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无砟轨道道床板开裂已成为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针对无砟轨道道床板现浇混凝土容易开裂的现状,结合工程实例,采取内掺养护材料、外喷高效养护剂的“内部抗裂、外部防裂”双重裂控技术,并配合新型保湿养护膜的附加防裂措施.实践证明,该方法有效解决了道床板混凝土的开裂问题,提升了无砟轨道道床板施工质量,可供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2.
针对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现浇混凝土容易开裂的现状,结合新建兰新铁路极旱荒漠地区无砟轨道道床板的施工,总结出4种常见的道床板混凝土裂缝形式。分析了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通过线外试验段选取了适宜于新建兰新铁路极旱荒漠地区无砟轨道道床板施工的最优混凝土配合比。在养护棚中制作道床板,浇筑混凝土时进行二次振捣并多次抹面,采取内掺养护材料、外喷养护剂的"内部抗裂、外部防裂"以及覆盖土工布等防裂措施,从而有效避免了道床板混凝土开裂,提高了无砟轨道道床板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3.
通过混凝土裂纹观测和温度、应变监测等手段,分析戈壁极端环境下混凝土应力变化情况,研究混凝土材料、养护方式和道床板结构对道床板开裂的影响。经试验得到戈壁极端恶劣环境下,无砟轨道道床板混凝土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防裂措施。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速铁路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现浇混凝土易开裂问题,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道床板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同时基于多场耦合模型对道床板混凝土开裂风险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掺入抗裂剂对道床板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后期强度影响较小,早期明显体积膨胀,有效补偿了混凝土收缩;掺入抗裂剂后道床板中心和上表面开裂风险系数由1.0以上降低至0...  相似文献   

5.
王枢 《铁道建筑技术》2014,(10):122-125
在分析比较双块式无砟轨道纵连道床板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从根本上解决路基地段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开裂问题的途径是设计采用单元结构的双块式无砟轨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底座板和水硬性支承层2个具体的设计方案。另外,提出了混凝土水灰比、入模温度等施工控制工艺及养护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针对路基段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连续式道床板易开裂的难题,从结构形式、温度应力、混凝土收缩和施工方法 4个方面对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的开裂原因进行了分析。借鉴长大连续梁设置后浇带的设计理念,提出了道床板设置后浇带的分段浇筑施工工艺。从先浇段分段长度、后浇带预留长度、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加强及后浇带施工控制4个方面确定了后浇带结构设计参数及施工保证措施,并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施工工艺对抑制道床板收缩裂缝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基于路基上双块式无砟轨道的计算力学模型,针对道床板不同宽度和深度情况下的表面裂纹和贯通裂纹,分析在列车荷载作用下道床板开裂前后对道床板受力性能的影响以及在轴向温度荷载作用下含裂纹的道床板受力情况。结果表明,在列车荷载作用下,含裂纹的无砟轨道与无裂纹的无砟轨道相比,道床板混凝土应力有小幅度增加,纵向钢筋应力随裂纹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在轴向温度荷载作用下,随着裂纹宽度的增大,道床板混凝土拉应力及钢筋应力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8.
TKC-Ⅰ型混凝土养护剂可使混凝土表面与空气隔绝,保证水分不再散失,从而利用混凝土自身的水分最大限度地完成水化作用,达到混凝土养护的目的.通过对兰新铁路无砟轨道道床板混凝土养护试验探索,总结出了针对戈壁风沙干旱地区,有效控制无砟轨道混凝土开裂的养护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兰新铁路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在恶劣环境下易开裂的问题,在分析技术难点的基础上,从混凝土材料和施工两个方面提出了兰新铁路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混凝土抗裂技术措施。在低收缩混凝土制备方面,确定了"低胶材用量、低用水量、低坍落度和高含气量"(三低一高)的混凝土配制原则,提出了基于内养护的高抗裂混凝土制备技术,并对内养护材料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详细阐述。在混凝土施工方面,提出了与结构和环境特征相适应的混凝土施工工艺、节水养护技术和温度应力释放措施。实践证明,所采取的混凝土抗裂技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成渝铁路客运专线黄帝山2号双线特大桥及路基地段CRTS-1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混凝土裂缝进行的观察、分析、研究,总结了CRTS-1无砟轨道道床板混凝土裂缝原因及形式,并针对不同形式的裂缝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后续施工的实践表明,道床板混凝土裂缝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客运专线施工中普遍存在的无砟轨道轨道板混凝土裂缝问题,以武广客运专线管内无砟轨道试验段及正线的施工为依托,对混凝土裂缝出现的机理、无砟轨道轨道板出现裂缝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实际运营中,隧道内轨道结构由于地下水压力作用和混凝土强度不足等问题,出现道床板上拱并产生裂纹病害,当上拱和裂纹达到一定程度,会对行车造成一定的影响,故针对隧道内轨道结构病害提出采用钢支墩更换无砟轨道道床板的整治方案,并提出施工流程建议。此方案结构较为简单,施工更换方便,能够节省施工时间,为快速恢复既有线铁路运营提供了保障。同时基于连续弹性支承梁模型和弹性点支承梁模型,推导出钢轨竖向和横向支点力,将其施加在局部计算模型上进一步开展了力学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钢支墩的埋深比应取1.8,当其出露高度在0.04~0.34 m时,钢支墩周围混凝土的应力及变形均满足设计要求,采用钢支墩更换隧道内无砟轨道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双块式无砟轨道在外界荷载作用下,连续道床板容易开裂形成裂纹,裂纹的产生会降低道床板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影响双块式无砟轨道在服役期间的使用与安全性。当连续道床板出现裂纹时,应该采取措施来维持双块无砟轨道的正常的使用和耐久度。基于有限单元法,建立含道床板贯通裂纹的双块式无砟轨道梁体模型,分析最不利荷载作用时所适合的修补材料,以期为双块式道床板裂缝维修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研究表明:不同宽度裂纹对维修材料性能要求不同,随着裂纹宽度的增加,材料所受到的拉应力越小,越小宽度的裂缝对材料的延伸率要求越高。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通过遂渝线无砟轨道设计,解决成段铺设无砟轨道的技术难题,供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设计和施工参考。研究结果:运用先进的理念对板式轨道(包括普通板、框架板、预应力板)和双块式无砟轨道的构造、材料及钢筋混凝土的裂纹进行了详细设计,并提出了解决当前无砟轨道技术难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采用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描述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的力学行为,以变温作用下道床板最大损伤状态作为初始条件、车辆—双块式轨道耦合动力分析得到的各钢轨支点压力作为轨道路基的外部激励,进行变温和列车动荷载共同作用下道床板损伤的演变规律及道床板损伤对结构受力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降温过程中道床板会发生横向弯曲变形,产生损伤,导致受拉承载力下降;在升温过程中由于降温导致的道床板拉伸损伤不可恢复,所以道床板损伤值不变,最终保持在0.23左右,但刚度出现恢复现象;车辆经过已损伤的道床板时,道床板内部裂纹交替张开与闭合,刚度出现短暂的部分恢复阶段,刚度退化系数最大幅值为0.057,而道床板损伤值不变,且道床板的位移和加速度幅值、支承层与基床表面的动应力幅值均比无损伤时增大,拉应力幅值减小;损伤塑性模型能很好地反映道床板混凝土的软化及刚度退化行为.  相似文献   

16.
郑徐铁路客运专线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郑徐铁路客运专线是首次大规模采用CRTSⅢ型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板铺设的无砟轨道线路,轨道板预制、铺设精调以及自密实混凝土施工工艺、工装设备及施工效率、质量控制等都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无砟轨道施工前,通过对正在施工的CRTSⅢ型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板铺设线路的参观学习,进行板场规划建设、线下工艺性揭板试验、专家评估验收、应用BIM技术管理,施工各项技术参数符合相关技术条件要求,工装设备满足作业要求,已正式上线施工的无砟轨道试验段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Research purposes: The basic component of the track structure with isolated rubber floating slab is the concrete slab track born by the elastic element. The research was done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floating slab, the analysis was made for the natural frequencies, mechanical response under dynamic load and damping performance, and the discussion was made on the reasonable thickness of the ballastless track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to the track design. Research conclusions: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natural frequency of the track system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thickness of the ballastless track, and the rate of change decreases with increase of the track thickness. The acceleration insertion loss of the track basis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thickness of the ballastless track, and the rate of change decreases with increase of the track thickness. When the thickness of the ballastless track reaches at 0.4 m, the corresponding dynamic performance, the damping performance effect and the concrete amount of track bed are rather economical. From the present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online testing, it can be seen the damping performance effect of the isolated rubber floating slab system is obvious, and its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programs are systematic.  相似文献   

18.
位于我国西北严寒地区的双块式无砟轨道采用了大单元道床板结构,为掌握该型结构对严寒地区恶劣温度环境的适应能力,了解其力学性能和行为规律,对达坂城地区采用20 m单元道床板的双块式无砟轨道试验段展开试验研究,通过数据分析和理论计算,得出如下主要结论:大单元道床板板端伸缩效应明显,引发轨道结构与基床表层大面积的层间分离滑动;大单元道床板板中部分混凝土开裂严重,年温差循环作用下大单元道床板将呈现"低温小单元组合、高温闭合大单元"的工作模式;试验段中基床表层提供的单位长度层间摩阻力为372 kN/m;极端日气温差的出现显著放大了大单元道床板日伸缩变化幅值,并形成了大单元道床板日伸缩位移均值阶梯型跳跃式发展的行为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