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永钧 《汽车情报》2004,(29):11-13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51年,虽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汽车零部件工业仍是个软肋。探其原因是,我们在一再强调整车制造重要性的同时,却忽视了汽车零部件工业是汽车工业的基础以致造成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一直上不去。因此,我们今天应该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汽车零部件工业国产化的重要性。在这方面,上汽集团发展汽车零部件工业的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国汽车工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2006年产量已经达到728万辆,预计到2020年汽车需求将达到2000万辆,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有人惊呼中国已经进入汽车时代,但是当我们冷静地分析中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却发现在繁荣的数字背后是研发能力依然薄弱的事实。[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是汽车产品引领汽车文化,还是汽车文化引领汽车产品?”这是所有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都要思考的问题。中国车企目前都在研发产品和销售产品。但是没有引领汽车文化的发展潮流,汽车文化建设必然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必须面对的挑战。2013年1月作者走进澳大利亚,  相似文献   

4.
蓝河  巴山 《车时代》2010,(10):26-31
老话说:“无论干什么,都要讲究门道;无论去哪里,都要认清方向。”在上一回书中我们曾提到,虎年的汽江湖风云变幻,那是几家欢喜几家忧,西方不亮东方亮,尤其是在中国汽车江湖中,自主品牌的崛起和发展异常迅速,从而引得世界普遍关注。而汽车江湖就如同一部载满了人的电梯,不断地会有人进出,但凡有人进入时,整部电梯里的人都会有所反应,也许挪动一下脚步,也许侧动一下身体,然而正是因为如此,才让汽车江湖的格局大势不时地发生着变化,也让我们必须要经常静下来分析一下当前,预测一下未来,做到“清清楚楚干事,明明白白做人。”  相似文献   

5.
“1000万辆”成为最近中国汽车工业使用率最高的一个词汇。当我们在为这个数字发出惊讶与感叹的时候,几乎所有的汽车厂商也都在为之欢呼雀跃。没错,繁荣的市场成就了这一奇迹的出现,而这与其中的每一款车型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单从总销量上来算,年初刚刚上市的三厢悦翔并不能够算得上是这个数字的有力支持者,但它9月单月销量过万的成绩证明它将是未来某个数字的有力支持者。按照这个趋势来看,随着悦翔两厢的出现,长安悦翔双剑将会给我们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6.
《汽车与配件》2005,(18):10-10
上海车展已经落下帷幕,如果说有什么值得留下记忆,并深刻思考的话,其一就是汽车零部件在展会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如果我们在谈论所谓汽车技术的话,不如就开门见山,谈些汽车零部件技术(当然,外形设计和空间布置除外)。这些问题在本期的车展专题报道中可管中窥豹,但这都是外国人的技术。要看真正中国汽车零部件,只有到与“W”馆平行的一排帐篷中去看。  相似文献   

7.
中国汽车工业经过50年的发展,我们高兴地看到,到2003年底,我国汽车工业年产量已达到444万辆,在世界排名第四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汽车工业也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笔者认为,当前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到了关键的阶段,必须需要解决好三个重要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中国汽车产业迅猛发展,已成为世界第四大汽车生产国。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约达2000万辆,且这一数字正在以每年40%的速度递增。汽车制造业的崛起必然带动汽车后市场的迅速发展,可以预见中国汽车后市场的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9.
庄华  徐倩 《轿车情报》2011,(1):32-39
纪录代表过去,超越体现未来,2010广州国际车展又一次将历史改写,刷新了诸多数字。在这数字的背后反应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国际汽车品牌重心转移,不难发现多家著名汽车公司在海外刚刚发布新车后便马不停蹄地来到了广州;而国内自主品牌也不甘示弱地争奇斗艳,分别向高档车、跨界车等薄弱市场推出新品。展会现场,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让我们欣喜。  相似文献   

10.
美国和德国分别是世界第一和第三汽车生产大国,但是经过近百年的发展,都出现了问题。汽车工业与其它事物一样,有起步、发展、和衰落的过程。两个国家汽车工业的经历,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