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北京拟建首条自行车"高速路",目前已经选定回龙观到上地的一段道路进行试点建设。从2016年开始,北京市规划院就提出,建议在回龙观和上地之间建设一条完整的自行车专用道,远期连接至中关村。随后,北京市规划院的一份网络问卷调查显示,回龙观有接近20%的人在中关村上班,有超过16%的人在上地工作。他们选择在此居住的主要目的是上班"距离近",但实际上有超过40%的回龙观居民习惯于自驾车,因经常被堵在路上,故每天上班需要花1~1.5 h。  相似文献   

2.
浅谈城市自行车专用道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在只有少数的大城市设置了自行车专用道,它的设置与规划还没有一套系统的方法,该文在国内外自行车交通的发展趋势及经验的基础上,对自行车专用道的设置问题进行了探讨,针对我国的具体现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析了自行车专用道设置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继2019年回天地区自行车专用道建成投入使用后,北京有望迎来第二条自行车专用道。2020年2月17日上午,《2020年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正式对外公布,《行动计划》提出,2020年北京交通部门将研究在通惠河沿线建设自行车专用路。《行动计划》提出,在公路建设方面,不少市民期盼已久的城市主干路都将在2020年建设完成,包括林萃路、化工路、  相似文献   

4.
两轮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专用道一体化的改造方案是为解决城市中心摩托车和非机动车争夺路权带来的交通问题的一种探索和尝试。专用道的设置不可避免也要对公交车站进行改造,交通比较复杂。为有序引导站点处的交通流,保障乘客安全,首先介绍了路段两轮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专用道一体化方案的改造原因和思路,然后结合城市交通宁静化理念,对直线式停靠站和港湾式停靠站处的专用道提出了几种设计方案,并分析其优缺点和用地条件。经过对比,推荐公交站点处采用曲线式两轮车专用道设计方案,最后还配套了一些交通宁静化措施。  相似文献   

5.
电动自行车专用道设计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动车与自行车在混合行驶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为了避免电动车与自行车之间的冲突,本文查阅了相关非机动车专用道的设计规范,发现非机动车专用道宽度和通行能力与非机动车的速度和尺寸有关。本文提出设置电动车专用道,并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推导出了电动自行车专用道的宽度和专用车道数的计算公式,并利用推导出的公式对焦作市迎宾路段进行了电动车专用道的设计。  相似文献   

6.
上海将在2005年底前新辟20km公交专用道。专家们建议:新建公交专用道最好采用“路缘外侧型”,即设置1条公交专用道,其邻侧1条车道可作为公交车与其它机动车混行道,保留1~2条其它机动车专用道。公交专用道上,宜采用港湾式公交车站,须有4个停靠泊位、60m长的停靠段;公交线路不多或缺乏拓宽设置条件的,可使用3个停靠泊位、40m长的停靠段,以保持道路畅通。  相似文献   

7.
为了改变道路横断面为汽车通行能力而设计的认识,倡导为人和货物高效转移的交通服务理念,有效缓解城市的交通拥堵的现状,从行为学的角度分析了步行、自行车、电瓶车、公共汽车、私家小汽车、出租车等多模式出行的行为特征和行为规律,依据多模式出行的行为特征和行为规律,结合汽车行驶理论创新性地提出了出租车、私家小汽车港湾式换乘区、交通人行步道、休闲人行步道、自行车和电瓶车专属存放区等多模式道路横断面新元素。主干道横断面布置为:中央分隔绿化带,两条私家小汽车机动道,一条公交专用道,将出租车、私家小汽车的港湾式换乘区及自行车、电瓶车专属存放区布置在加宽的机非隔离带,交通人行步道布置在公交专用道外侧,非机动车道布置在交通人行步道外侧,非机动车道外侧设置路侧绿化带,最外侧设置休闲人行步道。  相似文献   

8.
为科学规划城市新建区公交专用道,提高区域公交运行水平,从规划层面,根据区域公交客流的现状走向及未来客流分布,结合区域道路网络特征,规划新城区公交专用道网络,形成"面";根据各条公交专用道沿线用地及交通特征,合理确定公交专用道的站点位置及形式,完成"点"的分布再串联成"线";通过专用道站点的分布形成公交服务"面"的覆盖。从设计层面,以区域路网条件、道路交通状况、公交发展等为重要参考依据,结合公交专用道的专用程度分"封闭式"、"半封闭式"和"非封闭式"进行多等级设置,保证公交专用道规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据了解,在2010年世博会期间,中环线上将会设置世博专用车道,用来满足外省市旅游大巴进出世博会的需要。届时,中环线将成为上海首条开设公交专用道的快速路。  相似文献   

10.
公交优先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公交专用道是实现公交优先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公交专用道的设置会对公交车产生正面效益,但也会对其他社会车辆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公交专用道设置的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交通流的运行状况。文中采用相应的延误模型,通过交叉口的交通延误研究来分析专用道设置的效益。运用该方法对重庆市某一道路公交专用道设置效益进行了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以北京市西南三环快速路为例,以实测数据为基础,利用Paramics微观仿真模型对其进行建模,并结合是否进行匝道控制量化分析了不同形式的公交专用道设置前后的仿真结果,分析表明公交专用道施划后若配合匝道控制,专用道更能得到高效、均衡利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的发展,低慢速交通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不仅是居民休闲娱乐、购物、锻炼的重要方式,也是居民短距离出行的主要途径,是中、长距离出行中与公共交通接驳不可或缺的环节。目前,各地对慢行系统的建设越来越重视,相比新建项目,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专用道提升改造会遇到空间狭小、障碍物较多等问题和困难,改造效果未达预期。目前国内对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专用的设计没有相应的技术标准,本文通过佛山市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专用道提升改造的工程实例,对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专用道改造设计提出应注意的细节,并对改造设计需特别注意的要点作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国家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京冀)示范区"(简称"示范区")正式启动智能网联汽车潮汐试验道路服务,这是全国首条智能网联汽车潮汐试验道路。此次启用的试验道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共同推动。试验路全长12 km,含公交专用道、潮汐车道、主辅路等复杂交通环境,在7个路口部署了约20套  相似文献   

14.
黄凤娟 《人民公交》2017,(12):78-78
市民愿意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公交出行越来越便利。目前南京市已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网络、其他公共交通方式为延伸和补充、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的多元公交网络体系。数据显示,近5年,南京市共新辟公交线路165条、优化调整336条。新增公交专用道127.8公里。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由87%提高至100%,农村也已经实现村村通公交。还有近年来不断增加的微循环公交线路,让公交车直接深入城市道路的'毛细血管',而全市2333个公共自行车服务站点、93035辆公共自行车,则有效解决了公交出行'首末一公里'问题。  相似文献   

15.
微聚焦     
<正>2015年9月越用越短的桂林公交专用道据了解,桂林市在十多年前就建了公交专用道,在广西各市的公交专用道建设上可谓走在前列。但十几年过去,桂林市的公交专用道却越"走"越短,从最初的4条线路7.8公里缩短到了现在的1条线路3.5公里,而仅存的这一条公交专用道在公交驾驶员看来也如同鸡肋,有时候甚至比在非公交专用道上行驶还慢。@桂林市规划局:在2000年左右,伴随着私家车的快速增长,城市交通越来越不顺畅,桂林市迫切需要一种方便快捷的方式来保障市民交通。在这种背景下,公交专用道应运而  相似文献   

16.
<正>北京市在建的8条地铁新线,将规划实现自行车停车场全覆盖。据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透露,目前,所有在建线路的每个站点,均在出入口处分散布置了自行车停车场。这意味着,北京市地铁线的自行车停车场,将从站口有条件设置变为新建线路同时全线配建。北京市在建的轨道交通线路包括14号线中段,6号线西延,8号线三期,8号线南延,燕房线,昌平线二期,S1线、西郊线8条线路。根据规划,原则  相似文献   

17.
阐述无锡市为解决对公交出行市民满意度不高问题,在主城区范围内进行若干公交专用道的设置,并从公交专用道的设置需求、设置形式、设置方案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形成网络化、系统化、规模化的公交专用道系统.通过公交专用道网络建设,合理分配道路资源,提高公交服务水平,改善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保障市民的基本出行需求.并采取"软硬结合"的发展策略,充分利用骨架路网条件,积极改善运能结构,有效利用道路空间资源,保障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正柳州的低碳出行交通网络建设成效很惊人:在广西率先开通BRT快速公交、水上公交、公共自行车、慢行步道等。目前已累计建设23条自行车专用道,里程达105 km,其中柳州河东中心片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被确立为国家示范项目。建成公共自行车租赁站点325个,路面投入运营的公共自行车约7 500辆,市民日均租车量达1.5万次。建成5条快速公交BRT线路,覆盖柳州多个片区。开通水上公交巴士,实现水上公交与地面公  相似文献   

19.
公交专用道的设置是为了提高公交车的运行效率,促使城市交通结构日趋合理化。然而,公交专用道的设置在考虑公交车交通效益的同时,还应兼顾小汽车的权益。现实中公交车道利用率低的情况屡见不鲜,不利于城市整体交通系统的发展。从交叉口人均延误、路段人均行程时间、无效交通量、车道均衡系数和公交停靠站对其他车流干扰强度五个方面构建设置公交专用道的评价体系,确定合理权重,进而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设置公交专用道的交通效益进行评价,以此提出对现有公交专用道进行优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公交路权优先是提升地面公交吸引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公交都市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内容。近年来北京市公交专用道进入大规模建设期。本研究基于目前公交专用道建设缺少科学决策方法的现状,通过分析专用道建设的影响因素,建立专用道建设时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专用道建设重要度排序模型,并进行实例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