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年年两会,今又两会。细心的水运人发现,2015年全国两会中,国家总理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里1次提到内河航道、2次提到长江经济带、3次提到"一带一路"、9次提到海洋。水运发展已然提上国家日程,然而,对于水运发展来说,这或许只是一重门。除了"政策支持"之外,"经济规律"和"行业信心"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
《中国水运》2015,(3):10-14
在今年两会上,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建设、海运强国战略、交通运输发展新常态等热门话题,受到与会代表的热议。焦点一长江经济带建设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有序开工黄金水道治理、沿江码头口岸等重大项目,构筑综合立体大通道,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区,引导产业由东向西梯度转移",使长江经济带成为今年"两会"上经济发展领域最炙手可热的关键词。"两会"代表就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立体化交通体系;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以及长江经济带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等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3.
<正>诚然,2015年全国两会上国家总理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里1次提到内河航道、2次提到长江经济带、3次提到"一带一路"、9次提到海洋。业内无不欢呼雀跃,水运发展已然提上国家日程,水运经济的春天已然悄然来临。但对于祖国西南内陆的贵州来说,也许还没有那么快跟上全国水运发展的步伐。接下来的几年里贵州更重要的任务仍然是航道基础设施的建设,打通"南下珠江、北入长江"的水路运输大通道。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分析长江经济带水运绿色发展的关键领域,阐述当前长江经济带水运绿色发展面临的形势和要求,结合长江经济带水运绿色发展现状,从运输结构、港口、航道、船舶、治理能力等五大关键领域指出未来长江经济带水运绿色发展应重点关注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建设绿色港口、打造绿色航道、推广绿色船舶、提升绿色治理能力,以支撑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助力交通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5.
<正>站在2014年的历史起点上,珠江水运发展没有辜负众望,在航道建设、航运市场开拓上均有所突破,为我们献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2014年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带一路"建设的历史关键阶段,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趋势。珠江水运发展正是在"两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不断取得突破,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相似文献   

6.
蒋千 《中国水运》2004,(12):12-13
我国通航水道最长、流域面积最大的长江水系,汇集了全国近40%的人口、18%的国土面积、超过40%的国内生产总值、约35%的外贸进出口额,是我国人口、经济、产业的密集带,也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热点地区。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的形势下,长江水运依其独特的优势,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在介绍安徽省水运发展的基础上,分析其在基础设施、港航发展结构、集装箱市场、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发展建议:超前制定并调整水运发展规划;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加强管理和协调;完善法律法规,促进安徽省水运持续、健康发展;加大资金投入,多渠道筹集水运资金;创建"芜马新港"试验区,率先对接长江经济带。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进一步增大,2015年全国"两会"上,经济便成了重中之重的议题。而水运经济的强势回归,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当然,重返水运经济的"激情"时代,并非空穴。来风,它需要有所依托,更需要谨慎前行。无论是"生态长江"、"港口经济"、"一带一路",还是"船舶污染"、"自贸区"、"航运吞吐",这其中都离不开水运发展的结构性问题,水运发展如何适应新的经济常态,考验着政府的智慧。  相似文献   

9.
加强三要素建设 为长江航运大发展添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1月,《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发布,明确提出,要实现内河水运绿色发展。航道、港口和船舶是航运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绿色长江的基础,不仅能促进长江航运发展方式的转变,还将为"低碳经济"、"绿色经济"作出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建设长江黄金水道,是实现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需要。目前长江经济带正成为我国经济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载体,而长江航运已经成为长江经济带外向型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十一五”期新一轮经济启动和发展,长江流域作为我国宏观区域经济一级轴带和东中西经济大动脉,长江黄金水道作为长江综合运输大通道的核心,沿江港口城市将逐步成为内陆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按照“沿江七省二市合力建设黄金水道,促进长江经济发展高层座谈会”提出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长江水运实现现代化,适应沿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沿江经济提供安全、高效、畅通和有竞争力的水运服务;长江水运的优势充分体现,长江黄金水道作用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2.
长江是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第一的黄金水道,四川则是长江黄金水道的起点,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国家实施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战略,将对四川水运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长江自雪域而来,一路广纳百川,汇流成江。四川将在流急滩险、航道弯曲的川江之上奋力突围,在黄金水道上开拓出“新蜀道”,顺江而下出川,成为长江经济带开发的“桥头堡”。“四江六港”绘蓝图科学布局谱新篇内河航运的关键在于内河航道的  相似文献   

13.
长江是我国第一、世界第三大河,干流流经七省二市,是我国唯一贯穿东、中、西部的水路交通大通道,主要支流沟通长江南北地区,沿江七省二市集聚了我国41%以上的经济总量。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来,长江水运发展迅速,其运能大、能耗小、成本低、占地少、污染轻的比较优势逐步发挥,长江水运已成为流域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巨大运能和重要区位优势发挥着其他运输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力促进了沿江经济带的形成,也为沿江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而与此同时,长江水运量占全国内河水运总量的80%,成为目前世界上内河运输最繁忙、运量最大的通航河流。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标志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成为国家两大重要战略。这两大战略的结合部就是将水运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着力点就是通过江海航运一体化连接国内和国际2个  相似文献   

15.
<正>新时期,"一带一路"、京津冀协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给水运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发展动力。如何在新常态下,推动交通运输体系的综合发展,保持内河航道通畅,对促进内河水运的转型升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把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带作为推动发展的战略支撑;要谋划区域发展新棋局,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沿大江大河和陆路交通干线推动梯度发展;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开发的战略从构想的提出到最终成为国家战略,历经约30年,这对长江黄金水道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来说是一个重大战略机遇!  相似文献   

17.
黄强 《珠江水运》2005,(2):17-17
长江自古就是我国东中西部交通的大动脉,也是连接东中西部经济联动发展的"黄金纽带".沿长江经济带是我国最重要的高密度经济走廊.  相似文献   

18.
<正>一、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发展新形势2011年1月21日,《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出台,标志着加快内河水运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战略重点。6月13日,长江水运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在江西南昌召开,会议围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战略决策,推进"十二五"长江水运科学发展进行了研究部署。  相似文献   

19.
<正> 武汉位居长江经济带的中心位置,是兼具经济腹地和中转型的长江港口城市。在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中,下游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龙头已经先行起飞,上游重庆市政府也提出了建设重庆长江航运中心的发展规划,不失时机地把九省通衢的重镇武汉建设成为长江中游的航运中心应该是大势所趋。这既是历史的必然,更是发展的需要。 一、建设武汉航运中心的条件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20.
促进长江水运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靓 《中国水运》2011,(3):16-17
从分析长江水运发展面临的形势,并结合对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倡低碳水运、发展现代物流等水运可持续发展有关热点的认识,本文提出了促进长江水运可持续发展的建议。长江全长6300多公里,水量充沛、终年不冻,是我国第一、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干线航道流经云南、四川、重庆、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七省二市,是我国唯一贯穿东、中、西部地区的水路运输大通道,是我国内河"两横一纵两网"高等级航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支撑了沿江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