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慧清  孙荣军 《时代汽车》2021,(13):125-126
对某纯电动公交的电池舱开展仿真计算,结合空气动力学的相关模型,分析电池布局及舱门格栅的合理性,并提出整车电池舱的整改方案.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风噪开发工作前移并降低风噪开发成本,探讨了建造声学舱对新车型开发的必要性和建造声学舱的技术方法,并通过声学舱风洞试验,验证了某车型A柱饰条、前风挡上部、后视镜镜柄、后视镜底座等部位造型对风噪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利用声学舱提前验证A柱、前风挡、后视镜等部位造型对风噪性能的影响,对提前规避风噪问题、减少开发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沈莉  虞爽 《北京汽车》2013,(6):1-2,8
文中以汽车排放试验用密闭蒸发舱为研究对象,针对密闭室的密闭性,提出了采用标准气体法对变温密闭蒸发舱密闭室进行校准,以此保证蒸发污染物排放试验数据的准确可靠,为汽车试验提供基础性保障。  相似文献   

4.
从安全角度考虑乘员舱是乘客的生命舱。利用HperWorks软件建立乘员舱正面碰撞仿真模型,依据乘员舱内部三维空间压缩量、左侧门框变形量、B柱加速度三个指标,分析乘员舱在正面碰撞中的耐撞性能。结果表明:在正面碰撞中,乘员舱在X轴方向、Y轴方向、Z轴方向最大压缩量分别是233.66mm、49.67mm和222.61mm,三维空间压缩量在允许范围内,但在X轴、Y轴方向仍有优化空间。从左侧门框变形量、B柱加速度变化曲线分析,乘员舱的耐撞性能也符合C-NCAP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中基于流场和温度场分析不同送风温度对轿车乘员舱热舒适性的影响。仿真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在极端炎热条件下,将送风量增加至临界风量附近,有利于快速降温,并可避免过强的吹风感。入口温度较高时会使乘员舱降温效果明显变差,但舱内空气新鲜度变化不大。建议在设计空调系统时要考虑舱内空气,包括乘客脚部附近空气的流动与散热,调整风道格栅角度,以避免出现速度死区而造成散热不佳。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某车型建立整车几何模型简化结构,应用star_ccm+软件,通过环境仓空调降温性能试验中采集的数据设置相应的边界条件,对乘员舱降温过程进行了温度场的数值模拟,仿真结果与试验相对比,误差在10%以内,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沈晶晶  李洋  吴斌 《上海汽车》2023,(11):54-57
智能座舱是汽车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概述了智能座舱系统的组成,包含智舱主机及周边的零件。通过研究汽车智舱主机在开发过程中零件级、系统级和整车道路级的试验,简述了常见的失效模式及原因,总结归纳了智舱主机的试验验证趋势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采用风速概率密度函数和风向频度的乘积表示联合概率密度函数,用极大似然法和概率曲线相关系数法相结合的逐步迭代估计法估计杭州湾跨海大桥桥位处桥面高度各风向的有效最优概率分布类型及参数;利用已建立的风-汽车-桥梁系统安全性分析框架计算得到各个方向下车辆发生事故的临界风速;为了确定桥面局部风环境的状况,在同济大学TJ-3风洞中进行了杭州湾跨海大桥桥面风环境风洞试验研究,并引入等效桥面风速和影响系数以考虑桥梁结构绕流和附属构造物对行车高度处风速的影响;最后,对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行车安全进行了基于风速风向的概率性分析,并研究了增设风障对行车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设风障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提高安全行车概率的方法;杭州湾跨海大桥全桥采用70%透风率的风障完全可以满足车辆安全行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喷射气流环境和热力状态参数是合理设计汽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的基本因素,二者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联关系.通过研究喷射气流出口速度、温度和环境初始温度等参数对风窗玻璃除霜的影响,分析了风窗玻璃特征点温度、平均温度、平均液相率和液态分数等除霜相变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风窗玻璃表面温度在除霜过程中存在3段变化,即急升段、解霜相变段和缓升段,各阶段分别决定了除霜效果.  相似文献   

10.
对某设备舱在文昌地区服役时出现的腐蚀问题进行了分析,不锈钢材料选用不当、结构设计不合理、制造加工工序不合理、防护涂层质量差是导致设备舱腐蚀的主要原因,更换零部件、提高现场防护涂层质量是后续防护的主要手段。探讨了设计制造环节的防腐蚀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某车型平顺性的全面试验分析,测试不同状态下车辆的平顺性数据,更换驾驶室悬架类型,对三种状态下车辆的平顺性进行了对比测试,最终选择了一组最优的驾驶室悬架类型。  相似文献   

12.
SUMMARY

The improvements of ride comfort and vehicle maneuverability in the vehicle design can be achieved by using an active suspension. However, the problems in such a control are the complex control logic because of the control laws incompatible with the improvements of ride comfort and maneuverability, and the cost increase because of various sensors to be attached. Therefore, we examined the control abilities of ride comfort and maneuverability on a unique control law using frequency shaped LQ, and controlled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contact between tire and road without a road displacement sensor  相似文献   

13.
The improvements of ride comfort and vehicle maneuverability in the vehicle design can be achieved by using an active suspension. However, the problems in such a control are the complex control logic because of the control laws incompatible with the improvements of ride comfort and maneuverability, and the cost increase because of various sensors to be attached. Therefore, we examined the control abilities of ride comfort and maneuverability on a unique control law using frequency shaped LQ, and controlled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contact between tire and road without a road displacement sensor  相似文献   

14.
多功能电动车车架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占泽晟 《天津汽车》2010,(10):33-36
汽车车架作为汽车总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设计在汽车总体设计中至关重要。为进一步合理优化车架的性能,提高车辆的轻便性和工作效率,文章以某型多功能电动车车架设计为例,用ANSYS软件进行优化分析,阐述了拓扑优化的设计方法。通过优化,提高了车架的总体性能及材料的利用率。结果表明,该优化设计可以在改善结构性能的基础上实现材料的最优分布,减轻了结构质量,节省了设计成本。其方法可广泛应用于承载机构的优化设计工程。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车速引导策略考虑交通信号的信号配时(signal phases and timing,SPAT)信息和到下游交叉口的距离,来对车辆进行速度建议和引导,以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减少能源消耗。但由于通信设备频率的限制,实时诱导效果欠佳。随着车载设备与路侧基础设施通信技术(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V2I)的发展,能实时、同步地获取交通流的多维信息,研究了1种符合真实驾驶场景的实时变速引导策略。以信号相位时间和道路通行限制条件为约束,构建三阶段变速诱导模型。提出将车辆通过连续路口的车速引导问题分解为车辆通过多个相邻路口的子问题进行求解。针对任意相邻2个交叉口,求解车辆到达下游交叉口的可通行时间区域,并将到达时间区域离散化,计算车辆到达时间区域内的每1个时间节点的能耗。将连续路口车速引导问题转换为速度轨迹寻优问题进行求解,以车辆能耗为权重,采用Dijkstra算法在所有可通行速度轨迹中寻找能耗最小的速度轨迹。利用交通仿真软件SUMO搭建仿真环境,并用Python对SUMO进行二次开发,以武汉市经济开发区东风大道的3个连续路口为研究对象进行仿真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车速引导方法在过饱和,饱和、欠饱和流量下,与多级最优策略相比能耗分别减少0.68%,1.64%,3.97%,与匀速策略相比能耗分别减少0.7%,2.60%,9.80%。所提变速诱导方法在不同交通流量情况下均能诱导车辆节能地驶离交叉口,在欠饱和流量下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某款混动车型搭载1.5L增程式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发现该混动车型在怠速充电工况下产生有节奏的"咕噜音"异响.通过对异响源进行特征频率和传递路径测试分析,确定了"咕噜音"异响来自于进气系统,为歧管前端驻波共振引起的气流敲击异响,其特征频率为"300-500Hz".通过对进气系统的噪声频率分析优化,针对异响特征频率设计...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某款纯电动乘用车在驾驶性标定时,升扭阶段转速超调幅度过大是引起乘员主观感受加速冲击偏大的原因,以整车控制器降低扭矩变化率达到降低齿轮啮合扭矩以及电机控制器提高扭矩控制精度的方法,降低了转速变化幅度,改善了主观感受的加速冲击感,实验结果表明该标定方法对低速小油门工况下的车辆平顺性有较好的提升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以海南地区常用的3种路面材料SMA,Superpave和AC类沥青混凝土为研究对象,选用小型加速加载仪进行了不同行驶速度下不同铺面材料的永久变形试验,得出了新的车辙预估模型,并与现有的环道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车辙预估模型必须充分考虑车速的影响,在用来回归模型系数的原始试验数据中,必须加入足够多的车速数据;对于不...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利用UG软件对汽车CAM盖板与CAM支架分离过程进行有限元模拟计算,分析了卡扣的最大应力、最大应变的分布趋势及分离力的变化情况,同时与实验结果对比验证有限元模型准确性.为了提高卡扣分离力,提出了卡扣结构优化方案,并对优化方案再次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满足分离力要求,且与优化后产品分离力一致,说明类似问题利用UG有限元...  相似文献   

20.
为了降减汽车噪声危害需提高声品质,应分析减振、隔声、吸声材料和消声器技术性能,要做车身气密和轮胎噪声试验,以消除共振和共鸣峰值噪声;消声室数采发动机振动噪声和定位噪声源,测量声源声级、响度、波长和频率,噪声经频谱分析滤掉刺耳声频,不同相位、波长和功率噪声匹配传出低声级悦耳声音,提高汽车NVH性能和人类安全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