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以GZ40公路安康至紫阳段为例,在收集野外资料,详细分析研究区环境地质背景及地质灾害类型及成灾特点的基础上,合理选取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建立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评价因子相对权重,建立模糊关系矩阵,采用三级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出评价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评估结果,研究路段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不等,主要以危险性轻度为主。危险性中等级及高危险等级区段主要分布在滑坡、崩塌、泥石流、危险性斜坡等灾害分布密集带和沟谷地带。  相似文献   

2.
山区公路地质灾害频发,阻碍经济建设,威胁人民生命健康。文章在研究我国南方某山区公路地质灾害发生机理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引入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评价因素集,利用AHP法确定评价因素权重,文章通过文献法及专家法制定评价因素分级标准,选取合适的隶属度函数,对该公路进行了综合评价。可以为大规模开展山区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分析研究区段现场调查资料和相关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影响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相关因素,建立了国道G323贺州段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该指标体系中各个因素的权重值,为沿线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公路作为带状构造物,沿线不同路段的交通状况、地域环境等都有很大变化,因此不同路段环境影响测评结果存在很大差异,常用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以全线测评均值作为综合评价依据,致使各路段的差异性在综合评价中得不到体现。基于此,本文从水环境、声环境、大气环境和土壤环境4个方面入手,构建了公路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不确定理论建立了不确定多属性公路交通环境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利用区间数的形式考虑公路沿线环境评价指标的变化范围,从而更多的保留了公路沿线评价信息,通过对天津市5条公路的环境评价分析表明,该模型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5.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为公路路线方案选择提供依据,是保证公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利用ArcEngine开发组件,针对公路实际,引入GIS的有关理论、方法和技术分析手段,采用模糊综合评判分析评价模型,得到公路沿线区域地质危险性评价专题图.同时,综合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栅格数据,利用栅格空间分析算法,采用Visual Basi...  相似文献   

6.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某公路工程岩土勘察与地质灾害评估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该地区公路地质层的岩石性质、地区整体地形地貌、地质水文等条件进行了相关实地调查,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应分析;对该地区公路地质所造成的灾害危险性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本工程公路沿线地质灾害低度危险区总里程为14 km,占公路全长21. 87%;中度危险区域的总里程有34 km,占公路全长53. 13%;其中属于高度危险路段总里程数为16 km,占公路全长25. 00%,表明本工程公路沿线的地质灾害危险性总体上偏中度。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整个陕西省国省干线隐患边坡路段,做出更加合理更加准确的危险性定量评价,对公路边坡的灾害管理及其应急处置对策提供决策依据。分析研究公路沿线崩塌、滑坡的成因类型、规模、灾害发展阶段及其造成的危害。运用SPSS软件的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对评价区域的公路边坡地质灾害先进行分类,从确定评价指标和指标的量化分级角度,对公路边坡地质灾害进行定量评价,就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对陕北地区公路沿线的464个危害路段,去除个别异常点,分成2个大类:第一类别包含有359个危险路段,第二类别包含有79个危险路段。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山区公路水毁路段灾害快速评估难题,以甘肃省南部片区公路水毁为工程背景,通过查阅公路相关规范、标准、已有工程实例,制定了路基路面、桥梁、隧道水毁工点定性描述、定量描述标准;结合其经济损失,拟定了单个工点水毁评价分析模型;并在单个水毁工点评估基础上,针对水毁公路等级、水毁密度、灾害类别,拟定了相关系数,初步提出路段评价分析模型,通过大量水毁路段数据,不断测算、修正、优化模型,提出了更为实用的路段评价分析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已发生的典型工程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水毁路段灾害评估方法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可为公路应急抢险和恢复重建提供决策依据,可供类似公路路段水毁评估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公路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公路地质灾害发生的特点及传统管理的缺点,提出了基于GIS公路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的必要性.结合西部在建、运营中的高等级公路中的某些重点地质病害路段的工程实际情况,依托商用GIS系统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和图像功能,以Oracle为系统数据库、ArcGIs为地理信息系统工具的开发平台,采取集成二次开发的方式用跨平台语言Java进行整个系统的研发工作.该系统以地质灾害的空问图形信息和属性信息为基础建立系统数据库,依托数学评价、预测和预报模型以及GIS系统的空问分析能力,形象地评价、预测和预报了地质灾害,为西部公路建设管理部门有效控制和防治地质灾害、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某二级公路事故多发路段为研究对象,应用道路风险评估技术评估路段现状的风险分布,研究和判别高风险因素,综合考虑公路功能和安全需求,以提升交通服务水平,提高行车安全性为目标,对高风险路段提出整改措施,并对整改措施再次应用风险评估技术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发现应用风险评估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公路高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公路》2021,66(6):214-221
受九寨沟Ms7.0地震影响,地震直接触发和潜在的地质灾害已经频繁破坏或堵断公路,这种影响将长期存在,对游客前往景区造成严重影响,已成为制约景区旅游业恢复和发展的重要"瓶颈"。以斜坡单元为研究对象,建立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对比分析地震前、后地质灾害易发性和各路段危险性,研究其对不同方向游客到达景区通达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地震前、后灾害点数量以及灾害点密度比均随易发性等级的提高逐渐增大,高易发区地震前、后分别为低易发区的9倍和27倍,符合地质灾害易发性等级划分原则;(2)因距离震中近、地震烈度高、地形陡峭,震后76%的灾害点和新增的高危险公里路段单元主要分布在路段6、7、8、9、10,震后成都方向、甘南方向至景区的路段组以及景区内部路段危险性大幅提高,会对游客到达景区通达性产生较大影响;(3)针对不同路段及路段组地震前、后危险性变化对景区客流的影响,提出了防、治、建等对策与建议,为震后九寨沟区域交通规划和旅游业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安全评价是一种在交通事故发生前或在公路设施规划、研究、设计阶段就发现公路设施存在着影响交通安全的潜在因素并加以纠正的实用技术.该文结合郴州至宁远公路第二合同段初步设计资料,运用运行速度的理念并结合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和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对初步设计的主要成果--路线的平面、纵面、横断面以及视距等主要特征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找出了其中不符合规范的技术指标和潜在的事故隐患路段,并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山区公路地质灾害评价模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对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的评价方法以定性评价为主,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定量或半定量评价体系和方法。文章根据公路工程的特点以及现有的地质灾害评估理论和实践,并结合公路地质灾害野外调查情况,提出了公路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危害性、发展趋势及危险性评价方法,可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晓飞  姚江贝 《公路》2022,67(1):92-96
公路线形是影响公路车辆行驶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线形评价是指导线形设计和优化的关键问题.从欧氏三维空间路线连续性衰退的特征出发,提出一种基于公路三维空间线形的公路安全性分析方法,通过获取公路线形的平纵断面的设计数据,结合设计数据和预设的路段组合类型将公路线形划分为多个路段,并根据设计数据计算划分得到路段的加权曲率差、平均...  相似文献   

15.
良好设计的桥梁护栏系统是保障桥梁路段交通安全的重要设施,为了对山区公路桥梁护栏的安全性能进行评估,本文在对山区公路桥梁护栏设置情况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可能导致事故的桥梁护栏安全隐患进行分解,确定了评价指标,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桥梁护栏安全评估的层次分析模型,在专家咨询的基础上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问卷调查计算出桥梁护栏安全评估各项评价指标的分值,据此选择重要的安全隐患,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公路》2021,66(7):184-190
超长下坡与隧道群路段的安全保障研究,对公路交通安全的构建有着至关重要作用。总结归纳了在连续下坡与隧道群路段的事故特征中,驾驶人及车辆、车速、道路条件、气候、光照几个影响因素的特点。根据事故安全影响因素和驾驶模拟实验的结论,提取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分级,采用模糊评价方法,选择设计指标安全条件、驾驶仿真实验驾驶表现、主观危险判断等3个指标建立超长下坡和隧道群路段的安全评价体系。同时,分别从几何线形设计、配套设施设计和运营管理的角度,对长下坡和隧道群路段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对公路超长下坡与隧道群路段的交通安全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对江油市地质灾害点详细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实际地质环境条件,采用综合评判法对其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进行了评价分区.根据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选取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大气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5个方面共12个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对其地质灾害进行易发性评价分区.根据评价结果,将江油市地质灾害易发性划分为4个等级;高易发区占全区面积的37.10 %,中易发区占全区面积的32.87 %,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占全区总面积的30.03 %.评价结果可为江油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提供依据,同时也为西南山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公路风沙灾害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是风沙危害严重的省份之一,通过对甘肃省公路沙害情况调查,根据风沙对公路的危害和特征以及风沙灾害发育程度,将公路风沙灾害类型划分为沙埋和风蚀,并介绍了嘉安一级公路沙害典型路段防治措施,作为甘肃省公路地质灾害区划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山区二级公路交通事故多发,交通安全隐患严重,为了提高山区二级公路交通安全水平,有必要对山区二级公路交通安全工程治理技术及效果进行研究。文中以重庆南涪(南岸一涪陵)二级公路为例,从分类治理和事故多发点治理两个方面论述了不同路段的工程治理措施和对策;提出了基于假设检验的交通安全改善评价方法,以交通事故四指标和交通事故致死率作为评价指标,对南涪公路安保实施路段进行了安保工程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20.
平原区高速公路生态绿化评价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地路政部门都在进行公路绿化,绿化形式各样,但是效果差别很大。界定了公路生态绿化概念,认为生态绿化是公路路域生态环境恢复的基础和条件。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总结公路生态绿化评价原则和方法,以路段为评价单元,从安全功能、生态功能、景观功能、经济效益等4个方面,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科学、客观地衡量和评价某一区域公路生态绿化现状和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