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对铁路安全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铁路异物侵限监测系统显得很有必要。由此提出用光纤布喇格光栅应力传感器替代传统的电类传感器,分析了光纤布喇格光栅应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设计了基于光纤光栅传感的铁路异物侵限监测系统并分析了预警过程。所设计的铁路异物侵限监测系统实现了分布式测量、光缆传输、系统集成、实时监测、在线控制等功能,为列车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2.
以实际工程为背景,运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无线传输技术及光纤光栅检测技术,针对梁桥关键截面部署各类光纤光栅智能传感设备,实时对其裂缝、应变、温度及动态特性进行检测,依据桥梁损伤识别和安全评估规范,实现桥梁健康状况的在线安全评估和分级预警,从而实现物联网技术在梁桥安全监测领域的良好应用。  相似文献   

3.
李智  张涛  许伟  王涛 《交通信息与安全》2020,38(6):122-128,144
在我国智能铁路的发展规划中,智能CTC系统作为智能铁路的调度指挥系统,应具备列车运行自动调整功能.因此,基于现有列车运行调整理论研究,结合相关技术标准与CTC系统实践经验,提出高速铁路智能CTC系统列车自动调整系统结构,包括设计原则、软硬件结构设计及相关功能逻辑设计.为CTC系统列车自动调整系统构建列车运行自动调整模型,基于现有研究的局限与不同客户需求构造模型约束条件与目标函数.通过京张高铁列车运行调整案例场景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利用区间运行时间中的缓冲时间与图定停站时间的冗余尽可能地追回列车晚点,同时正确处理接发车股道、动车组接续等问题,生成无冲突的列车运行阶段计划供调度员下达.调整后的列车运行阶段计划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缩小晚点波及范围,有效控制晚点传播.  相似文献   

4.
宜万铁路是铁路史上桥隧比例最高的铁路,沿线的大量隧道口危岩给铁路行车安全带来重大威胁,工程防护手段并不能完全解除危岩落石的威胁.结合目前铁路危岩落石监测主流技术和宜万铁路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基于红外激光轨面扫描成像和非接触式振动波信号检测技术的融合检测技术体系,研制了宜万铁路危岩落石监测预警系统.已建成的9套监测系统在宜万铁路近1年的运行情况表明,该系统监测能力完备可靠,与其他的危岩落石监测技术相比具有极低误报率,能够充分保障宜万铁路的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5.
以燕山中山区某高陡边坡危岩落石地段铁路路基为依托,根据危岩落石发育特征及现场调查资料,运用ROCKFALL软件建立高陡边坡落石运动分析模型,系统研究落石运动特征;揭示落石弹跳和冲击特性;预测落石运动轨迹和落点分布规律,统计分析出陡坡上约7.5 %的危岩体失稳后将侵入路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陡崖顶部设置1道张口式帘式网的防治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6.
李明 《隧道建设》2014,34(4):368-373
为解决对盾构施工影响范围内的高速铁路沉降监测问题,以天津地铁3号线金狮桥站—天津站站盾构施工为依托,对既有城际铁路进行自动化监测。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为:1)介绍该工程穿越城际铁路情况及高铁监测特点和需求,说明高铁监测中必须实施自动化监测手段;2)高铁监测项目较多,对路基及钢轨沉降自动化监测重点项目进行研究;3)结合铁路特点进行静力水准和自动全站仪2套自动化系统的测点布设以及在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说明只有充分考虑环境特殊性才能有效发挥每种自动化监测手段的预期效果;4)通过数据比较,发现两者稳定性较好,说明采用智能型电子全站仪加棱镜监测手段解决目前钢轨自动化监测难题的手段是可靠的,为以后的高铁钢轨自动化监测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正>0引言要确保高速铁路列车高速、安全、舒适、平稳运行以及最大程度地减少维修工作量,就要求轨道必须具有高平顺性。轨道是靠线下工程为支撑基础的,在线下工程中,桥和隧道本身的刚度决定了它们的沉降变形比较容易控制,而路基的刚度小,沉降变形控制的难度大。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对某些难以控制的路段会采取加强地基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的水平集水建筑物,形成历史久远。由于地表后期改造大,部分坎儿井地表痕迹已消失、坍塌或掩埋,勘察难度大;若坎儿井的分布情况和暗渠埋深及大小没有查明,将会造成设计困难,对施工及后期铁路运营影响大。为此,以新建DY高铁穿越坎儿井地区的勘察为对象,研究提出坎儿井地区的勘察方法,从而查明:沿线有98处坎儿井与新建路线相交;暗渠埋深多为2.0~40.0 m;暗渠大小多为0.5~2.0 m不等。针对沿线坎儿井特征,提出了设计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高铁高填方路基高速液压夯实施工参数,在沪昆高铁芷江段施工现场进行原位试验,测试了夯击能36 k N·m作用下路基的沉降和动应力,分析了动应力随夯击次数和深度的变化规律,沉降量与夯击次数的关系,确定了有效加固深度为1.75 m和最佳夯击次数为9击,并对其加固效果进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在夯击能36 k N·m累计9击作用下,路基压实度在1.75 m深度范围内都达到了95%,路基表面Evd平均提高了14%,K30平均提高了26.31%,CMV平均提高了18.63%,路基压实质量满足设计要求,高速液压夯实效果显著。建议对同种条件下的路基每填高1.75 m时,采用夯击能36 k N·m,累计作用9击对其进行加固。  相似文献   

10.
赵代强 《路基工程》2014,(3):187-191
针对我国无砟轨道路基沉降观测数据管理及分析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文件DNA识别技术、平差模型建立、稳定性分析等关键技术的研究,自主开发了一套规范化和系统化的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数据处理软件,集成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了沉降观测与评估的一体化,使沉降数据分析更科学、更严谨,提高了工作效率。该软件经测试,各项功能和性能满足要求,已成功应用于京沪、京石、石武和合福等高速客运专线铁路;也可用于其它建筑的沉降数据处理。  相似文献   

11.
依托长期从事铁路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实践,根据国内各类土工格栅的技术质量标准、性能特点及其适用范围,总结分析土工格栅在高铁路基中的应用情况及其质量管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土工格栅在高铁路基中的选用原则、质量管控要点及修改完善相关标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