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周宏  蒋志勇  马晓平 《船舶》2005,(4):17-19
船舶绿色制造是一种新的制造模式,而绿色制造对造船供应链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基于船舶绿色制造提出了造船供应链的设计原则和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整个制造业内"绿色制造"的基础上,考虑船舶行业的特殊性,特别是中国造船行业的分布及产业结构特点,提出中国实现"绿色造船"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在中国目前所能实现的科技水平前提下,规范造船行业的船舶建造过程,实现造船过程对资源、能源的充分利用,对船舶产品功能的充分体现等相关"绿色要求".从最基本、最实际的环节--建造过程来推动"绿色造船"在中国的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3.
船舶生产流程再造与绿色制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学光 《上海造船》2006,(1):46-48,51
我国船舶生产效率低、消耗高的技术原因是:尚未做到造船过程的流通量控制。为实现造船的科学发展,建议通过“流程再造”,来构建“绿色船厂”和建造“绿色船舶”。  相似文献   

4.
王晓侠  朱林 《造船技术》2012,(3):5-7,30
为实现“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减排的目标,作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在造船行业开展节能减排、推进发展绿色造船,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本文从绿色设计、绿色制造及绿色管理等方面入手,探讨了如何在船舶建造过程中实现节能减排,推进绿色造船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嘉兴船企船舶建造中在资源利用及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不足,本文探讨嘉兴推行绿色造船应采取的相关措施,为推进嘉兴绿色造船模式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开展绿色造船,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和资源利用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是力求船舶制造过程对环境影响最小,对资源利用率最高的生产技术。船舶绿色制造技术,重点放在设计和生产两个环节上,以保证船舶的绿色度。  相似文献   

7.
船舶建造工艺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新材料、新工艺和船舶建造新需求的出现,以及造船管理理念的更新,船舶工业生产方式面临重大变革。研究和应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实施绿色造船,不断提高造船质量,降低造船成本,缩短造船周期,是我国实现从造船大国走向造船强国的必经之路。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国际造船模式、造船方法以及各项建造工艺的发展现状,对我国船舶建造工艺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唐军 《船舶》2007,(5):1-2,6
根据目前造船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绿色船舶是解决船舶工业中能源和原材料巨大消耗、浪费以及对生态环境日益破坏等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介绍船舶的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工艺,进一步指出绿色制造更多的是创造社会效益,为人类造福,是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基于绿色制造的造船供应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舶绿色建造是一种新的制造模式,它对造船供应链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提出了基于绿色制造的造船供应链设计原则和结构模型;分析了基于绿色制造的供应链实施存在的障碍,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船舶的绿色设计是绿色造船的基础。设计人员必须要树立绿色设计观,在地方船型的标准化设计过程中,应该在节省资源、降低能耗和控制污染三方面给予重视。船型标准化设计对地方绿色造船将产生积极的、有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了船舶微电网概念,对船舶微电网的概念进行了定义和阐述,提出船舶微电网不能以"补充"角色接入船舶主电网,而应该以"船舶功能电网替换升级"的角色接入的研究思路,从而彻底改变传统的船舶电力系统功能网络架构。以四机组单主电站供电的大型远洋船舶电力系统为例,给出了与其相适应的船舶微电网架构形式,分析了船舶微电网独特的运行方式和相对于陆地微电网的差异,探讨了船舶微电网系统须研究的关键技术,最后指出船舶微电网建设对于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意义和实施过程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从近年来世界船舶产品的发展趋势中,分析了船舶的船型优化、高新技术以及高附加值等案例,强调了创新与设计的重要性,并认为,现代设计是科技进步和艺术创意的高度结合,已非通常概念上的设计思想。对船舶工业而言,转变发展方式的主要点就在于从"制造"到"设计",从而对国内的船舶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基于排队论的大型舰船甲板弹射器数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大型舰船飞行甲板弹射器数量设计的理论依据,从调运指挥官的角度提出了"虚拟队列"概念,分析了其工作特点,对其工作模式进行了排队论建模.同时分析、建立了舰载机在弹射等待过程中的真实排队模型.忽略其它甲板因素的影响,基于排队论假设代入数值计算了不同弹射器数量对虚拟队列中舰载机的等待队长、系统等待耗时等关键指标的影响,使...  相似文献   

14.
运行船舶轴系扭振特性与转速禁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建元  吴奇静 《机电设备》2010,27(4):21-23,35
介绍一种船舶试航时扭振测量方法,简要叙述了其工作原理.通过分析船舶试航时扭振特性,将轴系扭转应力对比于持续扭转许用应力及瞬时扭转许用应力,确定主机转速禁区.并以57000t"MY WAY"号散货船为例,简要介绍其主机转速禁区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宗钰炀  周玉龙  周密 《船舶》2014,(4):87-92
以某船为原型,通过动态数据交换技术(DDE)将组态软件WinCC监测的实时液位数据与通过VB编程实现的“浮态调整辅助决策系统”进行数据交换。通过“浮态调整辅助决策系统”计算船舶液舱实时装载状态及浮态稳性数据,最终实现船舶液舱装载状态及稳性的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16.
秦琦  李源  祁斌  沈苏雯  周羽欢 《船舶》2012,23(1):1-10
在"增长放缓、风险增大"的2011年全球经济环境下,世界航运市场受"运力投放无休、运营成本增加"的影响而表现为"低迷不振"。新船的不断交付也使世界商船队年轻化势不可挡。新船建造市场同比有所下滑,液货船和散货船表现不佳,集装箱船和海工市场表现较好,新船价格呈现小幅下调趋势。预计2012年世界船市在三大主力船型上仍不容乐观,海工市场继续有尚佳表现。  相似文献   

17.
基于非线性PID的船舶航向自动舵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线性Nomoto船舶运动模型,讨论了一种非线性PID船舶航向自动舵的设计方法,该非线性PID船舶航向自动舵设计简单,在航向自动舵传统PID设计方法的基础上,串连一项非线性函数便可实现,设计过程中需要合理的构造非线性函数。本文以大连海事大学实习船“育龙”号为例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非线性PID型控制比传统的PID型控制具有优越的动静态性能,鲁棒性能好。  相似文献   

18.
疲劳是海洋结构物破坏的重要因素,为简化舰船结构疲劳评估方法,基于线弹性断裂力学和切口应力强度理论,针对典型薄板结构研究拐角节点处的应力强度,分析结构形式,利用ANSYS有限元模拟和MathCAD函数拟合,分别给出计算应力强度因子的"奇异权函数法"和"奇异等效裂纹法"的研究方法,同时给出简便算法和经验公式。进而应用Paris裂纹扩展法则进行结构奇异强度疲劳特性评估,并结合S-N曲线分析拐角节点处的应力集中,得到与结构尺寸相关的"奇异应力集中系数"函数。最后,针对切口应力,提出有限元分析所需要的"奇异应力等效取值点"的参考位置。希望能将奇异强度理论纳入船舶结构疲劳强度校核规范中做参考。  相似文献   

19.
船舶内装设计在现在和过去的相当长的时间内不被重视,尤其是内装设计中的色彩设计更是被严重忽视。随着我国船舶建造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和船上人员对生活工作环境要求的日益提高,船舶居住和工作舱室的装饰显得格外重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论述了船舶内装人性化设计三个方面课题,并以我国设计制造的"海洋石油201"号大型海洋铺管船为例,说明该船内装设计以"海上彩虹"为主题,运用色彩学原理,结合人体工效学,突破传统,大胆创新,对该船的内装工程进行了包括舱室布置、内装方案效果图和施工节点在内的内装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Characteristics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for full-scale ship applicati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n this study, basic experiments regarding th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ere conducted on a 3,000-ton-class training ship as the first step in applying the ubiquitous technology to a real ship. Various application fields of the technology in terms of the provision of safety and convenience on a ship were identified through these experiments. To efficiently adopt the ubiquitous technology for ship appli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identify the state-of-the-art ubiquitous technology and to prepare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the harsh environment of a shi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ere investigated on a test bed ashore as well as on a real ship before full-scale ship application. In particular, experimental results concerning communication depth, data transmission ratio, and battery consumption in a sensor node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