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某轻型客车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包括动力总成和车身两个刚体的12自由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ADAMS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试验与理论计算相结合确定发动机怠速激励的方法。采用该模型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怠速隔振性能进行了仿真计算与分析。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二者吻合较好,说明所建立的12自由度ADAMS模型和确定的发动机激励是准确的。  相似文献   

2.
针对6700客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在路面激励下的隔振性能进行了分析评估。建立了用于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性能分析的13自由度整车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了系统的模态属性,重点讨论了考虑路面随机激励下的动力总成振动响应。对悬置系统隔振性能较差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找到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车架和悬置子系统存在沿Z向激励下的模态耦合。  相似文献   

3.
利用Cruise软件建立整车模型并用竞品车滑行试验数据进行理论计算分析,在现有动力总成资源中选择最优传动系统匹配方案;为验证仿真数据的有效性,在竞品车基础上更换动力总成等进行MLUIE车实物搭载并做整车动力性和经济性试验摸底。结果表明,仿真计算结果的最大误差为4.77%,在正常误差范围内。此种动力匹配的分析方法能精确的反映出整车性能,保证动力传动系统匹配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商用车较大的车架柔性会影响到整车的操纵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尤其是在共振时车架柔性会放大对车辆运动品质的影响。为实时模拟牵引车-半挂车的车架运动,采用基于总成特性的建模技术路线,根据运动响应频域将车架运动解耦为低频刚体运动和高频柔体运动,并将车架模型模块化划分为基于多体动力学的刚体车架模块、基于模态综合法的柔体车架模块,然后将两模块求解结果叠加形成刚柔组合车架模型。最后,将车架模型嵌入牵引车89DOF-半挂车73DOF整车模型中,针对某款商用车进行仿真,通过对比实车场地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对CA7221轿车发动机动力总成液力悬置的隔振性能进行了试验测试,并与橡胶悬置的隔振和降噪地对比研究,同时,还测试了副车架与隔振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液力悬置较传统橡胶悬置隔效果明显,应用橡胶悬置和副车架两级减振也有很奏效,应用液力悬置使整车舒适性有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6.
中重型汽车车架结构强度有限元建模与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某中重型汽车整车状态下车架各部件间的接触、限位、运动学关系,应用ABAQUS软件建立了以车架模型为主体的整车计算模型,进行了三维有限元静强度计算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模型计算值与试验应力值趋势吻合.在完备系统模型基础上进行了简化计算分析,简化分析结果与系统分析结果趋势一致,从而验证了该简化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主要介绍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性能的评价方法,包含设计阶段的解耦目标分析、动力总成刚体模态分析,重点分析整车阶段基于试验的悬置系统隔振率与整车振动的关系,得出针对悬置系统隔振性能的较为有效、合理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轿车动力总成液压悬置及副车架系统隔振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裘新  林逸 《汽车工程》1999,21(3):151-157
本文建立了一种轿车动力总成液压悬置及副车架系统的非线性力学模型,进行了系统固有振动特性的模拟计算,并得到实验模态分析结果的证实,对液压悬置和橡胶悬置系统的隔振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液压悬置具有优良的隔振特性,此外还对副车架在动力总成隔振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应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Car进行车辆动力学研究,介绍并建立了包括汽车底盘、车身、转向、前后悬架、轮胎、动力总成等分系统的汽车整车模型,将整车系统简化为单自由度的质量-刚度-阻尼系统,建立微分方程,分别应用Matlab/Simulink和ADAMS/Car两种仿真方法,对整车模型进行了正弦激励输入下的仿真,比较计算结果可知达到稳态后的车身响应曲线非常吻合。研究表明:基于ADAMS/Car建立的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准确,可以用于实际车辆的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悬置参数对整车NVH性能的影响,采用Admas软件建立了考虑车身柔性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模型,仿真计算了液压悬置动刚度、损失角以及整车悬置点振动加速度值,并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进而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驾驶员座椅处地板垂向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作为试验指标,先后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从悬置的33个参数中,快速找到对该指标影响最大的6个参数,最后对它们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考虑车身柔性的发动机悬置多体动力学模型的仿真结果更接近试验值;而利用正交试验,可快速地对关键的悬置参数进行优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某货车驾驶室疲劳载荷激励输入位置位于驾驶室与悬置连接处,在进行整车强化道路耐久试验时无法安装设备直接采集。为获取较为准确的驾驶室疲劳寿命分析载荷谱,对强化耐久路面下整车加速度响应信号进行虚拟迭代。虚拟迭代时需调用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为提高整车模型精度,基于Craig-Bampton综合模态理论生成柔性体车架,建立刚柔耦合的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将Femfat-lab与ADAMS/Car进行联合仿真计算,以白噪声为初始输入,求解刚柔耦合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的非线性传递函数,基于循环迭代原理,进行各种典型强化路况下驾驶室悬置附近加速度响应信号的虚拟迭代。利用时域信号对比法及损伤阈值法作为迭代收敛判据,获得满足精度需求的位移驱动信号。将位移驱动信号导入到ADAMS/Car中,对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驱动仿真,提取驾驶室疲劳分析所需激励载荷谱,将虚拟迭代求得的载荷谱用于疲劳寿命分析所得结果与驾驶室疲劳强化台架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出现疲劳破坏的部位相同度达75%,疲劳寿命误差在20%左右,表明虚拟迭代过程中基于柔性体车架建立的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模型的仿真计算,可获得较高精度的迭代结果;以位移谱驱动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能够有效避免六分力直接驱动时模型翻转等不稳定现象,并且整车模型仿真加速度响应结果与实测相应位置加速度响应吻合度较高;相比于传统的疲劳分析载荷获取方法,虚拟迭代技术可以在较低试验成本的情况下获取较高精度的载荷谱,并能够提取由于连接位置导致的无法直接进行载荷测量部位的疲劳分析载荷。  相似文献   

12.
A vertical vehicle–track coupled dynamic model, consisting of a high-speed train on a continuously supported rail, is established in the frequency-domain. The solution is obtained efficiently by use of the Green's function method, which can determine the vibration response over a wide range of frequency without any limitations due to modal truncation. Moreover, real track irregularity spectra can be used conveniently as input. The effect of the flexibility of both track and car body on the entire vehicle–track coupled dynamic response is investigated. A multi-body model of a vehicle with either rigid or flexible car body is defined running on three kinds of track: a rigid rail, a track stiffness model and a Timoshenko beam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neglecting the track flexibility leads to an overestimation of both the contact force and the whole vehicle vibration response. The car body flexibility affects the ride quality of the vehicle and the coupling through the track and can be significant in certain frequency ranges. Finally, the effect of railpad and ballast stiffness on the vehicle–track coupled vibration is analysed, indicating that the stiffness of the railpad has an influence on the system in a higher frequency range than the ballast.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某款城市越野车在加速过程中横向耸动的现象,文章通过测试分析,发现半轴轴向派生力的激励频率与动力总成的横向模态耦合,是引起车辆横向抖动的根本原因。文章以人体感知,制定了车辆抖动的目标;以动力总成、悬置、整车和减振器组建12自由度模型,以此解析加速行驶工况下动力总成刚体横向模态;以半轴轴向派生力与座椅之间的振动数学模型,建立了车辆加速工况横向抖动问题的研究方法。CAE分析及试验测试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半轴的轴向派生力或动力总成的横向模态可以控制车辆的横向抖动。  相似文献   

14.
轮胎包容特性分析及其在汽车振动系统建模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郭孔辉  刘青 《汽车工程》1999,21(2):65-71,80
本文分析了轮胎与路面的接触特点,将汽车承载系统简化为二自由度垂直振动系统,建立了同时考虑轮胎几何滤波效应与弹性滤波效应的弹性滚子接触模型。基于刚性滚子模型和弹性滚子模型,仿真出滚子包容后的有效路形。  相似文献   

15.
构建了带假人和安全带等约束系统的汽车后排座椅骨架的多刚体和有限元耦合计算模型,根据欧洲座椅法规ECER17的规定,模拟正面碰撞后排座椅安全性台车试验,对座椅骨架冲击强度和假人动态响应等进行了CAE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改进方案,并进行相应的仿真和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ADAMS在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优化中的应用、相关参数的设置和悬置软垫简化模型,进行了灵敏度分析与多目标优化,并在时域和频域内进行了隔振性能和动态振动响应的仿真。最后对一悬置实例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垂直方向和绕曲轴旋转方向解耦能量分布有较大改善,动力总成质心振动位移和悬置点动反力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7.
建立汽车传动系统悬置的数学模型,并确定悬置系统隔振评价指标。通过对某汽车悬置系统的刚度的优化设计,系统固有频率稍有增加。各方向振动解耦度均大于90%。动力传动系统悬置y方向位移在3mm左右,较刚度匹配前的7.7mm大幅减小,悬置隔振效果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8.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性能是整车NVH性能控制的关键。文章以某轻型商用车悬置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设计及优化。文章基于主惯性轴理论确定了悬置系统的初始安装角度,并基于能量解耦法建立Adams模型对胶块安装角度及刚度进行优化设计。通过整车试验表明怠速工况下悬置系统隔振效果良好,但后悬置在加速工况下在2930rpm处存在共振,然后通过CAE分析,提出了后悬置系统优化设计方案,并对改进后悬置系统重新进行测试验证。测试结果表明优化后共振消除,整个悬置系统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