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美国,运输消费特别是公路运输消费在其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同寻常,如何有效地启动、维持和扩大国内包括汽车消费在内的运输消费,对维持美国经济的正常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美国运输消费中,汽车消费是与运输相关的国内需求中的主体,其发展对美国运输消费乃至整个国内消费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分析了美国汽车消费在扩大美国内需方面的主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华汽摩配》2005,(7):41-42
轿车市场近几年实现了高速增长,即使在一度严重持币待购的2004年,全年增长率仍达15%左右。市场的井喷和较长时间的持续高速增长是以往多年轿车累积需求的集中释放。所谓累积需求是指一些消费者以往很多年一直没有购车,但其实在几年以前就具备了一定的轿车消费能力和强烈的消费愿望,在实际上形成了对轿车的需求,但这种需求集中在最近这两、三年内,在产品相对丰富,车辆价格不断下降的条件下,得以满足的。随着累积需求集中释放的衰竭,中国轿车的消费群体和消费特点也发生了一些转变,是汽车营销人必须予以关注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梁达 《经济导报》2007,(42):20-21
消费需求将作为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扩大消费需求,刺激消费,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我国消费需求的增长还有巨大上升空间,城乡居民的消费潜力仍然十分可观;相对於政府消费而言,居民消费有很大的增长潜力;相对於城市而言,农村消费市场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有一场关于轿车消费的论战,郑也夫先生写了一篇著名的《轿车文明批判》,他认为轿车消费热潮是“商人赚钱的动机与人类中多数成员虚荣的性格合理导致的。”“买私车主要是为了炫耀。”其后一些学者连续发表重磅文章,立场截然对立。为了总结这场论战,后来出了一个小册子。有意思的是,论战集的编辑者称,他们的论战不邀请官员和企业界人士参加,  相似文献   

5.
在汽车消费发达的国家,二手车消费是整个汽车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科学、合理、完善的二手车消费体制带动了整个汽车消费的发展。在今天的中国,汽车越来越多地进入了家庭,准备置换手中旧车的人也越来越多,所以《爱车》特别邀请美国二手车销售专家M.Brueggemann先生为中国的车主朋友奉献一篇精彩的文章,虽然本文充满美国社会的气息,很多技巧不能直接套用,但是先进的经验是绝对值得借鉴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刺激消费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增加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二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增加人们消费的欲望和冲动,这需要制造消费的热点,为提供人们最需要和最想要的商品,同时要保持物价的相对稳定,如果物价下跌不止,人们也不会考虑提前消费。  相似文献   

7.
金蓓蕾 《经济导报》2007,(49):46-48
中国迅速成为全球奢侈品消费第三大市场,国际奢侈品品牌的经营者们认为,中国市场非常庞大:奢侈品消费意识和习惯也非常复杂,与西方的消费特点并不相同,但新的消费群体相继涌现,并且中国奢侈品市场以每年增加一成的速度在快速成长,潜力十分巨大。[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左泓 《汽车生活》2002,(5):92-93
别以为轿车价格刚降了一点儿,你就高兴了,就攥不住手里的钱了,还是再等等看吧!我说的不是单单等轿车价格再降,轿车的价格是看得见的,是有限的,把汽车买到手后的一系列消费价格却是你没看到的,这笔开销你决不能忽视。中国已经加入WTO。所有不合理的价格门槛都会在WTO的游戏规则中降下来,给老百姓一个公平的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9.
可能是多少年来受惯了欺负和欺骗,人家一对我点头哈腰,我就发毛,比如一听到人家说什么“第三大汽车消费国”,我就以为这是“人傻钱多”的潜台词,前几天我就被忽悠了一下。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汽车消费群体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车主年龄呈年轻化趋势,“80后”正在成为汽车消费的主体人群。为此,一些消费者正逐步转变观念,通过汽车金融满足个人需求。汽车金融作为新的消费方式,特别是汽车租赁业的快速发展,容易得到年轻车主的青睐,汽车金融服务成为更多消费者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1.
在消费理念日益成熟的中国,汽车消费正在转入“价值主导时代”。价值是产品或服务带给消费者的利益,它决定了价格高低和品牌崇尚度。而就一辆汽车而言,产品价值既包涵产品基本属性带来的价值,还涵盖延伸功能带来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一些权威资料显示,我国重卡的整体技术比国外,特别是欧美国家至少有着8~10年的差距。其中除了本身技术储备不足之外,相关的政策法规与重卡的消费环境及消费特征也有着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经过几乎是完全市场经济运作十年后,中国的汽车市场,品牌和车型越来越多,挑选的余地越来越大,消费者消费心理越来越成熟。需求的多样化和市场的多元化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共存。但市场需求表现出来的几种大趋势,将会对各制造厂今后的产品开发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摩托车信息》2005,(12):1-1
抨击国内部分城市对摩托车的禁限政策,力求为中国摩托车行业争得一个健康合理有序的生产与消费环境,历来是我们自认的重要历史使命。多年以来,针对“禁摩”,我们投之以相当数量的“文字炸弹”,有的还堪称重磅型,以期彻底摧毁这个貌似牢不可破而又不能不破的堡垒。屡战屡败,这是我们的真实写照;屡败屡战,这是我们的坚定信念,在这种坚定信念的支撑下,我们誓将反“禁摩”事业进行到底,没有什么力量可以使我们选择放弃。  相似文献   

15.
久陵 《轿车情报》2007,(5):38-39
众所周知,除了高端品牌产品之外,对绝大多数的中国乘用车产品而言,暴利时代已经过去。最近几年,产品价格屡屡大幅下降,今年春季的降价潮,更给消费者带来了实惠,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的车型目前价格仅为上世纪90年代的一半,而且还增加了许多新配置。如果把10年来物价指数的上升计算进去,那价格下降的幅度几乎令人难以置信。当然,就车中的零部件而言,可能因为整车厂转嫁降价的压力,其品质有所下降,这是勿庸置疑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这就是奔腾     
李利军  蓝河 《车时代》2006,(8):62-65
奔腾,是游刃有余的驰聘,是商务时代高速运转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及趋势,是为后商务时代精英人士量身打造而成的座驾。引领着后商务时代精英人士汽车消费的潮流方向。[编按]  相似文献   

17.
唐洋 《时代汽车》2005,(4):18-21
2005年3月4日,倍受中外媒体关注的全国两会在北京胜利召开。被誉为中国汽车业少帅、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东风公司副总经理、神龙公司总经理刘卫东,带着中国汽车人的期望,出席盛会,他的提案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8.
《当代汽车》2007,(7):10-11
车市与股市,这是两个当前非常热门的话题。一个是需要花钱消费的市场,另一个是期待投资增值的市场,看上去似乎并没有什么关联,但却同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汽车市场而言,目前中国股市的昂首向前是好还是坏?股市的蒸蒸日上会不会对车市产生影响?股市与车市的交锋,空间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人们对此有正反两种观点,正方认为股市的红火将会推动中国汽车市场的繁荣发展;而反方则认为大量资金涌入股市,会对汽车市场产生负面影响,股市抢走了车市的蛋糕。那究竟这两个市场间有着怎样复杂而微妙的关系?两者是相互促进,还是相互影响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消费需求不足,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高,是一个老话题,十年前在中国经济面临紧缩压力时就已经被提出来,也曾引起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金工 《汽车与配件》2003,(20):35-35
随着汽车驶入家庭,我国私车消费时代已经来临。有统计显示,我国的私车消费已占到总量的一半以上,而北京、广州、成都等中心城市及沿海地区的私人购车比例更是达到了70%以上。汽车消费主体的转变,给汽车企业乃至相关的汽车服务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服务理念与服务体系的建立。如今汽车消费者需要的是个性化的服务,这是由目前汽车消费主体的特征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