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韩集装箱海运市场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宏波 《集装箱化》2005,(12):15-16
中韩两国于1992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十余年来两国在外交、经贸、化、人员交流等各领域均取得较快发展。此后13年间,经过两国广大经济界人士的不懈努力和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双方经济合作关系己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双方贸易发展迅速。建交时,双边贸易额为50.3亿美元,到2004年双边贸易额已达到900.68亿美元,增长了18倍,贸易形式呈多样化,进出口商品结构也趋向合理。截至2004年底,韩商来华投资32753项,合同韩资金额为505.60亿美元,实际利用韩资金额为259.33亿美元。目前,韩国是中国的第四大出口国,第三大进口国和第四大外资来源国;中国则是韩国的第一大出口国,第三大进口国和第一大投资对象国。  相似文献   

2.
自去年8月24日中韩正式建交后,两国经贸合作发展迅速。1992年双边贸易额已达5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6%。据韩方统计今年上半年两国的直接贸易额达42亿美元。目前中国己成为韩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韩国也成为中国的第七大贸易伙伴。与此同时,韩国对华投资亦迅猛增长,截至今年5月底,经韩国政府批准的对华投资已达632项,投资总额为6.32亿美元,目前中国已成为韩国企业在海外投资项目最多的国家。  相似文献   

3.
李锋 《中国水运》2008,(6):50-51
中韩两国一衣带水,互为重要贸易伙伴。中国是韩国的第一大进口国和第二大出口国,2006年山东省与韩国间贸易进出总额达191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20%。2005年,两国政府顺应民意,签订了《物流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为两国在物流领域开展合作搭建了平台,其中之一就是在两国已经开通的滚装客货班轮运输基础上,共同推动中韩陆海汽车直达运输合作。  相似文献   

4.
王纪孔 《中国水运》2009,(10):14-15
2008年上半年,中国的商品进出口总值为12341.7亿美元,其中,出口6666.1亿美元,进口5675.7亿美元。同期韩国的货物进出口总值为4340.3亿美元,其中,出口2139.3亿美元,进口2201.0亿美元。2008年上半年,中韩两国的双边货物进出口总额为872.0亿美元。中韩两国的巨额货物进出口总值预示着两国之间存在着庞大的物流移动。  相似文献   

5.
据日本贸易振兴会统计,2004年的中日贸易额以美元计比上年增长27%,达到1680.48亿美元,是从1999年起连续6年刷新历史最高纪录。日本往中国的贸易额增长29%,为738.33亿美元.其主要原因是在中国难以采购的材料和零件等的拉动。中国往日本的贸易额增长25%,为942.15亿美元,其主要原因是机械设备大幅增加。双向货流已是连续6年增大。2004年日本对中国的贸易赤字为203.82亿美元,但如果考虑到经由香港地区的部分,则2001年以后的赤字正在减少。2004年大体均衡。  相似文献   

6.
正《越南经济时报》2018年5月21日报道,越工贸部公布,2017年越对美出口额41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0%。1994年(美国取消对越贸易禁运)双边贸易额为2.2亿美元,2001年(双边贸易协定生效)上升至14亿美元,2017年高达508.1亿美元。过去10多年来,双边贸易额已增长了47倍。越南已成为美国第12大进口市场,第27大出口市场和第16大贸易伙伴。在上周胡志明市举行的"越美贸易论坛"上,越工贸部副部长杜胜海表示,尽管越美双边贸易额不断增加,但目前越  相似文献   

7.
龚月明 《海运情报》2005,(12):14-16
中国、日本和韩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度日益提高,三国区域内的集装箱货流也一直增长。以贸易额(美元)计,中国已成为日本的第二大出口对象,且2002年以后已是日本最大的进口来源地。对于韩国来说,2003年中国成为最大的出口对象,对于日本而言,韩国是继美国、中国后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国,日韩自由贸易协定如果签订,贸易将更为活跃。在集装箱货流方面,按2004年实绩,中日间比上年增长19%,约为260万TEU;日韩间增长8%,约为125万TEU;中韩间增长11%,约为198万TEU。  相似文献   

8.
一、市场层面:以巨额贸易差额为特征的中美经贸关系近年来,中美双边经贸关系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两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按中国海关统计,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2008年,中美商品贸易总额3,337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13%。以国家为单位计算,美国是中国最大的海外市场,对美国出口额占中国出口总额的17.7%。美国是中国第四大进口来源地,位列日本、中国台湾和韩国之后,占中国总进口额的7.2%。  相似文献   

9.
数字     
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日前访问中国,双方进一步落实两国领导人确定的未来10年中俄关系发展规划,努力在2012年前将双边贸易额提高到1000亿美元、2020年前提高到2000亿美元,同步提升贸易合作质量。  相似文献   

10.
彭传圣 《集装箱化》2009,20(1):15-17
2007年我国是仅次于加拿大的美国第2大贸易伙伴,美国是仅次于欧盟的我国第2大贸易伙伴。中美紧密的贸易关系促进两国间海运量特别是集装箱海运量高速增长。根据美国联邦政府提供的统计数据,2007年美国与我国大陆贸易额达到3867.46亿美元,其中美国进口3215.08亿美元,出口652.38亿美元;2007年美国与我国大陆间的海运货值达到2743.48亿美元,占两国贸易额的70.94%,  相似文献   

11.
江南 《海运情报》2007,(5):25-28
依托中国和印度两大经济体的飞速发展,过去3年远东/南亚/中东航线集装箱运量的年增率高达25%~30%。中印两国政府计划到2010年使两国双边贸易额达到400亿美元,远东/南亚/中东航线的发展前景因此将更加乐观。  相似文献   

12.
《机电设备》2007,24(8):I0001-I0002
据权威资料显示,近几年全球紧固件的需求量,全球可分三大市场.第一大市场就是北美市场,预计到2009年将增加到166亿美元,占全球总需求量的34.30%。第二大市场是西欧,从2004年的111亿美元增加到2009年的140亿美元,再加上东欧就将占全球总需求量的31.70‰第三大市场就是亚洲国家,从2004年135亿美元达到2009年的192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28.4%。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伊朗两国间的经济合作在近几年一直保持稳定增长。如今中国已是伊朗的最大贸易伙伴。2011年,两国双边贸易额超过400亿美元,而伊朗的原材料出口贡献了这其中的绝大部分。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与伊朗两国间的经济合作在近几年一直保持稳定增长。如今中国已是伊朗的最大贸易伙伴。2011年,两国双边贸易额超过400亿美元,而伊朗的原材料出口贡献了这其中的绝大部分。  相似文献   

15.
据统计,2008年中欧双边贸易总值达4255.8亿美元,同比增长19.5%,分别高于同期中美、中日双边贸易9个和6.5个百分点,欧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09年,虽然受到金融危机冲击,双边贸易额有所降低,但中欧贸易在中国外贸总格局中的地位并未根本变化。自然而然我国与欧盟之间的航线就成为了最繁忙的航线。  相似文献   

16.
胡志玲 《集装箱化》1998,(12):23-24
近年来.中日两国间贸易额略有上升,增长幅度明显下降。1995年进出口贸易额为578.6亿美元,与上年相比增长20.8%。1996年进出口贸易额为604.6亿美元,与上年相比增长45%。1997年进出口贸易额为608.1亿美元,与上年相比仅增长0.6%。到1998年上半年日本——中国的进口额为94.8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7%,  相似文献   

17.
中国和巴西虽然地处相距遥远的两个大洲,但作为经济快速崛起的金砖四国成员,两国的经济增速却差距不大。2010年,中国成为巴西最大的外国投资来源,同年,中巴双边贸易额达到625亿美元,使得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巴西最大的贸易伙伴。  相似文献   

18.
中亚五国自1991年独立以来,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1992年,中国与中业五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为4.65亿美元,比中亚五国独立前的1990年增长了10倍以上。其中,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贸易额为3.8亿美元,占中国与中亚贸易总额的82%,这种高比重状况一直延续至今。1994年开始,中亚国家由于受中国部分低质商品的影响均不同程度地采取了贸易保护措施,双边贸易往来进入低潮期,贸易额也锐减。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作为中国距离韩国最近、最具发展活力城市之一的烟台市,发挥其独特的地缘优势,在东亚(环黄海)城市会议多边交流的基础上,不断加大与韩国在经贸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抓住韩、日制造业转移的战略机遇,加快推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随着牛山、LG等一大批韩同企业陆续进驻烟台,烟台与韩国间的物流、人流往来日益频繁。截止目前,其宵2600多家韩资企业进驻烟台,烟台与韩国的双边贸易额占烟台市进出口总额的40%多。韩国已成为烟台第一大贸易伙伴和除香港外第二大外资来源地。烟台经济持续、稳定、健康、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煤炭进口量迅速增长。中国是世界最大的产煤国,且是出口国,但2009年上半年转变为煤炭净进口国。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于去年10月发表的“中国煤炭供求动向”预测中国煤炭进口量2030年将达到9300万吨,然而2009年就已达到1.258亿吨,大幅超过了预测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