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4 毫秒
1.
王振浩 《铁道建筑技术》2022,(9):141-145+173
新建赣深高铁某特大桥为单线32 m简支梁桥,通过钢门式墩小角度跨越既有高铁线路,施工中采用侧位现浇、张拉脱模后整体横移顶推施工就位。为探讨侧位现浇梁横移顶推施工过程中安全性,利用有限元软件对简支梁横移过程中滑道梁、钢管立柱和钢盖梁等构件的力学性能开展了研究,并对滑道梁-门式墩过渡段连接构造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滑道梁、钢管立柱和钢盖梁在侧位横移初期应力较大,施工时应重点关注;在侧位横移过程中,滑道梁、钢管立柱和钢盖梁的应力和挠度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综合考虑适用性和经济性,在钢管立柱-门式墩过渡段宜设置2片厚1 cm的加劲板实现滑道梁刚度的均匀过渡。  相似文献   

2.
依托实际工程,分析黄土地区涵洞接长施工技术难点,确定弱扰动涵洞防护方案,优化涵洞接长结构和过渡段填筑施工方案,基于各阶段监测数据,探究涵洞接长方案对既有线的影响。结果表明:弱扰动涵洞防护方案实施时对既有线影响较小,且在钢板桩施工阶段对既有线影响最大(<0.5 mm);涵洞接长结构(横向)和过渡段填筑(纵向和横向)采用对称施工,可有效降低既有线两侧变形值的差异对既有线轨道水平值的影响;涵洞上侧位置变形随复合地基施工波动,且整体呈上升趋势,而过渡段位置变形先增加后降低,且涵洞上侧位置变形大于过渡段位置;各侧物位计变形随本侧底板、侧板、顶板和八字墙浇筑阶段均发生突降变形;各工点物位计沉降值均随过渡段填筑高度的增加呈非线性增加,且各填筑阶段过渡段位置沉降变化值均高于涵洞上侧。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株六复线改造因线路拨移、线路交叉换侧、桥梁铺架、车站封闭等引起接触网施工方案的过渡。过渡方案的实施缩短了施工工期,确保了施工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4.
遂溪站是湛江枢纽内的中间站,在新建合湛线工程中车站增建茂名方向疏解联络线,全站按"四进—四出"上下行两场进行改扩建。根据车站改扩建方案特点及车站既有特征,结合运输生产的需求,研究制定了基于信号过渡模式的站改施工过渡方案。文章详细分析了既有设备改建难点以及施工过渡的原则和方法,分析比较了信号采用不同过渡模式对过渡工期、施工组织、工程费用及运输组织产生的影响。通过研究得出结论,信号采用"新站房-新站型"的过渡模式较为合理,能有效节省过渡工程费用,降低运输干扰。最后,基于该信号过渡模式,统筹站前、站后各专业制定出合理的全站施工过渡方案和具体施工过渡步骤,确保车站改扩建工程能顺利有效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介绍在铁路站场改造施工中制订施工要点过渡方案时按"先新后旧"、"先伸后缩"、"展外缩内"的原则,以及采取工务和电务配合,设计同现场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站场展长施工,这种施工方法减少了施工对运输的干扰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赵振刚 《铁道货运》2010,28(3):24-26
铁牛庙接轨站改造工程为车站纵断面落坡改造、股道延长、增加到发线3个项目,施工过渡复杂。介绍了制定施工过渡方案的思路和指导原则,提出具体的施工过渡方案。对施工过渡方案的关键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路桥过渡段施工质量在客运专线铁路路基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哈大铁路客运专线于山咀特大桥沈方台路桥过渡段施工情况,对过渡段的填料配合比选定、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总结,并对过渡段级配碎石检测指标与时间关系进行了分析,该施工方法使过渡段的差异沉降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可为类似过渡段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高速公路建设中,路桥过渡段的建设质量会对高速公路的运营和服务产生重要影响。此文在阐述已建有关高速公路工程存在路桥过渡段"桥头跳车"现象,分析所产生病害原因的基础上,针对吉林省某高速公路工程实际,论述消除或减弱路桥过渡段"桥头跳车"现象可采取的质量控制措施,即选择填料、满足路基压实度要求、加强路桥过渡段结构设计、加强施工工序和工艺控制及施工管理、严格施工质量检测等。  相似文献   

9.
贾陈君 《铁道建筑》2012,(3):99-102
在铁路既有线提速扩能改造中,不可避免地出现铁路区间施工便线过渡、站场施工过渡等情况,原则上应采用不中断铁路运输或对运输影响最小的过渡方案。本文结合2008年3月胶济客专潍坊至潍坊西区间线路过渡设计和施工,对拨接施工的内容、顺序及方法进行说明,为铁路设计人员对既有线施工过渡设计及拨接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客运专线桥涵过渡段施工质量要求,结合石太客运专线过渡段掺5%级配碎石施工实践,对过渡段级配碎石施工控制技术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1.
通过系统、全面的计算、分析和研究,综合考虑可靠性、工程投资、运行费用、设计施工管理的便利等多个方面,提出对于低压负荷较大的地铁车站,应在车站的非变电所端设置1个低压配电室或1座跟随式降压变电所,同时提出了两者的选用条件。  相似文献   

12.
针对新建隧道下穿既有铁路隧道施工安全性问题,基于有限元摩尔库伦原理对不同施工工法的三维隧道交叉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对比分析CD法、CRD法和双侧壁导坑法的新建公路隧道下穿既有铁路隧道引起的公路隧道施工不同部位稳定性演变和运营铁路隧道沉降变化,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自身隧道开挖,双侧壁导坑法在控制拱顶沉降具有一定优势,但在水平收敛上CRD法效果最好,其次是双侧壁导坑法。不同工法对既有铁路隧道的沉降影响不同,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公路隧道施工对既有铁路隧道的沉降影响最小,且不建议在交叉隧道处采用CD法进行施工。  相似文献   

13.
对整流机组联调试验若干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阐述了整流机组联调试验直流空载电压过高的原因;分析了导致不带平衡电抗器的整流机组直流负载拐点电流超出许可范围的成因;叙述了联调试验求得的额定直流电压调整率值过高是因为试验电流未超过拐点电流,介绍了采用降低网压求取额定直流电压调整率的等效试验法;结合试验数据,说明了压仓电阻的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地下线铺轨施工在遇到冻结法旁通道施工地段时,为减少或避免因冻结法旁通道沉降不稳定对轨道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快施工进度,通常采取临时过渡方法。介绍了冻结旁通道施工对轨道结构的影响和采取的对策,以及旁通道地段过渡施工的管理。组织好冻结法旁通道地段铺轨过渡施工,合理制定过渡方案,加强过渡施工期间管理,对确保工程质量、进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无砟轨道路基膨胀诱发钢轨上拱是高铁建设运营面临的常见病害之一,路桥过渡段是路基膨胀病害的高发路段,为研究高铁路桥过渡段路基膨胀后钢轨上拱分布及路基结构变形规律。以一处典型过渡段路基膨胀工点为例,通过现场监测和室内试验判别轨道上拱情况及路基膨胀层位,并通过数值模拟计算研究路基基床膨胀对过渡段路基结构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流下渗与基床填料中的蒙脱石作用是导致填料发生膨胀的主要诱因;桥梁对路基膨胀引起的钢轨上拱具有明显的阻隔效应,临近桥台侧钢轨上拱变化范围明显小于远离桥台侧;路桥过渡段基床填料膨胀率为0.08%时,钢轨上拱量达到无砟轨道钢轨上拱可调节临界值4 mm;临近桥台侧钢轨轴向应力峰值远大于远离桥台侧。  相似文献   

16.
利用固定式测斜仪对洞桩法暗挖施工车站的边桩深层水平位移展开实地监测工作。实际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测斜仪电缆保护对试验的进行非常重要;温度修正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不大,应剔除受电磁干扰而异常的测试数据;选定冠梁施工后的电压值作为初始状态;桩体水平位移主要受小导洞内初期支护扣拱回填、初期支护凿除和站厅层土方开挖的影响;扣拱开挖、二次衬砌扣拱期间位移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7.
基于SPWM调制的三电平四象限变流器研究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单相电压型三电平四象限变流器工作原理.在分析了SPWM调制方式和瞬态电流控制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直流侧两电容上电压平衡的方法,并在MATLAB环境下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合理选择电压平衡系数的情况下,该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平衡直流侧两电容上的电压,也能够使开关频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在受电弓上安装4只压力传感器及1只加速度传感器来检测接触压力的方法,考虑了受电弓的惯性力;介绍一种用FSO系统把信号传输到低压侧的新的数据传输方式,并提出了一套评价接触压力的算法,此算法可对受流质量进行智能判断。  相似文献   

19.
柴强 《铁道建筑》2020,(3):118-122
聚氨酯固化道床浇注过程中材料产生聚合反应导致体积膨胀。为确保高速铁路轨道的平顺性,须严格控制浇注施工中轨道的变形。针对济青(济南-青岛)高速铁路的实际线路情况,对比分析直线段、缓和曲线段、圆曲线段聚氨酯固化道床的施工变形,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曲线超高段聚氨酯固化道床施工时应调整保压配重和内轨侧与外轨侧的浇注流量,减小浇注时间差。现场监测结果表明,该控制措施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0.
牵引变压器低压侧采用单相电压互感器,现有的判据无法准确识别电压互感器的断线故障。针对电压互感器断线会导致变压器低压启动过电流保护误动,提出一种新的电压互感器断线判据。利用两个不同时刻的电压和电流值可以计算出系统的等效阻抗,通过对比计算阻抗与实际阻抗可以检测出电压互感器是否发生断线故障。利用Matlab软件以成渝线石板滩变电所为例进行仿真,在断线故障、负荷变化、系统阻抗变化、对侧故障等情况下的仿真结果表明,新判据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出电压互感器断线故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