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科学、安全、有效地管理铁路生产的各技术环节,国铁集团、集团公司与各站段出台了涉及行车组织、客运组织、货运组织和铁路技术设备的运用、管理、维修等方面的技术规章,它是铁路运营和维护安全生产的基本保障。技术规章管理系统作为技术规章管理的信息化平台,是技术规章高效管理和高效运用的关键,是铁路基础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研究国内外情况和其他行业规章、文件管理系统后,依据集团公司实际工作需要,对集团公司技术规章管理平台方案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个更加方便、快捷、功能齐全且整体上相互协调的技术规章管理系统功能模块方案,作为指导集团公司技术规章系统建设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捷运系统是我国内地首个机场空侧旅客捷运系统。通过分析捷运系统的行车组织方案、运营组织方案、建筑空间方案,介绍了乘客信息系统的功能和总体方案;分析和研究了车站站台的多种设施设备方案的功能性和建筑空间的整体匹配效果;总结了车载终端的应用;论证了显示信息的必要性和准确性,为机场乘客提供及时、准确的导乘服务,为运行服务提供技术支撑和后续开发预留。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与规章对保障旅客运输服务质量和安全的作用愈加显著。系统分析发达国家铁路应急管理现状与经验,阐述我国国家、铁道行业和国铁集团层面法律法规、预案与规章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强化政府层面高速铁路应急预案、完善高速铁路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健全高速铁路应急处置规章体系、推进应急规章体系的制修订和定期开展应急培训与演练等政策建议,为完善我国高铁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4.
张昊  于春天 《人民交通》2021,(22):76-77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各类交通设施逐渐增多.其中就包括高速铁路.其运输速度非常快,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较大的便利性.但是,其服务管理,在不少方面,都还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的问题.高铁有关部门若想获得更多旅客的支持与认可,就需要对服务模式进行合理改进,为旅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保障服务质量,以获得旅客更高的认可度.因此,高铁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提高对高铁客运个性化服务的重视程度,并结合实际,采取适当措施,提高个性化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客观、准确地评价高速铁路客运服务质量,首先从旅客绩效感知视角出发,结合我国高铁客运服务流程与特点,对高速铁路客运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分析。在绩效感知服务模型基础上加入铁路客运特有的“信息性”,形成六大维度的评价体系。然后以安六城际铁路线为例,运用构建的体系进行基于顾客感知的高铁客运服务质量评价,并提出服务提升建议。实验结果表明,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评价结果能够有效地反映客运服务质量水平,为提高和改进高速铁路客运服务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发展高铁货运的可行性分析及方案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外高铁货运组织方案和经验。从运输车辆、装卸作业、管理体制三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开展高铁快运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专用车底开行、利用客运动车底开行、旅客列车加挂专用车辆三种组织方案,比较分析了各方案的适应性;从研究专用车辆、规划装卸基地、研制装卸设备和装载方式、完善管理规章等方面提出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7.
自动驾驶是智能汽车和智能交通发展的重要技术方向之一,而公交领域是自动驾驶技术能够落地的重要应用场景。目前,自动驾驶技术在城市客运场景下逐渐由产品测试、封闭测试逐步走向试运营、运营阶段。为了支撑公共汽电车自动驾驶研究,本文综述了自动驾驶技术及自动驾驶公交评价与测试现状,回顾了常规公交运行及服务质量评价维度和方法,归纳了自动驾驶车辆在车辆产品测试、封闭测试及开放道路测试的相关研究及评价方法。进一步指出,认识自动驾驶公交车辆应对开放的道路交通状况下的运营特征,并确定面向运营的技术适用条件,是投入社会市场应用与推广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我国车辆保有量和驾驶员数量的高速增长给道路交通安全及汽车相关配套服务带来了新挑战,与此同时,车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高速发展也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新机遇。研究结合车联网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提出了基于车联网大数据的智能交通系统,逐层分析系统框架的各个要素及其功能,重点分析智能驾驶行为分析子系统、智能行车子系统、智能道路子系统三个应用子系统的设计及具体应用,并预测基于车联网大数据的智能交通系统发展趋势,为车联网大数据技术在驾驶者、车辆、道路各个要素上的应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文章结合现有的无证驾驶查处方式带来的问题和弊病,基于智能交通系统的相关技术,介绍了无证驾驶自动查处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安装及关键技术,为无证驾驶系统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公路行车状况、道路线形、公路景观、驾驶特性及经济影响等方面的分析,构建了沙漠公路后评价体系,并结合塔里木沙漠公路进行了验证,为沙漠公路的后评价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做好高速公路运营期环境、气象、能耗的在线监测,保证行车安全、提升服务功能、减少碳排放,本文针对高速公路运营期的空气、水、噪声等环境污染问题,气象灾害导致的交通事故问题,运管养护能源消耗量大的问题,提出建立绿色高速公路在线监测技术体系。该体系基于环境监测、气象监测、能耗监测三个方面,明确监测布点选择及相应指标,开展基础数据采集,并架构在线监测系统平台进行综合分析。该体系面向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可为高速公路管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为运营期在线监测技术的集成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铁路运输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各国铁路公司都非常重视对铁路运营、安全、效益的管理及评价。国外铁路经过两个世纪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通过分析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普速、高速铁路,在运营效率评价、运营安全评价、服务质量评价、经营效益评价、安全保障法律法规建设和第三方评价机构发展等方面的现状,从客户服务质量评价、安全评价标准体系建立、效率效益导向的经营效益评价机制建设、第三方专业评价机构发展等维度,总结对我国高速铁路运营安全效益评价的经验借鉴及启示。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了解国内外油气回收的相关规范及建设油气回收设备的相关要求,熟悉吸收法、冷凝法、吸附法等传统油气回收工艺以及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相关组合工艺,并对其技术特点进行对比。同时,针对国内外相关港口油气回收设备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现有港口油气回收设备的应用存在相关政策法规缺失、安全风险及船舶配套不完善等难题。  相似文献   

14.
郑西客专高桥隧道出口下穿既有南同蒲铁路段集成了特浅埋、大断面、新黄土、小角度下穿等技术难点,由于浅埋、新黄土隧道施工易发生较大变形甚至突然性塌方,为确保下穿段施工安全和既有线运营安全、同时保证隧道建设工期,通过技术经济比选,最终确定采用超前管棚+双层支护+台阶法方案。现场通过地表对既有线进行加固、洞内100 m长管棚超前支护和双层喷锚支护,以及仰拱快速封闭等技术手段,实现了采用台阶法安全、快速下穿通过既有铁路段的目的。文章介绍了方案比选情况和现场施工情况,对试验测试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对大断面黄土隧道下穿既有铁路段采用双层支护台阶法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其技术关键和相关注意事项,为类似工程提供了一种新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5.
从上海轨道交通全网络安全运营的实际需求出发,概述了网络化运营情况下设备维护管理系统的功能特点,详细分析和探讨了从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维护系统的应用及网络和软件架构的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16.
隧道二次衬砌的施工质量关系着铁路运营安全。文章以郑万高铁重庆段隧道二次衬砌施工为背景,针对二次衬砌质量缺陷问题,对工装设备、施工工艺和管理措施进行了优化,特别是针对初期支护平整度、防水板铺设、台车布料、混凝土振捣、拱顶防脱空监控、施工缝处理、止水带安装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实现了隧道二次衬砌施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有效管理,规范了作业标准,提升了施工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17.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要求整合车辆运用检修资源,提高设施设备利用率,实现资源共享。路网性车辆基地的建设是提升网络化运营效益的重要措施。本文以上海北翟路车辆基地为案例,从建设规模、建设选址、共享条件、主要工艺方案等方面,分析路网性车辆基地功能设计需求,可供类似工程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先正平 《现代隧道技术》2020,(2):134-140,148
在新建高速公路上跨运营高速铁路隧道的施工中,线路的交叉必然会引起既有隧道结构的受力改变,从而影响铁路隧道的运营安全。基于此,文章结合工程实例,针对上跨交叉段,采用MIDAS GTS/NX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高速公路荷载施加前后高速铁路隧道结构受力和安全系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高速公路荷载施加后,既有隧道应力增加和结构安全系数降低的幅度较小,对隧道结构的安全性能影响很小,隧道处于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9.
当前铁路隧道施工亟待解决的若干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建设标准高,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施工管理要求严格。文章以贵广铁路隧道工程为实例,结合当前国内隧道施工技术现状和贵广铁路隧道创新技术的现场实践,研究分析了制约隧道施工安全和施工效率的突出技术问题,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①基于精细爆破技术的微台阶开挖工艺可有效解决IV、V级围岩隧道开挖进度与工序安全距离之间的矛盾;②得益于通风技术和空气净化技术的进步,无轨运输方式可以适应于长大隧道的施工;③隧道仰拱快速施工设备和隧道沟槽移动模架的开发应用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④信息化施工是未来隧道施工技术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