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原环境对内燃机电站性能指标的正常发挥有着重要的影响,依据高原环境特点和电站发动机启动要求,提出了通过整定启动燃油限值的方法来改善高原环境下柴油机的油气匹配,以此提高电站高原启动性能,可为高原型电站的技术改进和设计选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6kW电站在高原环境下的环境适应能力,提升电站工作的可靠性,本文从电站的高原低温启动、电站功率下降、发电机散热、高原抗紫外技术四个角度进行分析总结。电站采取了电加热辅助、配置低温蓄电池、调整柴油机供油提前角、选用永磁中频发电机、优化风扇扇叶结构、增加外部抗紫外线保护等措施。电站经受了高原环境的实况测试,试验结果表明电站可以在高原环境成功启动和长时间工作,成功提高了电站在高原环境下的环境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介绍SC120JA-1型高原电站隔室监控系统的原理,功能和构成。  相似文献   

4.
高原春雨,很美。 一半是烟,一半是雾。烟雨蒙蒙,袅袅飘浮于高原与苍穹之间。  相似文献   

5.
柴油机高原燃烧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油机高原燃烧特性研究有助于揭示柴油机高原环境对柴油机工作过程的影响机理,提升柴油机高原性能。综述了柴油机高原燃烧特性研究总体情况,总结了高原环境条件对柴油机燃烧过程影响的规律和柴油机高原燃烧优化的基本规律。提出了柴油机高原燃烧特性研究的发展趋势,即研究目标从单工况功率恢复向变海拔全工况综合性能提升发展,研究内容从宏观规律到微观过程发展,研究方向向变海拔增压技术应用侧重。  相似文献   

6.
柴油机高原环境适应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总结了我国高原气候环境特点,分析了柴油机高原环境适应性研究的需求,综述了柴油机高原环境适应性研究的发展历程并探讨了进一步的发展方向。指出高原性能提升关键技术研究、高原环境下柴油机适应性标准体系的建立、高原环境下电子控制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等柴油机高原环境适应性研究是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移动电站高原使用特点,分析介绍了高原型移动电站研制中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及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简述了高原环境的特点及其对内燃机电站的影响;提出了高原型内燃机电站的设计要求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其恶劣的生存环境,使高原汽车驾驶员的自我卫生防护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几种常见高原疾病的预防救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车辆高原适应性,本课题首先确定了高原型增压器改进方案的技术路线,然后通过理论和试验方法对四种方案进行筛选,选择适合高原低气压需求的高原型增压器。同时解决了伴生的增压器超速问题,并对燃烧系统参数优化,满足了高原动力性的需求。探索出一条车辆适应高原特殊气候环境下的整车动力性能恢复的科学研究方法,通过高原环境移动台架标定试验等手段,掌握并提升了SOFIM8142.43柴油机的高原动力特性。  相似文献   

11.
云南红层分布十分广泛,约占云南省面积的1/3,红层区大部分为山区和峡谷区,红层边坡工程地质问题十分突出,尤以滑坡最为频繁,危害巨大。该文主要论述了云南省内红层滑坡的形成机理和特征,供红层地区进行滑坡研究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云南高原山区红层滑坡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红层滑坡的特征,提出红层滑坡的治理应采取抗滑支挡、锚固、排水、护坡和生物防护等综合治理措施,并以实例加以说明,对红层地区进行工程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模拟气候因素黄土高原路基地表温度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黄土高原的气候特征及现有文献,提出了模拟黄土高原气候因素的地表温度场数值计算方法,并模拟气温、辐射量、湿度等边界条件,确定了适于黄土高原的模型参数.进一步对西安和延安两地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了该法的合理性,对东西走向坡面的计算结果,揭示了阴阳坡面地表温度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毕建忠 《城市车辆》2009,(10):12-13
近日,102辆配备江淮汽车底盘公司HFC6782和HFC6880国Ⅳ底盘的公交车进入北京市场,在业内率先撬动了国Ⅳ市场的大门。根据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推进步骤,从2010年1月1日起,我国即将逐步实施国Ⅳ排放标准,HFC6880和HFC6782这两款国Ⅳ底盘在北京公交上的运用,显示出江淮客车底盘在技术上的领先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