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结合太原地铁1号线地铁特有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土特征、水文地质,分析与地铁隧道、车站建设相关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特征。研究太原地铁1号线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即交城活动断裂、地面沉降、地震液化、湿陷性土。在此基础上,对地铁车站基坑以及区间隧道开挖可能面临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结论:交城活动断裂带内不宜设置地下车站,地下站基坑开挖易产生流沙、基坑边坡失稳,地面沉降对工程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广州地铁40多年岩土工程勘察实践,总结了广州地铁沿线岩土分层系统的建立和推广应用,以实际工点为例给出了各岩土层主要的工程参数,为我国其他城市地铁和轻轨勘察的岩土分层提供了值得参考的范例,阐述了在<地下铁路、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增设岩土分层规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本根据广州地铁40多年岩土工程勘察实践,总结了广州地铁沿线岩土分层系统的建立和推广应用,以实际工点为例给出了各岩土层主要的工程参数,为我国其他城市地铁和轻轨勘察的岩土分层提供了值得参考的范例,阐述了在《地下铁路、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增设岩土分层规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正面临着地铁工程的大规模建设期,在大规模建设的同时,地铁工程建设存在着信息传输时效性差,数据共享程度低,预警机制不完善,各参建方协同工作能力弱,数据流失等问题.为了有效降低工程建设风险,广州地铁于2006年~2010年对在建线路开展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项目,开创了我国开展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先河.本文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架构体系、主要功能以及在广州地铁风险管理应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勘察总体管理在杭州地铁一号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友君 《铁道勘察》2007,33(2):36-40
按照地铁勘察总体的职责和工作方法,对地铁地质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管理。重点分析了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地铁设计和勘察的特点、不良地质作用对地铁工程的影响,提出勘察工作量布置方案和勘察测试手段建议。对城市地铁勘察未来发展和研究方向进行预测,探索和解决地铁设计和施工遇到的岩土工程问题。  相似文献   

6.
以太原地铁2号线为例,运用标准贯入、静力触探、旁压、扁铲侧胀、十字板剪切等多种原位测试方法,求取岩土体的静止侧压力系数、基床系数、地基土承载力、变形模量等岩土力学参数,结合室内试验成果及规范和经验值,综合确定岩土参数建议值。  相似文献   

7.
以国内城市地铁工程建设实践为背景,结合地铁工程的自身特点,总结了设计概算编制的几点体会。针对目前地铁工程概算编制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提出了做好地铁设计概算工作应当采取的重点对策。  相似文献   

8.
地铁结合高铁区域交通枢纽立体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地铁目前已经成为各大城市轨道交通不可或缺的交通形式,伴随着地铁线网的延伸,地铁同国铁、高铁、公路、航空等交通模式的联系也愈发密切,有必要对地铁与高铁车站及各种交通模式的接驳设计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使区域交通枢纽的立体化发展更加理性和合理化。研究结论:本文以笔者参与设计的实际工程———地铁太原南站为例,阐述了地铁车站与高铁车站交通组织流线采用地下中央换乘大厅集中进行换乘,使高铁、地铁、停车、商业、广场各流线之间畅通无阻,同时对地铁穿越太原南站地下工程区间特殊处理方式进行分析,建议该段采用盾构法施工。最终展望了太原南站区域交通枢纽将带动城市副中心商圈发展,成为典型的地铁结合高铁区域交通枢纽立体化发展的引领模式。  相似文献   

9.
基坑变形监测是确保基坑施工安全的必要手段,开展深基坑变形现场监测研究对基坑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宁波地铁3号线仇毕站深基坑工程为例,结合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与支护设计方案,对工程区域地表、周边建(构)筑物与地下管线以及工程本身进行监控量测,并根据现场监测结果,对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地下连续墙墙顶沉降、地表沉降、管线及房屋沉降、基坑外水位变化、支撑轴力变化情况和发展规律进行了重点分析,得出了宁波软土地区地铁车站深基坑变形的一般规律及受力特征,可为车站基坑变形控制及类似工程的优化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地铁工程建设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成为制约工程顺利推进的瓶颈。结合深圳地铁2号线首期工程建设,为确保工程如期开通试运营,提出了车辆段临时供电方案,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分析了选定的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需重点关注的问题,并在实践中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妥善解决,最终圆满完成了车辆段电通工期目标。  相似文献   

11.
太原地铁1号线对于太原市后续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因此需要慎重确定建设标准和工程技术方案。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采用对比分析、模拟计算等方法,对于1号线车辆选型和编组方案、长大陡坡地段的列车运行安全性及运行速度、太原站至南内环东街段线路走向及车站分布方案等几个重大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为项目提供专业、科学的决策依据,对于推动太原市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地铁工程勘察监理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程地质勘察监理 ,不同于施工监理或设计监理 ,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由于地铁工程勘察的复杂性和高要求 ,为保证高效、优质完成勘察任务 ,开展监理工作十分必要。本文结合作者在南京地铁工程勘察监理工作的探索 ,探讨了监理的任务、依据、程序和主要内容 ,分析了地铁工程勘察监理的特点、宜遵循的原则以及监控的关键与要点。  相似文献   

13.
结合成都地铁1号线皂角树车辆段、2号线洪柳车辆段在运营前接管期间出现的影响安全生产、设备设施调试、人员管理等问题,分析地铁车辆段在接管期间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对地铁试运营的顺利开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建设北京地铁5号线崇文门站需下穿既有地铁2号线崇文门北京站区间隧道,为保证既有地下铁道正常运营和地下结构的安全,需严格控制车站施工所引起的地层位移。根据崇文门站的暗挖施工的监测资料和既有区间结构的实际情况,计算和分析下穿情况下2号线区间结构的受力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5.
广州轨道交通五号线盾构施工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解决广州轨道交通五号线盾构施工面临的诸多难题,总结在复合地层中盾构施工的若干经验,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研究方法:通过工程类比、现场试验及监测等手段,对盾构施工相关工法、材料及技术等进行了引进、研究和实践。研究结果:广州地铁五号线大坦沙南-中山八站盾构区间首次成功应用了盾构始发SEW工法,并完成江中超浅埋泥水盾构过江掘进;火车站-小北站盾构区间顺利通过溶洞群,填补该项国内空白;动物园站-杨箕站盾构区间超小曲线半径掘进技术实现了新的突破;车陂南站-东圃站盾构区间首次成功应用了TAC高分子聚合物,辅助盾构顺利通过浅埋砂层。研究结论:广州地铁五号线盾构施工关键技术,有效控制了土体稳定和变形,在环境岩土工程问题防治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  相似文献   

16.
综述广州地铁1、2、3号线车辆制动方式、主要组成部件、作用原理及特点,着重介绍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技术的3号线车辆制动系统,同时对供气系统也作了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17.
地表沉降是地铁施工过程中最大的环境问题,当地层变形超过一定范围时,会严重危及邻近建筑物基础、邻近建筑物和地下管网的安全,引起一系列岩土环境问题.本文针对隧道穿越河流及桥基,对隧道自身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并对穿越所造成的桥梁基础变形和位移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介绍西安地铁2号线车辆贯通道系统的结构,分析该系统在列车调试阶段以及试运营期间发生的典型故障,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和技术改造方案,有效地解决了该系统在地铁列车运营期间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