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介绍复合再生制动系统的组成和实现形式;分析并阐述前轮驱动电动汽车复合再生制动系统结构与原理;通过Cruise建立整车模型,在NEDC工况下进行仿真,并与无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车辆对比。结果表明:有制动能量回收系统车辆的动力电池SOC值衰减变缓,能够有效延长车辆续驶里程。  相似文献   

2.
由于当前汽车制动系统存在制动效果不佳、运行质量较差、无法将汽车的运动能量转化为热量等问题,使汽车续驶能力受到制约。为解决此类问题,引入能量回收控制原理,设计了一种新能源汽车串联式制动系统。制动系统采用了C/S硬件架构,在软件部分,通过确定汽车动力源总功率、结合串联式制动策略设计协调控制层,再基于能量回收控制设计汽车制动力分配模块。通过测试可知:在不同行驶工况下,本文系统车速制动优势明显,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快速制动车速的目标,进而提升了汽车的续航能力。  相似文献   

3.
续驶里程及蓄电池供电技术是目前制约新能源汽车普及的主要因素。再生制动技术作为提高整车能量利用率的有效方案,为新能源汽车续驶里程的提高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针对再生制动关键技术,分别阐述了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研究和再生制动能量管理研究两个方面的研究成果。针对再生制动策略问题,分别从制动意图识别、制动力分配以及轮缸压力控制三方面总结了再生制动相关控制策略;针对能量管理问题,分别从制动能量回收潜力与能量回收效果评估两方面对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分析了通过能量流机理计算车辆节能潜力的方法,并对未来再生制动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电动汽车一次充电的续驶里程短,已成为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主要问题,以现目前蓄电池能量储能技术的发展,是不能直接增加蓄电池容量来解决续驶里程问题,在电动汽车上采用再生制动来回收制动能量是增加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通过对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原理分析,设计出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电路,最后以设计的制动回收系统电路进行分析选择,主要是对驱动系统、储能系统和变换器的选择和设计。  相似文献   

5.
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提高电动汽车的能量利用率以提高其续驶里程,本文对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作了进一步研究。本文论述了电动汽车能量回收系统的原理并与传统制动系统进行比较,同时分析了机械制动与电机制动的分配关系并总结了复合制动与传统摩擦制动系统的区别,最后论述了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的约束因素。  相似文献   

6.
正一、原理制动能量回收是混合动力汽车与纯电动汽车重要技术之一,也是它们的重要特点。当内燃机汽车在减速、制动时,车辆的运动能量通过制动系统转变为热能,并向大气中释放。而在混合动力汽车与纯电动汽车上,这种被浪费掉的运动能量可通过制动能量回收技术转变为电能并储存于车辆蓄电池中,并进一步转化为驱动能量。例如,当车辆起步或加速时,需要增大驱动力时,电机驱动力成为发动机的辅助动力,使电能获得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电动大客车复合制动系统特点的分析、制动控制策略原则的制定及对制动能量回收影响因素的讨论,对一款电动大客车在中国典型城市工况下的制动能量回收过程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车辆每百公里可回收约8.38度电,回收的制动能量能够有效增加其续驶里程。  相似文献   

8.
<正>制动能量回收液压制动的协调控制以普锐斯为代表的混合动力车在行驶制动、减速时,其制动能量可转变为电能,并储存于蓄电池中(称为制动能量回收),以降低燃油消耗。储存于蓄电池中的电能用于车辆起动和加速以降低发动机负荷,从而提高燃油经济性。为了要增加车辆制动、减速时的能量回收量,开发了制动能量回收制动系统。这种制动系统的控制是由原发动机车型的液压制动器与电机(减速、制动时起发电机的作用)的能量回收系统组成。  相似文献   

9.
汽车制动技术发展迅速,可能量回收式制动方式已在众多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上得到应用。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发展,结合大数据挖掘,可以进一步优化制动能量回收技术,以实现出行过程更节能、更安全、更舒适的目的。将本文所提的制动方法应用到NEDC工况续驶里程测试中,续驶里程提高了3.26%。  相似文献   

10.
对于新能源车来说,车辆减速时的制动能量回收是重要的节能手段之一,分别对纯电动车型、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搭载48 V电池轻混混合动力车型3种新能源车进行WLTC(Worldwide Harmonized Light Vehicles Test Cycle,全球统一轻型车测试循环)工况试验,测量车辆在减速制动过程中的制动回收能量,对能量回收情况进行分析,讨论新能源车制动能量回收的节能效果差异。  相似文献   

11.
12.
An existing driver–vehicle model with neuromuscular dynamics is improved in the areas of cognitive delay, intrinsic muscle dynamics and alpha–gamma co-activation. The model i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steering torque feedback and neuromuscular dynamics on the vehicle response to lateral force disturbances. When steering torque feedback is present, it is found that the longitudinal position of the lateral disturbance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whether the driver’s reflex response reinforces or attenuates the effect of the disturbance. The response to angle and torque overlay inputs to the steering system is also investigated. The presence of the steering torque feedback reduced the disturbing effect of torque overlay and angle overlay inputs. Reflex action reduced the disturbing effect of a torque overlay input, but increased the disturbing effect of an angle overlay input. Experiments on a driving simulator showed that measured handwheel angle response to an angle overlay input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response predicted by the model with reflex action. However, there was significant intra- and inter-subject variability. The results highlight the significance of a driver’s neuromuscular dynamics in determining the vehicle response to disturbances.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项目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在北京、江苏、广西等地的调研经验,对现阶段高速公路项目后评价工作中存在的尖锐问题展开了细致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以供相关部门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用户对车辆驾驶舒适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国内重型商用车辆对全同步器型变速箱的需求迅速增长,有必要开发适合重型卡车变速箱恶劣工况的高性能同步器。设计人员从结构设计和材料选型2方面着手,设计了具有专利结构的钢环碳纤维摩擦材料同步器。工艺人员解决了制造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建成了高标准的同步器生产线。新一代同步器针对重型卡车变速箱恶劣工况而设计,在市场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从研究超薄磨耗层的级配的选择入手,简单分析了超薄磨耗层的结构特点和强度形成机理,给出了几种国内外常用的超薄磨耗层级配范围,并提出了将SAC-10做为其研究的设计级配。在研究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对SAC-10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试验,确定了该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和最佳沥青含量。最后采用车辙试验、浸水马歇尔和冻融劈裂试验及小梁弯曲试验等一系列试验,检测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合料的各项路用性能,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技术,通过设计相应的硬件电路来模拟发动机的爆震信号,在发动机平均值模型的基础上添加改进的双区燃烧模型,用以计算分析缸内燃烧过程,进而预测、判断爆震,并以爆震等级强弱等信息作为模型的输出量,最终驱动硬件电路产生信号。对信号的发生及处理过程作了针对性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模拟信号的幅值、频率等参数均可调,实时性满足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公路工程监理人员市场供需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洪斌 《公路》2005,(2):72-76
提出了建立监理人员需求和供给模型的方法,推导了计算公式。根据公路建设发展的历史数据,对历年公路建设监理人员需求和供给进行了计算和比较。  相似文献   

18.
黄小平  林茂成 《汽车工程》1991,13(3):161-169
本文提出一种有效路形测量的新方法,研究轮胎的位移包容性。提出以轮胎包容参数为变量把真实路面功率谱变换为有效路面功率谱的新方法。该研究是道路激励模拟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以甘肃省某高速公路隧道洞口为例,通过对几种不同洞门减光防眩构造物(遮光棚、遮阳棚、遮光板)的比较研究,指出遮光棚不仅可解决减光过渡的问题,还可达到防眩的效果;通过对2种不利工况的分析,得出20°入射角是导致驾驶员失能眩光的角度。提出了遮光棚设计应注意的事项,如拱肋间距、铝合金管环向间距、亮度等。  相似文献   

20.
车队管理系统是以车辆为基础,整合车辆数据记录、卫星定位和数据通信等功能的后台应用系统.可提供有效的车辆及驾驶员管理、实时车辆运送信息及安全监管信息。本文分析车队管理系统的发展历程;介绍车队管理系统的行业标准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