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针对湖南内河干支直达货物运输载重量小、能耗高,效率低的现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运输方式--可分解机动驳顶推船队货运,船模型试验研究表明可分解机动驳顶推船队是一种有推广价值的内河货运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先后对航行于汉江的300T级分节驳和500T级分节驳组成的2+2+T顶推船队作了变水深自航模操纵性试验,分析浅水对内河船队操纵性及航迹宽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内河干支直达运输,往往要跨越多个航区,受航道宽度和水深的限制,分节驳顶推船队和机动驳顶推船队需要中转或多式联运.中小型机动驳运输难以形成规模,载重量小、能耗高、效率低.如湖南衡阳地区运往江苏、浙江、江西等地的紫砂陶、瓷泥、钠长石等需要跨越湘江、长江干流、苏南运河等航段,衡山至苏南运河(以金坛为例)1 656km,其中湘江段运距374km,限制吃水1.8m,最大水流速度1.5m/s;长江段运距1 144km,最大流速2m/s左右,船舶限制吃水2.8m;锡澄运河、京杭运河段(江阴--金坛)运距138km,航宽30~40m,水深2.8~3.2m,船闸一座,桥梁23座,设计最高通航高度4.76~6.74m.该航线货主分散,分节驳顶推船队、机动驳顶推船队无法进入苏南运河,目前都是采用小型机动驳(60~120t)运输,运价高出铁路29%.为了较大幅度地提高运输效益,我们提出了组成可分解机动驳顶推船队进行运输,即:在干流(或航道条件许可的支流)由一艘机动驳顶推若干艘机动驳编队航行,进入支流(航道、物流条件限制时)各机动驳单独航行,具有机动性、灵活性、节能性和规模效益.可分解机动驳顶推船队船型研究和模型试验研究工作是基于解决这一运输方式的关键技术而开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作者借助电子计算机对长江下游分节顶推船队所作的大规模技术经济论证。在论证中,以综合经济指标 E 评定船队方案经济效果的优劣,对于船队阻力的计算采用作者提出的方法。通过推轮功率与船员工资、驳船队、油价等最佳匹配的函数关系式和大量的实例计算资料,分析了运输成本结构对分节顶推船队经济性的影响;阐明了船队运输成本结构是确定推轮功率和驳船队大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经对两万余个方案的论证计算与分析,根据长江下游目前的、以至可以预见的相当长时间内的分节顶推船队运输成本结构和年运量,作者认为长江下游在近期内以发展2000吨分节驳型、1200~1800马力推轮所组成的2×4船队及以2000吨分节驳型和540~1200马力推轮所组成的2×2船队具有最好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5.
锚设备虽然简单,但对船舶营运和停泊确实是必不可少的,甚至关系到整个船舶的安全.笔者在实践中了解到,分节驳顶推船队首驳断链丢锚的事故时有发生.究其原因,除操作者因素外,造船时的《长江水系钢船建造规范》(以下简称《长规》)以及现行《内河钢船建造规范》(以下简称《内规》)对分节驳锚设备均是以单驳舾装数为依据,没有考虑到分节驳顶推船队这一特殊性.本文就这个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钱徐涛 《船艇》2001,(5):33-35
我国内河通航里程历来仅次于俄罗斯,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航道网。论船型技术,除长江等大型分节驳顶推船队外,小型机动驳(其中挂桨机船占了大部分)和一列式拖带船队是当前航运的主力军。还有不少“三无”船  相似文献   

7.
介绍三峡枢纽过坝万吨级分节驳顶推船队自由自航试验的试验状况及所得结果,对船队的操纵性能进行了评价,分析了两种不同尾型推轮组成的顶推船队的操纵性能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翁启献  黎灌虹 《船舶》1996,(1):9-16
20000t原油半分节驳顶推船队由1艘2320kW推轮和4艘5000t原油半分节驳组成。文中分别对船队的推轮和原油半分节驳的设计特点作了介绍,文后还对船队进行了技术经济论证。  相似文献   

9.
一、顶推驳船队与机动驳顶推船队是两种最好的内河散货运输方式 顶推驳船队在内河大宗散货运输中显出了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世界各国航道条件好的地方推广很快.顶推驳船队越大,其优越性越显著,但是相应对航道条件要求越严格.  相似文献   

10.
张哲辉  卢成 《水运管理》2009,31(1):23-25
分析嘉陵江发展集装箱运输潜力及集装箱运输船舶船型相关因素,根据嘉陵江航道、通航建筑物、现有船型的特点及我国内河航运标准,提出嘉陵江水路集装箱运输的推荐船型:载箱量为54TEU的自航船、机动驳顶推船组(1推1)和分节驳顶推船队(1推2),并对这些船型进行经济性论证与分析,认为机动驳顶推船组和分节驳顶推船队优于自航船。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分节顶推船队是一种先进的运输方式。在顶推船队的设计中,以往对船与船间联结装置(缆绳或专门的系结设施)的受力,即系结力差不多都是采用粗糙的估算方法,因而影响了其安全性与经济性。这就需要提出某种预报方法。无论是近海还是内河,联结船队的系结力都可大体分成由于船队机动所引起的操舵系结力和由于波浪所引起的波浪系结力两个部分。本文仅讨论波浪系结力。船队波浪系结力的研究有实船试验、模型试验、理论计算几种方法。由于安全、经济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1.在河运的专业化进程中,我国特有的梭形顶推船队发展到分节驳顶推船队,明显提高了经济效监。2.进一步完善我国河运驾驶理论教育的过程。3.逐步推广长江雷达导航和增进通讯联络以提高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13.
近三十年来分节驳顶推船队有了迅速的发展,并逐渐地淘汰了原有的拖驳运输。其重大的技术因素是人们通过无数次的航行实践和模型试验,证明顶推船队在减小航行阻力方面有明显的优越性,特别是在推进器前面的两侧加设倒车舵后船队的操纵性能得到大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内河通航标准》中有关问题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4年修订的GB50139—2004《内河通航标准》的应用情况,以及运河水运现状的调研结果,对限制性航道中代表船型及航道尺度、顶推船队在限制性航道和内河航道应用的适应条件、船舶变吃水、以及跨河桥梁净空尺度等问题提出看法和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5.
全面介绍了1981年国家科委下达的“分节驳顶推船队运输成套技术试验研究“项目的关键技术及项目的应用与推广,并概述了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1981年在黑龙江省首次建成了一种新型节能船——内河分节顶推垫气驳船。实船测试表明该船在服务航速能达到节能25%以上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7.
良好的航道条件为发展内河航运提供了基础 ,从分析国内外理论计算结果着手 ,阐明了内河航运船型发展方向和关键技术 ,认为我国内河船型应发展大长宽比船型和机动驳顶推运输船队 ,后者更适合我国当前的航道、港口现状。  相似文献   

18.
正《内河通航标准》是我国必须遵守文件,中小航道规定三种代表船型:(1)一列式顶推二驳船队实践证明在大部分地区推广艰难。(2)一列式拖带船队具有无法弥补缺陷是古老淘汰运输方式。(3)用一列式顶推二驳船队制订航道尺度,用船队载重量一半制订航道等级和配套设施规模,使常用货船载重量人为损失一倍多。规定三种代表船型都有严重浪费航道资源,船型极落后,推广标准船型反引起自发船舶大型化,配套设施还面临返工。至今我国  相似文献   

19.
分节驳顶推船队在长江集装箱运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鸣  程铁 《水运管理》2005,27(3):1-2
分析长江集装箱运输现状及存在问题,介绍分节驳顶推运输及其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分节驳顶推运输对于长江集装箱运输的适用性,提出实现长江集装箱分节驳顶推运输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引航控制模型是考虑了人在控制闭环中作用的船舶自动引航模型,它不同于精确控制航迹或者航向的自动舵控制模型,重点在于量化和探索船舶驾引知识和经验.它是港口航道设计和安全评估经常采用的快时模拟的基础.基于模糊推理方法,结合系列内河船队操纵性实测数据与实际操船经验,设计出一种仿真智能的内河顶推船队引航控制模型,并以某顶推船队为原型,进行了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引航控制建模方法,包括隶属度函数和推理规则的确定能忠实地反映人员操舵控制过程.这种建模方法可为快时模拟论证等工作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