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ITO 问界M7     
前段时间华为放出不造车的消息,让整个汽车圈的目光都聚焦在了AITO问界身上.从背书到加BUFF,靠着别人的光环来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只能是一时.BUFF光环已不在,检验产品力的时候到了,接下来上主角AITO问界M7.  相似文献   

2.
《车迷》2022,(3):52-57
作为华为与赛力斯共同打造的全新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AITO旗下的首款汽车,问界M5凭借高颜值的设计、鸿蒙智能座舱、高规格的底盘、先进的纯电驱增程平台、最快4.4秒的零百加速、超1000公里的续航等亮点,获得了我们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3.
正2021年5月24日,华为发布声明,重申公司今后不会造车,也不会投资车企。华为官方称:"有关华为造车的不实传言,公司发言人已多次予以澄清,这一长期战略在2018年就已明确,没有任何改变。产业界需要的不是华为品牌汽车,而是华为三十多年积累的ICT技术能力,来帮助车企造好面向未来的车,即为车企提供基于华为ICT能力的智能网联汽车部件。"  相似文献   

4.
高驰 《汽车与配件》2023,(19):54-55
<正>新问界M7把起售价下探到25万元区间,相比老款起售价下调4万元,和现款的问界M5起售价完全重叠。这无异于向市场投下一颗重磅炸弹,而且问界M7这次的升级是全方位的,绝对诚意满满。他还是那么爱说“遥遥领先”。全新AITO问界新M7发布会上,余承东一共说了五次遥遥领先,每次都引起热烈的反响。  相似文献   

5.
百度Apollo与三星电子签署智慧车联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百度CarLife+进行深度定制,双方针对手机车机智能互联产品共同开发的百度CarLife+三星定制版App将于近期上线,旨在普及车机智能联网产品与服务,助力车联网领域应用创新和用户体验提升,并持续探索行业领先的解决方案,为用户构建智能化和个性化的人车交互方式.  相似文献   

6.
<正>华为进军汽车领域,华为车BU已成为行业内最大的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可以看到,华为是智能汽车领域具备全栈开发能力的稀缺玩家,并且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定位为长期战略机会点。华为进军汽车智能化的历史脉络与背景华为进军汽车领域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将其分为业务初探期、合作研发期,以及产品落地期三个阶段。2013年,华为从车载通信模块入手,初探车联网业务。2016年,华为重点围绕5G技术构建自身在车联网的技术与生态优势。  相似文献   

7.
正据悉,近期标致雪铁龙集团(PSA)宣布,将与中国电信公司华为在车联网领域开展长期合作,开发一种安全的互联汽车系统,面向消费者提供新型移动出行服务解决方案。据了解,PSA选择华为物联网平台来构建的CVMP平台,为最终用户提供创新的移动出行服务。在由PSA主办的以"出行"为主题的活动中,标致雪铁龙工程技术负责人Gilles Le Borgne表示:"我们将与华为合作开发互联汽车开发平台。该  相似文献   

8.
《商用汽车》2021,(11):9-10
近日,一汽解放海外车联网平台正式上线试运行,这标志着一汽解放成为中国首家在海外建立车联网平台的商用车品牌。2021年4月,一汽解放已经在越南首次完成海外市场车联网实车验证,为车联网终端在海外市场的推广打下良好基础;本次海外车联网平台上线,一汽解放可针对海外业务实现车辆"销售-使用-服务-运营"等全流程在线、可视化服务,为客户提供"整车+车联网一体"的解决方案,加速构建数字化转型生态。  相似文献   

9.
正智能方向一直是新日电动车坚定不移的发展路线,与华为的合作,充分展现出了两个领域间前所未有的融合与默契。在华为"1+8+N"全场景战略的指导下,两大民族品牌的携手,不但将构建出未来电动车领域智慧出行的新生态,还会打造出万物互联的智能化全场景生活新体验。  相似文献   

10.
笑语 《时代汽车》2011,(1):88-89
吉利认为,汽车靠价格便宜、打价格战,已经很难维持下去了。因此必须要从战略上加以改变,从"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转向"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2010年12月20日晚,吉利战略转型成果研讨会在广州举行。会议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表示,汽车工程学会作为全国性的学会,专门为一个企业举办这样的会议,是对吉利发展特别是近三年战略转型中的所作所为的一种肯定。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汽车资讯互动社区平台"车伯乐(CarPro)"在京正式对外发布。"车伯乐APP"以"分享关于车的一切"为产品理念,以用户为核心战略,将以全新的视觉呈现及参与方式颠覆传统汽车资讯市场内容古板、千篇一律的现状。发布会现场,超过1000名汽车界重要嘉宾及合作伙伴共襄盛  相似文献   

12.
<正>2019年11月1日下午,以"绿动未来,智运天下"为主题的2019中国商用车新生态高峰论坛在武汉举行。论坛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指导,《汽车观察》杂志、商用汽车观察主办,得到了中国商用车界的优秀企业陕汽重卡、福田欧马可的战略支持,并获得了包括商用汽车网在内的数十家业内媒体的大力支持。业内数十位车企高管和200余名专业人士与会。  相似文献   

13.
正2021年3月10日,国内首条车规级固态激光雷达产线落成,Robo Sense(速腾聚创)M1将在Q2启动定点项目量产交付。2021年1月,在CES2021上,Robo Sense已经正式揭晓SOP版车规级激光雷达M1,产品性能优秀,点云质量锁定。官方表示M1自2020年7月开始连续获得全球多个量产车型定点合作订单,其中首个定点来自北美车企。2020年12月,M1样件批量出货给北美车厂,成为全球首款批量交付的车规级MEMS固态激光雷达。  相似文献   

14.
辰巳 《车迷》2021,(11):4-5
欧盟严苛的减排法案,已经快把所有欧洲车企逼疯了. 2021年新车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限值为95克/公里(等效油耗4.12升/百公里),2030年新车二氧化碳排放较2021年降低55%,2035年实质性禁售任何装有内燃机的新车…… 一项又一项条款造成的结果,就是今年的慕尼黑车展,变成了欧洲车企们宣示决心的电动车展. 不管是主动转型,还是迫于无奈,造电动车已经是欧洲车企生存下去的唯一路径.但问题在于,凭什么相信燃油车时代都已经无法适应全球化发展的"欧洲基因",在电动车这个全新品类上还能再包打天下? 你还别质疑,欧洲人真的就这么食古不化.  相似文献   

15.
王迪 《世界汽车》2024,(2):28-31
<正>无图与有图并非截然对立的两条技术路线。不管是已经具备智驾方案的有图,还是有待实践验证的无图,都需要根植于实际体验所做出必要调整。在小鹏、华为、特斯拉等车企的无图智驾方案落地实践后,智驾之争才刚刚开始。2023年12月26日,问界M9正式发布,而在四天后的新年元旦,小鹏X9发布。在这两款发布的新车上,敏锐的人或许会发现一个新功能—无图智驾。当各家车企在智驾领域的探索走到了城市NCA的路口,  相似文献   

16.
正2021年7月21日,以"智有形、行无界"为主题的哈啰出行第二届科技开放日在上海举办。本次活动有包括媒体、用户、哈啰出行合作伙伴等近200名人士参加。哈啰出行在开放日上发布了新款共享助力车"白鸥"(Q18)、新款电动车A86(图灵)、"小哈能量站"社区充换电一体解决方案;同时其适用于共享业务的抗菌"蓝把套"、智能共享头盔也在活动上亮相。此外,哈啰出行软件技术负责人刘行亮在活动上表示,哈啰出行将向合作伙伴开放其AIOT平台能力,提供一次接入、场景互联、智能运营的解决方案,以平台化能力支持合作伙伴的智慧运营和数字化生产。  相似文献   

17.
<正>当经济学家还在为统计数据进行着分析与预测的时候,汽车界的2017已经"真刀真枪"地开始上演。1月5日东风本田思铂睿锐·混动车型和新款杰德,拉开2017年新车上市的帷幕;接着1月7日金杯蒂阿兹;1月9日长安CX70T;以及紧随其后的起亚极睿、宝马M76Li x Drive、上汽大众途观L等7款新车型纷纷登场亮相。如此密集地发布,令人不禁感叹中国车企乃至世界  相似文献   

18.
经历了疫情的冲击以及"缺芯"的2021年汽车业已成为过去时,复盘全球车企销量榜,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丰田蝉联世界第一,中国车企未进前十 在2021年全球十大汽车集团的排名统计中,日本丰田仍然位居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19.
《商用汽车》2021,(11):10-11
2021年10月27日,"奋斗焕新生活—奇瑞商用车开瑞品牌焕新战略发布"活动在开封举办。开瑞汽车作为奇瑞集团"商乘并举"战略的重要布局,发布了品牌焕新战略。焕新战略以"全新价值、全新形象、全新战略"为核心,以年轻创业人群的"责任、奋斗、阳光"标签为品牌价值观,结合国潮文化推出关公IP形象,同时为年轻创业人群打造"创富+"生态。发布会现场还发布了奇瑞赤兔平台及首款优越车型,并启动"开瑞创富+生态圈联盟"。  相似文献   

20.
辰巳 《车迷》2021,(9):4-5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造电动车,是更简单了还是更难了? 没有了发动机变速箱,但是三电系统一样复杂;硬件简化了,但是软件的难度却几何级数上升;燃油车时代只需要考虑安全、动力、节能、配置,电动车时代则要面对来自技术路线、商业模式、政策法规的诸多不确定性. 然而这些都还只是战术层面的事情. 真正到了战略层面,造电动车只是表象,本质在于车企要从生产型企业变成用户型企业——把消费者转化成用户,把用户行为数据化,再用数字化技术精准赋能渠道和终端,然后在其中加入商业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