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延安东路隧道南线浅复土段冻结加固若干冻土热力参量的监测研究,作者就冻结压力,冻结区地表变形,冻土体分层变形及环境地表变形等技术问题作了分析讨论。文章还综合分析室内模拟试验和现场实测结果,提出了软土冻胀和融降性状及特点。  相似文献   

2.
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拱北隧道工程预支护体系采用管幕法与人工冻结技术相结合的全新"管幕冻结法"施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首次提出了在管幕钢管内部布置"圆形主力冻结管"、"异形加强冻结管"和"升温盐水限位管"三种特殊管路构成的冻结方案。为了研究该冻结方案的有效性与可控性,进行了大型物理模型试验。文章主要介绍了模型试验概况,重点分析了开挖前积极冻结阶段冻结的试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积极冻结阶段冻土帷幕发展显现了预期规律,冻结效果显著;管幕间形成良好的冻土帷幕,可确保良好的止水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冻结法施工中,掌握冻土的蠕变特性对评价冻结壁的稳定性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对山西某矿粘土层进行不同冻结温度下单轴抗压及蠕变试验,得到蠕变随冻结温度、加载应力变化的规律。在分析Kachanov损伤理论模型及人工冻土蠕变经验模型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人工冻土理论-经验蠕变模型。通过对比分析建立模型计算值与人工冻结粘土蠕变试验结果,模型计算曲线与试验数据曲线拟合度较高,两者均反映了初始弹性变形、应变加速度逐渐减小至加速度为零的过程;若试样发生破坏,曲线则会在应变加速度为零的基础上继续加速上升。该模型能够反映深部人工冻土的各阶段蠕变特性,能为指导冻结法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冻土破坏特性与冻土破坏机理,分析了不同的冻土钻机和钻具的特点及适用条件,提出了合理的冻土钻机和钻具的选择原则.针对我国国情及高原多年冻土区地质结构特点和一些钻机钻孔试验结果,推荐了合理的冻土钻机及钻具选型,为高原多年冻土区的爆破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隧道联络通道采用冻结法施工,有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性。文章对处在含盐土层和江底软粘土层中的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进行了ANSYS有限元数值模拟,并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为冻土帷幕评估分析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也验证了实测数据为数值模拟结果提供验证的可靠性,可对工程的安全施工起到有效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海拔多年冻土区域,具有气候复杂多变、工程地质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冻土环境不稳定的区域特点。寒区公路建设常常引发边坡失稳病害,边坡支护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基于COMSOL软件中的(PDE)模块建立方程,进行二次开发,建立周期为10d的冻结模型,通过软件的二次开发,以青海省祁连山中段的冻土为例,建立冻结过程中格宾石笼挡土墙的位移场、水分场、温度场多场耦合的研究,得到格宾石笼挡土墙在高寒地区的冻结特性。基于格宾石笼挡土墙在高寒地区海拔高、低温低等气候特点,结合COMSOL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格宾石笼挡土墙和土层的多场耦合,得到冻结过程中结冻深度为1.2m,结冻区温度为-4—-1℃,分析了冻土路堑中温度场与水分场和位移场的分布和变化规律、最大位移等数据,为高寒地区道路役性能提供了数据支撑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普君北路站—朝安站区间在管片处理冻结封水工程施工中,对冻结盐水温度、冻土温度、冻胀压力等方面进行了跟踪监测。通过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获得了冻结盐水温度、冻土温度、冻胀压力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对冻结施工过程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冻结土体的水分迁移和固结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冻结过程发生的粘性土水分向冻结锋面迁移和集聚现象,论述了正冻土水分迁移现象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9.
文章结合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长距离盾构掘进盾尾刷严重渗漏、涌砂冒水工程实例,给出了液氮冻结止水及盾尾刷更换方案,分析了高水压下液氮冻结止水总去及各分支回路中的温度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土层、不同深度的土体温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初期冻结管进出口处液氮温差大,6 d后基本稳定在35℃;卵石层降温速度最快,砾砂层次之,粉细砂层降温速度最慢,在距离冻结管600 mm范围内,卵石层、砾砂层、粉细砂层的冻土锋面平均推进速度分别为15.5 cm/d、12.5 cm/d、8.3 cm/d;因受隧道内空气对流换热影响,管片与土交界处温度高于土层内温度。液氮冻结13 d即已形成完整的冻结壁,开始进行盾尾刷更换,从开始冻结到完成更换总需时22 d。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结合国道219线新藏公路冻土病害处治实践,介绍了冻土的工程特性、分类以及该路线上冻土的冰缘作用,提出了在类似冻土地区公路病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传统供液方式下的液氮冻结存在温度场分布不均匀、冻土发展较为不均衡的问题,而供液管开孔的供液形式虽然能够在一定层度上改善冻结的均匀性,但也存在供液分配不易控制的缺点。在液氮原型试验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采用多供液管的供液形式在液氮冻结系统控制以及冻结效果均匀性提高方面的优越性。结果表明:多供液管的供液形式不但提高了冻结管管内温度、管壁温度、土体温度以及冻土轮廓沿冻结管纵向分布的均匀性,同时克服了供液管开孔的供液形式不易控制液氮供给在各供液孔的分配问题,保证了冻结管管内温度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广州轨道交通3号线天河客运站折返线及风道采用全断面水平冻结、矿山法开挖及构筑施工。为了确定合理的冻结方案,采用有限元法计算对冻土帷幕多种厚度和温度下的受力及变形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冻结帷幕厚度2.0 m,平均温度-10℃时,冻土帷幕参数最为合理。在此基础上,对冻结帷幕安全状态进行计算,得到冻结帷幕的优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3.
介绍冻土地区公路冻土病害的特征,提出了相应的几点处理办法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武汉地区范虎站—汉口火车站区间联络通道为工程背景,重点研究了采用冻结法在武汉富含水地层中修建联络通道的关键施工技术。借助ANSYS通用有限元软件,通过建立三维模型,分析了承压水条件下联络通道冻结过程中冻胀对冻土体的影响,以及暗挖隧道和泵站开挖对冻土帷幕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本工程无论是在冻结施工过程还是开挖过程中,冻结帷幕的受力都处于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5.
依托于苏州地铁二号线火车站东风井2#洞门盾构始发水平冻结加固工程,通过实时监测杯型冻土壁温度场,分析了不同阶段的盐水温度规律,以及在不同深度、不同土质和不同冻结区域的土体温度发展特征;并计算了不同土质冻土壁厚度、交圈时间和发展速度.监测结果分析表明,在整个冻结期间,任意时间都是板块体加固区测温孔温度低于圆柱体加固区测温孔温度;同一测温孔中,冻结前期水平入土越深温度越高,冻结后期水平入土越深温度越低;在相同冻结能量和冻结时间内,水泥土加固粉砂土比粉质粘土温度要低;水泥土加固粉质粘土释放潜热的天数是水泥土加固粉砂土的2倍;在冻结效果方面,包括冻土壁交圈时间、冻结壁厚度、冻结壁平均发展速度、冻结壁平均温度,水泥土加固粉砂土比水泥土加固粉质粘土更好.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受气温及水分变化等影响,公路病害发生严重。为了使公路养护部门合理利用资金,最大限度避免冻土病害,有必要建立冻土区公路路基路面评价预测系统。文章介绍了冻土区公路路基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在常规路基路面评价预测的方法上,还使用了马尔可夫等预测方法,以适合冻土区公路路面破坏机理复杂、影响因素多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7.
冻胀和融沉是冻土区埋地管道周围土体经常发生的两种现象,这将极大地影响管道的建设,产生对工程的冻害问题.为解决此问题,了解了冻土冻胀融沉的研究进展,论述了冻土冻胀、融沉研究的现状,总结了当前冻胀融沉机理、数值预报模型和防冻害措施的研究成果,探讨了目前冻土冻胀、融沉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需要建立更合理有效的冻胀、融沉预报模型,开发预报冻胀、融沉的软件,加强实验和工程验证,采用一系列创新设计来保护(或预先融化)冻土,抑制融沉.  相似文献   

18.
某地铁旁通道冻结法施工三维温度场数值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冻结法在地铁旁通道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冻土墙的设计温度和厚度是工程安全的重要前提,为了直观了解冻土墙的温度特性,保证工程的安全,通常采用数值计算模拟温度场.目前多采用简化的平面模型,由于旁通道冻结工程中冻结管布置并不是平行的,所以采用简化的平面模型来进行计算,其计算结果存在较大的误差.为此建立了旁通道冻结三维模型进...  相似文献   

19.
就G214线姜路岭至清水河段公路工程病害所引发的关于公路建设中保护冻土环境的思考作了分析与探讨,并提山了保护冻土环境在公路设计当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地铁联络通道冻结过程中隧道内流水对联络通道冻结效果的影响,文章以广州地铁某联络通道冻结施工为例,通过工程实测与数值模拟,分析了隧道内流水对管片与土体交界处温度及土体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隧道内有流水时,对上部管片与土体交界处的温度影响不大,下部管片与土体交界处的温度会明显升高,且越靠近隧道底部,平均温度相差越大;相同深度流水上游管片与土体交界处平均温度明显高于下游;当隧道内流水流速度变大时,管片与土体交界处平均温度升高,且流水速度对下游平均温度的影响明显大于上游;冻结过程中,隧道内流水对管片壁后2 m深度内的土体温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