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阐述了铁路四电接口工程的重要性,对南广铁路四电接口工程中出现的位置不准、数量不够、标准不严、工序不对等接口问题加以剖析,提出了具体的预防和纠正措施,只有从提高安全意识抓培训、加强管理抓样板和明确责任抓落实等基本方面人手,才能提高南广铁路四电接口工程质量和进度。  相似文献   

2.
重点阐述了客运专线建设中站前与站后工程的接口工程的内容、检查方法、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等,为站前与站后单位工程施工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铁路工程建设发展,特别是铁路工程建设标准提高,铁路系统工程建设技术的复杂性,已直接影响到土建、电气化、电力、通信和信号工程等各系统工程在接口设计的质量,以及各系统工程建设的工期和投资。因此,不断优化铁路工程接口设计,达到完善接口工程建设管理的目的十分必要。基于BIM的深化设计集成系统,在新建广湛高铁开展区间场坪、电缆径路优化设计等工作,设计成果主要包括场坪选址、场坪与站前工程冲突、征地面积、过轨位置优化及过轨、上下桥精细化建模,研究基于BIM的深化设计在铁路土建与四电工程接口设计的优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四电接口工程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建武广客运专线铁路"四电"接口工程涉及专业多、分布范围广、精度要求高、施工和管理难度大;针对武广客运专线铁路四电接口工程管理的特点,从四电接口工程管理实践出发,在武广客运专线四电接口定义、分类、管理依据、管理原则、管理体系、管理职责、管理措施及管理成果等方面作了总结,为以后的高速铁路四电接口工程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电气化铁道接触网与线路、轨道、站场、桥梁、隧道、高架站房结构、综合检修基地等土建专业均存在复杂精细的接口工程。接触网的接口施工,是高速铁路运行可靠保证的关键工程之一,应严格控制管理各阶段相关接  相似文献   

6.
高志龙 《铁道建筑技术》2012,(2):98-100,114
客运专线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路基、桥梁、隧道、无砟轨道等站前工程与电力、电气化、通信、信号、信息等站后工程的集合体。为满足站后工程的需要,路基、桥梁、隧道、无砟轨道等站前工程的施工都必须预留工程接口,以方便电力、电气化、通信、信号、信息等四电专业器件安置、设备安装、电缆(光缆)穿越和系统保护接地需要。  相似文献   

7.
通过哈大高铁工程施工实践,可知高速铁路接口工程与土建专业存在复杂精细的接口工程。研究"四电"接口工程的特点、主要接口工程技术的概况、标准、存在的问题,提出防治措施,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8.
BIM技术在铁路工程中逐渐应用,需要铁路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分类与编码标准的支撑。通过研究国内外信息分类与编码,结合铁路四电工程特点,提出铁路四电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分类与编码的基本理论与体系,以满足BIM技术及铁路工程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的需求,为BIM技术在铁路四电工程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艰险山区铁路桥梁与四电工程技术接口管理水平,使铁路工程建设高效有序进行,构建协同熵模型对艰险山区铁路桥梁与四电工程技术接口管理进行协同度分析.首先,以铁路桥梁与四电工程技术接口为基础,从技术属性、责任属性、时间属性和空间属性四个方面构建技术接口管理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博弈论将改进的群体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进行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智能铁路不断发展,未来铁路四电运维将逐步实现数字化,并结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实现智能运维。数字工程的正确性,将作为智能运维的基础条件,因此,为检验铁路四电数字工程准确性,提高数字工程现场核查人员工作效率,研发一种基于AR技术的铁路四电数字工程现场检测系统。该系统可实现数字工程与实体工程在检测终端的叠加,辅助审核人员对数字工程的现场检测,保证数字工程与实体工程一致,为数字化、智能化铁路运维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
介绍铁路通信系统常用接口,分析相关业务应用系统的功能、业务需求、组网方式;研究通信接口方式,提出典型的接口方案。在铁路通信接口技术演进的基础上,研究相关业务应用系统的通信接口,提出业务系统通信接口标准化的可行性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以目前铁路四电工程全生命周期建设阶段现状为背景,结合BIM技术在国内的应用情况,对BIM技术在四电工程领域设备分类编码、信息共享、模型交付、标准化管理应用等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基于BIM的四电应用系统平台,及其在不同阶段的应用方向。能够为铁路建设项目建设单位、设计、施工、监理、运维在通信、信号、信息系统领域推行BIM技术,进行标准化管理,加强教育培训提供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以青连铁路四电工程为试点,对铁路四电BIM技术进行应用。开展基于达索平台的铁路四电过程BIM技术的应用研究,通过青连铁路四电工程BIM技术的应用与实施,具体分析BIM技术在铁路建设协同设计、施工过程以及项目管理中的方法与应用。探索出一种适用于铁路四电工程BIM应用的技术路线,从协同设计到施工管理,基于BIM模型完成铁路四电工程拓展应用,提供了系统的BIM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14.
1 物资业务费提成的组成及规定 铁建管[1998]115号文发布的《铁路基本建设工 程设计概算编制办法》中,将材料划分为:外来供应 材料和当地自备材料2种。外来料划分为:(1)厂发 料:指由施工组织设计所拟定的材料厂、供料基地或 既有线卸料地点前方办理货运业务的营业站所发运 的材料;(2)直发料:指由用料单位直接从料源地组 织运回的材料,如钢轨、道岔及配件、轨枕、钢梁、钢 筋混凝土梁及支座、管桩、电杆、机柱、接触网支柱及 附件等。材料预算价格由材料原价及业务费提成2 部分组成,其业务费提成包括:(1)材料供销部门手 续费;(2)包装费;(3)材料自来源地运至施工组织设  相似文献   

15.
新福厦铁路作为《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高速铁路重点项目、福建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通道,为提高新福厦铁路四电集成工程整体质量,构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高铁“新标杆”,围绕新福厦铁路四电集成工程开展BIM应用分析。以实现数字化交付为目标,从设计模型,到施工阶段进行模型深化应用,再结合铁路四电管理平台进行施工管理及智能建造。依托BIM等先进技术实现新福厦铁路四电集成工程科学化、规范化建设,为我国开展铁路四电相关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柳南客运专线铁路四电接口工程,涉及专业多、分布范围广、精度要求高造成施工监理难度大的问题,介绍了对该线接口工程施工监理提前介入、强化过程控制和实施"1+2"监控、验收模式,为提高四电接口工程现场管控能力,确保工程有序推进所取得的监理实践成果,为今后的客运专线铁路四电接口工程施工监理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7.
BIM5D技术是BIM技术发展到现阶段实现多维度表达的最新方式,其以三维可视化BIM3D为基础,进一步附加时间信息形成BIM4D,继而附加费用成本信息发展为BIM5D。本文分析目前BIM技术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并针对铁路四电工程在当前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通过已有的WBS(工作分解结构)将模型构件与成本信息关联时存在的众多问题,提出在关联产值成本时的解决方法。通过铁路四电工程BIM模型建立、工程量汇总统计、BIM模型与进度及成本相关联三个工作流程搭建BIM5D模型,系统阐述由中铁二十一局自主研发的铁路四电BIM5D系统在通信工程施工中成本动态管控流程。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铁路设计集团4个EPC项目为例,分析了铁路EPC项目“四电”甲供物资采购,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建议,并提出了设计与采购深度融合的铁路建设管理模式,以期为相关项目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南通至宁波高速铁路跨海距离长达29.2 km,中间没有天然岛屿和人工构筑物,缺少修建牵引变电所、信号中继站等四电设施的场地,对牵引供电、信号等四电系统提出了新要求。同时,杭州湾海域气象条件复杂,台风等重大灾害天气多发,四电设备设施面临着湿度高、风力大、腐蚀性强、雷暴天气频繁等恶劣环境,也给项目设计、施工、运维带来了巨大挑战。鉴于国内外尚无经验可循,为了保障高速铁路线路运输能力和安全,探索性提出杭州湾跨海大桥海中四电平台方案,系统研究和论证海中四电平台的必要性、可行性。研究结论:(1)为满足线路牵引供电、信号系统的功能,提升可靠性和灵活性,修建海中四电平台是非常必要的;(2)在线路右侧架设1孔80 m梁作为海中四电平台可以满足牵引供电、信号系统等四电设施的需求;(3)综合考虑功能、安全、投资、耐久性、可实施性及使用单位意见,推荐采用强电设施箱式布置、弱电设施房屋布置方案;(4)应进一步加强四电、房建、桥梁等专业接口设计和管理,提升海中四电平台使用功能和设备安全,打造高质量的跨海高速铁路;(5)本研究成果可为其他跨海、跨江铁路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1 概述 合蚌高铁通信系统在完成铁路运输、管理对通信自身的功能要求外,还要为信号、电力、牵引供电、信息、防灾各专业提供安全可靠的传输平台,尤其是合蚌高铁四电等系统内部接口众多,在此接口划分的原则是根据《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前期通信与各专业的互提资料及沟通结果.通过详细的接口划分,可有效指导施工单位之间的接口分工,提高了通信与四电等各系统的后期配合及实施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