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燃机车 牵引动力的内(燃)电(力)化是铁路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世界发达国家已逐步淘汰了蒸汽机车,向内电化发展。美国、加拿大60年代实行了内燃化;英国1968年停止使用蒸汽机车;法国1972年停止使用蒸汽机车;德国1977年淘汰蒸汽机车……在中国,60年代初,铁道部对内燃机车的发展制定了仿制与自行设计两步走的方针。  相似文献   

2.
中国第二代内燃机车 1964年,在中国铁路机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一年,中国第一代内燃机车从仿制走向批量生产。其中仿制的东风机车和东方红机车驰骋于新建的西南三线铁路,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这一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家大功率牵引动力内燃化电力化领导小组,制定了发展内燃和电力机车的技术政策。第二代内燃机车的研制迈开了坚实的步伐。第二代内燃机车中液力传动的东方红型、北京型和电力传动的东风型均已形成系列。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世界铁路牵引动力内燃化进程的加快和新中国铁路运输事业的迅猛发展,为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运输生产对铁路牵引动力现代化的迫切要求,1956年铁道部制定了《铁路十二年科技发展规划》,在该《规划》中明确提出“技术政策的中心环节是牵引动力的改造,要迅速地、有步骤地由蒸汽机车转到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上去.”  相似文献   

4.
今年1月下旬,受南方雨雪凝冻天气灾害影响,中国湖南、江西、贵州等地电力系统接连发生故障,波及铁路京广线、沪昆线等主要干线的牵引供电网和通信信号系统,导致部分区段电气化铁路运输瘫痪,造成大量列车滞留、晚点和停运,打乱了铁路的正常运输秩序。灾害对铁路的影响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一旦电气化区段电网损坏或供电系统遭到破坏,电气化牵引动力即面临瘫痪,铁路运输也就中断。因此,应在电气化铁路重点区段和重要枢纽、车站,预置一定数量的蒸汽、内燃机车作为应急储存,一旦需要,可迅速替代电力机车,牵引列车运行,从而尽陕恢复铁路畅通。另外,内燃牵引区段目前在中国铁路里程中还占有较大的比例,内燃牵引技术和内燃机车技术的发展还在铁路运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上述原因,“铁路内燃牵引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专题座谈会于2008年4月25—26日召开,本次活动由中国铁道学会和《世界轨道交通》杂志联合主办,铁道部相关领导、企业高层以及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他们就内燃牵引技术的发展和彼此关心的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一)近几年来,不少同志在探讨铁路牵引动力发展政策方面阐述了各自的看法:有的同志认为铁路牵引动力发展应以电力牵引为主;有的认为应以内燃或蒸汽牵引为主;还有的提出三种牵引方式并存。由于意见分歧太大,加上其它原因,直接响影到这一技术政策的制定。那么,分歧何在呢?从学术观点来讲,铁路牵引动力发展政策之争的主要分歧在于进行牵引动力技术经济  相似文献   

6.
作者依据1995年9月末的日本铁路统计资料,在做了部分必要的修改之后,对日本各铁路公司内燃机车的保有量及配属情况作了综合报道,并对日本内燃机车今后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据作者统计,由于受铁路同燃动车化及电力化的影响,日本各铁路公司当前的内燃机车总保有量为650余台,仅相当于内燃化全盛时期的四分之一。作者认为,今后日本各铁路公司的内燃机车保有量还将有较大幅度的减少。  相似文献   

7.
Rose  H  韩才元 《国外内燃机车》1993,(11):29-37
统一后的德国,目前仍存在DB和DR两家铁路。1991年,DB铁路电化率达44.3%,DR铁路为30%。文中介绍了各种机车的保有量及其分布,铁路运营指标。今后内燃机车仍将用于部分主要干线和全部次级干线客货牵引以及全部调车作业。在干线上,内燃牵引将实现160km/h和200km/h的高速客运,货运也要实现快速运输。在次级干线上的速度也要提高。对现有内燃机车和内燃动车将进行淘汰,改造和现代化;同时将购置  相似文献   

8.
环保政策和社会目标要求对内燃牵引采取特别措施,以提高能源效率、降低排放。分析了德国铁路机车车队的发展现状;介绍了适用于未来内燃牵引的排放(废气和噪声)法规;对替代燃料、混合动力内燃动车、多柴油机组机车等项目进行了研究;展望了德国内燃牵引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卡特匹勒(Catetepillar)、康明斯(Cummins)、MTU等6家发动机公司最新推出的铁路牵引用柴油机的设计特点、主要技术参数及其在铁路内燃机车及内燃动车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我国铁路牵引动力实现电气化和内燃化,长期以来一直有争议的一些重大问题作的述评,在比较了电力牵引和内燃牵引的特点和优点之后,得出在客、货运输繁忙的主要铁路干线和线路坡道陡、隧道多又长的山区铁路干线,积极发展电力牵引,在其他铁路干线和支线,积极发展内燃牵引的结论。提出抓住主要矛盾,加速主要铁路干线电气化,解决目前沿海主要铁路干线运量已处于饱和状态的现实情况,以适应今后二十三年内实现四个现代化,保证铁路当好先行。文中指出我国牵引动力现代化应当是电力和内燃牵引并举,互相配合,协调工作,才能充分发挥电力和内燃牵引两者的特长和优越性,既加快铁路现代化建设,又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战备需要,多快好省地完成国家日益增长的铁路运输任务。  相似文献   

11.
曹影 《西铁科技》2004,(2):39-40
近年来,为了适应“提速、重载”的要求,功率大、性能好、技术先进的新型国产内燃、电力机车的投入运用,成为我国铁路运输的主要牵引动力。自1995年以来,我国铁路机车迅速更新换代,不仅蒸汽机车迅速退出历史舞台,而且国产第一代内燃机车和第二代内燃机车的早期产品也批量报废,国产第一代  相似文献   

12.
Bati.  F  程永陆 《国外内燃机车》1997,(10):27-31,48
通过大量统计数字和例证论述了内燃牵引在全世界铁路运输中具有与电力牵引同等重要的地位;给出了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在1992 ̄2005年期间机车的年购置数量估计值和1994年全世界机车总保有量和一些主要国家或铁路的机车保有量;着重介绍了内燃牵引在北美占统治地位的原因、背景以及美国GM和GE这两大机车制造的世界巨大近年来的内燃机车产品开发、国内外市场占有率等情况;对全世界内燃机车的出口市场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3.
肖杰  С.  ГБ 《国外内燃机车》1997,(6):32-33
俄罗斯交通部机务总局局长发表了一篇题为《新型客运机车车辆型谱》的文章,文内介绍了俄罗斯客运电力机车,近郊电动车组,局内电动车组,“鹰”号高速电动车组,客运内燃机车,内燃动车组和内燃动车的发展型谱。本文摘译了其中有关内燃机车,内燃动车组和内燃动车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4.
二十多年来,我国铁路牵引动力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自从1956年制定关于“技术政策的中心环节是牵引动力的改造,要迅速地有步骤地由蒸汽机车转移到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上去”的方针,至今已二十五年了,我们对此还存在意见分歧。主张以蒸汽机车为主的同志认为石油及石油制品的价格还将进一步上涨,因而内燃牵引的有利性将更小,在目前牵引3300吨基础上,蒸汽牵引是比较经济的。但在运量较大的区段,电力牵引是三种牵引方式中最经济的。如  相似文献   

15.
概述国际铁路联盟和欧盟在降低欧洲内燃机车和动车排放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欧洲整个交通运输业在排放方面的现状及铁路内燃牵引在总的排放中所占的比例 ,指出铁路内燃牵引在排放方面的努力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私营铁路和国营铁路公司内燃机车和内燃动车计划的实施,大大地推动了液力传动装置的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目前的液力传动装置的若干典型实例,然后描述了Voith Turbo公司开发的三种不同功率等级的新型液力传动装置,即:功率为300-400kW、适合安装在内燃动车地板下面的三速度档T212bre型液力传动的装置;功率为200-300kW、具有“Voith Shortpack”新概念的液力传动装置;最大功率达到2300kW、适合迄今市场上的内燃机车用的L620re型液力传动装置。  相似文献   

17.
简述了美国新型大功率交流传动内燃机车的开发和应用情况,着重介绍了GM和GE两家公司目前批量生产的SD70MAC型和AC4400CW型交流传动内燃机车各自的结构特点和早先进行的样机运营试验结果。运用部门对交流传动机车优异的性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交流牵引是引是自本世纪50年代由蒸汽过渡到内燃以来在铁路牵引动力领域发生的最大变革。  相似文献   

18.
概述了当前世界上铁路牵引动力的发展趋势,指出电力牵引只是在欧洲占优势,在亚洲,电力牵引与内燃牵引平分秋色,而在世界其它各洲,尤其是美洲,则是内燃牵引占绝对优势。文中还给出了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目前的内燃和电力机车保有量以及这些国家1992 ̄2006年期间这两种机车平均订购数量的估算值。  相似文献   

19.
Г.  ВФ 《国外内燃机车》1994,(4):23-24,42
里加车辆制造厂是前苏联制造内燃动车组的唯一工厂,为了满足铁路对内燃动车组的需求,普决定柳迪诺夫内燃机车制造厂也将投入内燃动车组的生产。本文叙述了里加车辆制造厂内燃动车制造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介绍了该厂目前产品和未来产品的技术数据和结构特点并附有外形图和平面布置图。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从加快铁路发展需要出发,针对我国铁路科技发展现状,部党组提出铁路“九五”和2010年科技发展的奋斗目标是:逐步实现大宗货物运输重载化,旅客运输快速化,安全技术装备现代化,牵引动力电气、内燃化,车辆大型、专用化,运营管理现代化和主要运输过程控制自动、半自动化,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