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2.
3.
文章针对铝合金减震器塔的性能和结构要求,根据各种材料和工艺的特性,进行相应的材料设计、工艺设计,最终采用Silafont-36(AlSi10MgMn)进行材料成分微调,主要成型工艺为高真空压铸方式,对铸件进行T6热处理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减少铝液中的含气量、减少缩松倾向的工艺措施、使用金属型加强排气是防止减震器筒体渗漏缺陷的几种铸造工艺措施,经过生产实际验证后效果良好。除了采用在型腔内安放预置金属型芯会增加型芯制造及安放工时外,其它措施均方便可行,这些铸造工艺措施对减震器筒体及其它铝合金铸件的生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铝合金车门的轻量化,对铝合金车门的零件进行了尺寸优化.文章以某车型为研究对象,以铝合金车门质量最小为优化目标,扭转刚度和1阶模态频率为约束条件,车门零件的厚度为设计变量,运用HyperStudy的响应面法对铝合金车门的性能进行最小二乘法拟合,最后对车门的零件厚度进行了尺寸优化.经过迭代计算后,铝合金车门的零件厚度得到了优化.虽然车门的扭转刚度和1阶模态略有下降,但铝合金车门质量减少0.43 kg,轻量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7.
减少铝液中的含气量、减少缩松倾向的工艺措施、使用金属型加强排气是防止减震器筒体渗漏缺陷的几种铸造工艺措施,经过生产实际验证后效果良好。除了采用在型腔内安放预置金属型芯会增加型芯制造及安放工时外,其它措施均方便可行,这些铸造工艺措施对减震器筒体及其它铝合金铸件的生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9.
介绍白车身手动螺柱焊接的优势及其尺寸偏差的来源,通过尺寸检测技术及鱼骨分析法,提出提高白车身手动螺柱焊接质量的措施,以进一步提升整车质量。  相似文献   

10.
11.
在AMESim中搭建了某乘用车前悬架双筒充气式液压减振器的仿真模型。以 Isight 为平台集成AMESim,对减振器模型参数进行DOE分析,提取对减振器性能影响较大的参数,作为优化的设计变量。利用Isight中的Pointer智能求解器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经过集成优化后的减振器阻尼力曲线与目标曲线吻合较好,符合工程实际的需要。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缩短了时间,提高了设计效率,可用于指导减振器阀系参数的设计与性能预测。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新型汽车馈能减振器的结构设计与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馈能减振器结构与工作原理及其主要零部件的选型方法.采用SIMULINK软件建立了馈能减振器模型,并进行了阻尼特性、示功特性和馈能特性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馈能减振器的阻尼系数可通过串联不同电阻值的负载而进行改变,阻值越小,阻尼系数越大;在相同振幅不同频率的路面位移激励作用下,随着激励频率的增加,馈能减振器相对位移和最大阻尼力随之增大;减振器压缩速度越大,电机转速越快,输出电压越高.  相似文献   

13.
为了确保白车身模态性能在设计阶段满足要求,在设计前期需要对白车身模态进行分析研究。论文首先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搭载铝合金减振器塔的某钢铝混合白车身设计模型的模态进行仿真分析和摸底,再通过试验测试方法对实车的模态进行分析确认,两种方法相辅相成,为后期的产品优化提供有效数据支撑。结果表明:有限元分析结果精度高(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测试结果基本相当,误差在2%左右),有限元分析软件强大的模拟计算能力使大量繁琐的工程问题简单化,可以节省大量的开发时间和成本;同时再结合试验测试对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校核修正,两种方法相结合可以为汽车设计方案的设计和优化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梅一丹  胥峰  黄恒 《专用汽车》2012,(6):98-100
针对汽车减振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常见噪声,对产生噪声的减振器进行了分批测试分析,总结了减振器产生噪声的原因,并且针对这些原因对减振器的结构及使用提出了改进措施。经过对改进后的减振器进行测试分析,验证了这些改进措施可以减少减振器的噪声,并能提高减振器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发动罩盖的轻量化设计,本文使用铝合金材料制作发动机罩盖。基于刚度和行人保护,利用OptiStruct软件优化设计一种新型的铝合金内板结构,相比原钢制罩盖,重量减轻46.4%,行人头部保护、刚度和模态性能没有降低。  相似文献   

16.
后气囊减震器以其独特的外观造型、新颖美观及结构多样,成为应用于摩托车上的一大靓点和卖点,逐步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和认可。由于后气囊减震器开发应用时间短,技术不太成熟和完善,特别是国内品牌及合资品牌还很少使用,依然处于后气囊减震器的应用初级阶段。通过对后气囊减震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漏油问题进行解析,有效利用后气囊减震器新颖独特的外观造型和优越的减振性能,取长补短,完善了制造技术,降低了产品故障率,以逐步适应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7.
确定了电控气动式可调阻尼减振器在"软"、"硬"阻尼状态下的阻尼力设计目标.设计了以电磁阀和摆动气缸作为驱动机构的电控气动式可调阻尼减振器,通过仿真计算分析了该减振器的阻尼特性.研制了可调阻尼减振器样件并在试验台架上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除后减振器压缩阻力外.其余各项阻尼力试验值与仿真值的平均偏差小于7%,表明减振器的仿真模型有效.将该可调阻尼减振器装车进行的道路平顺性试验表明,与被动式减振器相比,采用可调阻尼减振器可使客车的行驶平顺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8.
以采用铸铝工艺成型的汽车悬架下控制臂为研究对象,基于Opti Struct尺寸优化与CATIA曲面建构方法,开展可变壁厚悬架下控制臂的优化设计,并通过仿真分析与实车试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可靠性,实现下控制臂的轻量化设计。本文提出的可变壁厚优化设计方法可为汽车其它零部件的轻量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