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堆积体双连拱隧道进洞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秦家沟隧道进口段穿越滑坡堆积层,围岩为土夹石结构,软弱松散,地下水极为丰富,采用SNS柔性防护系统、自进式中空锚杆注浆对边仰坡加固,超前大管棚预支护,中导坑上半断面环向切槽留核心土开挖、下半断面边槽分部开挖等项技术,使中导坑顺利穿过滑坡堆积层段,实现安全进洞。  相似文献   

2.
浅埋软岩铁路隧道洞口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堡上隧道进口位于山谷冲沟的中心,系超浅埋地段,围岩结构软弱松散,进洞困难,在施工中采取边仰坡加固、地表回填、地表锚杆及超前小导管注浆固结等综合技术措施,顺利穿过浅埋、软弱围岩段,实现安全进洞。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本文对隧道口滑坡的影响因素和处理措施进行探讨,解决有效控制滑坡体滑坡的处理措施. 研究结论:滑坡带在水的作用下抗滑力减小,隧道口人工开挖或爆破是造成滑坡的主要原因.滑坡体经过地表排水、喷射混凝土,在隧道开挖前修筑重力式挡土墙,超前进行管棚预注浆,在隧道施工中使用钢支撑、注浆锚杆、固结灌浆、衬砌等处理措施,可有效控制滑坡体滑坡.  相似文献   

4.
洞口、浅埋、偏压或软岩等不能形成“拱效应”的地段,在隧道开挖前往往需采用岩预加固或预措施,使围岩具有足够的自承能力,以维持隧道开挖后至锚喷发挥支护作用的时间内围岩的稳定,确保工程顺利与施工安全。目前地表预加固地层广泛地应用于隧道洞口段及洞身浅埋地段,本文结合实际工点,从地面砂浆锚杆预加固的作用机理、设计与施工实例等方面阐述地表喷锚予加固在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瀹怀线杉树陀隧道进口,系超浅埋及岩溶地质段,洞身开挖跨度大,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洞顶天沟截流,边仰坡加固,地表锚杆及超前小导管双液注浆,上半断面台阶法留核心土开挖,下半断面分部开挖,20号工字钢架主动支护等技术。顺利穿过洞口浅埋及不良地质地段,实现了安全进洞。  相似文献   

6.
锚杆(索)侵入盾构隧道开挖范围内,可能使盾构施工面,I岳刀盘被缠住,刀具损坏,螺旋机被卡和被迫开仓检修等施工风险。为保证盾构施工安全、顺利通过锚杆区,在盾构施工前必须完全清除开挖面范围内的锚杆(索)。文章针对地面交通繁忙、地下管线密集、地表施工场地小、工期紧等工程特点,提出了人工挖竖井+横导洞的锚杆(索)清除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武汉轨道交通4号线某标段,成功清除了隧道开挖范围内的267根锚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滑坡地段小净距并行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灾变链式理论表明,隧道变形病害与所在斜坡出现滑坡现象密切相关,并且严重危及行车安全.以石狮小净距并行隧道为例,介绍滑坡地段小净距并行隧道的超前支护、洞身开挖、中间岩柱加固、监控量测等关键工序的施工方法和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针对隧道拱部不稳定的砂、卵石地质情况,采用地表注浆、加密超前锚杆、分部开挖并对掌子面及时喷射混凝土、型钢支护等多种措施,使隧道通过复杂地层。  相似文献   

9.
针对茂县隧道穿越活动断裂带及其影响区所遇到的挤压性变形问题,通过对1号斜井及左洞前期施工变形统计分析,以及现场锚杆施工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锚杆施工工艺的改进措施,并开展长期跟踪监测。研究结果表明:锚杆工艺改进前,1号斜井和左洞收敛均值分别为689.2 mm和624.8 mm,且1号斜井变形不收敛,左洞收敛时间达6个月;锚杆工艺改进后,左、右洞水平收敛均值分别为320.4 mm和141.2 mm,相比左洞工艺调整前分别下降77.4%和40.6%,且收敛时间缩短至约4个月;按"孔腔通畅+非收缩浆液+可简单验证和不可逆转灌注满浆"的思路综合性改进锚杆施工工艺可显著提升锚杆质量,发挥其在抑制隧道挤压性变形中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隧道拱部不稳定的砂、卵石地质情况,采用地表注浆、加密超前锚杆、分部开挖并对掌子面及时喷射混凝土、型钢支护等多种措施,使隧道通过复杂地层。  相似文献   

11.
达坂山公路隧道位于高寒区,为解决冻胀问题采用了由防寒泄水洞、纵向透水排水管、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防水保温层等组成的防冻胀系统,效果很好,文章介绍了这种防冻胀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施工措施。  相似文献   

12.
新新屋场隧道施工病害整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株六复线湘黔铁路新新屋场隧道施工中出现的较大坍塌事故的整治处理,采取的措施包括洞口明洞及地表预注浆、洞内超前短管棚预注浆、自进式注浆锚杆等洞内外辅助施工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隧道穿越溶洞堆积物的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合肥至芜湖高等级公路试刀山右线隧穿越大型溶洞、断层、地层交接复合带及处理溶洞堆积物设计与施工的体会和经验。如:锁定相邻危险地段以巩固作业区“后方”;采用高压注浆和锚杆加固洞周岩体堆积物;采用钢筋混凝土“管梁”整体穿越大岩溶区;采用“眼镜工法”变大跨为小跨,确保施工安全;严格控制围岩变形防止结构沉降等,可供类似隧道设计与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大丽铁路地形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地处高地震区,地质灾害众多,通过本线施工揭示总结,为滇藏线延伸积累经验。研究方法:通过对大丽铁路沿线地层、地质构造、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等地质特征及生态环境的分析,介绍不同地质条件应采取的工程措施。研究结果:针对本线岩溶、滑坡、错落、泥石流、顺层、软土、膨胀土等地质特征,提出了比较有效的路基、桥梁、隧道工程的处理对策。研究结论:路基采用注浆加固、抗滑桩、碎石桩、搅拌桩等方法,桥梁采用桩基、换填、加强基础刚度的方法,隧道采用大小管棚超前支护及钢架、系统锚杆支护的方法,形成完整的支护体系;施工开挖验证措施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5.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仰坡滑坡监测与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楚大高速公路九顿坡隧道洞口滑坡,是由于施工中破坏已稳定的古滑坡坡角,而造成山体失稳所形成的滑坡。由于发现及时,采取了监测措施,进行了有效的预板分析计算,达到滑坡防治与处理的效果,可供类似施工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地铁双层隧道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介绍了深圳地铁1号线罗湖-大剧院段单洞双层矿山隧道设计。认为在地质条件相对较好的情况下,采用重叠道设计可以减少对繁华市区建筑基础的影响,而单洞双层隧道较易保证施工安全和控制地表下沉量。先施工上洞比先施工下洞的地表沉降要小得多。开挖经二洞室时,先施工的衬砌有沿着两洞室中心线的连线方向向上的卸载过程。卸载对非上下重叠隧道的衬砌不利,单洞双层隧道直墙部分所受拉力较大。单洞双层隧道直墙墙脚应加大拱脚。开挖前应进行围岩预加固,加固拱圈脚必须有竖向锚杆支撑。  相似文献   

17.
桃坪Ⅱ线隧道的围岩为膨胀性泥岩,在工期短,情况复杂的条件下,采取了利用Ⅰ线支洞,增设通风横洞,小导坑选通,仰拱先行,复合衬砌紧跟等措施,应用无轨运输按期保持完成了施工任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小洋山隧道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洋山公路隧道为小间距群洞隧道,主洞跨度之大在国内较为罕见。本文主要介绍其设计构思以及洞身和洞口预支护措施等。  相似文献   

19.
探讨在地貌类别单一的山区,基于图形较强的平面控制网、高程网严密平差等条件和措施,将在平面控制测量中进行的EDM三角高程测量用于隧道高程控制,一次性建立隧道洞外三维控制网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内昆线温家店隧道进口段施工中出现频繁塌方现象,经调查确认其系山体滑移所致,为此,采用了洞外锚固桩,洞内加强和改设支护以及专门措施,结合洞外建立监控两侧系统的综合施工技术,成功地控制了滑移并使该隧施工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