;拱肋横撑的数量和形式主要影响结构整体横向刚度,"K"形横撑对面外动力性能的影响要大得多;从稳定性方面考虑,单圆管优于哑铃形。  相似文献   

17.
某旧混凝土系杆拱桥跨径布置为(13+36+13)m,2片拱肋间设3道横向风撑。调查发现该桥存在风撑、桥面板、横梁损坏及多处裂缝等病害,两侧风撑桥面净高(实测)低于设计净高是导致风撑损坏的主要原因。为提高该桥的通过能力及保证其安全稳定性,对该桥风撑进行改造设计,采用有限元法分析原结构风撑、单风撑、无风撑、短K风撑和长K风撑5种风撑结构稳定性,并进行强度验算。经对比分析,该桥采用单风撑结构的改造方案,即保留原有拱顶风撑,拆除两侧的风撑,限高4.5m。风撑改造实施结果表明,单风撑方案施工便捷,既保证了结构安全又提高了桥梁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18.
贾卫中 《桥梁建设》2007,(A02):36-39
宣杭铁路复线东苕溪特大桥主桥为跨度112m的下承式尼尔森体系提篮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先拱后梁,在国内为首次设计施工。主拱采用缆索吊机、扣索塔架斜拉扣挂分段悬拼,系梁采用2套挂篮对称现浇施工。介绍该桥上部结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