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铁道建筑》2012,(9):128
2012年8月7日17时10分,由中铁五局二公司承建的承赤高速公路曹家沟隧道右线顺利贯通。该隧道为上下行独立双洞四车道分离式隧道,左线长2 541m,右线长2 284 m,隧道净宽10.75 m,净高5 m,设计时速为100 km/h。曹家沟隧道设计有Ⅴ级围岩、Ⅳ级围岩、Ⅲ级围岩,隧道地质结构复杂,隧道穿越红石砬—大庙断裂断层,该断层破碎,易形成富水、易塌方,开挖后稳定性差,施工难度大。  相似文献   

2.
8号斜井快速施工技术方案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介绍乌鞘岭隧道8号斜井在Ⅵ、Ⅴ级围岩地质条件下实现快速施工的技术方案要点及施工组织技术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青岛仰口隧道长约3 900 m,是青岛滨海公路的控制性工程.双向双洞六车道,隧道宽16.8 m,高9.6 m,隧道采用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采用锚喷支护,二次衬砌采用模筑混凝土结构.隧道穿越地层为花岗岩,Ⅴ级围岩段约400 m,国内目前一般大断面软弱围岩采用"CD工法"、"CRD工法"或双侧壁导坑法分块施工,工序转换多、施工速度慢且大型机械无法作业,临时工程和废弃工程量大.研究结论:为了实现大型机械化作业加快施工进度和减少临时工程废弃量,Ⅴ级围岩段采用导管超前注浆加固,初期支护适当加强并紧跟掌子面,隧道采用全断面和台阶法开挖,便于大型机械配套作业,加快了施工进度,平均单掌子面月开挖成洞140 m.硬岩隧道III级、Ⅲ级、Ⅴ级围岩段可以采用台阶法开挖.  相似文献   

4.
昆玉铁路宝峰隧道全长7 377 m,是昆明至河口铁路昆阳至玉溪段重点控制工程,为双线隧道,全隧共设4个斜井,斜井进正洞挑顶段地质均为富水Ⅴ级围岩。结合在双车道3号斜井挑顶过程中斜交角度的调整与挑顶方案的改进,对挑顶施工技术进行了总结,对同类工程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千枚岩隧道快速施工技术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结合乌鞘岭隧道施工,总结了在软弱围岩千枚岩隧道施工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和在Ⅴ级围岩中达到单向成洞100m/月以上的施工水平的有关经验。  相似文献   

6.
三台阶六部短距法在铁路隧道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新建贵(阳)广(州)铁路客运专线三都~五通间属于高原斜坡侵蚀、构造中、低山区,沿线地质构造复杂多变,隧道洞身地质中Ⅳ、Ⅴ级围岩等级所占比重大,施工安全风险高。针对开挖断面为138 m2~146 m2的特大开挖断面的软弱地质围岩铁路隧道,必须采取可靠的施工工法,才能确保隧道施工安全。研究结论:以贵广铁路大断面Ⅳ、Ⅴ级软弱围岩地质隧道施工为背景,在总结了传统三台阶施工工法的经验基础上,施工采用三台阶六部短距开挖工法,将隧道整个开挖断面分为三个台阶六个作业面,上、中、下各台阶施工同步推进,弥补了CRD法或双侧壁导坑法等方法工序多、工期长、对围岩扰动次数多的不足,便于现场施工组织管理,且机械化程度高,缩短了工期。根据现场工程实践,该工法既保障了隧道施工安全,又提高了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7.
209m~2扩大断面石质围岩隧道CRD工法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哈大客运专线台山隧道最大开挖断面为209 m2,是目前国内客运专线施工中最大的扩大断面隧道,设计Ⅳ、Ⅴ级围岩段采用CRD工法施工,但由于该隧道为石质围岩,爆破对中隔壁影响很大,因此,在保证安全质量前提下,对原设计工法进行了局部优化,具体介绍优化后的CRD工法施工工艺及施工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针对隧道施工过程中各作业线内部产生的机械排队作业现象,采用随机过程排队论方法以Ⅲ级围岩为例研究中硬围岩长大隧道施工循环作业线中机械配套问题,提出顾客为有限源的M/M/1/m/m排队系统的求解方法,由此得到基于快速施工的最优机械配套方案。结合黄岩隧道妹子娘冲斜井段的工程实例,得到Ⅲ级围岩下出碴运输系统以及锚喷支护系统的最优配置,可为工程实际施工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临县隧道全长10 632 m,以Ⅳ、Ⅴ级围岩为主,位于黄土峁梁地区,浅埋偏压段落较多,其中黏性土地层具有弱膨胀性,极易造成塌方或大变形,施工难度大。阐述了湿陷性黄土隧道软弱围岩段的施工难点、施工原则及关键技术控制要点,并介绍了根据位移控制基准和位移时程曲线形态判别围岩与支护结构稳定性的方法。结合施工取得的经验教训,总结了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变形控制措施。这些措施使临县隧道施工得以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可供其它特殊条件下的隧道施工借鉴。  相似文献   

10.
对时速200 km 客货共线双线隧道,采用有限元程序模拟了Ⅳ级(分石质、土质)、Ⅴ级围岩浅埋及偏压情况下的动态施工过程.对各工况下的不同施工方法进行了比较,以隧道施工后周边围岩的稳定性和初期支护及临时支护的安全性为指标,给出了各工况的合理工法:Ⅳ级石质围岩(包括浅埋及偏压)及土质围岩浅埋情况可采用中隔壁法施工,Ⅳ级土质围岩偏压及Ⅴ级围岩浅埋情况采用交叉中隔壁法施工较好,而Ⅴ级围岩偏压情况建议按双侧壁导坑法施工.  相似文献   

11.
《铁道建筑技术》2014,(3):I0004-I0004
牡绥铁路兴源隧道全长3427m,双线,设2座无轨运输斜井,斜井总长750m。隧道穿越地层为薄层炭质泥岩,现场判定围岩为Ⅵ级,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受区域地质构造的作用明显,且岩层走向不利于隧道稳定,卸荷效应强烈,初期支护易产生开裂、钢架扭曲、剪断、喷砼掉块等大变形现象。  相似文献   

12.
软弱围岩大断面铁路隧道大拱脚台阶法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特大断面隧道穿越煤系含炭质页岩夹层的地层,而且围岩破碎,节理发育,围岩完整性较差,为了保证隧道安全、快速施工,结合现场施工实践,介绍了针对Ⅴ级围岩应用大拱脚台阶施工工法施工,并加强围岩量测,超前地质预报,勤检测瓦斯的技术措施,总结了大拱脚台阶法在软弱围岩地质隧道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良好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新近系富水弱胶结砂岩地层隧道在施工过程会破坏围岩稳定,进而出现突水和涌沙病害,在砂岩地层进行注浆加固是保障隧道安全的关键。以宁夏中卫某富水砂岩隧道为依托,采用FLAC 3D建立计算模型,探明不同注浆圈厚度对围岩的影响。结果表明:隧道注浆圈厚度为3 m时,围岩累计周边收敛值和拱顶沉降值分别为35.3 cm和30.9 cm,满足设计允许变形值。随着注浆圈厚度的增加,注浆加固效率先增大后减小,但施工难度及工程投资显著增大。综合考虑隧道施工的安全性、简便性及经济性,当围岩含水率为塑限范围及以下时,建议注浆圈厚度为3 m;当围岩含水率为塑限及液限范围之间时,建议注浆圈厚度为4 m。研究结果可为富水砂岩隧道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大管棚超前支护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三台阶隧道施工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天马山隧道Ⅴ级(偏弱)围岩施工为例,通过方案比选,提出了大管棚超前支护Ⅴ级(偏弱)围岩,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三台阶工法施工技术.经过论证,此方案安全可行,节省投资,进度加快,可为今后类似隧道的施工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昆玉铁路宝峰隧道全长7377m,是昆明至河口铁路昆阳至玉溪段重点控制工程,为双线隧道,全隧共设4个斜井,斜井进正洞挑顶段地质均为富水V级围岩。结合在双车道3号斜井挑顶过程中斜交角度的调整与挑顶方案的改进,对挑顶施工技术进行了总结,对同类工程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介绍乌鞘岭隧道8号斜井及正洞在大埋深、高地应力条件下千枚岩、变质砂岩的变形特点及规律,并根据围岩的变形特点及规律确定合理的支护参数及施工方法,达到有效控制变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超前加固支护技术在改建铁路隧道洞门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达成线渠江四号隧道改建工程中,围岩类别包括Ⅳ级、Ⅴ级二类。其中,隧道出入口处为Ⅴ级围岩地段,稳定性差,为保证施工质量、安全和工期要求,采用提前进洞以超前加固技术对不良地质进行预加固处理和格栅钢架结合超前小导管进行洞门支护加固进洞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泾县隧道斜井进正洞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斜竖井可以加快隧道施工进度,既增加了隧道正洞施工的工作面,也可作为隧道施工出渣与进料的咽喉通道。客运专线双线具有开挖断面较大的特点,软弱围岩段的斜井至正洞的衔接更是大断面隧道施工的薄弱环节,处理不当就会造成塌方。在泾县隧道斜井进正洞施工中,制定了以"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早成环、仰拱紧跟"为原则的施工方法,采用了针对软弱围岩条件的斜井进正洞施工工艺和监控量测方案,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4近日,从江西景德镇皖赣铁路浯溪口水库改工程项目获悉,该项目杨村1号隧道顺利贯通,这标志由中铁二十五局承建的浯溪口项目全线11座隧道3 441m全部顺利贯通,为年后铺架如期进行,2018年铁路顺利建成通车奠定坚实的基础。该项目11座隧道围岩等级多为Ⅲ级、Ⅳ级、Ⅴ级围岩,隧道分布广,可用于方便施工的乡村便道少,自主修  相似文献   

20.
以某高速公路隧道大坡度通风斜井为研究对象,对斜井的开挖施工及支护结构安全性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在V级围岩条件下,采用上、下台阶法施工,喷锚紧跟,施作二次衬砌的施工方法,能保证工程的快速、安全完成,可为今后类似地下工程的修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